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蘭芳國締造者羅芳伯

2021-02-18 羅氏源流


   羅芳伯(1738年-1795年),原名芳柏,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和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1738年出生於廣東梅州市梅縣區石扇堡一耕讀之家。1772年,羅芳伯因多次鄉試不中,於是和百多名親戚朋友漂洋過海,到印尼婆羅洲(加裡曼丹島),組建採金公司。1777年擔任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富可敵國,並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1795年,因病在坤甸逝世,終年58歲。

羅芳伯世系源流考

   梅縣石扇羅氏族譜根據石扇羅四維先生,於民國三十一年,自伊村羅芳伯後裔家,檢出其所藏族譜摘抄,結合瀏陽西鄉牙際山羅氏族譜實為梅縣石扇羅氏遷出考證:

50世  

銘  諱二甫,字法銘,號齊,派名伯元,行九九郎, 俊堂公長子。生明洪武辛未(公元1391年)十月初八日卯時。以詩書禮義傳家,舉惠州貢生。配九妻,生十八子,耕讀於大坪、吳田、河嶺、龍田、合水等地,九妻各居一室,年交國庫米糧數百石,於災年出谷千餘石,散給饑民。卒葬興寧縣合水黎壁灘,秀針落漕形,丙山壬向一配劉氏,名妙英,葬北廂大坪五逕背,獺形,乙山辛向    子四   璘    珮    瑞   環 二配鍾氏,葬大坪大埔坑,雄貓洗臉形  子三 瑛    珪    珹三配陳氏,葬合水;琫    璋    珦 四配蔣氏,未育,葬合水陳妣墳側;五配鍾氏,子一  瑧  六配龔氏 子二璇  璉   七配廖氏 子二 琳  璲  八配沈氏,葬大坪圩走馬絆鞍形 子二   瑺   璥  九配張氏  子一  琛

51世   

瑺 字雲瑋,號法瑺,銘公八子,興寧監元。配張氏

子三    廷一(九清)   廷二   廷三

52世   

九清 瑺公之子 夫婦葬龜形漿白墓前生歿未詳 盧氏 生歿未詳 生一子  韶德

53世   

韶德  九清之子 合葬廣東嘉應州白墓前 曾氏 生一子  光裕  

 54世   

光裕  韶德 之子 失考 許氏 生一子  贊明  

 55世   

贊明 號逸雅   光裕之子 合葬廣東河頭田心 陳氏  生一子   仲興  

 56世   

仲興 贊明之子 葬廣東嘉應州把漳回龍庵背 黃氏葬把漳矮子坑倒地葫蘆形 生一子  開伸  

 57世

開伸   仲興公子,葬寨子墟。生子  文遷

58世

文遷  開伸公子,葬烏泥岌小汾子。生子 光榮

59世

光榮   文遷 公子,葬小汾子。生二子 國明  竹林

60世

國明 光榮公長子,生子 復吾

竹林, 光榮公子,葬塘肚岡。生子 任吾

61世

復吾 國明 公子,生子 憲禎

任吾,竹林公子,葬窖子裡,也字穴。生子 望相

62世

憲禎 復吾 公子,由廣東遷瀏西牙際山立業 

望相,任吾公子,葬矮子坑口。生子 永吉

63世

永吉, 望相公子,葬坪背,生五子:啟端、啟瑞、啟隆、啟寧、啟祥。

64世

啟隆, 永吉公子,葬窖子裡,妣楊氏,生三子:芳伯、葵伯、臺析,

65世

芳伯, 啟隆公子,1738年出生於廣東梅縣石扇堡一耕讀之家。1772年,羅芳伯因屢次鄉試不第,於清乾隆三十七年,離嘉應州,經廣州,泛海至西婆羅洲之坤甸,組織蘭芳公司,從事墾闢採金。以平定地方變亂,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乃創立為蘭芳大總制(共和國),被推為首任總長,樹立民主先聲。凡傳總長十人,至光緒十年(1884),始為荷蘭人所攻滅,其事跡詳餘所著《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1795年,芳伯積勞成疾,他召集各執事首長囑咐後事。聲言「禪讓」傳賢,定為繼承法典,卒年僅58歲。此族譜於羅芳伯在婆羅洲事跡,雖全無記載,然足窺見其家世傳統,故為轉錄如次。生子  子增 (按李氏暨子子增,殆未隨芳伯前往南洋,故在坤甸一帶,未見與子增有關史料)。

