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城市排水系統各有特點 巴黎下水道成旅遊景點

2021-01-16 手機鳳凰網

國外大城市排水系統逐個數:

100多年前,維克多·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當夏季來臨,暴雨不斷,「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經常接受考驗。

7月21日,北京的排水系統就經受了60年來最大的一次的考驗,10死6傷的結果讓人不禁感嘆北京的排水系統仍然脆弱。了解英國倫敦、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一些國外大都市的下水道系統,或許能為中國城市的治澇工程帶來啟示。

城市排水系統嚴重滯後,這並非是北京一個城市的問題。對於中國大多數城市來說,改革開放30多年,已經使得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地下,卻還是二三十年前的樣子,一旦遇到暴雨天氣,下水道便開始變得不堪重負。

在國外,為防範城市內澇,城市排水標準普遍比國內高,紐約是「十至十五年一遇」(註:一年一遇是每小時可排36毫米雨量)的標準,東京是「五至十年一遇」,巴黎是「五年一遇」標準。

例如倫敦和巴黎的下水道系統,都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卻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排澇功能。而建成於2006年的東京地下排水系統,更堪稱牢固、先進,護衛著東京免遭內澇災害。

 

倫敦:為防霍亂改造排水系統

如果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出了問題,那麼不僅是水浸街、水淹車的問題,還有可能導致流行病肆虐,這就是當年倫敦的下水道系統落後所帶來的警示。

倫敦如今使用的下水道系統建於150多年前。1856年,英國的設計師開始研究設計倫敦的地下水道系統,而此時英法聯軍正在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誰也不會想到,150多年前的倫敦竟是一個垃圾遍地、臭氣衝天、霍亂橫行的城市。1848年-1849年間,倫敦死於霍亂的人數超過1.4萬人。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像那段時間此起彼伏的其他流行病一樣,霍亂也是因為空氣汙染引起的,而沒有意識到真正的根源是水源汙染。

1849年,霍亂疫情結束後,英國首都汙水治理委員會任命約瑟夫·巴瑟傑為測量工程師,以確定城市排水系統未來如何改進。

1856年,巴瑟傑建議將所有的汙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但他的設計方案連續5次被否決。1858年夏天,倫敦市內的臭味達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程度,倫敦市政當局迫於壓力才同意了巴瑟傑的改造方案。

倫敦地下排水系統改造工程1859年正式動工, 1865年完工,實際長度達到2000公裡。工程完成當年,倫敦的全部汙水都被排往大海。

不少人擔心地下被挖空的倫敦會不會坍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部門特地研製了新型高強度水泥,用這種水泥製造了3.8億塊混凝土磚,構成了堅固的下水道。

