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8月12日訊:據新華網報導,7月27日,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在中共北京市委九屆七次全會上表示,在籌辦2008年奧運會過程中,北京奧組委及其他相關部門必須牢固樹立「節儉辦奧運」的觀念,盡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價。在會上他還透露,北京市已決定對2008年奧運會場館建設方案進行適當調整。
3天後,位於北京市北辰東路的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國家體育場的施工現場沒有了往日的機器轟鳴聲。當天,工地上的200多名工人接到停工通知。一位工人告訴記者,領導沒有多提停工原因,只說了一句「為了『節儉辦奧運』,有關部門正在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這位工人還說,領導也沒跟他們講什麼時候重新開工,但有人估計至少要兩個月以後,因為報紙上說,設計方案重新調整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事情,從修改方案到設計施工圖,肯定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國家體育場設計方案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事務所、英國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及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聯合體共同設計的,瑞士建築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是2001年普利茨克獎(被譽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因其外形酷似鳥的巢穴,故被稱為「鳥巢」。它的屋頂是世界最大可開啟、滑動式屋頂,當它合上時,體育場將成為一個封閉的室內場館,這在中國是沒有先例的。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網站的有關資料還顯示,「鳥巢」能容納觀眾10萬人,其中臨時坐席2萬座(奧運會後拆除)。奧運會後,「鳥巢」可承擔重大特殊體育比賽、各類常規賽事以及非競賽項目,並將成為北京市提供市民廣泛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業場所,成為全國具有標誌性的體育娛樂建築。
2003年12月24日「鳥巢」正式開工至今,已完成基礎樁1170根,完成基礎土方開挖78300立方米、基坑邊坡噴錨支護2200平方米。可這樣一個舉世矚目的工程,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前夕不得不暫停施工。其中的內情究竟是什麼?是因為安全因素還是造價過高?
院士上書溫總理
實際上,除「鳥巢」正在進行設計方案的調整外,另兩個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建築——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也將修改原有方案。而這一切,據稱起因是10院士上書總理溫家寶。
在今年5月巴黎戴高樂機場發生坍塌慘劇後,中國建築界掀起反思崇洋風的高潮。7月初,近10名建築界的資深院士自發聚集在一起,就奧運工程進行了小型座談,會後形成一份書面材料聯名遞交給總理溫家寶。院士們質疑部分奧運工程「崇洋奢華」,認為這些充滿異域風情的建築片面營造視覺衝擊,卻忽略了安全、實用、經濟等建築的基本原則,致使施工難度和工程造價極大提高,不但用鋼指標驚人,建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難以保證,實屬一種不必要的巨大浪費和冒險。
院士們擔心的理由之一是「鳥巢」結構體系太簡單。據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董石麟介紹,「鳥巢」的結構是由128個組件相互支撐,形成網絡狀的構架,就像樹枝編織的鳥巢。
此外,按照原設計方案,「鳥巢」每平方米的平均用鋼量達到了近500公斤,總的用鋼量接近5萬噸。「這是一個非常超標的用鋼量。雪梨奧運會的平均用鋼量為30公斤/平方米。」專家們在會上指出,與北京奧運會相反,雪梨、亞特蘭大奧運會館都是用輕型結構,以塑、模的結構為主。「惟獨我們這次奧運會,是普通的鋼結構,是重型結構。」
