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溫和的人,你的憤怒去哪兒了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一貫溫和的人,你的憤怒去哪兒了

  假如萬事順意,我們都樂於做個好人緣的「溫和者」。然而遭遇不平、感到壓力時,內心憤怒的你有何表現?

  那些好像不會生氣、沒有脾氣的人,內心是否和外表一樣平靜?感到憤怒時,他們是生生咽下了這口氣,還是獨具慧根,內外兼修?

  --------------------------

  是「死火山」,還是「休眠火山」?

  我們身邊都有不同性格的人。有人話多,有人話少;有人像刺蝟一樣犀利,有人像兔子一樣溫和。多數人更樂於和「一貫溫和者」打交道,因為他們往往凡事隱忍、順從,對別人的要求不拒絕、不反對,很少直接表達觀點,也很少與人發生衝突。

  他們通常被認為是好脾氣的老實人,甚至被有些人視作懦弱可欺的「軟柿子」,然而「兔子急了也咬人」的故事總是屢見不鮮。

  總有激情犯罪的案例見諸新聞。去年夏天,浙江崑山市寶馬汽車司機劉某與於某駕駛的電動車發生輕微刮蹭,爭執間劉拿出長刀砍向於,反被於撿刀砍傷身亡。

  幾天後,河北省秦皇島市又發生極端案件。一對老年夫婦稱,吃了攤主趙某賣的西瓜後鬧肚子,要求賠償。在爭吵第五天時,趙某將老年夫婦殺害,然後跳河自殺。

  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身負壓力的中年男子(於某父親剛去世、兒子查出患淋巴癌,趙某的孩子身體不好),家人同事對他們的評價都是「老實、熱情、樂觀、人緣好」,誰也沒想到他們會做出殺人的瘋狂舉動,就像溫順的兔子突然變成兇猛的虎獅,就像死火山突然大爆發——這時候人們才知道,那火山原先只是處於休眠狀態。

  這兩個故事的結果很極端,但是主人公並不是典型的壞人或精神病人,而是我們生活中隨時可見的正常人。同樣,一貫溫和者的小型火山爆發事件其實也總是以各種形式在我們生活中此起彼伏。

  而且,相對於經常表露自己憤怒情緒的「活火山」,我們對一貫溫和的「死火山」或「休眠火山」的憤怒爆發更沒有預見性,了解也更少,它爆發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對我們產生的衝擊更為強烈。

  作為有火山爆發危險的「一貫溫和者」,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修煉自己;更多地理解「一貫溫和者」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他們相處。

  無法觸碰的憤怒、不能直面的人際衝突

  我們之所以稱某人是「一貫溫和者」,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極少生氣、發脾氣、表達憤怒。但他們真的是遭遇不平、備感壓力也不會憤怒嗎?

  心理學認為,憤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四大基本情緒之一,是人人都有的本能反應,可以幫助我們保護自己不受侵犯、傷害以及獲得尊重。「一貫溫和者」作為人類,在一定處境下肯定也是會憤怒的。那麼,我們為何看不見他們生氣?他們的憤怒哪兒去了?

  一般來說,憤怒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外顯的憤怒,周圍人可以明顯感受到;另一種是內抑的憤怒,旁人就不那麼容易察覺了——外表看起來還是很溫和,但是內心可能已經接近沸騰、即將爆發。

  「憤怒」有著非常不好的名聲:人們習慣性地把憤怒和暴力、敵對聯繫起來。在傳統觀念中,群體生活非常重視人際關係,更是讚賞自我控制——而表達憤怒意味著失控。

  我們從小就被父母、學校及周圍人的態度教育:聽話的乖孩子才是被喜愛、受歡迎的,發脾氣是可恥的。一旦我們感受到內心的憤怒,就會產生內疚感。這種內疚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想把憤怒隱藏起來。

  除了內疚,還有恐懼——對人際衝突的恐懼。「一貫溫和者」大都認為憤怒是一種危險的情緒,相信表達憤怒會產生人際衝突,而這是他們非常害怕的——因為人際衝突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失去愛,而這是我們在孩童時最大的恐懼。

