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臨床應用對中成藥藥效的影響

2020-12-12 常航居士

中成藥由於其療效確切,攜帶、使用方便,深得廣大醫患歡迎。但是,現在有不少人受「中成藥無副作用,比西藥安全,有病治病,無病健身」這種錯誤觀點的影響,不適當地應用和濫用中成藥,導致達不到應有的療效,延誤甚至加重病情,甚或產生毒副作用。因此,能否合理正確應用中成藥可直接影響其藥效。

一、辨證施治

辨證施治是影響中成藥藥效的關鍵。中成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生產的中藥製劑,辨證施治仍是中成藥使用的原則。同一疾病,由於病因、病勢以及患者個體差異等原因,服用同一種藥物,療效各有差異。在臨床應用時,應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辨證施治,方能發揮中成藥的最佳療效。 如用於治療感冒的中成藥種類很多,但有的用於風熱感冒,有的則用於風寒感冒。若使用不當,不僅不能治病,而且會加重病情。一般來說對惡寒發熱,鼻塞流清涕,肢節酸痛等風寒表證,用風寒感冒顆粒、正柴胡飲顆粒較好;而感冒發熱、鼻塞、咽喉腫痛等風熱表證,用西羚解毒丸效果較好;當風熱表證出現身熱口渴,氣逆咳嗽時可用桑菊感冒片;而流感則用羚羊感冒片、連花清瘟膠囊。

二、服藥劑量

中成藥必須按規定劑量正確服用,用量過小,藥力不足,不能起到治療作用;用量過大,則藥力過猛,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一般情況下應按常規量服用,尤其是藥性猛烈的,或含有毒性成分的,其藥量使用更應慎重。

中成藥的用量還要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程、發病季節等具體情況全面考慮。老年人一般氣血漸衰,對藥物耐受力較弱,特別是作用峻烈的藥物易傷正氣,應適當低於成人量。小兒劑量宜小,體弱患者不宜用較大劑量,久病者應低於新病者的劑量。老人及身體極度衰弱者用補藥時,開始劑量宜小,逐漸增加,否則因藥力過猛而使病者虛不受補。病勢重者藥量宜大,以增強療效;病勢輕者用藥量宜小,以免傷正氣。此外,在確定用藥量時,對南北方水土不同、生活習慣及職業等因素都應予以考慮。

三、配伍用藥

中成藥組方固定,其功效主治也固定,為了治療複雜病證的需要常常採用配伍的用藥形式,包括中成藥與中成藥、中成藥與湯藥、中成藥與西藥等,配伍用藥後可治疾病的主症乃至兼症,從而提高中成藥療效,擴大其治療範圍。如在治療肝腎不足,氣血俱虧,表現為心悸失眠,頭暈乏力,不欲飲,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等症時,以歸脾丸配伍六味地黃丸藥效較好,二藥合用,既補氣血之不足,又滋肝腎之虧損,相輔相成。

但須注意的是,中成藥之間的配伍應借鑑中藥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的「七情理論」及方劑的組方原則進行。某些中成藥合用後可能出現「十八反」「十九畏」,為配伍禁忌,因此不能同時服用。此外,近年的臨床應用研究表明,許多中成藥與西藥之間存在配伍禁忌,使用不當就會降低原有的功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如珍珠、龍骨、牡蠣、石決明等含有大量鈣的中成藥與強心苷類西藥合用,可引起強心苷類藥物毒副作用增強。再如中成藥舒肝丸與西藥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芍藥苷,有解痙、鎮痛作用,而甲氧氯普胺則能加強胃的收縮,二者合用作用相反,會互相減低藥效。

四、服藥時間

不同的疾病,有著不同的服藥時間,只有適時服藥,才能發揮其最大治療作用,否則會降低藥效,甚至無效。如臨床上常用的胃痛寧、三九胃泰是用於治療胃酸過多及表面性潰瘍的中成藥,該類藥只有在飯前服用,才能中和胃酸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若飯後服用,療效大為減弱,甚至無效。 一般來說,多數藥物宜在飯前1小時服用,但對腸胃有刺激或欲使藥力停留上焦較久的藥物宜在飯後服。滋補藥,尤其是膏滋類,飯前空腹時服用有利於消化吸收。驅蟲藥,亦宜空腹服,有利於驅除寄生蟲。抗瘧藥,則應在發作前2小時服。安神藥宜在睡前服。對於嘔吐病人應採取少量多次服用。調經藥宜在臨近經期前數日服用。祛痰藥宜飯前服。用於消食導滯的藥宜飯後服。用於治療慢性病的丸劑、酒劑等,則應每日定時服用。

