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經典川劇!《金子》「別樣版」在重慶川劇院上演

2020-12-15 視界網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陳堯

為傳承經典,培養新人,「川劇《金子》青年表演人才培養」成功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20名學員們經過120天的集中培訓後,挑戰經典,7月29日、30日下午,在重慶市川劇院進行匯報演出。

據了解,川劇《金子》是根據曹禺的《原野》創作改編,曾入選首屆「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文化部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地方戲曲第一名,獲得包括文華大獎、中國藝術節大獎、中國戲曲學會獎在內的各類大獎35項。自1997年首演以來,川劇《金子》截至目前已累計演出600餘場。

匯報演出中,10名學員出演金子。每場金子各不相同,每個金子形態各異、精彩紛呈。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匯報演出首次出現女版「白傻子」挑戰川劇的悲劇喜演,20幾歲的學員挑戰60歲左右的「焦母」,50多歲的學員飾演劇中20幾歲的「金子」,還有幾位「焦大星」、「仇虎」等角色,紛紛登臺,共同串起一臺「別樣」《金子》。

據了解,根據項目的培訓計劃,川渝兩地川劇院團共招收了20名青年優秀學員,進行了分為三個階段的培訓排練,學員們通過集中授課、觀摩輔導、理論講授、實踐演排、採風學習、專家點評等多種形式學習、傳承《金子》。