  所以,為了避免人際衝突,他們從小就學會了把憤怒藏起來。那些深度的「一貫溫和者」往往任人欺凌,也一言不發,誰也看不出來有火山爆發的跡象。

  正如弗洛伊德所說,文化是人類壓抑的根源。這些文化和教育形成的超我,壓抑著我們的憤怒,讓我們的潛意識拒絕承認自己的憤怒,拒絕表達憤怒。超我越強大的人,往往越不能接納自己的憤怒情緒,憤怒就被壓抑得越深。

  對待憤怒,壓抑、隱忍絕不是好方法。那些本來正常健康的憤怒情緒,因為不被接納、未被察覺、不能以適當方式表達,在內心發酵、變形,反而成為破壞生活的力量。

  老實人的隱性攻擊

  「一貫溫和者」被我們視為好脾氣的老實人,他們會儘量避免和他人產生正面衝突,幾乎不會生氣。即便當他們不贊成你的觀點和做法,覺得受到壓制和不公平待遇、對你有憤怒情緒的時候,通常也會表現得很友好。但是,他們真的不會進行反抗、攻擊嗎?

  他們會否認自己有攻擊性——有時這種攻擊性是他自己也無意識的,但會通過消極的、間接的方式對人或觀點進行「隱性攻擊」,讓事情的進展遭遇各種不順利。

  表面上取悅於人、沒有和別人直面對峙,但是仔細看,他們背後有一個小小的手指在指向你。

  ·無意識的拖延者

  你和他有一個約定,請他做件某事。即使心裡並不情願,但他不會說「我不想做」,而會像平時那樣說「好的」,但之後會想各種辦法使自己不用做。

  比如,他適時地生病了、家中出了大事、路上發生了各種意外。關鍵時刻遲到、忘記帶重要的文件,或者根本把這個約定給忘記了,有時候,他甚至會通過破壞自己的勞動成果來表達憤怒(比如犯一個大錯,做好的PPT被誤刪除不能恢復)。

  ·溫和的抱怨者

  「一貫溫和者」對他人感到不滿時,不會選擇正面衝突,但他們常常在背後抱怨,以悄悄釋放憤怒。

  他們和你表面上關係和諧,沒有什麼矛盾。但是你可能會從其他渠道聽到他對你的不滿。比如你的上司找你談話,質問你為什麼對這位下屬如此苛刻,而你一頭霧水,之前一點也不知道這位溫和的下屬對自己有意見。

  ·消極的冷戰者

  他對你的某種做法非常不滿,很憤怒,但他不會與你爭吵。而是用給臉色、沉默語、嘆息等方式,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夫妻間的冷戰就是最常見的例子。

  看清自己的憤怒,走出「受害者」角色

  ·投射

  很多「一貫溫和者」從小在不允許發怒的環境中成長,或者從小父母一方或雙方濫施憤怒,一貫溫和者通常有強烈的「憤怒是不好的」信念。當他們對自己的憤怒進行壓抑時,又很容易陷入「投射」的防禦機制當中——將自己的憤怒投射到別人身上,導致對自己內心憤怒不自知,卻認為是別人在對自己發怒。

  榮格心理學認為,我們越不接納某一個陰暗面,就越容易吸引擁有這個陰暗面的人。我們越不接納內心的憤怒,就越會吸引憤怒的人,讓對方把自己壓抑的情緒表達出來。比如我們會看到,很多一貫溫和者找了個脾氣火爆的伴侶,遇到憤怒事情的時候,由伴侶替他表達出來。

  ·受害者

  在「一貫溫和者」看來,和他人起衝突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衝突過程中,兒時遭受貶低、指責時產生的創傷痛苦很容易重新泛起,讓我們覺得對方是魔鬼、迫害者,而自己只是別人憤怒的受害者。