66世  

子增,妣郭氏,生元翰、元亨。

67世  

元翰,生三子:金華、相華、秀華;元亨,妣蕭氏,生子五子:中華、安華、精華、豐華、清華。

68世  

精華,妣鄭氏,生天祿、鼎昌、貴昌。

69世  

鼎昌,妣林氏,生子海雲,貴昌,妣李氏,生天雲、孝雲。


羅公史略
羅公芳柏,廣東省梅縣石扇堡人。壬午歲誕生,即西曆一千七百三十八年。壬寅歲,即西曆一千七百五十八年,自中國南來婆羅洲之東萬律。其時邊陲不寧,蠻夷兇悍。芳柏率徵,越十載,八荒賓服,四夷來王。定鼎東萬律,創建蘭芳公司基業。在位十九年,YI卯歲即西曆一千七百九十五年,羅公逝世。享壽五十八歲。繼位者為江戊伯、闕四伯、宋插伯,歷三傳,時和年豐,稱盛世焉。其後政務日非,嗣任劉臺二受職甲太,歷五易,以迄劉星,於甲申之役而終。計傳十世,為時一百有八載也。李開亮、賀雲輝、房榮堂同謹志。

此文刻於羅芳伯墓碑之上,從羅香林先生《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中抄出。原註:按當為戊午。原註:按此年為戊寅。原註:按諸書多作劉生。立碑之年、撰文之人皆不可考。


梅縣石扇羅氏族譜

     石扇羅四維先生,於民國三十一年,自伊村羅芳伯後裔家,檢出其所藏族譜,摘抄寄餘。按芳伯於清乾隆三十七年,離嘉應州,經廣州,泛海至西婆羅洲之坤甸,組織蘭芳公司,從事墾闢採金。以平定地方變亂,至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乃創立為蘭芳大總制(共和國),被推為首任總長,樹立民主先聲。凡傳總長十人,至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始為荷蘭人所攻滅,其事跡詳餘所著《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此族譜於羅芳伯在婆羅洲事跡,雖全無記載,然足窺見其家世傳統,故為轉錄如次。民國五十二年一月三十日,編者識。

始祖開基九清公,由嘉應州白渡前遷居石扇,葬白渡前。
二世祖讚明公,葬河頭岌下。
三世祖韶德公,葬白渡前。
四世祖光裕公,葬白渡前。
五世祖仲興公,葬回龍庵頂。
六世祖開伸公,葬城子墟。
八世祖光榮公,葬小汾子。
九世祖竹林公,葬塘肚岡。
十世祖任吾公,葬窖子裡,也字穴。
十一世祖望相公,葬矮子坑口,男永吉。
十二世祖永吉公,葬坪背。男啟端、啟瑞、啟隆、啟寧、啟祥。
十三世祖啟隆公,葬窖子裡。妣李楊氏,男芳伯、葵伯、臺伯。
十四世祖芳伯公,妣李氏,男子增。(按芳伯配李氏,及其所生子子增,殆未隨芳伯前往南洋,故在坤甸一帶,未見有子增有關史跡。)
十五世祖子增公,妣郭氏,男元翰、元亨。
十六世祖元翰公,男金華、相華、秀華。
十六世祖元亨公,妣蕭氏,男中華、安華、精華、豐華、清華。
十七世祖精華公,妣鄭氏,男天祿、鼎昌、貴昌。
十八世祖鼎昌公,妣林氏,男海雲。
十八世祖貴昌公,妣李氏,男天雲、孝雲。

華南洋按:華南洋摘自羅香林先生《客家史料彙編》原注

羅芳伯嘉應故居

羅芳伯像讚

翁居為愚西鄰,未由一晤翁範,心甚歉,然尤得於耳熟之下,縷悉高躅。爰不揣固陋,竊效珥筆以揚徽雲。緬彼哲人,芳蘭其氣,景茲良士,松筠其操。幼負歧嶷,懸弧早矢四方之志;長而賢達,樹望不愧千裡之駒。敦倫以孝友為先,接物惟剛直是務。英風遍被乎中外,義問廣孚於遐邇。澤潤江河,沛光波於親故;諾重金石,耀丈夫之鬚眉。經霜雪者數十年,亭亭挺秀;歷險夷者千百境,嶽嶽懷方。業創賢勞,克勤克儉,家承令器,肯構肯堂。欣翁之卓立兮,迪光於前;卜翁之錫祉兮,克昌厥後。行將北睹,榮旌藉藉乎實大聲宏,予乃葉德囗而載賡。     春弟鄭如壎拜

