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銀杏樹下的感悟

2020-12-11 娛樂際線

秋天來了,銀杏樹真美。在湛藍的天空下,銀杏樹一片金黃。

風中,銀杏葉飛舞,離枝而去,千姿百態,劃出道道秋思。。。。

不知葉與葉之間 ,葉與枝之間,是否在竊竊私語?是否也會將心

事付與相知?

你看那 葉,雖然飄落,卻不遠離,或飄灑大地,與青草為伴,

或蔟擁在樹根下,與枝遙相凝望。我不禁嘆息,秋風無情啊。。。

這是否也應了那句老話: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也許 ,風做了它

該做的事。。。。。。我又一次想起了那首《布列瑟儂》,想起了

那曲中遠去的列車聲。。。。。。想起了《離 弦》,想起了那遠

去的簫聲。。。。。。

站在銀杏樹下,看著那飄落的片片如扇的銀杏葉,我不知該

怎樣去評說它,是悽然?還是脫俗?

有一篇文中有這麼一段話:葉落,即放下。放下,難也不難 。

但將心事細細過濾了,沉靜而無一絲的塵埃。拾幾枚金黃, 夾於

紅雁,送往不知多遠的地方,將一樹的思念放飛, 也將滿心的思

緒放下,讓秋之陽光,就這樣靜止在空中。

雖然現而今人們已不再以書信來傳情了,我還是喜歡它。更

喜歡那最後一句----- 讓秋之陽光,就這樣靜止在空中。也永遠靜

止在我們心中。。。。。。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一位朋友。她曾經問我,姐,我喜歡上了

