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農民發現的三大國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最後都上交給了專家

2020-12-14 騰訊網

在每個博物館裡都有著幾件「鎮館之寶」,而能被稱為「鎮館之寶」的文物,基本上都是國寶級別的。有意思的是,根據這些國寶級文物的出土介紹來看,大多數國寶都不是由考古專家發現的,而是由農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比如今天要說的被農民發現的三大國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最後都是上交到了專家手中,博物館才得以收藏。

第一件: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陶鷹鼎

陶鷹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所燒制的陶器,屬於人類文明早期的經典藝術傑作。這件文物出土於一座成年女性墓葬,隨同出土的還有十多件骨匕、數件石圭、石斧及一批原始人日常生活器皿等。從出土的文物數量和品質來看,這位墓主人生前的地位相當高,不然也不會用陶鷹鼎這樣的稀罕寶物來陪葬。

陶鷹鼎的珍貴之處無需多說,其價值已經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稱得上是國寶中的國寶。關於這件國寶的發現過程也十分離奇,很難想像這件國寶在剛剛出土時,居然被發現者帶回家當成了餵養雞鴨的飼料盆。

1957年,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個叫殷思義的農民在村東頭犁地時,無意間從地理犁出了一個通體灰色的陶器。殷思義當時也沒多想,就將其帶回家當成了餵雞鴨的飼料盆。直到第二年秋天,北大歷史系師生組成的考古隊隔壁的泉護村考察仰韶文化遺址時,才偶然間在殷思義家發現了這件珍貴的遠古陶器。後來在文物專家的勸說下,殷思義將這件文物上交給專家,最後由國家博物館所收藏。

第二件: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西漢皇后之璽

西漢皇后之璽為正方形,長寬越2.8釐米,高約2釐米,重量33克,由整塊新疆和田羊脂

白玉雕成。人們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一塊好玉十分難得,而像皇后之璽所用到的這塊美玉就更加可遇而不可求。根據考古專家的推斷,這方玉璽極有可能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呂雉的信物,是漢朝歷代皇后累世相傳的寶物,其地位幾乎等同於傳說中那方秦始皇所鑄的傳國玉璽。

這方皇后玉璽的價值也是無法估量,已經超出了用金錢來衡量的範疇。先不說這方皇后玉璽上的歷史文化價值,單就這一塊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的美玉,那就是不可多得的寶物。在玉石資源日漸枯竭的今天,如此美玉實在無法用價值來衡量。同樣的,這塊寶物也是由農民在無意中發現的。

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陝西鹹陽市韓家灣小學的13歲學生孔忠良在放學路上偶然發現了這件寶物。孔忠良的父親孔祥發感覺這個東西不是凡物,於是第二天就將其帶到西安交給文物專家鑑定。專家見到此物後驚喜萬分,認為這是一件國寶級文物,必須上交給博物館,之後給了孔家父子20元錢作為獎勵。從此之後,這枚皇后之璽一直收藏在陝西省博物館。直到1991年,陝西省博分為歷史博物館和碑林博物館兩家,這枚玉璽便一直陳列於陝歷博的基本陳列展廳。

第三件: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紅山文化玉龍

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我們也一直自稱為龍的傳人。可以說,每個中國人的心裡都有著一條龍,一條註定要一飛沖天的希望之龍。歷史上關於龍的神話傳說有很多,龍的形象也有許多種,但是最早的龍是什麼樣子的呢?直到紅山文化玉龍被發現之後,考古專家們才發現,原來真的像數十年前著名考古學家李濟說的那樣,大家都上了秦始皇的大當。

