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玲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非常喜歡銀杏樹。喜歡它深厚的歷史積澱;喜歡它藥食同源的秉性;喜歡它優美挺拔的身姿;喜歡它在最美的深秋給世間帶來的一抹金。喜歡之餘有點遺憾,偶有愁情煩緒在心頭縈繞。
銀杏樹是我國古老名貴樹中的瑰寶,具有1.5億年悠久的歷史,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地球統治者,被稱為地球「活化石」和植物界「熊貓」。它生長較慢,壽命較長,是樹中「老壽星」。在我國,超過千年以上的銀杏樹有近百棵。山東莒縣浮來山就有一棵4000年樹齡的銀杏樹,它被譽為「銀杏之祖」、「天下銀杏第一樹」,還入選「中國最美古樹」,它枝繁葉茂,粗壯健碩,每年都吸引無數遊人前來觀賞朝拜。關於這棵銀杏樹民間還有「七摟八拃一媳婦」的說法,這是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個小故事,雖然只是一個傳說,足見這棵樹歷史的厚重。溝壑縱橫的樹幹,滿滿的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片片葉子都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銀杏樹具有食用、藥用兩大功能。它的果實和葉子均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可直接食用,也可作為藥品原料。銀杏果(又叫白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保護心腦血管、防止動脈硬化、補肺養腎、滋陰養顏的作用,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銀杏葉的提取物,對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和高血脂症等有明顯效果,可改善心臟血流,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不可多得的食藥同源的樹種。
銀杏樹具有美化和觀賞價值。它可作為公園綠化樹種,也可栽至路邊做行道樹。30年代丹東市就將銀杏樹移至道路兩旁,城市道路栽種百年銀杏樹的,亞洲國家只有六條,丹東就有三條。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山東省比較有名的銀杏觀賞點達十多 處,主要分布在名山大川、古剎寺庵、城市公園、街道路旁、黃河灘涂及村莊房前屋後等,或成片成行,或一樹獨秀。
銀杏樹軀幹挺拔,樹形優美,葉型別致古雅。春夏遒勁蔥綠,秋季金黃可掬,給人以華貴優雅之美,古今都受到世人的鐘愛和青睞。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讚曰:「四壁峰山,滿目清秀如畫。一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80年代初,成都市就將銀杏樹命名為「市樹」,可見人們對銀杏樹的喜愛程度。
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近幾年,濟南市的行道樹也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一改法桐、白楊樹、槐樹、柳樹一統天下的傳統,在經十東路,外環南路,外環西路均尋到了銀杏樹的影子。很多公園,也栽種了成片的銀杏樹。昔日黃沙漫天的黃河大壩,如今也換了模樣,春夏披綠裝,秋披金裝,尤其是深秋時節,數萬米的銀杏防護林,吸引無數遊人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拍照,給美麗的泉城又增添了一個賞秋的好去處。
一夜寒霜降,滿城銀杏黃。每到深秋時節,銀杏樹不僅有「滿城盡帶黃金甲」之美,也有「孤傲群雄」一株之美。它既可分享城市中的繁華,又可獨享山寺中的幽靜,不管身在何處,儘管把一抹金色撒向人間,給醉美的深秋畫上絢麗多彩的一筆。
2019年「十一」小長假,我和愛人開車到上海,當駛入江蘇省後,高速公路兩旁的美景令我眼前一亮,只見富裕起來的農民住上了二層甚至三層小樓,座座小樓的房前屋後都栽種了數量不等的銀杏樹,碩果纍纍的銀杏樹與紅頂或藍頂小樓錯落分布,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小小的銀杏葉子,在心靈手巧的能工巧匠手下,也能帶來創意奇妙的別致造型,給人帶來視覺享受,更增添了我對銀杏樹的喜愛之情。
銀杏樹從樹幹到樹葉,再到果實,渾身上下無不透著讓人喜歡的元素,怎麼讚美都不為過。但每當想起為銀杏果「脫外衣」的經歷,我不免心生怵意,愁腸百結。這還得從我家那棵銀杏樹說起。
我家院子裡有棵銀杏樹,它來我家已十一年了。據專業人士介紹,一棵實生苗通過嫁接後,需要10年左右才能開花結果,這棵樹來我家第一年就結果了,據此推算,這棵樹樹齡要在二十年以上。同期院裡有幾家一起栽的樹,相比而言,我家的這棵生長最旺盛,枝繁葉茂,碩果纍纍,讓我心生喜歡。高興之餘,我仔細打量起這棵樹,樹幹直徑有二十多公分,樹高約有七、八米,活脫脫出落成一個參天大樹的模樣。有一天,我想讓樹上的果子儘快掉下來,費九牛二虎之力搖晃大樹,結果它紋絲不動,當時我就搖頭自嘲了,我這是在蚍蜉撼大樹呀!