江北 陳堯

相關焦點

  • 酷暑下的重慶川劇院 《金子》傳承大戲正上演
    早上一場小雨,卻沒能給酷暑的重慶救急。雲散雨收驕陽依舊,雖有紅牆綠瓦翠竹掩映,午後一點的重慶市川劇院裡,記者依然感到悶熱無比。這個炎夏,卻有一群人每天冒高溫趕來川劇院劇場排練,他們正是川劇《金子》青年表演人才培養班的老師和學員。26日,培養項目開放了首次探班。沈鐵梅(右一)給「金子」們說戲。重慶市川劇院原創作品《金子》是中國戲曲之林經典之作。
  • 重慶市川劇院發布9月演出劇目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 通訊員 張婷婷 圖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近日,重慶市川劇院發布9月演出信息,演出劇目既有《林衝夜奔》《首陽山》等傳統川劇折子戲,也有川劇大幕戲《李亞仙》,讓觀眾在金秋九月過足戲癮。
  • 重慶川劇院整體搬遷 眾人細數劇院前世今生
    從1951年建院起,重慶川劇在金湯街76號經歷時代風雨的洗禮,發展出了川劇四大流派中的渝派唱腔,走出了張德成、魏香庭、薛豔秋、吳曉雷、沈鐵梅等名家名角,打磨出《趙氏孤兒》、《荊釵記》、《金子》等代表劇目。60年的川戲一路唱來,金湯街67號的川劇院,已經成為重慶文化一張響噹噹的名片,更成為眾多老百姓、川戲迷心中的文化高地。
  • 過足戲癮 重慶市川劇院發布9月演出劇目
    在9月12日(本周六)將上演的重慶市川劇院惠民演出中,《首陽山(胡琴)》《林衝夜奔(高腔)》《打獵汲水(高腔)》《斬姚期(胡琴)》等四場精品川劇折子戲將上演,好戲連臺,展示川劇藝術悠久傳統、別具特色的藝術魅力。
  • 影星鄧婕重慶開口唱川劇川劇院長沈鐵梅喝彩叫好!
    2019年11月17日下午,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著名表演藝術家鄧婕攜她監製的電影《活著唱著》參加第二屆重慶先鋒藝術電影展期間,應重慶市文聯主席沈鐵梅先生的邀請,訪問了重慶市川劇院並唱起了川劇,獲得沈鐵梅的叫好稱讚!在重慶市川劇院,鄧婕演唱的川劇名曲《別洞觀景》,她字正腔圓,聲腔優美,坐在臺下的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帶頭為鄧婕精彩的表演鼓掌喝彩,大聲叫好!
  • 重慶市川劇院:踏著時代脈搏再出發
    自從鄭郎考場上,相思一日九迴腸……」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的一曲《李亞仙》贏得觀眾掌聲不斷。  12月13日晚,由重慶市川劇院主辦的「川劇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川劇藝術巡禮」(以下簡稱「巡禮活動「)啟動儀式暨主題晚會,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舉行。川劇表演藝術家和川劇學員同臺獻藝,為觀眾奉上了一道藝術大餐。
  • 四川省川劇院全新打造經典川劇《禹門關》
    央廣網成都2月28日消息(記者賈宜超)四川省川劇院近日成立川劇《禹門關》新劇組,傳承創新打造這一經典劇目。對於此次川劇《禹門關》的全新打造,四川省川劇院表示,不僅是為給觀眾呈現一個嶄新的舞臺感受,更是要實現劇目傳承創新與人才的傳承發展。
  • 川劇院上演經典折子戲 名家收徒傳藝引關注
    (原標題:川劇院上演經典折子戲 名家收徒傳藝引關注) 22時25分訊
  • 重慶川劇藝術中心節日期間好戲連臺
    2019年06月09日 19:48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端午小長假期間,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川劇藝術中心好戲連臺,「川劇皇后」沈鐵梅弟子、重慶市川劇院新生代優秀青年演員周星雨
  • 7月,重慶市川劇院多場好戲連番上演
    7月,重慶市川劇院多場好戲連番上演 2020-06-27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渝名家互訪唱川劇 重慶戲迷:希望演出成為常態
    「巴蜀名院」優秀川劇演出四川省川劇院新年重慶行演出,《老背少》(高腔)演出現場。記者 劉嵩 攝「巴蜀名院」優秀川劇演出四川省川劇院新年重慶行演出,《鍘美案》(胡琴)演出現場。記者 劉嵩 攝  華龍網1月9日19時20分訊(記者 李嫋)川渝兩地的戲迷們有福了,今後,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兩地川劇院團的表演。今(9)日,川劇折子戲《鍘美案》、《老背少》和《贈袍跪門》在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上演,擔綱演出的則是四川省川劇院的演員。
  • 被人遺忘的川劇,四川與重慶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拯救?
    重慶市內,能夠觀賞川劇的地方也不算少,其中的重慶市川劇院,應該算是專業度最高、規模最大的了。特別是龍鳳呈祥大劇院,時常都會上演精彩的劇目。不過,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能夠真正走進劇院觀賞川劇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 動人川劇高腔縈繞多瑙河畔
    當重慶市川劇院亮相匈牙利「布達佩斯之春」藝術節、在多瑙河畔的匈牙利國家劇院登臺演出時,從未觀看過中國川劇的匈牙利觀眾被川劇經典《李亞仙》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高亢激越的川劇聲腔深深地迷住了。
  • 沈鐵梅赴蓉帶去一群川劇名角 經典折子戲贏得滿堂彩
    「重慶市川劇院的年輕娃娃們,演得好啊!很有藝術水準,讓我們看到了川劇未來發展的新希望!」11月11日下午,成都初冬,陽光燦爛。重慶市川劇院參加第四屆川劇節,在成都的最後一場公演在錦江劇場火爆舉行,有觀眾讚譽。
  • 畫臉譜感受川劇魅力 重慶中小學生體驗當「川劇人」
    【解說】6月1日,川劇主題遊園會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舉行,吸引700餘名中小學生和家長到場參與。孩子們換上川劇戲服、體驗川劇妝容、學畫川劇臉譜、觀看川劇演出、學習川劇手眼身法步、遊覽川劇博物館、聆聽川劇講座,在重慶市川劇院做了一天「川劇人」,切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據悉,本次川劇主題遊園會通過研學和文化遊結合的方式,旨在在川劇重回大眾視野。
  • 川劇少年班畢業匯報 經典折子戲輪番上演收穫掌聲
    7月2日、3日下午2點,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川劇少年班畢業折子戲片段匯報演出,在成都錦江劇場開鑼上演。《桂英打雁》、《東窗修本》、《殺惜》、《夜奔》、《雙下山》、《摘紅梅》、《白鱔觀景》、《八大錘》、《貴妃醉酒》等經典折子戲片段,在小演員們的認真演繹下,獲得了全場觀眾們的陣陣掌聲。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由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玉梅,和國家二級演員熊劍主持,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蔡少波致辭。
  • 唱了上百年,重慶白市驛川劇院今日正式開館,迎來首場演出
    今日(1日),白市驛川劇院正式開館,上演經典川劇《滾燈》。中國劇協副主席、市文聯主席沈鐵梅在開館儀式上表示,這裡將成為川劇藝術的培訓基地,將對川劇的傳承與發展發揮重要的示範意義和引領作用。80歲高齡的劉永正,是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川劇)代表性傳承人,喜歡川劇,幾乎把這一愛好當作生命般珍惜。劉永正說,白市驛舊時俗稱旱碼頭,自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潮湧來,便成為成渝古道上的重鎮。
  • 「歡樂春節」重慶川劇院英國巡演圓滿結束
    新華社英國格拉斯哥2月24日電(記者夏曉)由中國文化部組織的「歡樂春節——重慶川劇院赴英訪演」24日晚在格拉斯哥完成最後一場演出,為英國巡演畫上圓滿句號。  晚上6時許,劇場門外已經擠滿了人,來得最早的觀眾在工作人員帶領下進入後臺參觀演員化妝,並紛紛與演員合影。
  • 重慶政協委員:川劇有望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是重慶政協委員譚小兵最喜愛的川劇《李亞仙》中的一段唱詞。21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譚小兵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透露,川劇已進入中國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有望為重慶和四川再添一例世界級非遺。  早在2006年,經國務院年批准,川劇(重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春節裡的戲臺「堅守」:重慶市川劇院演員赴英國演出
    春節裡的戲臺「堅守」:重慶市川劇院演員赴英國演出  【解說】2月9日,中國農曆大年初二,重慶市川劇院近30人的演出團隊將前往英國演出,與海外華人華僑共度新春。  春節裡的戲臺「堅守」:重慶市川劇院演員赴英國演出  【解說】2月9日,中國農曆大年初二,重慶市川劇院近30人的演出團隊將前往英國演出,與海外華人華僑共度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