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譯林語堂作品《京華煙雲》電子檔網上免費瀏覽

2020-12-26 澎湃新聞

鬱達夫譯林語堂作品《京華煙雲》電子檔網上免費瀏覽

澎湃新聞記者 林夏

2015-10-22 14:43 來源:澎湃新聞

由鬱達夫翻譯的林語堂小說作品《京華煙雲》,1940年開始以譯名《瞬息京華》在《華僑評論月刊》上連載。近日,臺北林語堂故居將收藏到的該雜誌複印件電子版放到網站上,供讀者永久免費瀏覽。

出版於1939年的小說《京華煙雲》,原名Moment in Peking,以英文寫成,共70萬字,分3卷45回。它被《時代》周刊譽為「極有可能成為關於現代中國社會現實的經典作品」,還受到了林語堂好友賽珍珠的推崇,林語堂因此被賽珍珠提名了194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小說出版半年內暢銷5萬冊,據林語堂故居介紹,在當時的上海出現了很多劣質的盜版以及質量較差的譯本,這引起了林語堂先生本人的不滿。1940年,林語堂寫信給當時正在南洋的好友鬱達夫,委託他幫忙將此書翻譯成中文。在後來的一篇文章《談鄭譯<瞬息京華>》(發表於《宇宙風》第113期)中,林語堂寫道:「達夫英文精,中文熟,老於此道;達夫文字無現行假摩登之歐化句子」,他認為是最理想的翻譯者。為了表示誠意,林語堂還專門從美國給鬱達夫寄去了500美元作為訂金,並附上了原著所引用的出處、人名、地名及成語。

當時正投身抗戰的鬱達夫,動手翻譯了一部分,將書名譯作《瞬息京華》,連載在《華僑評論月刊》上。可惜的是,1945年鬱達夫在蘇門答臘遇害,翻譯工作並未完成。之後,鬱達夫之子鬱飛續譯完成了《瞬息京華》。

林語堂的這部小說,第一個完整譯本是1941年由上海春秋社出版的鄭陀、應元傑合譯本,書名譯作《京華煙雲》。不過,林語堂並不滿意,他在《談鄭譯<瞬息京華>》一文中說,書名譯作《京華煙雲》「尚不失原意」,但譯文「瑕瑜共見」。他甚至告誡說:「勸國內作家勿輕易翻譯。」

鄭陀、應元傑合譯的《京華煙雲》分三冊。

1977年,臺灣推出了張振玉翻譯的《京華煙雲》,這一版本成為海峽兩岸最暢銷的譯本。《京華煙雲》的譯名也就此流傳、確定下來。

如今常見的《京華煙雲》是張振玉的譯本。

1991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鬱飛的譯本,將書名改回《瞬息京華》,卻已經無法被讀者接受。

林語堂故居坐落在陽明山腰,建於1967年,由林語堂親自設計,是先生生前最後十年定居臺灣的住所。林語堂故居館方人員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這次故居同仁在臺灣的各大圖書館極力搜尋後,找到了《華僑評論月刊》的複印件。網站所展出的電子文檔即是雜誌當年連載的全部內容。從展示的複印件來看,《華僑評論月刊》當時共連載了六期,鬱達夫已經翻譯完小說的第一章及第二章第一節。今年恰逢林語堂先生120歲誕辰,故居此舉「不但是符合故居長遠經營的理念,也是獻給林語堂先生的讀者、舊雨新知一份意義獨特的禮物」。