在紅山文化玉龍被發現之前,考古專家們的主要目光都聚焦在長城以南。雖然被譽為「中國考古學之父」的李濟曾說過:「到長城以北去找中國古代史的資料,那裡有我們更老的老家。」但是因為慣性思維的影響,考古專家們一直沒有認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直到紅山文化玉龍被發現後,考古專家才意識到,在長城以北確實隱藏著一個極其先進的古代文化遺蹟,這也許就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紅山文化玉龍作為最古老的龍形象,它的珍貴之處自然無需多說,每一個龍的傳人都明白這件文物的分量。而這件文物當初也是由農民所發現的,可是這件文物被上交到文物保護部門後,一直到十幾年後才引起專家們的注意。

1971年8月的某天,內蒙古翁牛特旗一個叫張鳳祥的農民在村後的果林裡修梯田,他在搬運石塊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人工堆砌而成的石頭洞。從這個石頭洞裡,他掏出了一塊彎彎的鉤子。當時張鳳祥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直到這東西被他弟弟在玩耍的過程中磨出光澤,他才發現這是一件類似於玉鉤的器物。於是他就將這東西帶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館,交給了館裡的文物專家王志富。

王志富雖然掛著文物專家的頭銜,可是對這件玉鉤一樣的東西也並不了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件玉鉤絕對是一件文物。於是王志富給了張鳳祥30塊錢,作為上交文物的獎勵。之後,這件玉鉤就被鎖在了文化館的庫房裡。直到1984年,考古專家對紅山文化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時,才搞明白玉鉤價值。這件長得很像玉鉤的文物根本不是玉鉤,而是最古老的龍形象。這件有著5000年以上歷史的玉龍,也因此被專家們稱為「中華第一龍」。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20大國寶 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歷史上最 的20大國寶 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久遠的國家,地大物博的,那麼今天小編就與大家說說全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藏品。因為每個博物館都有著自己的鎮館之寶,那麼這些博物館視為珍寶的究竟是何等寶物呢?
  • 秦始皇陵出土的五大國寶文物,最後一件連考古專家都不敢相信!
    【秦始皇陵出土的五大國寶文物,最後一件連考古專家都不敢相信!】1、青銅鳧雁,而比青銅鳧雁更為厲害的是金鳧雁,三國時期,張善在日南做太守。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金雁,他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秦始皇陵墓。這用黃金製作的「鳧雁」,就是價值連城的黃金鳧雁。
  • 農民下田發現國寶,砸碎賣給廢品站,專家拼好發現4張「怪臉」
    文/不二書史農民下田發現國寶,砸碎賣給廢品站,專家拼好發現4張「怪臉」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更是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而在廣闊無垠的中華大地之下,更是隱藏了無數珍貴的文物。在湖南的寧鄉縣,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就有一位農民,他在田間勞作的時候,正在努力辛勤的鋤地,可是卻不想挖出了一大塊的廢鐵,他當時認為這塊廢鐵並不值錢,就把這個廢鐵拿到廢品收費站去賣了,可是他卻並沒有想到這一塊廢鐵,其實是一個十分珍貴的國寶。
  • 狐狸指路發現的文物,農民獲獎,文物更是成為價值連城的國寶
    然而,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那些令人瞠目結舌的精品文物,大多數都有著許多傳奇的經歷。如果少了一點運氣,它們很可能就繼續在地下沉睡,很可能流落民間,很可能漂洋過海。今天要說的這件文物,就略帶傳奇色彩,它就是麒麟尊。故事發生的年代並不久遠,就在1991年。
  • 國寶傳奇:土山上挖草藥,發現一個土坑,一批窖藏瓷器,價值連城