一個不該喜歡的人,該怎麼辦?這不是一個好回答的問題,也不是

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想了想,我說,喜歡一個人,該與不該都沒

有錯。既 然喜歡了,又明白不該,就把這喜歡化作友情吧。前幾天,

她見到我,說,姐,我現在心情輕鬆多了,能和那

人坦然面對了。我聽了,很欣慰。她終於放下了。

好了,去看看秋天的陽光,看看秋天的銀杏樹。讓那美麗迷

人的風景成為一個人的世界 。。。。。。

相關焦點

  • 秋天的銀杏樹(散文)
    秋天的銀杏樹黃了,黃得金光閃閃,黃得纖塵不染,黃得驚心動魄……我還想形容下去,可是我沒詞了。走在銀杏樹下,只覺得天空湛藍無比,空氣清新無比,心情舒暢無比。甚至連藏在樹蔭深處的鳥兒的啁啾聲,也是那麼純淨亮麗、深情宛轉,似乎在一條金色波瀾的溪流中洗滌過一般。靜靜地欣賞著這染黃了一切的秋色,我終於明白深秋時節為什麼叫「金秋」了。除了那金濤滾滾的稻田、那鮮紅飽滿的蘋果、那一嘟嚕一嘟嚕的紫色的葡萄,還有什麼能比這金色的銀杏葉更能當「金秋」的美稱呢?
  • 大院裡的銀杏樹(散文)
    當我再次來到大院的時候,也沒發現銀杏樹有什麼不同。不像大院裡的那棵白楊樹,一進大院就闖入人們的視線;它挺拔有力,光滑俊俏,向上生長,似乎伸手觸摸著了雲彩;就像士兵站在那裡,偉岸威嚴莊重,檢閱著每一位進出大院的人。有位同事說:白楊樹建大院時就站在那裡了。
  • 初冬的銀杏樹、散文詩
    原創作者: 柳蔭飛燕銀杏樹下
  • 我愛秋天的銀杏樹
    我愛秋天的銀杏樹文/梁豔麗我愛秋天的銀杏樹,我最喜歡銀杏樹金黃色的葉子。銀杏樹總是帶給我許多感悟,在我心中泛起漣漪。那一棵棵銀杏樹更是透著一股靈動的美,修長的枝幹,茂密的葉子,美的清爽,美的靈動。銀杏樹春天生機盎然;夏天青春茂盛;秋天絢麗多彩,枝頭那金黃的葉子,好似一群小機靈,和著歌聲,隨著濃濃的秋意,一起在枝頭舞動。
  • 散文:夜色裡的銀杏樹
    小路邊,是碗口粗細的銀杏樹,看起來精神抖擻的樣子。枝幹簡潔利落,不盤根錯節,不旁逸斜出,全都整齊地向著天空伸展。枝頭乾乾淨淨,沒有一片留下來的葉子。我想,它應該是不喜歡拖拖拉拉、曖昧不清吧,該長葉子的時候齊刷刷地長,該掉葉子的時候呼啦啦地掉,是不是正因為它的這種性格,因此秋天的時候葉子黃的格外純粹?
  • 銀杏樹下的等待
    三天,秦深騎著馬帶著原淺上山下河,一塊料理院裡的花草,一塊在飯棚裡做飯,兩個人心照不宣,又一眼百年。  最後一天的傍晚,秦深不知道從哪找回來一顆銀杏,拉著原淺,一鏟一鏟種在了院裡最中心的位置。他什麼也沒說,狠狠地把原淺摟在懷裡,像是用盡全身力氣想把時間留住,不願意放開。  夕陽,就那麼一點點走遠,那個溫度,原淺念了七十年。
  • 冬日的銀杏(散文)
    那時怎麼想也想不到銀杏樹會陽光般地普及,更讓我奇異的是,如此普及之下,它們還能年年給人創造欣喜。樹上一點點朗稀,地上就一片片織嚴;織嚴的地上鮮黃起別樣生命的時候,朗稀的枝間,就深邃起湛藍的晴空了。這時,一種活活潑潑的寧靜,就會莫可名狀地漫上你的心頭,如一汪闊靜的水,粼粼著明麗的陽光。一種融化般的蕩漾。
  • 銀杏樹下黃葉飄
    ■董雪丹 文/圖就坐在樹下發呆,看銀杏的葉子,從兩千八百年前飄來……幾年前的一個七月,坐在一棵銀杏樹下,腦子裡流淌出這樣的句子這是生長在平頂山市魯山文殊寺裡的銀杏樹,樹上懸掛著「魯山縣古樹名木」的牌子,標著樹齡2880年。寺裡共有五株古老的銀杏樹,前三後二,三雌二雄,有「世界樹王」的美譽。銀杏的枝葉遮天蔽日,感覺整個寺院都被一種古老清幽的氣息籠罩著。
  • 大美成都 銀杏樹下
    不趕景點,不湊熱鬧,而是走進公園,銀杏樹下喝著蓋碗茶、掏著耳朵,過起了成都人式的悠閒生活。因為他們知道,成都的美不僅要用眼看,還要用耳聽,更要用心去領悟。在成都流傳這麼一句話:「慢,是成都人的生活態度。」
  • 《銀杏樹下》賞銀杏,燦爛正當時……
    當年,紅二十五軍將士從大別山下何家衝的一棵有著數百年樹齡的古銀杏樹下出發,踏上漫漫的革命徵程;如今,一部反映那段光輝歷史和軍民魚水情的感天動地的大歌劇又從同一個地方出發,走上了鄭州大劇院的舞臺。那顆古老的銀杏樹,在相隔近百年間見證了兩個奇蹟的誕生。
  • 銀杏樹,讓我喜歡讓我愁
    銀杏樹具有美化和觀賞價值。它可作為公園綠化樹種,也可栽至路邊做行道樹。30年代丹東市就將銀杏樹移至道路兩旁,城市道路栽種百年銀杏樹的,亞洲國家只有六條,丹東就有三條。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山東省比較有名的銀杏觀賞點達十多 處,主要分布在名山大川、古剎寺庵、城市公園、街道路旁、黃河灘涂及村莊房前屋後等,或成片成行,或一樹獨秀。
  • 銀杏樹下的「軍裝照」走紅校園
