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解放軍使用過的最有名的步槍,應該非一九八一式自動步槍莫屬。這槍深得廣大指戰員們,特別是老兵們的喜愛,被親切地稱之為「八一槓」。
八一槓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軍第一支正式列裝部隊的步槍,恰巧也叫八一式,更讓人稱奇的是,這支步槍的設計製造,全在一個山洞中完成,而這個山洞,就是我軍的「黃崖洞兵工廠」。
大家都知道,抗戰時期,不用說八路軍,就是整個中國的軍工水平是多麼薄弱,那個時期所生產的主要槍械。無一不是國外槍械的仿製品,真的要自己設計製造出一款適用於我們自己的步槍,談何容易。
黃崖洞
可是,這個不可能,卻被我軍第一代軍工人變成了可能。
1939年底,當時的槍械專家劉貴福,從延安到太行山區支援八路軍前線部隊的軍工建設。當看到我前線官兵們所用的槍械種類不一,由於和領導們一合計,設計製造我軍第一種制式步槍的計劃就提上了日程。
當然,槍也不是憑空設計出來的,劉貴福在延安的時候,就設計出了一種叫做「無名式馬步槍」的槍械,取得到成功,而這次設計制式步槍,就有了一定的基礎,並且根據八路軍山地遊擊戰的特點,結合八路軍戰士們在實際作戰中得出的槍並不需要太遠的射程,越輕巧越好的使用經驗,對「無名式馬步槍」進行了相應的改進。
劉貴福
經過改進後的步槍,與當時大量使用的如三八式,中正式步槍相比,有著自己的獨特的風格:
1.槍管的長度是當時中國軍隊所使用的步槍中最短的,不刻意去追求射程,夠用就行。
2.採用特殊的三稜刺,這解決了當時鋼鐵冶煉水平不行,刺刀強度不夠,容易斷裂的問題,可以做的很長,同時殺傷效果還不錯。
3.準星為可調式,適用於各種射程瞄準,提高了射擊精度,使用更人性化。
4.增加了保險,提高了槍的可靠性。
5.減少零部件數量,不僅減輕了槍的總重,也進一步提高了槍的可靠性。
打開三稜刺的八一式步槍
槍的設計圖一出來,劉貴福和工人們一起在黃崖洞中進行試製。由於工業水平弱,試製過程也困難重重,當然,這難不到我們第一代的軍工人。沒有槍管的鋼材,就去把日本人的鋼軌截回來做槍管;鋼軌鋼材太軟,強度不夠,就反覆改進淬火工藝;沒有加工槍管膛線的深孔加工工具機,就進行人工用普通工具機進行加工。
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後,當在試射了200發子彈後,槍管還沒有損壞的第一支我軍自己設計製造的制式步槍,放在八路軍總部領導們面前的時候,可以想像他們當時高興的樣子吧。
黃崖洞批量生產的八一式步槍
當時正式1940年的「八一建軍節」,這支槍就被命名為了八一式步槍。
好東西當然要分享,八一式步槍試製成功後,我軍各有能力生產步槍的軍工廠,都開始生產我軍第一種制式步槍。我軍從此開始裝備自己的制式槍械了。
據統計,我軍在抗戰時間共生產了八一式步槍8000多支,可是說是那個時期生產數量最多,裝備地域最廣的槍械,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有了自己的制式武器,終於慢慢開始不用靠繳獲了
當然,這支槍的意義更在於,我軍開始裝備自己的制式武器,從八一式步槍開始,我軍工人員走出了一條適合我軍的槍械設計之路,不管是五六衝,八一槓都有著鮮明的特點。而第一代八一式步槍的一些特點,如三稜刺,甚至在我軍步槍設計中,沿用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