《華僑評論月刊》連載的《瞬息京華》第一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京華煙雲,鬱達夫,林語堂,華僑評論月刊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鬱達夫翻譯過《京華煙雲》嗎?
    2015年10月21日,臺北林語堂故居公布《華僑評論》月刊所載之《瞬息京華》譯文,宣稱此文系鬱達夫所譯林語堂英文小說Moment in Peking(今多譯《京華煙雲》)的一部分。如此名譯名著,即使只是斷篇殘簡,仍彌足珍貴,復經「澎湃新聞」等媒體傳播,此消息遂不脛而走,引起社會一時關注。
  • 《京華煙雲》熱議四起(圖)
    趙薇版《京華煙雲》已經開播,作為央視年度大戲,趙薇挑大梁成為看點之一,能否超越十幾年前的舊版成為看點之二,從開播起——《京華煙雲》熱議四起新版與舊版的《京華煙雲》    關於改編 由於新版改動不少,許多人就此表達自己的看法。
  • 和原著劇情差距大 編劇稱《京華煙雲》改得有理
    本報訊 「原本以為看央視一套現在每晚正在播出的《京華煙雲》是在重溫一段記憶,但是看了幾集後,越發感覺它和原著差距很大。」觀眾的這種反應並非個案,昨日記者就此採訪了《京華煙雲》的編劇張永琛,對於新版電視劇《京華煙雲》和林語堂先生經典小說的差異,他揭開三年前他改編的動機。
  • 《新京華煙雲》片頭曲《大夢煙雲》MV+歌詞
    大夢煙雲  》》新京華煙雲全集劇情介紹(1-20) 》》新京華煙雲電視劇劇情分集介紹21集-大結局》》新京華煙雲演員表和角色介紹(圖)  改編自林語堂著作《京華煙雲》,由丁仰國、沈怡執導的電視劇《新京華煙雲》已於3月18日登陸上海電視臺影視頻道。
  • 北京左安門角樓,京華煙雲繞河畔,濃濃京味悠悠歷史
    北京左安門角樓,京華煙雲繞河畔,濃濃京味悠悠歷史   北京左安門角樓,京華煙雲繞河畔,濃濃京味悠悠歷史,護城河東南角的內側,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築,雖然不大,但是與周邊林立的現代住宅樓和辦公樓同處一幅畫面之內,總是會特別奪人眼球
  • 終南山外山:京華煙雲
    終南山外山京華煙雲學了一身真本事的周亮,頻頻亮相於京華各大媒體,也在央視節目上屢屢表演那些牛本事兒,侃侃而談自己的牛故事,一時間,他成了京華武林的牛人。連韓國電視臺和美國功夫雜誌,都慕名而來採訪錄製。周亮的京華武林夢,也要泛舟於江湖。周亮的弟子尹重陽送我回家,車上還有周亮的另一個弟子吳剛,他們報完自己的名字我樂了,說他倆帶了修道的命數。我們三個人一路談周亮和他的文集《落羽》。重陽說師父有一首詩:我本天上鶴,落羽到人間;漫漫關山路,一笑賦華年。《落羽》的書名,由此而來。書名好,這首詩也真是妙,周亮的一路滄桑和灑脫心性,瀑布一樣落下來。
  • 《大宅門》的楊九紅和《京華煙雲》的曹麗華,結局怎麼差那麼多?
    和《大宅門》一樣是講述大家族興衰榮辱的《京華煙雲》,也是一經播出,就是收視率冠軍。白家是醫藥世家,京城裡出名的大家族,曾家也是北京城裡出了名的巨室大家,兩大家族的女人都有過感情危機。反觀《京華煙雲》裡的曹麗華,下場明顯比楊九紅悲慘的多,為了抱回孩子,竟然撞死在了曾家的大門口,也是悽慘至極。說到底曹麗華還是沒有楊九紅的智商,兩個人的境遇出身差距太多,自然導致行事作風差距太大。
  • 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的英文作品,為何沒人覺得彆扭或想罵人?
    寫下這個題目,就覺得非常彆扭,說是「中國人的英文作品」,豈是一般人能看懂的?中國人翻譯的英文作品,到底是英文的,還是中文的?如果一句話要把這件事情將清楚,豈是30個字能滿足的?真相應當是: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用英文寫成的文學作品的中文版本,為什麼沒有人會覺得彆扭,或者想罵娘?
  • 《京華煙雲》原著:婚姻中出現第三者,木蘭這麼處理,堪稱完美
    讀完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雲》,感慨於姚思安對財富的看法及對木蘭的影響,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文章,有讀者說對姚木蘭講的還不夠,的確對於這樣的長篇小說,令我感慨的不僅僅是姚父的財富觀,還有書中流露出的道家智慧、對婚姻的思考以及人性的溫度。
  • [公告]南京熊貓: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擬轉讓深圳市京華電子股份...
