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外三大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統

2021-01-16 人民網


古老的巴黎排水道。


東京地下排水系統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


倫敦城市中心的下水道。

  7月21日10時起,一場61年來最大的暴雨降臨北京,導致城市交通大面積癱瘓,甚至已造成37人因災死亡。

  臺灣作家龍應臺曾說過,檢驗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是不是夠現代化,一場大雨足矣,她說「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個小時。如果你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溼了卻不髒,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現積水盈足,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它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來發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倫敦和東京這三個公認的國際大都會的下水道系統。

相關焦點

  • 國外城市排水系統各有特點 巴黎下水道成旅遊景點
    :100多年前,維克多·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當夏季來臨,暴雨不斷,「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經常接受考驗。7月21日,北京的排水系統就經受了60年來最大的一次的考驗,10死6傷的結果讓人不禁感嘆北京的排水系統仍然脆弱。了解英國倫敦、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一些國外大都市的下水道系統,或許能為中國城市的治澇工程帶來啟示。城市排水系統嚴重滯後,這並非是北京一個城市的問題。
  • 國外大城市排水系統逐個數:巴黎下水道成景點
    100多年前,維克多·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當夏季來臨,暴雨不斷,「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經常接受考驗。  本月22日,廣州的排水系統就經受了一次這樣的考驗。儘管廣州去年已經完成了227個水浸點的改造,但22日這場突降的大暴雨還是暴露出了水浸、漏水等問題。  今年,廣州計劃解決城區29個水浸點的排水問題,改造有望明年完成。
  • 國外排水系統PK暴雨:東京下水道深60米暢通無阻
    東京地下排水系統被稱為「地下神殿」,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  排水工程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城市在建設中遇到的難題。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來最大暴雨,至少造成37人遇難,英國廣播公司等外國媒體對此也進行了報導。
  • 旅遊:巴黎下水道是世界上唯一一處可供遊客參觀的地下排水系統
    旅遊:巴黎下水道是世界上唯一一處可供遊客參觀的地下排水系統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Muse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典雅浪漫的新古典風格博物館1937年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時修建的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在1961年開始向公眾開放,這裡同時也是巴黎規模最大的市立美術館。
  • 贛州千年不澇:探訪900年前的城市排水系統福壽溝
    探訪900年前的城市排水系統福壽溝--揭開江西贛州千年不澇的秘密。  揭開直徑一米的井蓋,順著三米高的竹梯,穿著連體防水服,靠著頭盔上微弱的燈光,趟著渾濁的汙水,忍受著刺鼻的氣味,記者屏氣潛入贛州的地下之城——足有千年歷史的城市排水系統「福、壽」二溝。
  • 古城排水(組圖)|贛州|排水系統|青島_網易新聞
    歷史上,中國很多城市多採用明渠和暗溝相結合的排水系統,有效發揮防洪抗澇的效果。例如隋唐時期的長安城,面積83平方公裡、人口逾百萬。長安城排水系統遍布於由「街」、「坊」組成的棋盤格狀的都市中。長安街道的大路路面中間高、兩邊低,便於排洩雨水,匯入街道的兩側的明溝。建築周圍有磚鋪散水、滲水井和排水管道。城門下建有排水涵洞。明溝裡的水經過永安渠、清明渠、龍首渠,注入渭河和滻河。
  • 義大利羅馬的排水系統2500年後仍在使用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要檢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場暴雨就已經夠了。在國外,為防範城市內澇,城市排水標準普遍比國內高,我們來看看2500年後仍在使用的義大利羅馬的排水系統。說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必須從古羅馬說起。
  • 中國「最不怕水淹」的城市,排水系統全是中國製造,與德國人無關