據稱,中央高層對院士意見高度重視,並要求2008年奧運新場館建設把握適度標準,切不可貪大求洋。8月3日,北京奧組委召集專家座談,就優化在建和擬建的奧運場館結構方案徵求意見。曾參加國家體育場招標方案評審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世釗也應約飛赴北京,出席了當天的會議。他告訴記者,在會上,中、瑞、英設計聯合體三方提出了幾種可能的調整優化方案,經過專家評定,最後有一份報告被確定下來,即把可開啟的滑動式屋頂拿掉,再把孔擴大。「這種方法將儘可能地把用鋼量從目前設計的5萬噸降到3.5萬噸。北京市規劃建設委員會已經將這份報告向有關部門匯報,確定後應該很快就會公布。」
到此,事情似乎有了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有關人士在接受周末報記者採訪時,卻表達出許多不同的聲音。
「原方案不存在安全隱患」
對於外界指責的「鳥巢」存在安全隱患問題,沈世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進行了反駁,他說原設計方案並不存在安全隱患,這個設計方案是經過有關專家嚴格論證的,「我只能說,現在的調整意見計劃去掉屋頂,這自然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卻不能說原來的設計方案存在安全隱患!」
「鳥巢」設計者之一、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吳學敏也對記者表示:「『鳥巢』最初的設計方案是能夠保證安全的,這也是一個設計方案最起碼的要求。現在『鳥巢』暫時停工並非出於安全考慮,而是由於造價過高」。
有消息稱,7月上旬,建設部下屬的全國超限高層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審查專家委員會對「鳥巢」、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和「水立方」三大奧運標誌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審查。其中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水立方」都通過了審查,但專家們也提了不少意見。而「鳥巢」卻未能通過審查,專家們的意見是「問題不少,需要修改方案」。
吳學敏表示,這個說法不正確。專家們給「鳥巢」的審查意見是「有條件的通過」,即根據專家們的意見進行修改就可以了,而不是未能通過審查。他還說,從2003年12月24日「鳥巢」正式開工至今,都只限於打樁等最基礎的建設,建築工程完全沒有涉及到「鳥巢」主體。「這麼大一個工程,不是兒戲,安全問題肯定是最重要的,我們不可能忽視這一點」。
對於「鳥巢」安全性的指責更多的還是圍繞那個世界最大可開啟、滑動式屋頂。原來的計劃是由美國實用動力(上海)有限公司與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進行合作,負責屋頂的液壓驅動和頂升移動。美國實用動力(上海)有限公司曾在去年成功地頂昇平移上海音樂廳,在業內引起震動。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則具有國內最好的實驗條件(震動理論室、懷柔整體實驗場)。兩者將要進行的這次合作曾被業內視為又一次強強聯手的典範。
美國實用動力(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師張廣樂向記者介紹,這個屋頂面積為70米×140米,和一個足球場差不多大,設計重量將近1700噸。「儘管難度不小,但我們很有信心,在技術上絕對沒有問題,安全係數是有保證的。可由於國內沒有前例,也沒有人敢對使用這個屋頂打保票,我估計最後是要擱淺了。」張廣樂說。
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西峰則向記者表示:「如果最後的修改方案是把屋頂拿掉,那麼挺可惜的。」據他介紹,該院已經對「鳥巢」屋頂做過一些浮動支撐和驅動方面的局部實驗,接下來正準備做個一比一的模型,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況都考慮進去進行實驗,以確保安全。對於外界質疑的聲音,他表示,雖然加個屋頂增加了保證安全的難度,但只要經過科學驗證,完全可以達到要求。
該院的高級工程師於革剛還表示,從國家形象考慮,中國尚無帶活動屋蓋的大型體育場館,雖然這種設計對頂蓋的落成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不能因為想像中的技術難題而輕易放棄。「外國人有了多少年的東西我們為什麼不能有呢?更何況我們已經提出了切實解決這種技術難題的合理方案」。
節儉就是去「蓋子」?
