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上這位慈眉善眼的出家人是江西寧都海蓮寺的常妙法師,她原本叫廖地秀,出生的老家是江西興國縣陳也鎮農村。一個出家人按說四大皆空,但她心懷慈悲,心地從善,30多年來陸續收養棄嬰30個,在寺裡按嚴格程式給這些孩子傳授文化,叫他們學知識、學做人,其中多人考上重點大學,有一個孩子還被北京大學錄取。
常妙法師手機裡存放這個圖片是她收養的第一個孩子,她說:這個嬰兒是1980年收養的,當時天色已暗,自己從外面返回時在寺院門口發現的,當時看到一個襁褓,孩子不到滿月,螞蟻都爬到襁褓上,看的人也很多,但沒有人願意抱走,看著可憐的嬰兒嗷嗷待哺,她只好帶回寺院,給嬰兒洗澡,熬米粥。
後來,每年都會遇到在寺院的大門口放置棄嬰的情況,有的剛滿月,有的半歲,有的帶有先天性殘疾,對待棄嬰,她都沒有二話,都全部收留到寺院撫養,寺院成了一個「收養所」。
這些孩子被寺院收養後,就在這大曾袍了呵護長大,因為這些孩子都是從小生活在這裡,沒有不習慣的事情,都很和睦乖巧,非常聽話,顯得十分可愛。
寺院最多時同時收養的孩子有8個,因為大小不一,性格各異,孩子哭鬧也是經常的,看這個、哄那個,一天到晚也是累得不行。
累的時候,常妙法師就會抽空打坐,把心氣安頓下來,又開始耐心地照顧孩子。說起她為啥喜歡收養孩子,她說:佛家善待生命,講究放生,這些孩子不收養,很可能就會夭折,收養這些孩子也是一种放生。
其實,這顆善心與她的經歷很有關係。據知情人講:她是1965年6月出生在興國縣陳也鎮一個農戶家,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裡生活很清苦,加上父母有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幼年時沒有得到啥溫暖,14歲時父親就病逝,她就隻身一人流浪,漂泊庵堂,1979年就流落到青蓮寺,1984年正式皈依悟厚老法師。1992年冬,成為寧都縣城海蓮寺主持。
所以說,常妙法師對棄嬰心裡有非常複雜的心結,處於慈悲收養孩子,處於愛心教育孩子,處於育人管教孩子,寬嚴相濟,慈嚴並舉。這是晚課前,她讓5歲的孩子——演如拿著毛巾擦去蒲墊上的灰塵,教育孩子從小要好好做事,只有這樣才能好好做人。
大家看一看,這是寺院門口辦的一塊黑板報,內容是常妙法師提供的,孩子們用粉筆寫上去的,字跡雖然幼嫩,但內容卻非常有啟發。
對於時間寫到:軍事家講世間就是勝利,醫學家講時間就是生命,教育家講世間就是知識,科學家講時間就是速度,企業家講時間就是金錢,工人師傅講時間就是財富,農民朋友講時間就是糧食,抓住時間就是一切,荒廢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還有:
常妙師傅說:其實佛教就是教育,寺院就是學校。對於善男信女來說,有解不開的結這裡為你解。對於這些孩子來說,這裡就是人生的學校,要把這個寺院辦成孩子活潑教育的家園。
30年來,她收養的30名棄嬰大部分走出寺院,出去的大部分考上大學,最好的上了北大,還有上到中山大學這些名校,合影中這些孩子都出落得很有莊嚴。
眺望寺院外的縣城,常妙法師說:我是出家人,愛教愛國,慈悲為懷是我的本分。有的孩子在外面已經小有成就,想報答我的養育之恩,我拒絕了他們的金錢回報,我所做的是發自內心,不是能用金錢衡量的,也希望她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最真的並不是金錢。
【看人間故事,關注黃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