  但是事實上,人際衝突常常是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的應對方式決定著事情的進展方向。比如,也許是你的憤怒、消極的「隱性攻擊」激發了別人的怒火,而你只覺得強勢的對方在壓制你、迫害你。

  只有從內心接納自己的憤怒,誠實地向內觀看,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情緒,擺脫「受害者」角色,承擔起人際衝突當中相應的責任,慢慢變得更加勇敢。

  直面人際衝突,建立更真誠的關係

  「一貫溫和者」大多選擇把憤怒委屈地咽下去。但是這些咽下去的委屈,又會變成對自己不滿和對對方的怨恨。怨恨就像冰一樣,包裹住了憤怒之火,也把自己真實的情感和對方隔離開了。

  在兩性關係中,這種被稱為「冷處理」的方式往往影響巨大。雖然避免了表面衝突,卻無助於建立真正的真誠良好關係。如果你的伴侶是個「溫和的好人」,從不表明自己的喜好、不提任何要求,從不與你爭辯或者產生分歧、發生衝突,你也看不到他的憤怒憂傷快樂恐懼,你會感到滿意嗎?還是覺得很難和他建立親密關係吧!

  如果我們擔心對方了解自己的真實情緒感受之後,會不接受、不喜歡、不尊重自己,只想把「最美」的一面展示在對方面前,那麼,我們展示的只是一個毫無生機的情感隔離的冷漠者。

  其實,衝突可以是建設性的、有益的。Clark Warrend在《衝突之利》中說到,「美好堅固的婚姻,一定是由兩個真誠的人所組成的。當兩個人全然真誠時,他們當然不可能對每一件事都有相同的看法,一定避免不了衝突。處理得好的衝突,就像一個往上爬的樓梯,能把你的婚姻引領到更好、更高的地步。」

  許多研究表明,每對伴侶都會有不同意見、爭論,決定婚姻滿意度的不是爭論的多少,而是爭論的方式。

  婚姻滿意度高的伴侶往往直面衝突,認為意見不同的是正常、健康的,爭論的過程讓他們更多地聆聽對方,了解對方,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有助於關係和諧。

  學會溫和地表達自我

  憤怒本身是正常的情緒,是我們的一部分,它沒有好壞對錯。但是我們表達自我、表達憤怒的方式,卻有好壞之分。

  學會區分「情緒的表達」和「情緒化的表達」二者之間的區別。憤怒不等於咄咄逼人的敵對行為,更不是罵人、摔東西等任性妄為。

  溫和是一種很好的品質。感到憤怒的時候,學會溫和地表達自我,既是爭取自身利益,又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然而,「表面溫和」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那可能只是我們從小養成的無奈的防禦方式——為了避免人際衝突,而內心充滿衝突。只有化解了內在衝突,我們才能修煉由內而外的平和從容,做到真正的溫和。