沈世釗和吳學敏均向記者表示,其實這次方案調整最主要的並不是安全問題,現在對「鳥巢」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優化,是出於工程預算的考慮。沈世釗說,有關部門曾通知他們,要求「節儉辦奧運」,並將原來的35億元預算減為31億元。「預算減少了,那肯定就要去掉一些內容」。
現在,專家們給出的修改方案是把可開啟的滑動式屋頂拿掉,再把孔擴大,而且這個方案已經報批。吳學敏說,工地上都在等著呢,審批結果很快就將下來。沈世釗估計,按照修改後的方案,「鳥巢」的用鋼量可以節約1萬噸左右。
專家們都認為,這個修改方案的針對性很強,因為「鳥巢」奢侈浪費的最具體「罪證」就是:其每平方米的用鋼量達到了近500公斤,而雪梨奧運會的平均用鋼量為30公斤/平方米。
「作這種比較的人,我敢肯定他是外行。」沈世釗反駁說,「兩種不同的設計方案,用鋼量自然不同。而且它的用鋼量少了,其他材料自然就要增加了。」
張廣樂則向記者介紹,考慮到北京的風沙較大,為了安全,整個鋼結構就要增加用鋼量以提高強度,而且上面又有屋頂,下面鋼結構的支撐力量自然更要增加,這樣鋼材的用量就變得很大。他強調,這是必須的,不應該說成是奢侈浪費。
「『節儉辦奧運』,這肯定是正確的。但這個設計方案,花35億元究竟算不算奢侈,實在不好說。」沈世釗表示,對於一個要長期存在的標誌性建築,以節約之名去掉有特色的東西,有探討的必要。「現在我們只能理解成,鳥巢本來就是沒有蓋子的。」他調侃道。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有人提出,既然「鳥巢」造價這麼高,當初就不應該選擇它。另有消息稱,當初這個「鳥巢」方案就是勉強中標的,中方評委中的大多數並不喜歡這個方案。
對此說法,沈世釗用非常肯定的語氣向記者表示:「這個『鳥巢』方案當時絕對是高票中標的,最後的得票數在整個投票數中的比例超過了90%。」他說,具體的得票數不便透露,但肯定不是有關報導所說的,是一位中方專家說好,其他外國專家跟風。「實際情況是,不僅是專家給『鳥巢』方案投了高票,而且後來的群眾投票也是第一名。」
為徵求公眾意見,競賽組織單位曾將全部13個參加競標的設計方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公開展出。展出歷時6天,徵得觀眾投票6000餘張。其中被中外評委重點推薦的「鳥巢」方案獲票3506張,「浮空開啟屋面」獲票3472張,「天空體育場」獲票3454張,排名前三位。《人民日報》當時評論稱,「鳥巢」名列第一,表現出觀眾與評委在相當程度上的認同。
《人民日報》當時還指出,「鳥巢」把整個體育場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將很多附屬設施置於地形下面,這樣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資,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廣場的邊緣緩緩降落,依勢築成熱身場地的2000個露天座席,與周圍環境有機融合,並再次節省了投資。而評審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關肇鄴當時也評價說,這個建築沒有任何多餘的處理,一切因其功能而產生形象,建築形式與結構細部自然統一。
現在,去掉屋頂的方案已經報批。問題是,在當初招標時,開啟式屋頂曾是參選的硬性規定,否則方案不能參選。
吳學敏表示,如果拿掉屋頂對將來的使用肯定會有影響,但他不願對記者提出的「如果這樣,是否對當初的競標不公平」置評。
按照合約,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鳥巢」的業主——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將擁有30年經營權。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是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擁有58%股權。
參加了8月3日調整方案會議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拿掉屋頂的修改方案,是包括他在內的專家、政府領導和業主共同的意見。但記者在聯繫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外宣的王明現先生時,他拒絕對修改方案發表評論。而該公司一位不願具名人士卻向記者透露,公司內部對修改持反對意見,因為一旦沒有屋頂對經營肯定會有影響,「全封閉的屋頂在國內獨一無二,將來必定會吸引更多人來參觀。並且它還很實用,前些天北京就出現過暴雨,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怎麼應付計劃中的一些演出呢?到時在這裡舉行的肯定都是一些重大演出」。
「當時『鳥巢』方案通過時,我們為即將擁有第一座封閉體育場感到驕傲,現在只能留待以後了。這個屋頂拿掉後,永遠也沒辦法再補上了。」沈世釗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