    除了這些,我想青島還有一個值得稱讚的地方,它擁有國內最健全的排水系統,是國內最擔心水淹的城市,廣東省的很多地方都被水淹了,人們在路上開的不是車,而是「船」,這種現象在青島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下水道非常嚴重,排水能力不是一般的強,無論下多少雨都不會被水淹,但是,有人認為這是德國人的功勞,理由是當時德國人在青島居住了十多年,給青島帶來了最早的現代排水系統設計。
  • 下水道——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實力
    出現暴雨時,城市下水道系統將雨水排入中小河流,中小河流水位上漲後溢出進入排水系統的巨大立坑牙口管道。前4個豎井裡導入的洪水通過下水道流入最後一個豎井,集中到長177米、寬78米的巨大蓄水池調壓水槽,緩衝水勢。
  • 惡臭、排水、淨化,古羅馬城不為人知的下水道,多有「良心」?
    其實印證一個城市是否文明,是否發達的標準不一定是高樓大廈,而是藏在地下不為人知的下水道。說起城市排水的文明時,那必須得從古羅馬說起。渠道系統中最大的一條截面為3.3米×4米,從古羅馬城廣場通往臺伯河。下水道的7個分支流進城市街道,最終匯入主道馬克西姆水道。當暴風雨來臨時,下水道會被洪水的巨大衝力清洗乾淨。公元33年,羅馬的營造官清潔下水道時,曾乘坐一葉扁舟在地下水道中遊歷了一遍,足見下水道是多麼寬敞。
  •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中國城市的良心呢?
    客觀地講,建設良好的城市排水系統是項大投資,動輒幾億幾十億,而大暴雨往往幾年一發,算下來投資一項良好的排水系統往往「規模不經濟」。好比春節期間,回家人口劇增,火車票需求劇增,但全國的鐵路與火車不可能以春節期間的運量作為標準來修建,畢竟春節每年只有一回,僅僅那麼幾天。
  • 不,只是日本的地下排水系統
    一旦到了雨季,每個人都會關心自己的城市排水系統,洪澇災害輕則影響出行,甚至造成財產損失生命安全。如果高層建築,馬路和正方形被描述為城市客廳,那麼下水道就是城市的「衛生間」,雖然他不能與客廳光鮮亮麗相提並論,但他決定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
  • 我們城市的下水道,爛透了
    而且,不同於其他國家開始儘可能使用滲水地面,中國的城市的不透水地表面積仍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長。這個過程還附帶著湖泊和溼地等水生生態系統的減少,城市中本來有的天然排水系統被破壞。以武漢為例,水務局統計,2002年武漢市共有200多個湖泊,10年之後只剩下了160多個。其中,消失最快的是中心城區,新中國成立初的127個湖泊現在僅保留了38個。
  • 走進日本的排水系統:「地下神殿」為何紅遍網絡?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每年颱風來襲,全國各地很容易受到自然水災害的襲擊。早在1900年,日本就曾頒布《舊下水道法》,開始鋪設排除生活汙水的排水管。如果說下水道主要針對的是「內水」,那麼接下來要說的首都圏排水系統主要排的就是「外水」了。
  • 中國最不怕被水淹的城市,排水系統由德國人建造,堪稱一絕
    很多小夥伴的回答一定是『怕哪一天突然下一場傾盆大雨,將自己家門口的那個下水道給堵了,自己出行就像是遊泳一般。這樣的場面,我深深體會到的眾多合作夥伴,下面的自己的方面沒有發生的事,但是,中國的青島,中國的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在城市中最完整的城市,大部分水數十年沒有發生嚴重的問題。
  • 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
    100 多年前,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有人曾經問華人作家龍應臺,如果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如何分辨它是否發達?龍應臺說:「一場雨足矣。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 個小時。
  • 各地下水道的傳奇
    雨季到來,全國各地又開啟了「看海」模式,而每每這種「城市內澇」出現,那些被大家「神話」了的德國下水道、日本下水道就會紛紛出現在大家的朋友圈中。小編不能否認,德國、日本的下水道工程用「宏偉」甚至「神奇」來形容都是不為過的,但是話說回來,中國的下水道真的就那麼不堪嗎?
  • 志三說: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莫讓百姓年年心涼
    東京地下排水系統於1992年開工,2006年竣工,共耗資30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這個龐大的地下宮殿全長6.4公裡,包括5個深65米、寬32米的巨型豎井,豎井之間由內徑約10米的管道連接起來,前4個豎井裡導入的洪水通過下水道流入最後一個豎井,集中到由59根高18米、重500噸的大柱子撐起的巨大蓄水池中。
  • 日本的排水系統簡直是個BUG!地下50米處藏著一座巨型宮殿!
    動圖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主要是為避免受到颱風雨水災害的侵襲而建的。這一系統於1992年開工,2006年竣工,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其排水標準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
  • 脆弱的城市:中國再現「下水道吞人事件」
    北京市排水集團在去年暴雨後坦言,此前北京的城市建設是向蘇聯這樣的「乾燥國家」學習,制定的標準很低且不科學。 此外,有專家稱中國城市在最初規劃下水道網絡時缺少經濟基礎,按照「省錢」的辦法來規劃,沒有考慮後來的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