原註:婆羅洲坤甸蘭芳大總制總長羅芳伯畫像,原件藏梅縣石扇羅族,此影為梅縣羅族所贈。羅香林註:其像為羅氏家傳舊像,像讚原題芳翁懿行像讚。民國三年,畫師李啟昌依舊像為另繪炭筆肖像,改題曰坤甸王羅芳伯遺像。即今所存者。



人物評價

   羅芳伯於1795年去世。蘭芳共和國在它107年的歷史中,雖然有過鼎盛繁榮時期,但十九世紀後期,日益衰微,在攜手當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長達百餘年後,終於在十九世紀末被荷蘭殖民者所滅。羅芳伯和他一手創建的蘭芳共和國雖然不在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並沒有遺忘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客屬僑領所建立的功勳。1793年6月8日英國倫敦出版的《泰晤士報》在第一版報導了「蘭芳公司」,文中說:「蘭芳大總制共和國元首即羅芳伯的神奇貢獻,貴在與當地婆羅洲蘇丹有機聯絡在一起,協調各族民眾,推行原始的雅典式的共和體制,經濟亦有規模發展。國力雖後於西方諸國。其意義卻不遜於1787年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實現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的民主共和走向······」一些學者還著書立說,傳頌羅芳伯建立蘭芳共和國的功績。早在20世紀60年代,著名歷史學家羅香林就著有《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一書中考證了羅芳伯的生平與蘭芳公司的興衰,他熱烈地讚揚這個曾經存在的華人自治體是「完全主權之共和國」。寫道:「蘭芳大總制與美洲合眾國,雖有疆域大小之不同,人口多寡之各異,然其為民主國體,則無二也。」「晚近國人之言民主共和者,皆言此制遠肇於美,近行於法,而不知先民亦有是舉」。以及中國閩西歸僑作家張永和、張開源又新著長篇傳記《羅芳伯傳》,這些著作讓蘭芳共和國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再現與人們眼前。2004年,印尼百名專家學者和鄉賢還專門組成宣講團巡迴千裡,緬懷蘭芳共和國歷史。 羅芳伯除了在婆羅洲具有崇高的聲望,就是在東南亞一帶他的影響也相當深遠。在東南亞,據說很多的華僑領袖和當地的政治人物都非常崇拜羅芳伯,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以他為自豪,比如說新加波的開國總理李光耀,就常常乾脆將自己比作羅芳伯,馬來西亞山口洋市市長阿旺·伊斯哈博士說,羅芳伯的施政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他重視教育,關心人才,努力發展經濟,贏得人心,也贏得劃時代的成功。印度尼西亞前總統瓦希德,曾這樣評價羅芳伯:「1787年華盛頓當選首任總統、實現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建立共和制。然而,我們客屬地區領袖羅芳伯於1776年就在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今西加裡曼丹)東萬律創立『蘭芳大總制』共和體制,比美國早10年。以此歷史貢獻而論,羅芳伯亦不亞於華盛頓。羅芳伯堪稱與華盛頓並列的世界偉人之一。」