五、飲食

飲食對中藥及中成藥藥效的影響,前人已認識到並明確指出了服藥時的飲食禁忌。即使用中成藥有時必須忌食某些食物,以免藥物與食物之間產生相互作用而影響功效,也稱為「忌口」。如服用含人參的中成藥不宜吃蘿蔔,服用含鐵的中成藥(磁朱丸、紫雪)不宜喝茶、吃柿子,胃功能差的人,膏滋類成藥油膩礙胃,非其所宜。 —般來說,服藥期間宜少食豆類、肉類、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負擔,脾胃虛弱的患者更應如此。對於起效時間及其有效性受胃排空速率影響的藥物,則應注意服藥時間及飲食時間的調整。 某些性能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藥食相互配合,可以增強功效。如平素體質虛寒、四肢不溫、畏寒、面色蒼白的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多食甘味補益熱性食物,以溫中散寒、壯陽補氣;腹瀉者多食酸味收斂固澀之品等都能最大程度地增強藥物的療效。

六、依從性

依從性也稱順從性、順應性,是指病人按醫生規定進行治療、與醫囑一致的行為,這包括準確的服藥時間、劑量和複診時間,以及遵守個別藥物的飲食限制等。病人不遵醫囑,不吃、少吃,或者多吃藥物,都會影響藥物治療效果。 影響病人用藥依從性差的原因主要有藥物本身、醫務人員、患者自身。藥品種類繁多,包裝缺乏統一性,使用說明過於專業,藥品氣味、口感較差,特別容易使兒童的依從性降低。醫師、藥師未能給患者進行藥品使用的詳細解釋,或簡單的解釋而造成了誤解。患者及其家人擅自停藥或加藥,都會對藥物療效產生影響。

