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我三分之二的時間在老家張家口度過,對哪裡有著特有的感情。在壩上有這麼一句話,壩上三件寶,山藥,莜麵,大皮襖,今天我就來說說讓我一直忘不掉的莜麵窩窩這種美食。
莜(yóu)面是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麵粉,在山西、內蒙古、河北壩上張北、康保、沽源地區是莜麥麵食品的統稱。莜麵是一種粗糧,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具體我就不寫了,大家可以網上查查看,莜麵可以做很多好吃的,莜麵窩窩,莜麵魚,和山藥一起做山藥烙餅等等。
現在莜麵窩窩年輕人會做得不多了,只有我爸媽他們那個年齡段的人做的才是好吃,很多飯店有的是專門做莜麵食品的也不是正宗口味,做不出當地人的那種嚼勁,吃到嘴裡面質發粘。
我先來說一下大致作法。
第一把面放在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裡,然後加入沸水,用筷子攪拌均勻,然後用手和面直到麵團光滑。
第二步就需要一些技巧,首先要把活好的面取一小塊,然後揉成橢圓狀,放在面板之上,面板一般是用大理石的然後上面抹上油,將橢圓的小麵團向前推,這個過程用力要適中,如果太用力莜麵窩窩就會太薄,立不起來或者在蒸熟的過程中容易倒影響美觀和口感,太厚就沒有嚼勁不好吃。
第三步當向前推成為一個牛舌狀的時候,用手捏住大頭的一邊提起來繞在食指上,就成功了,然後放在蒸籠上,接著蒸熟。
莜麵其實是一種沒有任何味道的食物,他的各種味道是需要不同的佐料來調整的,所以不同滷汁可以和莜麵結合成不同的美食。
走上社會我越來越發現,每個地方的主食或者特有食品往往代替了不同人的習性,比如有的地方愛吃甜的,有的地方無辣不歡,有的地方對醋情有獨鍾,對於張家口出來的人,即使他們不在張家口住了,很多年沒回家了,也許忘了村子裡的人,但是他們到死唯獨忘不了張家口的那口吃的莜麵。
莜麵製作過程簡介,對於佐料滷汁要求不高,相反的越是簡單的滷汁越能配合成一道美食,我見過很多大的飯店,給做的各種炒菜等等高級的滷汁,但是吃起來完全失去了特有的感覺。
其實你只要弄點鹹菜,然後切碎,在弄點豬肉切碎放在鹹菜裡邊倒油,放點蔥花蒸一下,出來沾著蒸出來的莜麵窩窩就是極好吃的,勁道的莜麵充斥著鹹菜特有的酸味和肉味以及蔥花的味道,美味的很,這種感覺寫不出來,但是如果你有機會可以到我們壩上吃一下,最好是到當地人家讓老人們做給你吃,那樣才是原汁原味。
滷汁你也可以把兩個雞蛋打在碗裡攪拌均勻,放上蔥花鹽弄成雞蛋羹沾著吃,香極了。
莜麵窩窩特色也符合了壩上人民的性格,簡單樸質,但是內在豐富,而且隨遇而安,對於不同的環境適應力極強。不過現在有些農村的人就像那飯店中的莜麵窩窩,丟了他們最可貴的東西了。
如果有機會希望你們能夠嘗一嘗我們壩上的美食,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