    深圳市京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京裕電子有限公司東莞市興京華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等子公司現主要從事平板電腦、手持數位電視、錄音筆、電紙書等 IT數碼產品,導航儀、車載音響等汽車電子產品以及手機通訊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兼及精密模具、注塑包裝、電子元器件等配套業務。深圳市龍崗京華電子有限公司、深圳京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京佳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物業租賃的管理等業務。
  • 《京華煙雲》:曹麗華不知好歹,姚木蘭救她一次,絕不會有第二次
    《京華煙雲》眾多角色裡,最讓人心疼的除了為責任情義守護婚姻的姚木蘭外,曾蓀亞喜歡的女大學生曹麗華結局也是真夠悲慘。為了愛情折騰的什麼都沒有了,連自尊都不要,為了孩子,最後連命也沒了。活脫脫為愛情活了一場,真夠讓人唏噓的。
  • 著名書畫傑出藝術家臺京華作品展示
    臺京華,筆名京華,字燕麟,山東膠州人,定居北京。出生書香門第,自幼受祖父淵博學識的薰陶,九歲臨帖習字,後隨其兄長著名畫家京開學中國畫,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創作研究院創作室主任。其作品大氣磅礴,妙趣橫生渾然天成,蒼茫暉映卓然獨立畫壇,中國近代畫家傳,中國畫家大辭典多部典藉收錄了其詞條,岀版有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大匠之門,大家氣象,盛世典藏等作品集,多幅作品參加國內展出並獲獎,多幅作品被國內友人收藏。京華先生是一位具有高品位的畫家 ,他紮根傳統,結合色彩、透視、寫實的審美表現。
  • 現代抒情小說的開創者:鬱達夫
    鬱達夫小說作品不著意於設置一波三折的完整的故事情節,更不注重精妙地去刻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而花費大量心血與表現某種時代背景下的情調氣氛,以強烈的抒情獲得讀者們的青睞。第一部小說集《沉淪》便開創了自敘傳體抒情小說的先河。
  • 鬱達夫小說的藝術成就
    簡述鬱達夫小說的藝術成就/藝術特色 答:鬱達夫至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沉淪》,以其「驚人的取材和大膽的描寫」引起廣泛討論,由此開闢了「自敘體」小說的創作潮流,形成其獨特創作特色。
  • 鬱達夫:春風沉醉晚上的孤獨者
    這是第29篇書評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 鬱達夫的中短篇小說集《春風沉醉的晚上》◆ ◆ ◆ ◆ ◆ 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序傳。
  • 教書育人化民成俗:鬱達夫職業生涯之一
    ……鬱達夫是從最初以至最後都並未放棄學校這一教育場地的,我們從他一生的經歷中,可知雖然在文藝方面用的力比較大,而對於學校教育的機會卻也是異常重視的。(吳一心《鬱達夫》)  鬱達夫有不少作品發表在《中學生》《教育雜誌》這樣的報刊上,多次為各地大、中、小學生演講,也義務擔任諸如《國文讀本》之類中小學讀物的編委或特約撰述者,還在《星洲日報·星期刊》上創辦了專欄「教育周刊」。
  • 「古蹟探真」一座四面鐘背後的京華煙雲
    >而是在以西幾百米外的北緯路與祿長街相交處它的出現還與一段舊北京的商業傳奇有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座「絲米兒」鍾和它背後的京華煙雲
  • 鬱達夫的「女人緣」到底有多好?
    鬱達夫年少成名,25歲那年就以一部《沉淪》踏上五四新文學的舞臺且震驚一時,其作品雖然在文壇廣受推崇,且他在此後的一系列小說塑造的「零餘者」形象也早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形象,但過於大膽的自我暴露和大量的性苦悶心理描寫頗受時人攻訐,且在其身後也備受爭議。
  • 《京華煙雲》姚父育兒:為何懂得因材施教的父母,養出優秀的孩子
    最近重溫2005版《京華煙雲》時,我才發現原來姚家大家長姚思安才是真正的育兒高手,他是名門望族出身,對待孩子卻講求平等,他認同孩子的不完美,善於發掘每個孩子特有的優點。01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很多人曾經評論道,姚木蘭是姚思安一生最引以為傲的作品。
  • 作家鬱達夫寫給江山的佳作
    在正式出版的鬱達夫的兩本著作《屐痕處處》和《達夫遊記》中,作者明確記錄了於11月15日遊玩龍遊小南海,但沒有具體寫哪天到達衢州和江山。鬱達夫遊覽仙霞關後,於1933年12月寫了《仙霞紀險》,這篇約2300字的文章是《浙東景物紀略》中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