每年這棵樹都會結出累累果子,我是又高興又犯愁,說白了,就是犯愁給銀杏果「脫外衣」。銀杏果要成為超市出售的樣子,必須要經過一番加工 ,給銀杏果剝掉外皮,露出中皮,即硬果殼。
銀杏果有三層果皮,外果皮是肉質的,生長期是綠色的,成熟時是黃色或橙黃色,有臭味;中皮是白色骨質的,較硬;內種皮是膜質的,淡紅褐色;果仁是胚乳肉質,味甘略苦,是最終食用部分。
第一年沒經驗,看到滿樹的果子變黃了,就急不可待的用竹竿往下敲,結果,敲下來的果子硬邦邦的,像沒有成熟的杏子,外皮和中皮「骨肉相連」,根本扒不下來,我只好用小刀一個個剝,由於銀杏太小,捏不住,一不小心就割破了手。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那難聞的氣味,真是奇臭無比,至今我也沒找到恰當的詞來形容,剝一會兒,手上,衣服上全是臭味,直往鼻子裡鑽,不聞都不行,令我大氣不敢喘,都快窒息了,嗅覺也失靈了,幾天時間,聞什麼都有臭味。再者,銀杏果汁還有腐蝕性,兩隻手全被染成深褐色的,幾天後,被染色的手,皮膚全部脫落,唉!吃銀杏果真是不易啊。
第二年,看到樹上結出成串成簇的果子,我依然喜不自勝,但想到上年的「遭遇」,激情立刻蕩然無存,心想,不去管它了,讓它自生自滅吧。金秋十月的一天,我到樹下一看,銀杏果「瓜熟蒂落」,地上落了厚厚的一層果子,我有點不忍心了,便找來水桶、泡沫箱撿拾,一會兒功夫,就裝滿一大泡沫箱和大小三水桶。看到這豐收的果實心裡很高興,只好極不情願的去重複上一年的操作。讓我驚喜的是,這次果子熟透了,「骨肉分離」了,用手稍微用力一捏,外皮就脫掉了 。為了加快脫皮進度,我就將果子分批裝入蛇皮袋子,紮上口,用腳輕輕的踩搓,然後戴上手套撿拾即可,省時又省力,只是那臭味更濃更烈了,簡直是無孔不入,為了吃上果子,只能默默忍受著。脫掉皮的果子,再用水反覆清洗,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白果」。看到一盆盆白白胖胖,圓潤飽滿的果子,感覺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這些年,每當銀杏果收穫的季節,我都要飽受一次「臭味的薰陶」,都要經受一次「臭去香來」的洗禮。但當我享受銀杏果帶來的益處的時候,當我陶醉於漫天飛舞的銀杏葉金色海洋的時候,一切愁情煩緒瞬間煙消雲散,隨著飄飄灑灑的落葉飄向了遠方……
作者簡介: 陳玲,1984年畢業於山東經濟學院,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現為農行濟南市分行退休幹部。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