相關焦點

  • 淺談劑型對中成藥藥效的影響
    中成藥劑型與中成藥藥效直接相關,相同的中藥成方,由於劑型的不同,產生的藥效、持續時間等可能出現較大的差異。「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不能速去之。」即充分說明了劑型選擇對藥效的重要作用。同一中成藥處方可以製備成多種劑型,但不同劑型可能產生不同的治療效果,只有採用適宜的劑型才可以使藥物發揮良好的療效。
  • 陳李濟舒筋健腰丸等11項中成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
    論壇上,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謝雁鳴組織制定的陳李濟舒筋健腰丸臨床專家共識等1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正式發布。  在大會的「中成藥大品種及經典名方循證評價與指南共識」論壇環節,1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臨床專家共識」牽頭專家之一、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高景華副院長解讀了集「中華老字號」和「經典名方」於一身的《舒筋健腰丸臨床專家共識》。
  • 如何理解板藍根抗新冠的體外藥效
    臨床上板藍根的使用需要注意些什麼?今天,我們來系統了解一下。   體外藥效實驗僅是初步篩選   體外藥效實驗,顧名思義,是在生物體之外進行的藥效實驗,又稱為「試管實驗」。從現代醫學角度看,藥物在最終應用到患者之前,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實驗,來確保藥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一系列的實驗中,就包括體外藥效實驗。
  • 中成藥進入「死亡倒計時」?
    援引健識局的報導,藥品常備目錄,是醫院藥品採購、臨床用藥的清單,一般三甲醫院的藥品數量在1400到2000種左右。        2017年時,商務部發布的《醫藥流通行業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全國三甲醫院中藥銷售額佔醫院整體藥品銷售的比例為26.9%。
  • 42種中成藥禁用人工牛黃
    快報訊 昨天,國家藥監局發出通知,禁止在42種臨床急重病症用藥中以人工牛黃替代天然牛黃。記者了解到,禁用人工牛黃主要是為了解決「一藥兩方」即天然牛黃與牛黃代用品混用的問題。  牛黃就是牛的膽結石,是極其珍貴的藥材。90年代就賣到20萬元一公斤的天價。
  • 中成藥多服對身體很有害處
    是「中藥偷摻西藥」的重災區  「中藥偷摻西藥」的現象並不少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曝光了44種補腎壯陽類與降糖類假中成藥非法添加了化學物質。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在藥品抽驗中發現「補腎益精丸」等10種假中成藥非法添加化學藥物。實際上,除中成藥非法加入西藥外,一些宣稱「純天然」、「純中藥」的保健品也經常出現這種現象。
  • 中成藥「死亡倒計時」:遭醫院大規模停用 帶量採購正在路上
    藥品常備目錄,是醫院藥品採購、臨床用藥的清單,一般三甲醫院的藥品數量在1400到2000種左右。2017年時,商務部發布的《醫藥流通行業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全國三甲醫院中藥銷售額佔醫院整體藥品銷售的比例為26.9%。門診量越大,涉及的中藥採購量也就越大。
  • 新冠肺炎中成藥治療淺述
    中成藥在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有確切的療效,為了使大家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結合各省市公布的治療方案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的治療方案[1,2],下面特就中成藥臨床應用簡述如下。
  • 中醫師:亂服中成藥好大鑊
    【大公報訊】記者張婕舒報導:依靠西藥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病人,不可自把自為亂服中成藥,以免藥性相沖發生危險。註冊中醫師麥超常指出,患者不可聽信商家宣傳,隨便服用中成藥,否則中西藥可能產生副作用,將藥效抵銷或加倍,發生危險,應當在醫生或中醫師指導下用藥。曾有患者認為中成藥藥性溫和,因而服用幾倍藥量,隨即出現頭昏症狀。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調查發現,九種常見的中成藥、西草藥成分,可能與類風溼關節炎西藥相沖,患者需慎用,尤其紫錐花更可能誘發紅斑狼瘡症。
  • 中成藥臨床證據有了量化指標!中恆集團注射用血栓通(凍幹)榮登中風...
    2020年1月9日,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舉辦的「循證中藥」平行論壇上,發布了三類疾病中成藥臨床循證評價證據指數,廣西梧州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射用血栓通(凍幹)榮登「中風領域臨床循證評價證據指數」TOP10。
  • 又一大三甲將中成藥拒之門外
    儘管中醫藥屢受政策鼓勵,在臨床中卻頻頻遭遇尷尬。由於缺少必要的臨床數據支撐,業界也往往對中成藥的安全有效性有質疑,主要包括:有效成分含量不足、不良反應、禁忌「尚不明確」等。到了2019年,在使用受限等一系列影響下,蒲地藍銷售收入大幅下降。根據濟川藥業2019年年報,受此影響,該公司清熱解毒類產品的營業收入減少了26.52%,所有產品營業收入整體下降了3.72%。
  • 連花清瘟臨床數據披露 具體有哪些作用?效果如何?
    連花清瘟臨床數據披露:鍾南山領銜,促治癒但轉陰作用不大鐘南山、李蘭娟、張伯禮院士等領銜的最新論文聚焦連花清瘟用於臨床治療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療效。根據論文披露的臨床數據,連花清瘟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癒率,對於發熱、乏力、咳嗽等症狀的治療作用明顯,且安全性較高。但論文表示,連花清瘟治療在降低重症病例轉化率和提升病毒檢測轉陰率方面沒有明顯差異。
  • 連花清瘟臨床數據披露:鍾南山領銜,促治癒但轉陰作用不大
    根據論文披露的臨床數據,連花清瘟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癒率,對於發熱、乏力、咳嗽等症狀的治療作用明顯,且安全性較高。但論文表示,連花清瘟治療在降低重症病例轉化率和提升病毒檢測轉陰率方面沒有明顯差異。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連花清瘟膠囊口服14天可顯著提高新冠肺炎臨床症狀的改善率,明顯改善肺部影像學病變,縮短症狀的持續時間,同時提高臨床治癒率。
  • 從中成藥與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療談起
    要探討中成藥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療中的應用思路,首先,需要對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了解——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難治病,發病率為33%,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據相關文獻報導,未婚男性的前列腺炎發病率已達5%。
  • 西醫不能開中成藥了嗎?3類中成藥,容易被亂用
    有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約有70%的中成藥是由綜合醫院的西醫師開出,臨床中成藥的不合理使用率高達40%。針對這一情況,2019年7月1日衛健委便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要求:「除中醫類別外的其他類別醫師,需經過不少於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考核合格後,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
  • 中成藥可以降血壓嗎?哪些中成藥能夠輔助降壓,來了解這3個藥物
    很多朋友對西藥有一種天生的牴觸情緒,認為中藥更好,更安全,希望能夠通過服用中成藥來降血壓,這麼做可行嗎?有哪些中成藥可供選擇?今天就和大家簡單的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某些所謂的「中藥降壓藥」,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成藥在說中藥調理血壓之前,先說一下一些能夠降血壓的「偽中藥」,最有名的應該是「珍菊降壓片」這個藥了,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藥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珍珠層粉、野菊花膏粉、蘆丁、氫氯噻嗪、鹽酸可樂定。
  • 大三甲發文:非中醫類醫師不得開中成藥!
    未經過中醫藥培訓的西醫不能開中成藥,所有醫院非中醫類醫師都不能開中成藥嗎?近日,網上流傳的這樣一張圖片,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文件指出,中醫類別醫師應當按照《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範》等,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開具中藥處方。非中醫類醫師,沒有中醫藥相關學歷、中醫藥培訓經驗,不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但8月30日,國家衛健委組織的「推進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非中醫開具中成藥處方又給予明確解析。
  • 方舟子:常用中成藥的真相——維C銀翹片
    感冒通常在一、兩周內自愈,服用無藥效的「安慰劑」能夠顯著地減輕感冒症狀,但有些流感患者可能出現嚴重的乃至致命的併發症。目前並無能夠治癒感冒的藥物。雖然國內醫院普遍使用抗生素治療感冒,但是這是濫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並不能抗病毒。
  • 中成藥企業的增長之困:集採倒計時,超7成企業營收負增長
    中成藥將被納入國家集採的消息不斷傳出。據米內網消息,第四批集採的方案正在篩選品種,可能會將生物製品(胰島素)和中成藥納入第四批集採品種;並且對部分臨床替代性簡單明確的品種,探索按適應症招標的方法。在集採和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中成藥企業發展承壓。
  • 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發文:西醫未經培訓不能開中成藥處方
    這份《通知》指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和國家衛健委《關於做好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家衛健委同國家中醫藥局在各地報送的省級推薦目錄基礎上,形成了《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以下簡稱「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