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是知名作家,在文學上取得很大成就,但妻子林達「恨」他,重病住院期間只去看望一次,去世第二天,才回來參加追悼會。
路遙妻子林達是北京知青,到延安插隊時認識路遙並戀愛。當時許多朋友並不看好他們,因為男知青娶當地女青年多,但女知青嫁當地男青年少之又少。
但路遙很堅持,他一定要吃上這個「天鵝肉」。他曾經對朋友海波說過:哪一個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學?不上大學怎麼出去?就這樣一輩子在農村漚著嗎?
可見他的戀愛與婚姻是帶有一點功利性目標的。他們的愛情經過了六、七年的馬拉松,才終於修成正果,期間可以說林達是有一番複雜的思想鬥爭的。
1973年路遙如願考進延安大學,由於家裡十分貧困,大學裡的大部分費用果然都是戀愛中的林達提供的。可以說,有了林達的鼎力相助後,路遙在創作的路上才能越走越遠。
但是,結婚後的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每天中午吃完「早飯」後,就完全沉浸在創作的世界裡,餓了就冷饅頭充飢,常常是凌晨3、4點,才步履蹣跚地「下班」回家睡覺。
在寫《平凡的世界》時,更是到了痴狂的地步,他幾乎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更無暇陪妻女,經濟還很窘迫,常常要借錢度日,家裡所有的壓力全壓在林達一人身上。
那種年代裡,一個女人獨自帶著小孩苦苦討生活,這種「喪偶式」的婚姻,對於農村女子也許能咬咬牙過,但絕對不是北京女子林達所追求的。
她幾次提出離婚,均被路遙拒絕,最後只好先辦調動回北京。
路遙重病住院,她只去看望一次,去世第二天,才回來參加追悼會。
面對各種不理解,林達保持一貫沉默。
朋友海波在回憶中說:路遙把最好、最大、最本質的一面給了社會,獻給了讀者,而把陰影留給了他的親人,特別是他的愛人林達。
多年以後,路遙的弟弟王天樂也說:這事不怪嫂子。作為一個女人,當作家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的女子就是找農民作丈夫,也不要找作家。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