由於將汙水與地下水隔開,倫敦下水道改造意外地解決了導致霍亂的水源問題。從此以後,倫敦再也沒有發生過霍亂。

相關焦點

  • 國外大城市排水系統逐個數:巴黎下水道成景點
    除廣州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都在積極升級或改造排水系統。了解英國倫敦、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一些國外大都市的下水道系統,或許能為中國城市的治澇工程帶來啟示。   儘管經過去年5月暴雨後的嚴重內澇、水浸車事件,廣州去年已經完成了227個水浸點的改造,但是,5月22日一場突降的大暴雨再度令廣州市內幾十處遭水浸,並且暴露出珠江新城地下空間排水力不足、APM線漏水嚴重的問題。
  • 盤點國外三大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統
    古老的巴黎排水道。 東京地下排水系統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 倫敦城市中心的下水道。   7月21日10時起,一場61年來最大的暴雨降臨北京,導致城市交通大面積癱瘓,甚至已造成37人因災死亡。
  • 國外排水系統PK暴雨:東京下水道深60米暢通無阻
    東京地下排水系統被稱為「地下神殿」,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  排水工程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城市在建設中遇到的難題。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來最大暴雨,至少造成37人遇難,英國廣播公司等外國媒體對此也進行了報導。
  • 旅遊:巴黎下水道是世界上唯一一處可供遊客參觀的地下排水系統
    旅遊:巴黎下水道是世界上唯一一處可供遊客參觀的地下排水系統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Muse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典雅浪漫的新古典風格博物館1937年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時修建的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在1961年開始向公眾開放,這裡同時也是巴黎規模最大的市立美術館。
  • 巴黎下水道古老卻實用 部分開闢為博物館(組圖)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給力」的下水道系統,那麼道路被淹、城市一片汪洋就在所難免了。今年夏季,水已成為許多國家的煩惱,有不少國際大城市出現街道上的排水井蓋因強力倒灌而「被迫」在大街上「跳舞」的情形,城市內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城市下水道被稱為「一個城市的良心」,縱觀世界,下水道所引發的問題是世界城市的通病。實際上,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想辦法,從地面、空中兩個方面積極應對。
  • 下水道像宮殿,巴黎把它做成了博物館
    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歐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統,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樣,是一個絕世的偉大工程,這裡沒有黑水橫流的垃圾,也沒有臭氣燻天的各種腐爛物體。巴黎地下是蜂窩狀的,各種用途的通道和空間布局複雜,基本上是又一座城市的規模。法國人把艾菲爾鐵塔東邊塞納河南岸的地下給排水道的一小部分開發成旅遊景點,並且在裡面建立展臺和展板,做成一個小的博物館。
  • 下水道——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實力
    出現暴雨時,城市下水道系統將雨水排入中小河流,中小河流水位上漲後溢出進入排水系統的巨大立坑牙口管道。前4個豎井裡導入的洪水通過下水道流入最後一個豎井,集中到長177米、寬78米的巨大蓄水池調壓水槽,緩衝水勢。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館
    維克多·雨果曾把城市的下水道比作是「城市的良心」,巴黎用流動的水清潔街道、衝走汙物,這在日日夜夜常年檢測街道和下水道的排水運轉情況的同時,也向巴黎居民和全世界展示著自己的良心。巴黎下雨實在是太過平常,但在巴黎的這幾年,確實很少見路上積水過多影響交通的情況。汙物和雨水輪番衝擊,巴黎得有多麼強大的下水道、多麼強悍的「良心」才能容納下這一切呢?
  • 日本東京的排水系統確實先進,現在還成了一個免費景點
    日本最近放開了外國人旅遊限制,很多人又可以到日本觀光了,在日本東京首都圈有很多景點,其中有一個是免費的,而是是一個市政工程,這景點受到很多人歡迎,他們都說這景點確實很震悍,讓人印象深刻,大開眼界。這景點就是位於東京附近琦玉縣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這是一個地下排水系統,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排水設施,被稱為地下神殿。
