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舉人落榜,一生氣下南洋,親手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2020-12-17 百家號

廣東梅州,是全國著名的客家之鄉,同時也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近百年來,從梅州走出去的華人華僑數以百萬計,也誕生了大量的名人。比如泰國美女總理英拉、泰國總理他信、新加坡開國國父李光耀、蓋亞那國父鍾亞瑟等等都是廣東梅州人。

泰國前總理英拉

而其中擁有最大影響力的莫過於梅州出身的羅芳伯,雖然滿腹經綸,參加鄉試卻屢屢不第,無可奈何,領著鄰居朋友下南洋,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羅芳伯,原名芳柏,1738年出生於廣東嘉應州(今梅州)。由於芳伯小時候就勤奮好學,無論是文學還是武藝,樣樣精通,因此就去參加科舉考試,剛開始考中秀才,再往上考舉人的時候,卡殼了。

乾隆皇帝三十七年(1772年),34歲的羅芳伯雖然博學多才,但在鄉試時還是考不上,成了一個懷才不遇的落魄書生。對於羅芳伯來說,並不願意安於現狀,恰逢當時社會已有下南洋開金山的潮流,於是羅芳伯就躍躍欲試。

在當年和同鄉的青年朋友們一起乘船漂洋過海,來到盛產金礦和鑽石的婆羅洲(即今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加裡曼丹島),面對人生地不熟的地,島上的安全環境又堪憂,羅芳伯利用自己的文化膽識和武術團結周圍的華人華僑,抵禦抗擊海盜以及侵略者荷蘭東印度公司,迅速在當地提升了威望。

不過在當地還有一個勢力龐大的華人力量,他就是廣東嘉應州的吳元盛,乾隆皇帝時期,吳元盛因謀劃發動天地會反清起義,不料消息遭到洩露,被嘉應官府通緝。走投無路就率領部下渡海逃亡到婆羅洲的坤甸地區,並且在當地創建了很有影響力的聚勝公司,成為首領。

然而,隨著羅芳伯平海盜、打外寇,影響力日益高漲,甚至超過了吳元盛,於是羅芳伯依照眾人的意見成立了「蘭芳公司」。

羅芳伯

此時羅芳伯的實力已經是當地最大的,後來就有很多土著酋長希望蘭芳公司保護他們,但是羅芳伯成立的蘭芳公司只是一家貿易公司而已,說白了就是賺錢的,如果要幹起保護人民的行當,肯定得建立一個組織。

於是在1777年,羅芳伯在東萬律(今印尼西加裡曼丹省首府坤甸)成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這一年也定為蘭芳元年,在他管轄下的110萬民眾都很擁戴羅芳伯,親切的稱他為「大唐總長」,敬稱為「芳伯」。蘭芳共和國是海外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

羅芳伯擔任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意思是華人作客海外的首長,並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首任名譽總制是來自潮州府大埔縣的陳蘭伯,但實際首任總制還是羅芳伯。蘭芳共和國元首的傳承不是封建王朝的家族世襲制,而是類似於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

大唐總長負責國家保安及各部族之間的協調工作。而各部族的內部事務,仍然由酋長負責。在國勢最高峰時,蘭芳共和國的勢力範圍佔有整個婆羅洲。

說來也巧,很多人以為現代共和制國家是1776年建立的美國,殊不知,在第二年,我們華人羅芳伯在世界第三大島——東南亞的加裡曼丹島西部也建立了一個蘭芳共和國的共和制國家。

作為亞洲第一個現代共和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共和制國家之一,蘭芳共和國幾乎與美國同步誕生。他的政制也包括司法、軍事、財政、經濟、教育,與現代國家幾乎無異議,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

蘭芳共和國雖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工人、農民與士兵幾乎是一體化發展,部隊平時分散在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禦敵。在全國也按照祖國區域行政劃分機制分為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對於國家大事,也是經過多數人討論施行,有點像現在的實行的議會制。

點擊

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建立的外海國家,走到哪都有落葉歸根的中華情結的,在羅芳伯剛建國時,就派人回到祖國,向乾隆皇帝稱臣,要求成為中國的一個外海藩屬,然而,乾隆皇帝短視,把蘭芳共和國當做是匪窩,不接受這個外海國家。要不然現在印尼或許就是我們的領土。

羅芳伯即使遭到祖國的遺棄,仍沒有忘記對祖國的歸順之心,隨著時間的遷移,當了19年的蘭芳共和國元首,於1795年病逝,在世58載。生前專門交代,無論以後誰當家,歸順祖國之心不可變。此後有七人擔任過蘭芳共和國大總長職位。

到了大清後期,盤踞加裡曼丹島數百年的荷蘭侵略者認識到清朝衰落,無力顧及南洋,趁著1884年中法戰爭的時機,開始入侵蘭芳共和國。1886年,遭到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軍的猛烈進攻,由於武器太差而失敗,蘭芳共和國由此走進了歷史,共存在了110年。

不過,由於荷蘭還是害怕清朝做出反應,還不敢公開宣稱已經滅亡蘭芳,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政權以便進行統治。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後,荷蘭才正式宣布對蘭芳地區的佔領,這還是怕咱們天朝雄威!

