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井楠)同去一個地方旅行一樣的天數,憑什麼我買保險的金額是他的5倍?國內買的意外保險,出國旅遊還有用嗎?
2019年暑假漸行漸近,很多市民已經在落實出遊計劃,買機票、訂酒店、參加旅行團。以上關於旅遊保險的問題,被很多家庭反覆琢磨過。
歸根結底,家庭出遊,該購買哪些適合的保險?
滑雪、潛水
意外險要「加磅」
首先,對於所有計劃出遊的家庭,慧擇保險、招商信諾保險分析師共同認為:「意外保險」是必選項目,無論境內境外、去哪個旅遊區,是否參加旅行團,都建議購買意外險。近年,隨著旅遊產業的做大做強,意外事故也呈大幅增長態勢,比如某東南亞國家出現過大象踩踏人事件。因此意外險必不可少。
而出遊目標不同,購買「意外險」的種類也應有區別。
如果旅遊期間不涉及高風險運動,比如只去大城市遊玩,可以選擇價格較低的普通旅遊保險,在網上自己買就可以(要比去旅行社、保險代理機構購買更便宜),可以選擇7天30萬「意外身故」的保額。網上目前可以查到低至7天共只要11.5元的產品。
但如果是參加有高風險的運動,比如近年來中國遊客特別追捧的滑雪、潛水項目,又比如更加刺激的爬雪山、攀巖、衝浪等,普通的意外保險就顯得不夠用了,建議購買戶外綜合運動保險,同一家保險企業,推出的戶外綜合運動保險,7天的價格為56元,是上面普通意外險產品價格的近5倍,二者差了近4倍。
不過,如果計劃出遊的市民已經購買過長期的意外保險,就不必要重複購買以上意外險了。慧擇保險分析師等多數專業人士認為,只為一次出遊購買保險,倒不如購買長期的意外險,其保障範圍更廣,不限於旅遊期間,不限境內境外。單純的意外保險,無論哪家保險公司發行的產品,每年每人的投保金額最多只有幾百元。
去東南亞旅遊
要防小朋友中暑
既然「意外險」是旅遊的必備選擇,其對境外與境內都會產生保障作用,在境外負責「意外身故」「意外傷殘」的大額賠償。但其局限性在於,在境外不享受意外醫療,醫療費用一般是國內的醫院治療的費用才可以理賠。
而近年來,廣州市民,出境旅遊,出現病痛、需要治療的案例不勝枚舉。醫療保險雖然並非出遊必備品,其重要性卻在不斷提升。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調查各大旅行社發現,這些旅行社要求參團者必買的意外保險,有相當一部分並不包含醫療服務。
是否購買過意外險,結果對比鮮明。廣州市民特別青睞去東南亞國家旅遊。暑假去東南亞國家溫度較高,中暑機率較大。比如市民王小姐,去年帶孩子去曼谷,孩子當天就由於水土不服並出現發熱的情況,在醫院消費約1000元人民幣的醫療費用,由於之前購買了醫療意外保險,回國1周不到就報銷下來了。
越秀區白領孫大姐就沒有那麼好運氣了,她前年去芬蘭追北極光,在雪地摔倒骨折,送到當地醫院救治,先後花費了近6萬元人民幣。由於沒有購買保險,只能自己承擔。
焦點
境外出遊最好兼顧醫療險與財產險
市民可以選擇兩個方式,補充「醫療」意外保險。
一是購買「全球」類型的旅遊保險,包括了意外險與醫療險兩個品種,在原來意外險的基礎上,所增加的數額相對有限,每天也只用10~20元。
二是採取長期投保思路,購買包括意外醫療責任在內的意外醫療保險,比如某保險公司推出的「百萬守護意外傷害保險產品計劃」,可保障30年,最高可賠付數百萬元,並包含意外醫療責任,滿期生存還能拿到140%已交保費。
另外,不少大型保險企業近期的新產品——健康保險,也是富裕階層的另外一個選擇,屬於高端醫療保險的範疇,包括了醫療、意外、人身等諸多保險,甚至是財產保險。就是無論人在境內還是境外,只要發生事故,都會跟進理賠。如果是急病,保險公司還會派出專業團隊,用擔架和專機將被保險人送到最近的救治地點。
最後,財產保險也是暑期出遊需要關注的一個方面,對於境外出遊尤其如此。廣州市民近年去歐洲、非洲旅遊,即便是參團,錢包失竊事件屢有發生。
對此,購買意外險時,可以增加「附加條款」(相應投保費用也有可能增長),需要在旅遊險的附加條款中寫明,如「遇到偷盜、丟失財務等問題,保險公司要負責賠償」。再者,可花較多的投保費用購買旅遊綜合保險,其中就包括財產保險條款。類似產品,各家保險企業的差異較大,從每天30元到每天120元不等。
(全媒體記者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