相關焦點

  • 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締造者-羅芳伯,和他傳奇的一生
    羅芳伯(1738-1795),原名方柏。這個名字在中國人看來很陌生,但在東南亞有很高的知名度,因為他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當時,當地華人經常受到土匪海盜的侵襲,羅芳伯先是團結華人,組織「同鄉會」,繼而聯合婆羅洲的蘇丹,奮力擊退外來入侵者,迅速平定了蘭臘、萬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盜,取得了東萬律的管轄權。 平息了盜匪後,羅芳伯一呼百應,當時他率領的部隊已經有四萬多人,平定叛亂後,又有二十多萬當地人主動歸附。當地蘇丹也表示臣服,要將王位讓給羅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絕。
  • 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伯逝世
    在224年前的今天,1795年11月3日(農曆1795年9月22日),羅芳伯:華人海外建立第一個國家「蘭芳共和國」。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羅芳伯沒有宣布成立蘭芳共和國,當時成立的只是「蘭芳公司」,但這個「蘭芳公司」的運作方式和存在模式有很多地方已經是按照一個共和國的體制去運作和存在。 在內部管理方面,充滿了民主共和的特徵。各級官吏均由民主選舉產生,政務的裁決,也由大家來公斷。蘭芳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分,地方還分為省、縣、鄉三級。
  •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伯——海外立國華人大盤點之二
    據史料上記載,羅芳伯,「少負奇氣,生性豪邁,任俠好義,喜結納,」他生來是個當領袖的角色,年輕時在鄉裡「少年遊」,夥伴們都「唯唯聽命」。是以,有擔當、喜結交的開朗性格讓羅芳伯從小受到周圍人們的稱讚。1777年,以東萬律為首都的「蘭芳大總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羅芳伯管轄下的民眾一致擁戴他,稱他為「大唐總長」,敬稱為「芳伯」、坤甸王。
  •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印尼客家華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他重整了四分五裂的華人社團成立了蘭芳公司,他們後來有了自己的軍隊,1777年便成立了蘭芳共和國,還發行了蘭芳國和國貨幣在當地流行,蘭芳共和國一直持續了60多年才被覆滅。來到當地的文化景點蘭芳公館了解了更多關於羅芳伯的故事:當年大家推薦羅芳伯為國王,可是他不同意,然後各大華人團體代表商議建立蘭芳大總制。
  • 羅芳伯:建立史上第一個共和國,與華盛頓齊名的世紀偉人
    在18-19世紀的東南亞,有一個華人建立了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梁啓超先生將他列為中國海外殖民八大偉人之一。也正是這一特別之處,當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中文翻譯官格魯特和施好古將蘭芳大總制稱為「共和國」。雖然有研究爭議稱,蘭芳大總制下,只有祖籍梅州和大埔縣的客家人才能被推選為領袖,這有悖民主,但後來的研究學者還是將蘭芳大總制界定為「共和國」。
  • 中國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乾隆為什麼死活不要
    創建史上第一個共和國的不是華盛頓,而是羅芳伯說到海外華人國家,不得不說到蘭芳共和國。這個國家的創始人羅芳伯堪稱奇人。羅芳伯原名羅芳柏,原本是從江西南遷至廣東梅縣的客家人。羅芳伯就準確地判明了婆羅洲的風口,並在恰當的時機,順利地飛到了人生巔峰。所以說,永遠不要說讀書沒用。讀一點就有一點的用處,多麼現實的道理!史上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羅芳伯判明了什麼形勢呢?
  • 蘭芳共和國:二百年前下南洋的漢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說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應該是1911年辛辛亥革命爆發後,建立的中華民國。但是,實際上早在辛亥革命一百四十多年以前,一群下南洋的中國人就在東南亞的加裡曼丹島上,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
  • 東南亞第一個華人共和國「蘭芳共和國」和它的創建者羅芳伯的故事
    今天,筆者來講講在西加裡曼丹半島坤甸的華人共和國的事情。坤甸適合很多不會印尼語的中國朋友來旅遊,特別是會講客家話和潮汕話的人們,這裡和他們的故鄉沒有什麼區別。在坤甸建立共和國羅芳伯是廣東嘉應府人,也就是現在的廣東梅州市人,梅州是廣東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
  •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面積達臺灣的20倍,建立者是一位中國人
    當時由於國內其他地區都比不上廣州,所以許多窮苦家庭的百姓都前往廣州謀生,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羅芳伯,就是其中的一員,然而像他這樣一個"泯於眾人"又不起眼的小嘍嘍,沒有強大的後臺以及滔天的權勢,卻在南洋婆羅洲建立了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即蘭芳共和國,面積是現在臺灣的二十倍,更別提這個共和國存在了近一百年,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 考舉人落榜,一生氣下南洋,親手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泰國前總理英拉而其中擁有最大影響力的莫過於梅州出身的羅芳伯,雖然滿腹經綸,參加鄉試卻屢屢不第,無可奈何,領著鄰居朋友下南洋,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於是在1777年,羅芳伯在東萬律(今印尼西加裡曼丹省首府坤甸)成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這一年也定為蘭芳元年,在他管轄下的110萬民眾都很擁戴羅芳伯,親切的稱他為「大唐總長」,敬稱為「芳伯」。蘭芳共和國是海外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