印尼前總統瓦希德

對於羅芳伯的歷史影響,印尼前總統瓦希德,曾這樣評價:「1787年華盛頓當選首任總統、實現聯邦的美利堅合眾國,建立共和制。然而,我們客屬地區領袖羅芳伯於1776年就在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今西加裡曼丹)東萬律創立『蘭芳大總制』共和體制,比美國早10年。以此歷史貢獻而論,羅芳伯亦不亞於華盛頓。羅芳伯堪稱與華盛頓並列的世界偉人之一。」

由此看來,羅芳伯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已經影響到子孫後代,不愧是從中國走出去的炎黃子孫。

相關焦點

  • 蘭芳共和國:二百年前下南洋的漢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說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應該是1911年辛辛亥革命爆發後,建立的中華民國。但是,實際上早在辛亥革命一百四十多年以前,一群下南洋的中國人就在東南亞的加裡曼丹島上,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
  •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面積達臺灣的20倍,建立者是一位中國人
    當時由於國內其他地區都比不上廣州,所以許多窮苦家庭的百姓都前往廣州謀生,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羅芳伯,就是其中的一員,然而像他這樣一個"泯於眾人"又不起眼的小嘍嘍,沒有強大的後臺以及滔天的權勢,卻在南洋婆羅洲建立了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即蘭芳共和國,面積是現在臺灣的二十倍,更別提這個共和國存在了近一百年,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 華人在南亞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乾隆拒絕所以沒有成為我們的國土
    誰是第一個亞洲共和國呢?長久以來歷史課本都告訴我們,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其實早在中華民國建立的150年前,一個偉大的中國人帶領著一批為了討生活下南洋的中國人在今天加裡曼丹島建立了一個共和國,這個共和國就是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 中國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乾隆為什麼死活不要
    創建史上第一個共和國的不是華盛頓,而是羅芳伯說到海外華人國家,不得不說到蘭芳共和國。這個國家的創始人羅芳伯堪稱奇人。羅芳伯原名羅芳柏,原本是從江西南遷至廣東梅縣的客家人。史上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羅芳伯判明了什麼形勢呢?
  • 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國,是由這個華人創建,了解一下!
    下南洋是中國近代以來的一次較大的人口遷徙,這種大規模的活動最早從清朝時期就開始了。清朝時期許多人受不了統治者的壓迫或者在國內混不到一口飯吃,於是就逃往海外,羅芳伯就是這樣一位。羅芳伯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習文練武,長大了更是文武雙全,而且為人仗義,喜歡結交一些朋友。
  • 羅芳伯:建立史上第一個共和國,與華盛頓齊名的世紀偉人
    在18-19世紀的東南亞,有一個華人建立了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梁啓超先生將他列為中國海外殖民八大偉人之一。科場失意的人或隱居書院,或嘯聚山林,或行遊天下,而處在當時出洋已蔚然成風的廣東,羅芳伯選擇了下南洋。他作了一首金山賦來開啟他第二次人生價值的追尋:「蓋聞金山之勝地,時懷仰止之私衷。地雖屬蠻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歲值壬辰,節界應鐘。
  • 華人在海外建立個共和國,想歸順清朝卻被拒絕,最後慘遭亡國
    在明末清初,中國興起「下南洋」的浪潮,大量中國人背井離鄉,漂洋過海,前往南洋謀生。由於下南洋的華人多是廣東人,善於經商,很有商業頭腦,他們往往會受到南洋土著酋長的敬重。久而久之,東南亞地區的華人越來越多,他們團結在一起,形成一支強大的力量,有的地方甚至出現華人建立起來的國家,比如蘭芳共和國,就是其中優秀的代表。蘭芳共和國位於加裡曼丹島上的東萬律,其全稱是「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開國元首是一位華人,他的名字叫做羅芳伯。這位羅芳伯可謂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出生在廣東嘉應,這裡出過不少人傑。
  • 蘭芳共和國:1777年華人建立的共和國
    說起最早的現代共和制國家,很多人都會追溯到1776年成立的美國,實際上,就在美國獨立的同一時期,華人曾在世界第三大島——東南亞的加裡曼丹島西部建立了一個蘭芳共和國。作為亞洲第一個現代共和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共和制國家之一,蘭芳共和國攜手當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長達107年,直到19世紀末才由於國小力弱被荷蘭殖民者所滅。
  • 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締造者-羅芳伯,和他傳奇的一生
    這個名字在中國人看來很陌生,但在東南亞有很高的知名度,因為他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他出生於廣東梅州市梅縣區,羅芳伯自小就學習文學習武,是同輩中的佼佼者。他生活勤儉,又勤奮好學,鄉裡的人都對他讚不絕口。
  • 這個華人小國曾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抵抗西方殖民者近百年
    文/武老師(現/貨天然氣分析師帶你把握行情,交流JH4869)現在的中國人很少有人知道,200多年前的東南亞,曾是華人叱吒風雲的地方,曾有不少華人建立的國家在東南亞的島嶼上興起,但其中最為成功,最為著名的是一個叫蘭芳共和國的國家。
  • 華人歷史上第一個海外共和國「蘭芳共和國」是怎樣的存在?
