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發文:西醫未經培訓不能開中成藥處方

2020-12-21 三秦網

7月1日,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發布了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20個化藥和生物製品品種受到波及。這份目錄中雖未列入中藥品種,隨之發布的通知中卻明確對西醫開具中成藥和中藥飲片作出限制,在業內引發關注。

首批重點監控藥品以神經保護類製劑為主

7月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份《通知》指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和國家衛健委《關於做好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家衛健委同國家中醫藥局在各地報送的省級推薦目錄基礎上,形成了《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以下簡稱「目錄」)。

從國家衛健委公布的這份名單可以看出,此次列入重點監控目錄的藥品名單,以神經保護類製劑為主,包括神經節苷脂、腦苷肌肽、奧拉西坦、小牛血清去蛋白等12個品種,其次還包括免疫調節、細胞保護等產品。一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醫生告訴記者,部分神經保護類藥物價格不菲,並不在醫院採購名單內,通常會以醫生處方推薦、患者去院外藥店自費購買的渠道實現。

有媒體統計,目錄中提及的20個品種涉及170多家企業,總市場規模近500億元,包括步長製藥、齊魯製藥等國內知名藥企。

《通知》要求,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會同中醫藥主管部門在目錄基礎上,形成省級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並公布。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省級目錄基礎上,形成本機構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這也意味著,此前業界一直備受關注的輔助用藥監控目錄正以另一種形式落地。

為了進一步擠壓藥品市場「水分」,《通知》要求,「對納入目錄中的全部藥品開展處方審核和處方點評,加強處方點評結果的公示、反饋及利用。對用藥不合理問題突出的品種,採取排名通報、限期整改、清除出本機構藥品供應目錄等措施,保證合理用藥。」《通知》還要求,重點將納入目錄的藥品臨床使用情況作為醫療機構及其主要負責人的考核內容。

中成藥未列入,但西醫開具中成藥將受限

雖然首批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中並沒有中成藥或中藥注射劑的身影,但《通知》中一條要求卻攪動了整個中藥市場。

在「加強目錄外藥品的處方管理」條文下,《通知》要求,「對於中藥,中醫類別醫師應當按照《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範》等,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開具中藥處方。其他類別的醫師,經過不少於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考核合格後,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取得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學專業學歷或學位的,或者參加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認可的2年以上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總學時數不少於850學時)並取得相應證書的,或者按照《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有關規定跟師學習中醫滿3年並取得《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書》的,既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也可以開具中藥飲片處方。」

「這也意味著,未經培訓的西醫以後將不能開具中成藥處方。」業內人士解讀認為,此舉將一改長期以來大部分中成藥由西醫開出的現狀,對規範中成藥使用將起到積極作用。

西醫開具中成藥爭議由來已久。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保健部主任張洪春在今年兩會上就提出「關於加強西醫師使用中成藥的培訓、考核和管理」的提案。他指出,「西醫開出中成藥處方式必須考慮辨證施治、四氣五味、君臣佐使、性味歸經、十八反十九畏等理論,但這些理論大部分西醫搞不懂」,如此不合理用藥現狀會帶來嚴重後果。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調查顯示,超過70%的中成藥是由西醫開出的。2008年北京市18家醫院調查結果顯示,西醫開具中成藥處方不合格率最高為43.4%。

2016年退黃疸的中成藥「茵梔黃」陷入輿論風波時,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楊京華教授就指出,網上「噴」中成藥副作用的大多是西醫,而實際上近八成的中成藥都是從西醫院開出來的。例如茵梔黃口服液,中醫認為,新生兒黃疸中屬於溼熱黃疸才能用這個藥,但西醫在使用中成藥時,往往不會辨證使用,就可能導致病患出現腹瀉、嘔吐等傷及脾陽的症候。