    11月4日,該校國旗護衛隊在升旗儀式結束後,在銀杏樹下拍的一組「軍裝照」,成了眾多師生的焦點,吸引了不少學生前來拍照。  談到為什麼要拍這組照片,國旗護衛隊連長張皓告訴記者,隊員們每次去圖書館前升旗,都會經過景觀大道,對這這兒印象非常深刻。「最近銀杏樹的葉子黃了,非常惹人喜歡,好多學生在這兒拍照,我們也想留個紀念。」  「真的太漂亮了,第一次見到銀杏樹下的『軍裝照』。」
  • 銀杏樹的報告(張錫傑)
    張錫傑 我愛銀杏樹,倒不是讀了郭沫若的散文《銀杏》後的一時衝動,而是因為在改革開放前,農業種植搞「一刀切」,農民種地沒有自主權,種樹也不注重多樣性。當年作為省報的記者,我整天走南闖北地採訪,偌大個黑龍港流域,竟沒見過一棵具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銀杏。 初識銀杏樹,是在30年前的那個春天。
  • 【美麗雲南·穿越自然保護區】千年銀杏樹下的「布穀鳥」
    記者 陳飛 攝在距離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直線距離3公裡多的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採訪組見到了一棵千年銀杏樹。 「布穀、布穀、布穀。」村民萬玉福悠然地躺在樹下,用草葉吹布穀鳥叫,惟妙惟肖。萬玉福今年73歲,平常就喜歡到銀杏樹下待一會兒,用草葉學鳥叫,用樹葉吹弦子調和山歌。這樹高約40米,樹幹需6個成年人才能形成合抱,枝葉茂盛,遮天蔽日。正值六月夏初,站在銀杏樹下四處望去,下面是白牆黑瓦的村舍與高大的核桃樹比肩而立,上面是阡陌稻田,一直平鋪到遠處的山腳下,更遠處青山連綿,山頂籠著一層雲霧,好一處世外桃源。
  • 煙臺市散文學會新會員創作座談會召開
    12月13日上午,煙臺市散文學會新會員座談會在老市府禮堂第五會議室隆重舉行。來自乳山、萊陽、海陽、棲霞、蓬萊等市區的新會員和煙臺市散文學會領導50多人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由煙臺市散文學會名譽會長、《煙臺散文》刊物、微刊主編綦國瑞同志主持。《煙臺散文》刊物、微刊執行主編劉洪、徐紹磊、曲彩雲、劉學光分別就選稿編稿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並對散文創作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配樂散文:讀之感悟
    讀之感悟作者:邊紀敏 朗誦:麥琪琳也許與自己從事的職業有關,對 「讀」有著特殊的情感!上學讀書時,極力模仿老師的聲情並茂,抑揚頓挫!在老師的引領下,自由讀,默讀,齊讀,分角色朗讀……感受到讀的無窮魅力。教書時,讀是主線。無論是範讀的情感投入,個讀的引導傳輸,反覆中,讀懂句意,輕重中,知曉字 詞 句 段 篇的喜 怒 哀 樂,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不落套俗!因為讀,豐富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因為讀,即使孤單影只,也覺得溫暖,不覺孤獨。年少,迷戀小人書,因為圖文並茂,所以喜不自禁。
  • 千年銀杏樹下的村落
    霎時溝痕忽長百裡、下深丈六、寬塌六十餘丈之大河,阻塞之水被一下被引到淮水之中。黃帝看到水患解除後,心中十分欣慰,就將白果手杖隨手插在岸邊。為避免水精做亂,遂命一部分族人在此鎮守。千年銀杏樹,攝影:孫莉黃帝走後不久,其插下的那根白果枝手杖因長期佇立在水邊,採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竟然生根發芽長成了一棵挺拔茁壯的白果樹。
  • 春草秋花|又見銀杏樹
    又見銀杏樹姜建華 >那靜默的銀杏樹,美麗的葉片緩緩飄落,多少年前,你默默撿起的葉片,還靜靜躺在哪個書頁?在夏季的陰涼兒下讀書,看老人搖著把破蒲扇,哄小孩玩耍,聽幾個老太太絮絮叨叨地說著她七大姑八大姨,書沒讀幾行,也這樣愉快地渡過了一個慵懶的午後。
  • 銀杏樹,蘇州古城的水印
    有沒有純粹名勝景觀,有,且是有生命的,銀杏樹。在蘇州雙塔、西園寺、天平山等古剎、能見到猶如烈士暮年的古銀杏。樹齡有的高達800多年。800多年是什麼概念,人生代代無窮已,能記載八百年前先祖的人家寥寥無幾。我對銀杏的了解如同我中、小學階段天天要途經的平江路一樣熟悉。
  • 銀杏人家——嵩縣白河千年銀杏樹下的民宿
    銀杏樹下白河流淌千年銀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