    導語:蘭芳共和國,也叫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身上有很多靚麗的頭銜:華人歷史上第一個海外共和國,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她神秘的面紗,了解下這個神秘華人共和國的興亡史。歷史背景:熱鬧的南洋淘金熱乾隆三年,在廣東省嘉應州(今梅州)石扇鎮,出生了一個客家男孩,長得虎頭虎腦,為一家人帶來了歡聲笑語。他就是羅芳伯,未來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
  •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蘭芳國締造者羅芳伯
    羅芳伯(1738年-1795年),原名芳柏,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和印尼婆羅洲開發的重要貢獻者
  • 華人走南洋路上的共和國—蘭芳共和國
    這些漂泊到異地的群體活動,史稱「下南洋」。為了謀生計、躲避戰亂,據統計,700多萬中國人漂洋過海,一撥又一撥的華人地到南洋謀生。下南洋下南洋當時不少廣東和福建人前往南洋謀生,可是,當時的南洋已經開始受到歐洲殖民者的騷擾和侵略,因此,當時的華人群體成立了自我保護的團體,最大的當屬於蘭芳共和國。
  • 中國人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共和國,面積是臺灣的20倍,如今現狀如何
    這一時期,廣州獨攬出口貿易,受西方文化影響深遠,與南洋地域往來頻繁。其繪畫、教育、醫療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錯綜多元的環境,滋養了不少俗世奇人。其中就有一位不凡之人,憑藉智慧與實幹,在海外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實屬傳奇。該共和國存在了約一個世紀。這是一位怎樣的傳奇人物呢?
  • 起底東南亞「華人國家」的來歷,揭秘下南洋徵程中的辛酸秘史
    在本文中,我將講述主要發生在明清乃至民國時期的下南洋運動,講述它對亞洲的重大影響。而廣義的南洋還包括當今的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諸島。「下南洋」在福建、廣東、臺灣一帶也稱「過番」, 意指到南洋一帶謀生,而閩人、粵人正是下南洋主體的主力軍。
  • 東南亞第一個華人共和國「蘭芳共和國」和它的創建者羅芳伯的故事
    (圖一:當時下南洋的群眾)這時期,是明代末期和清朝前期,當時兩個朝代更替頻繁,人們的注意力全都放在打仗的本身,沒有理會延續多年的海禁、閉關鎖國政策,海防空虛,給了逃亡南洋的一個難得的好機會。下南洋"瞬間成為很多廣東潮汕地區、福建地區的第一選擇。現在東南亞地區的僑胞,很多都從這時候開始。廣東方言大致分為粵語、客家話、潮汕話三大類,以此形成了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廣東流行一個說法,在泰國,跟街上的人說潮汕話他們會聽得懂;在大馬,也就是馬來西亞,說粵語很多人會當你是朋友;在印尼,說客家話人們會一見如故。
  • 華人曾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想歸附清朝被乾隆拒之門外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42,閱讀約2分鐘蘭芳共和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它的創始人是中國人羅芳伯。它位於東南亞婆羅洲,也就是今天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共同控制的加裡曼丹島。佔地74萬間平房,公裡,是日軍的近兩倍。
  • 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百年來數次請求加入中國,都被拒絕
    蘭芳共和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建立者叫羅芳伯,廣東嘉應州(今梅州)人。清朝時期,內部鬥爭不斷,外部強敵環伺,百姓可謂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種背景下,不少人都揭竿起義,當時吳元盛(廣東梅州)就準備揭竿而起,但遭到內奸洩密,最後流亡到婆羅洲(加裡曼丹島,世界第三大島)。  吳元盛帶著一批人逃亡到婆羅洲後,在當地建立了一家非常有影響力的公司"聚勝"。
  • 蘭芳共和國:華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200多年前,在世界第三大島東南亞的加裡曼丹島(印度尼西亞人對婆羅洲的稱呼,今約有三分之二為印尼領土)西部,誕生了一個華人建立的小國家「蘭芳共和國」。後來,這些組織聯合起來,建立了以東萬律為首都的蘭芳共和國。羅芳伯因為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出眾的組織才能,在坤甸一帶華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所以被各地同鄉會的人推舉為領袖,於1777年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羅芳伯參照西方國家的一些法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國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平時分散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禦敵。
  • 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居然是清朝教師創立的,曾想併入中國被乾隆拒絕
    他本是廣東人,漂泊出海後竟靠著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一個國家。他數次請求將自己的國土併入大清的版圖,可乾隆卻看不上眼。這個人就是羅芳伯。他於1738年出身在廣東的嘉應州,父母是老實本分的農民。他為人豪爽仗義,讀書又刻苦用功,所以很受父老鄉親的喜愛。他是家中的老大,還有兩個兄弟。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不受人欺負,他又練就了一身過人的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