  張茵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憤怒!去哪兒網訂機票,航班被取消,改籤後卻遲遲未……
    憤怒!去哪兒網訂機票,航班被取消,改籤後卻遲遲未…… 2019-07-09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心理分析丨「滾去中國」成美國熱搜詞,自由國度的憤怒哪兒來的?
    (意思為去中國,或者滾去中國)美國宣揚自己是自由的國度,美國的民眾也擁護這一點,可這自由的憤怒是從哪兒來的呢?心理學:憤怒確實來自信念人為什麼會生氣,或者憤怒?為什麼有些人的憤怒,我們好像理解不了?而在這張小小的標語上,我們能看到類似的痕跡,所以,他在向美國政府表達的很可能是:「讓我聽你的,可以,不過你要先向我證明,讓我相信你所說的都是真實的,除非你證明,不然我就不信,在我不相信之前,你的禁令我拒絕服從。」Go to China!/ 去中國!/ 滾去中國!
  • 關於憤怒,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憤怒會讓我們感覺良好,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會經常去尋求憤怒,並試圖去維持住。 8. 憤怒的形式多種多樣,從不耐煩這種比較溫和的形式,到路怒症,不一而足。 當我們生氣暴走的時候,會作出一些不明智的決定,以及一些讓自己後悔的行為或者會傷害到別人的感情。人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候,但是對一些人來說,憤怒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破壞了自己的人際關係、丟了飯碗、帶來長期壓力甚至是惹上官司。
  • 一貫溫順的巨蟹座,「折磨人」也是很高明的!
    在面臨他人傷害時,有些人選擇一味忍讓,而有些人懂得如何回擊和報復,然後用自己的方式懲罰對方。對於十二星座來說,巨蟹座總是給人以溫柔的印象,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懲罰傷害自己的人。巨蟹座「折磨人」的理由在通常情況下,巨蟹座並不具有攻擊性,因為巨蟹座是溫和而友好的代表。
  • 警惕憤怒、理解憤怒、克服憤怒——憤怒的正當性及其局限
    它與瘋狂一樣缺乏自製,忘記了得體,不顧約束,不管發生了什麼,都死死咬住不放,將理性和忠告拒之門外,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激動,不能認清正確與真實的東西;憤怒對應的就是毀滅,它在哪兒站了上風,就在哪兒撞得粉身碎骨。」
  • 「憤怒」到令人流淚,漢堡王憤怒的皇堡測評
    今天去吃了聽說很憤怒的皇堡,之後在網上查到了有趣的東西:憤怒的皇堡剛在美國推出的時候擁有一頭紅色的秀髮(麵包是紅的),紅色麵包是加了辣醬烘烤而成的,麵包和配菜之間塗得滿滿的是「spicyangrysauce」(憤怒辣醬)而到國內的話大概是考慮到對辣味的接受程度
  • 去哪兒網爆醜聞:消費者給了錢卻沒房住,事後耍無賴,至今無回應
    作為經常要旅行或者出差的人來說,為了方便起見,通常都會在各種網絡旅遊代理商預訂酒店或者機票等各種旅遊產品,然而,近段時間中央電視《每周質量報告》卻曝光了在國內非常著名的一家網絡旅遊代理商「去哪兒網」的訂房醜聞,使得一向都是輿論焦點的網絡旅遊代理商再次陷入了大家的集體討伐聲之中。
  • 「去哪兒網」上買機票 竟不知機票去哪兒了?
    7月19日出發當天,他們到南寧機場卻得知,該航班沒有他們的座位。三人在機場與訂票網站反覆交涉,最終也沒能坐上飛機。目前,他們還面臨著機票無法全額退款的維權困境。1、意外已經購票卻無法登機  劉先生7月7日通過「去哪兒網」購買了泰國東方航空公司的機票。
  • 四川航空宣布與去哪兒網暫停合作
    1月5日消息,繼南航、海航、首都航空、重慶航空、東航、國航、天津航空、祥鵬航空宣布與去哪兒網取消合作後,四川航空也在今天正式宣布暫停與去哪兒網合作。四川航空公司稱,近期,我公司收到多起在去哪兒網購票的旅客投訴,涉及到退改籤費用、航班變動未通知等,使部分旅客出行受阻,並且承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 你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這是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詞,既質樸生活化又窩心。現在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會討論說,時間好像被安裝了加速器,過得太快了。不知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感受,至少我是覺得一天天一年年,時間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
