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和擴大,阿里的一舉一動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著,因為早期接受過日本軟銀的投資,許多人想要攻擊阿里的人就拿此說事兒,聲稱阿里是日本企業,藉此激起不明就裡的民眾憤慨。
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誤會了,阿里是真正的中國企業,簡要從下面幾點分析,就不難得出明確的認識:
首先,從股權結構上來講。
一直以來因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是軟銀,最新佔股比例達到29.5%,而馬雲及其合伙人團隊僅佔10%的股份,所以國內很多網友擔心有一天,阿里巴巴會被日本人孫正義控制了,畢竟如今市值3萬多億的阿里巴巴,在國內地位已舉足輕重。
但其實,軟銀背後,真正的最大控股方仍是中國工商銀行。孫正義個人在軟銀的控股只佔20%,軟銀最大的股東是南非標準銀行,2014年1月底中國工商銀行收購標準銀行60%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所以說到底,阿里巴巴還是由工商銀行控股的。
其次,落地國內,繳稅、就業大戶。
從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之初至今18年多的發展中,一直都是立足本土,在拉動國內經濟發展和營收繳稅方面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
單2016年一年,繳稅超過238億,帶動企業繳稅超2000億。在國內僅有的5名繳稅超過百億企業中,排名第五。預計2017年繳稅額,還會更高。
在促進就業反面,僅以2015年為例,創造超過3083萬個就業機會,其中交易型就業1176萬、支撐型及衍生型就業約1907萬。
最後,通過金融和大數據,為眾多中小企業賦能。
在2016年整個年度,阿里旗下螞蟻金服向全球超過6億用戶提供金融服務,特別是針對數千萬的微小企業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通過信用評價體系的大數據,為螞蟻金服的合作夥伴提供可靠的信用查詢服務,超過5億人次。
而眾多中小商戶通過阿里平臺銷售總額突破3萬億,實現相當於4000家大型商場的銷售體量。目前,阿里移動端每月擁有超過4.5億活躍用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經濟實體。
綜上,無論從阿里本身股權結構比例,還是為國內經濟所做貢獻來評價,阿里都是當之無愧的中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