    1985年3月,北川縣茨城鄉茨竹村農民劉正富一大早就爬上了海拔二千米高的關竹林滑坡上。這是一座高山,山上竹木茂盛,村民們時常上山挖掘野菜和草藥。劉正富就是去挖草藥的,家裡的牛生病了,挖點草藥回去治牛。幾個月後,縣文物宣傳隊來到村子進行文物普查,有一位專家來到劉家吃飯,當專家端起碗來時,卻發現吃飯的碗很不一般。這隻碗小巧別致,碗身上花紋精美,且筆畫精湛。專家仔細一瞧,發現碗底上竟然有「大明成化年制」字樣,可見這是一隻明代的青花小碗,於是當即問劉正富此碗的來歷。
  • 全世界珠寶最多的女人,每一件都價值連城,為配項鍊打造一頂王冠
    【全世界珠寶最多的女人,每一件都價值連城,為配項鍊打造一頂王冠】要說全世界珠寶最多的女人不是哪個大牌明星,而是英國女王,而且她的每一件珠寶都是頂尖的價值連城。女王頭上戴的是聖愛德華王冠,主要材質為黃金,並鑲嵌了444顆珍貴寶石,底座上有交錯的百合花,上面圍著兩個拱形的十字架。
  • 英國著名的皇冠精選,每一件都價值連城,英國皇家珠寶鑑賞
    導讀:英國著名的皇冠精選,每一件都價值連城,英國皇家珠寶鑑賞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農民撿到5釐米「金條」,捐給博物館後成鎮館之寶,價值連城!
    曾經有一位農民在淘金的時候撿到5釐米長的金條,捐給博物館之後就成了鎮館之寶,甚至估價後價值連城。 在1984年的時候,我國的機械化其實還沒有那麼的普遍,所以在陝西一些地方還留存著徒手淘金的技術,這塊金條其實就是當地農民在淘金的時候不小心發現的,因為它看上去不像是自然界產的沙金
  • 這些頂級國寶,都價值連城,但如今下落不明很難再找回
    這些頂級國寶,都價值連城,但如今下落不明很難再找回我們國家是一個多難的國家,可以說不管是各朝各代,特別是到了清朝晚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包括打內戰,可以說我們國家很多的頂級國寶,都已經流失到民間,以及被販賣到國外,還有的是八國聯軍在圓明園搶劫時
  • 現存日本博物館裡的三大中國國寶,每件都是傳世孤品
    現存日本博物館裡的三大中國國寶,每件都是傳世孤品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百年前的清政府軟弱無能、任由列強瓜分中國,以至於國土淪喪、國民被欺凌。在這場長達數十年的浩劫中,我們國家的許多珍貴文物流失海外,除了被英法等掠去的國寶外還有一大批進入了日本,其中有三件堪稱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至今仍未能回歸祖國。
  • 老漢將頂級國寶當柴火,閒置20年後才被發現,專家:禁止出境展覽
    可他回到家後卻被妻子痛罵,因為別人從丁家離開都是手拎肩扛的,只有他是兩手空空的,妻子罵他的老實,而老林也確實老實,不過還是因為丁家曾經對老林很好,將長工看作家人,還是很知書達理的。然而,在那個年代,老實真的是一件好事嗎?丁家人再好他們都已經遠走他鄉了,現在最重要的還是生存問題,於是老林又回到了丁家。
  • 國內三大豪宅:每一座都是價值連城的民宅,有一座甚至有私人碼頭
    國內三大豪宅:每一座都是價值連城的民宅,有一座甚至有私人碼頭說到豪宅,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故宮,但這也只是供給皇室家族所居住的地方,一般老百姓不能隨意進入。但是民間也有著一個典範,比如說喬家大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中國三大民間豪宅,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可謂是一座比一座奢華,你有去過嗎?看看你有聽過那幾座?第一座豪宅——胡雪巖故居。相信很多人對於胡雪巖這個人都很不了解,他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的典型案例。他在幼年時,家裡不是很富裕,父親已經離開了人世,他獨自一人在外面奮鬥打拼,不管髒活累活他都幹。
  • 已經失傳的世界4大寶物,3件來自中國,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