  • 中國東方航空宣布與去哪兒網取消合作
    1月4日消息,今天晚上,去哪兒網高層大換血,創始人兼CEO莊辰超等人宣布辭職。於此同時,國內各大航空公司也紛紛宣布與去哪兒網取消合作。繼南航、海航、國航之後,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也正式宣布關閉去哪兒旗艦店,至此,四大航全部與去哪兒取消合作。
  • 去哪兒網精準服務闖新路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去哪兒網業務量曾單日暴漲25倍,大量退款需求爆發。面對困難,去哪兒網及時墊付退款,保障消費者權益,並創新技術服務,最終渡過難關。「勾兒!」順著叫聲望去,只見一個穿黑色衣服的短平頭男子從一排工位的最裡側站了起來,這人便是在線旅遊平臺去哪兒網的總裁勾志鵬。
  • 天氣冷溫泉熱,今冬第一泡你去哪兒?
    今冬第一泡你去哪兒?  溫泉水質溫和細膩,可飲可浴。溫泉水具有良好的抗癌理療作用,可清除體內自由基,保持皮膚彈性和活力,預防和治療皮膚病,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體質,保護臟器不受侵害,減少罹患疾病的概率。
  • 憤怒的小鳥來了 有了寶駿E100你還擠啥公交車
    《憤怒的小鳥2》上映了,鬼妹很想去看這個電影,無奈16點的時候買了16:40的票,結果目力之所及處就是電影院,可是前面的車擋著偏偏過不去,一動不動的交通和莫名其妙想要調頭的前車,成功的,鬼妹錯過了電影的開場,等到拿著3D眼鏡進去的時候那隻披著紫色外衣的老鷹已經出了。
  • 當你憤怒的時候怎麼辦?
    當自己感到憤怒的時候找個無人的角落或者比較開闊的地方比如大山大海,面對著大山大海大聲喊出自己的不滿。當自己憤怒的時候為自己準備點A4紙張或者其他紙張,想著自己的憤怒一點一點撕紙,慢慢的憤怒會小一點。這樣做只是浪費了點紙張但不用浪費別人的感情。
  • 【關注】央視揭露去哪兒網平臺亂象,去哪兒的承諾去哪兒了?
    然而,張先生說,去哪兒網相關聯繫人發送的這些八位數「排廳確認號」,依然無法讓他和家人辦理入住。消費者張先生:最後這個負責聯絡房間的人叫我把電話給酒店的工作人員,他們前前後後溝通了四五次,我才辦理了入住,那個時候已經晚上十點多了。當晚11點左右,剛入住的張先生又收到對方的一條微信:「您明天需要退房。」
  • 「爸爸去哪兒」的中韓雙面-虎嗅網
    最初看到韓國原版《爸爸去哪兒》時,因為平淡,男女編導和決策層都出現了分歧。儘管他們有從韓國成功複製《我是歌手》的先例,但引進一檔如此輕口味的親子節目,究竟會有多少勝算,還是讓很多人遲疑。直到首期節目製作完後的審片討論會上,還有人看後表示無感,質疑把這樣一種「小清新」節目放到周五黃金檔,和諸多大製作拼,是否過於冒險。
  • 「空中憤怒」是什麼鬼?為什麼頭等艙的人也會得這個病?
    不過,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我從來都沒有經歷過空中憤怒事件、甚至連輕微的不愉快都沒有過。空中憤怒相對罕見。去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記錄了99起對不守規矩的乘客採取的「執法行動」——低於2014年的145起、以及2004年的310起。
  • 央視揭露去哪兒網平臺亂象,去哪兒的承諾去哪兒了?
    然而,張先生說,去哪兒網相關聯繫人發送的這些八位數「排廳確認號」,依然無法讓他和家人辦理入住。當晚11點左右,剛入住的張先生又收到對方的一條微信:「您明天需要退房。」對此,有專家表示,去哪兒網提供的這種「送房卡」入住模式不符合國際慣例。送房卡的入住方式,對於入住人和登記人都存在很大的隱患和風險。
  • 從《爸爸去哪兒》看明星育兒觀
    關於真人秀這個話題,我認為金星老師有句話說的很多,真人秀其實可以解釋為,真,人,秀。儘管是娛樂節目,縱然再怎麼剪輯,也一定會有它最為本真的東西,所以有幾檔節目,我還是會去追,會去看。大概是已經為人母的原因吧,我更喜歡去看一些明星萌娃的節目,而在名人與孩子的相處中,也會自省。一檔《爸爸去哪兒》讓諸多星二代出現在大眾的視線,誠然,每個孩子的性格迥異,而孩子身上所呈現的,也恰恰是一個家庭的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