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正以不可忽視的速度席捲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成為了各國政府和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已經開始顯露,在東方文化中的尊老重老思想的引導下,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諸多問題已經被提上日程。
01我國養老產業市場潛力巨大
通過查閱資料可以發現,以老人為服務對象的產業越來越專業化,不僅是養老機構,老齡金融、老齡科技、老齡智能穿戴、老齡飲食文化、老齡大健康產業等多種養老產業已經進入了蓬勃發展階段。
有專家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市場將從2014年的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GDP佔比從2014年的8%增長到33%,成為全球老齡產業潛力最大的市場。
而其中作為民生工程的「長者食堂」就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探索先驅,既不是舊社會施捨性的,也不是完全以盈利為目的,完全是為了方便老年人生活的老年食堂在各地紛紛開設起來。
02長者食堂發展中遭遇多項問題
長者食堂在解決老年人就餐的問題上可以說是立竿見影,買菜難、做菜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但是也暴露出了多項問題。
1.缺少針對老年人的營養定製菜譜,口味單一難升級。相比其他年齡段,老年人更需要營養師進行菜譜的定製搭配,科學合理飲食對老年人增強抵抗力影響很大,而食堂食材成本限制高,菜譜和口味都能以做到及時升級。
2.老年人行動能力有限,長者食堂覆蓋範圍難以拓展。目前長者食堂運營多數由社區進行改造建設,而社區的數目和範圍很難滿足眾多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
3.社會養老轉型較慢,家庭養老佔較大份額。根據專家研究表明,社區養老>同伴依靠>子女照顧,但是這顯然與我國孝文化差異較大,很多老年家庭對社區養老接受度不高。
4.食材、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經營難度大。由於長者食堂基本上以微利或慈善為目的經營,缺乏長期有效的資金來源,如果僅依靠政府補助,很難大面積拓展,不過目前已經探索出「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式,共同解決老人用餐難的問題。
03長者食堂的推廣意義重大
長者食堂不僅是為了解決老年人的吃飯問題,還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獲得感的民生工程,是社區完善養老服務、企業展現責任擔當的重要工作,更對整個社會實現老有所養目標有著重大意義。
首先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獲得感方面,老人不用買菜、不用做飯、不用求助於子女,出門走幾步路,就能吃上一頓香噴噴的午餐;還能通過補貼讓老人不僅吃的好,並且花的少。
其次是社區完善養老服務方面,通過長者食堂,可以直觀的了解社區老人生活的需求,提供更貼心的幫助,形成良好的互動平臺,老年人相聚於此,通過愛好可以形成小組活動,豐富日常生活。
再次是企業展現責任擔當方面,在全面小康的路上,團餐企業要扛起餐飲責任之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始終堅持回饋社會、傳遞社會正能量。
最後是社會實現老有所養方面,把「吃」的問題解決好,老年人才能有一個安詳幸福的晚年,子女們才能更安心地工作,社會才能更加和諧,同時通過長者食堂的探索,建立更合理的養老機制,減輕社會整體的養老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