廣東省中醫院臨床中藥師向俊認為,沒有學過中醫的醫生,開藥時只關注中成藥的功能主治,而忽略了辨證施治這一中醫精髓,就會導致不僅治不好病,甚至還耽誤了病情。「比如有些西醫診斷病人是上呼吸道感染,就開維C銀翹片,殊不知該藥只用於風熱感冒,而風寒感冒卻不適用。」他指出,西醫要開具中成藥,必需先經過中醫藥學知識的相關培訓,這樣才能更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藥。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部分西醫對這一《通知》並不了解。某三甲醫院一位兒科醫生告訴記者,如果西醫不能開具處方藥,患者將面臨要掛兩次號的麻煩,「比如治療鼻炎,很多中成藥顯示有效,但如果西醫開不了中成藥,病人就得再去掛個中醫的號。」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中醫藥衛生人員總數達71.5萬人。其中,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57.5萬人,佔到醫師總數的16%。這也意味著,如果西醫不能開具中成藥,對千億級中藥市場來說震蕩明顯。     嚴慧芳

相關焦點

  • 衛健委發文:西醫不準開中成藥,需上兩年中醫培訓班
    進入7月以來,整個醫藥行業已經被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7月1日發布的首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目錄刷屏。 同時,業界也注意到,儘管首批目錄中並沒有涉及中藥品種,但,上述兩部委對西醫開具中成藥、中藥飲片資格的限制,無疑將對相關產品市場形成巨大衝擊。
  • 大三甲發文:非中醫類醫師不得開中成藥!
    未經過中醫藥培訓的西醫不能開中成藥,所有醫院非中醫類醫師都不能開中成藥嗎?近日,網上流傳的這樣一張圖片,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來源:廣東省人民醫院官網這則致患者信中明確,醫院禁止非中醫類別醫師開具中藥飲片及中成藥處方。這是廣東省對國家政策的又一貫徹和落實。限制西醫開中藥:重點是三級公立醫院7月1日,國家衛健委公布《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其中對藥品處方管理作了明確規定。
  • 西醫不能開中成藥了嗎?3類中成藥,容易被亂用
    你以為:中醫開中藥,西醫開西藥?那就錯了!雲南白藥、六味地黃丸、板藍根……這些人們耳中熟悉的中藥,幾乎有7成都是西醫開的。有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約有70%的中成藥是由綜合醫院的西醫師開出,臨床中成藥的不合理使用率高達40%。
  • 別讓中成藥損害你的健康,三類常見中成藥的誤用,嚴重也可致死
    中成藥是中醫藥的一部分,可是在中國,開中成藥最多的卻不是中醫師,而是醫院裡面的西醫師。早在2008年北京的中醫藥學會的調查就說明,北京綜合醫院的中成藥60%是西醫開的。而2012年又有媒體指出,中國的中成藥70%由西醫師開的。
  • 風熱感冒類中成藥的10個合理診斷和10個不合理診斷
    很多老師問我,開一張中成藥處方,究竟什麼樣的診斷合理呢? 理論上看,中成藥既然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使用,最合理的診斷當然是中醫病證診斷。 包括,中醫病名,例如常見的感冒、咳嗽、胸痺、癥瘕、足痿等,以及不常見的少陽病等。
  • 方便老年人就醫,國家衛健委發文了
    方便老年人就醫,國家衛健委發文了 2021-01-09 1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師能在西醫科室執業嗎?是正常現象,還是醫療亂象?
    中醫醫師只能開中藥?在西醫科室執業違法嗎?一直在中西醫界討論的問題。長期以來,執業中醫師開具西藥處方,或執業西醫師開具中成藥處方甚至中藥飲片處方的現象,廣泛存在於日常的各個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中。一些反中醫的西醫醫生,及一些反西醫的中醫醫生經常在微信群裡論戰理論,甚至互相貶低。
  • 又一大三甲將中成藥拒之門外
    12月1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公布的接受新藥資料申報通知中,中成藥被排除在外——不限定新申報品種,但明確規定「不包括中成藥」。此前,湘雅二院、華西醫院等都曾發文拒絕中藥、中藥注射劑等進院。就在11月份,還有醫院藥事委員會直接將大批中成藥口服製劑、中藥注射劑踢出了醫院。
  • 預防用中成藥推薦的是啥?19個治療新冠中成藥都誰在生產
    在1月27日國家第四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發布後,河南、北京、江西、陝西、天津、廣東等至少11個省市發布了新型肺炎中醫藥治療方案,國家版和地方版推薦使用的中成藥總計已有至少19個。玉屏風丸曾列入預防用藥1月31日的消息稱,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 省衛健委發布《全省醫療機構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實施...