  • 蘭芳共和國—華人甚至亞洲對於民主建國的偉大嘗試
    實現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的民主共和走向。蘭芳大統制與美利堅合眾國,雖有疆域大小之不同,人口多寡之各異,但確實是民主政體的國度。蘭芳共和國是南洋華人實行民主建國的一次偉大嘗試,雖然其在歷史上只是如流星一般閃耀,而又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但是其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亞洲歷史上也是華人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
  • 羅芳伯和他的海外華人「共和國」
    [摘要]羅芳伯建成的蘭芳公司屬於什麼性質,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共和國」的說法非常引人注目。歷史學家、客家學研究專家羅香林說它是「完全主權之共和國」。羅芳伯創立蘭芳公司之前,那裡已有將近二十個華僑公司。華人公司大小不同,但有某些共同點——— 都是獨立自治體,公司內部各級頭領的選任都包含一定的民主程序。西婆羅洲到處是原始森林、四外荒無人煙,從生活到生產,從內部治安到邊境保衛,一切依靠自己。金礦主通過租賃方式,從當地酋長那裡獲得自治權,有條件組建政府,管理和保衛公司。
  • 華人歷史上第一個海外共和國「蘭芳共和國」是怎樣的存在?
    導語:蘭芳共和國,也叫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身上有很多靚麗的頭銜:華人歷史上第一個海外共和國,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她神秘的面紗,了解下這個神秘華人共和國的興亡史。他就是羅芳伯,未來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因為當時清政府時期,福建廣東地區人口眾多,而可耕種的田地又少,所以很多人紛紛通過大海去往南洋諸國,靠自己的勤奮和拼搏闖出一片天地。其中,最吸引人們的就是「南洋淘金」,據人們口口相傳,南洋遍地是金山,只要去了隨便挖幾年就能賺回幾輩子的錢,然後可以回鄉好好養老,一輩子吃穿不愁。
  • 華人在南亞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乾隆拒絕所以沒有成為我們的國土
    誰是第一個亞洲共和國呢?長久以來歷史課本都告訴我們,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其實早在中華民國建立的150年前,一個偉大的中國人帶領著一批為了討生活下南洋的中國人在今天加裡曼丹島建立了一個共和國,這個共和國就是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 華人曾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想歸附清朝被乾隆拒之門外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42,閱讀約2分鐘蘭芳共和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它的創始人是中國人羅芳伯。它位於東南亞婆羅洲,也就是今天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共同控制的加裡曼丹島。佔地74萬間平房,公裡,是日軍的近兩倍。
  • 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百年來數次請求加入中國,都被拒絕
    蘭芳共和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建立者叫羅芳伯,廣東嘉應州(今梅州)人。清朝時期,內部鬥爭不斷,外部強敵環伺,百姓可謂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種背景下,不少人都揭竿起義,當時吳元盛(廣東梅州)就準備揭竿而起,但遭到內奸洩密,最後流亡到婆羅洲(加裡曼丹島,世界第三大島)。  吳元盛帶著一批人逃亡到婆羅洲後,在當地建立了一家非常有影響力的公司"聚勝"。
  • 這個華人小國曾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抵抗西方殖民者近百年
    蘭芳共和國的開國元首是羅芳伯,一個來自梅州的客家人,因為多次鄉試考不中,心灰意冷之下和親朋好友漂洋過海,來到了當時華人們的寶地婆羅洲上。作為一個文化人,羅芳伯起初是在島上教書,後來不甘寂寞,招攬人手,開始開發島上的金礦,帶領華人們發家致富,也帶領過華人對抗當地土著,文武雙全的羅芳伯漸漸在當地華人圈裡聞名。
  • 一個秀才在海外建立亞洲首個共和制國家,想歸順清朝但乾隆拒絕
    圖1 羅芳伯(1738年-1795年),原名芳柏,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和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羅芳伯採取了兩手策略,一方面在鱷魚經常聚集的地方埋伏好弓箭手,並派人投毒;另一方面,又效法韓愈當年治理潮州的故事,擺設祭桌,宣讀祭文,勒令鱷魚速速離去。不知怎麼回事,這鱷魚果真就離開了。這件事在老百姓口中越傳越神,羅芳伯的威望也越來越高。此後,羅芳伯依託採金業大力發展經濟,建立了採礦、農業、交通、文教體系健全的一個獨立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