    導語:已經失傳的世界4大寶物,3件來自中國,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當今的世界文明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才一步步發展成如今的輝煌和燦爛。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世界上的文明創造了許多瑰寶,不僅在當時有巨大的影響力,也代表當時文明高度的藝術和技藝巔峰。但是,這些在人類文明中舉足輕重的瑰寶的命運卻各不相同,有的流傳後世能讓後人得以一窺究竟,可也有不少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讓人扼腕嘆息、捶胸頓足。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那些失傳在歷史中的世界4大文物吧,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
  • 工人挖出元代瓷器窖藏,滿滿6大籮筐,專家:發財了,有6件國寶
    咱們今天要說的也是和窖藏有關係的,事情發生在1980年的江西高安市,當時高安市一處地方正在進行挖掘施工,可是意外仍然還是發生了,一個工人在挖土的時候挖出了一個黑洞,很快所有幹活的工人們就被吸引了過來,大家往下看發現這個洞很深的,但是仍然清晰可以看到下面有東西,似乎是一些瓶瓶罐罐的。
  • 老農挖出一堆石頭,以七毛錢一個賣出,專家無意發現:這是國寶
    但這次買桔人不要桔子,他要地埂上的那些石頭。買桔人告訴老朱,這些石頭可以作為花園裡的鋪地石,城裡人喜歡這種石頭。最後,買桔人以0.7元一個的價格將地埂上的石頭全部買下,石頭裝了整整兩大口袋。買桔人臨走時交待老朱,讓他繼續上山挖石頭,有多少他收多少,幾天後他還會再來。「石頭蛋子能賣錢!老朱賣了200塊!」
  • 老農挖到鐵勺古董不識貨,舀水20年都沒壞,專家6元買走成國寶
    文/小宇標題:老農挖到鐵勺古董不識貨,舀水20年都沒壞,專家6元買走成國寶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上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國,也正是因為古代歷史的沉澱,所以給這些後代子孫們留下了各種各樣的財富這些歷史遺留的物品,基本上都被收藏在博物館當中,因為他們代表的不僅是一個老物件,同樣也是見證過輝煌歷史的東西。我們在逛各地的博物館時,會發現有很多其貌不揚的物品,甚至看起來破爛不堪,但價值連城。可能真的是應了那句話吧,人不可以貌相,物品也是同樣的道理。
  • 盤點中國遺失的物件國寶級別的文物,每一件都是鎮國之寶!
    中國華夏文明悠悠五千年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其中就有許多的珍貴文物,但是這裡面有很多東西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流失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些遺失的文物,這裡面的每一件都可以說是鎮國之寶!第一件:傳國玉璽。
  • 河南一農民撿到一塊金屬片,上交國家後成為國寶,現禁止對外展出
    由於當時也沒有手機網絡等娛樂工具,所以該娛樂在當時很受農民們的歡迎。當大家都在找各種中意的石頭準備往下滾的時候,屈西懷也在樹林旁邊仔細地尋找自己喜歡的石頭,忽然間,他在石頭縫裡發現了一枚金屬片。他仔細看著金屬片,發現上面還刻有些許的文字,由於沒受過教育,他並不認識金屬片上的文字,但他覺得金屬片很有趣,於是就把它放進了兜裡。
  • 大英博物館珍藏的3件中國國寶,最後一件更是珍寶中的珍寶
    大英博物館珍藏的3件中國國寶,最後一件更是珍寶中的珍寶在英國倫敦的大羅素廣場上有一個雄偉的建築,它建於175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在大英博物館中同樣也收藏著許多我們中國的國寶,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列舉三件比較出色的國寶。第一件國寶叫做《金剛經》刻本。《金剛經》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有了解,都知道它是一本佛教的典籍。而今天這本金剛經卻有著它的特殊性。
  • 故宮文物的身影遍布世界,每一件都是國運興衰的歷史足跡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歷經康乾盛世之後,皇家的收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這些文物存放於紫禁城以及皇帝的各個行宮當中。從某種意義上說,皇宮成了天下藝術財富的大倉庫。當年清宮的收藏到底有多少,具體存放在什麼地方,現在已經無人能說得清楚。目前能看到的清廷編纂的幾本收藏書錄大多只限於對書畫方面的記載,而且遠遠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