  • 最驕傲下水道工程:2400公裡長,可實現汙水100%處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令法國人引以為傲的城市工程的代表-巴黎下水道博物館(Musée des Egouts de Paris)。提到巴黎,很多人腦袋裡閃過的一個詞肯定是浪漫,但你能想像的到浪漫之都對自己城市的下水道系統也同樣"自戀"麼?巴黎有一座地上之城和地下之城,這地下之城指的就是地下墓穴和下水道系統。
  • 中國「最不怕水淹」的城市,排水系統全是中國製造,與德國人無關
    除了這些,我想青島還有一個值得稱讚的地方,它擁有國內最健全的排水系統,是國內最擔心水淹的城市,廣東省的很多地方都被水淹了,人們在路上開的不是車,而是「船」,這種現象在青島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下水道非常嚴重,排水能力不是一般的強,無論下多少雨都不會被水淹,但是,有人認為這是德國人的功勞,理由是當時德國人在青島居住了十多年,給青島帶來了最早的現代排水系統設計。
  • 各地下水道的傳奇
    詞條我們先從最好的「下水道」說起。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排水系統位於東京郊區的埼玉縣,作為「東京圈排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首都圈外圍排水系統」深入地下165英尺處,長4英裡的隧道連接起5個22層樓高的筒倉,耗資20億美金修建。
  • 志三說: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莫讓百姓年年心涼
    (一)雨果說: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東京地下排水系統於1992年開工,2006年竣工,共耗資30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這個龐大的地下宮殿全長6.4公裡,包括5個深65米、寬32米的巨型豎井,豎井之間由內徑約10米的管道連接起來,前4個豎井裡導入的洪水通過下水道流入最後一個豎井,集中到由59根高18米、重500噸的大柱子撐起的巨大蓄水池中。
  • 贛州千年不澇:探訪900年前的城市排水系統福壽溝
    探訪900年前的城市排水系統福壽溝--揭開江西贛州千年不澇的秘密。  揭開直徑一米的井蓋,順著三米高的竹梯,穿著連體防水服,靠著頭盔上微弱的燈光,趟著渾濁的汙水,忍受著刺鼻的氣味,記者屏氣潛入贛州的地下之城——足有千年歷史的城市排水系統「福、壽」二溝。
  • 中國最不怕被水淹的城市,排水系統由德國人建造,堪稱一絕
    很多小夥伴的回答一定是『怕哪一天突然下一場傾盆大雨,將自己家門口的那個下水道給堵了,自己出行就像是遊泳一般。這樣的場面,我深深體會到的眾多合作夥伴,下面的自己的方面沒有發生的事,但是,中國的青島,中國的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在城市中最完整的城市,大部分水數十年沒有發生嚴重的問題。
  • 不,只是日本的地下排水系統
    一旦到了雨季,每個人都會關心自己的城市排水系統,洪澇災害輕則影響出行,甚至造成財產損失生命安全。如果高層建築,馬路和正方形被描述為城市客廳,那麼下水道就是城市的「衛生間」,雖然他不能與客廳光鮮亮麗相提並論,但他決定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
  • 日本花費200億,把下水道建成「地下神殿」,現在成了旅遊勝地
    把大雨和城市聯繫起來,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大雨是城市的清潔工,能夠洗去城市的塵埃。大雨的確是有著清潔工的作用,但前提是城市的下水道的排水系統要給力,如果城市下水道的排水系統不給力,那麼大雨就是城市的破壞者。
  • 北京暴雨後感:文明差距只差一條下水道
    下水道折射出的GDP記者/邵樂韻一場暴雨,北京成了「東方威尼斯」。網友仿旅遊指南打趣道:「新燕京七景:陶然碧波,安華逐浪,白石水簾,蓮花洞庭,大望垂釣,二環看海,機場觀瀾。北京水務局回應稱,城市建設排水系統滯後於城市發展,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北京中心城區的排水管網最早還有明代的設施。但是城市管網更新面臨諸多問題,老舊管網只能是打補丁,發現一處,補一處。如果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國度或城市,如何分辨它是否發達?臺灣作家龍應臺認為,一場大雨足矣。她說,「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個小時。
  • 古城排水(組圖)|贛州|排水系統|青島_網易新聞
    歷史上,中國很多城市多採用明渠和暗溝相結合的排水系統,有效發揮防洪抗澇的效果。例如隋唐時期的長安城,面積83平方公裡、人口逾百萬。長安城排水系統遍布於由「街」、「坊」組成的棋盤格狀的都市中。長安街道的大路路面中間高、兩邊低,便於排洩雨水,匯入街道的兩側的明溝。建築周圍有磚鋪散水、滲水井和排水管道。城門下建有排水涵洞。明溝裡的水經過永安渠、清明渠、龍首渠,注入渭河和滻河。
  • 下雨就成澤國,不全是傳統排水的原因,可以向美好生態旅遊城市學
    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中國有很多城市,下雨就成澤國,網友編出各種段子調侃,尤其是北方城市,每到夏季,大家都紛紛指責城市排水系統,已經成了必修課,其實急雨來了,再好的排水系統也沒有辦法,只有通過改善生態環境才能緩解,很多生態旅遊城市都是這麼做的,可以向它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