    今年年初,省衛健委印發《加強藥事管理推動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晉衛醫發〔2019〕7號),確定由省藥學專科聯盟理事長單位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牽頭,組建由省內麻精藥品管理知名專家組成的省麻精藥品臨床應用管理專家組,具體負責研討制定《細則》。
  • 處方全部公開!複方丹參滴丸等257個中成藥不再「神秘」
    處方不再神秘、遮掩!日前,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通知稱,除國家保密品種外,現擬對《中國藥典》一部收載的中成藥標準中未公開處方與製法的,全部公開,其包括複方丹參滴丸、地奧心血康等257個中成藥。·涉及一眾市場暢銷藥·從此次涉及標準的名單來看,共涉及複方丹參滴丸、花紅片、安神補腦液、婦炎淨膠囊、腸炎寧片、百令膠囊、複方丹參滴丸等257種中成藥。這些中成藥品種公開處方,有利於更好地提醒醫務工作者和患者。此次通知明確,屆時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將公示名單涵蓋的中成藥標準中處方、製法的完整信息。
  • 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談衛生健康領域如何實現「一碼通行」
    就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記者專訪了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落實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和規則2020年,面對新冠病毒的侵襲,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多地先後藉助疫情健康碼作為百姓通行的憑證。
  • 新版國家醫保目錄中成藥佔比升至一半,20款重點監控藥調出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衛健委此前公布的第一批、共計20個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全部被調出醫保目錄。今年7月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神經節苷脂、腦苷肌肽、奧拉西坦、小牛血清去蛋白、前列地爾、複合輔酶、鼠神經生長因子等20種藥品被列入國家重點監控目錄清單。
  • 海鮮還能不能吃?國家衛健委權威回應來了!
    本文轉自【北京頭條客戶端】;6月18日,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發布健康提示,就網友近期關心的若干問題進行權威解答。北京青年報記者對國家衛健委的回應進行梳理。 一、海鮮產品還能不能買,能不能吃?在日常處理、食用食品的過程中需注意衛生,生熟案板分開,加工前後洗手,生食熟食不能交叉混用。 二、超市裡採購的蔬菜是6月初新發地的菜,還能吃嗎? 目前尚未發現通過食物經消化道感染新冠病毒的證據,蔬菜可以放心食用。
  • 國家...
    去年7月,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正式提出,除中醫類別外的其他類別醫師,需經過不少於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考核合格後,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
  • 國家醫保局回應
    在「嚴格支付管理」一項中指出,由具有相應資質的醫師開具的中成藥處方和中藥飲片處方,基金方可按規定支付。2020年9月14日,江蘇省衛健委出臺文件: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非中醫類別醫師或鄉村醫生,可以開具常見病、多發病的常用中成藥處方(含長期處方),也可以延續使用中醫師開具的中成藥長期處方。這意味著,至少縣級(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西醫開中成藥處方的禁令已基本解除。
  • 中國國家衛健委向辛巴威捐贈抗疫醫療設備
    中國國家衛健委向辛巴威捐贈抗疫醫療設備 01:59中國國家衛健委向辛巴威捐贈抗疫醫療設備02:00來自新華社客戶端辛巴威最大公立醫院帕裡雷尼亞圖瓦醫院15日在首都哈拉雷舉行儀式,接收中國國家衛健委向其捐贈的醫療設備。
  • ...發布國家衛健委提示:①夏秋季節製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
    【國家衛健委提示慎吃酵米麵類食品】近日,黑龍江雞西市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酵米麵食品)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19日,公眾號「健康中國」 發布國家衛健委提示:①夏秋季節製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