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彩豆,為你分享美好世界,在生活中旅遊,在旅遊中生活。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天安門隆重舉行了開國大典,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當晚在北京飯店舉行盛大國宴,史稱「開國第一宴」。中外賓客對此次宴會的菜點給予了高度評價,而這次國宴就是以淮揚風味製作的菜品,其質樸、清鮮、醇和的菜品,為國宴的精陳簡約定下了基調。
大家知道在開國第一宴上都吃了哪些菜嗎?菜單來啦:美味四小碟點心,炸年糕、艾窩窩、黃橋燒餅和淮揚湯包;冷菜是蘭花幹、麻辣牛肉、四寶菠菜和桶子筍雞;熱菜是揚州蟹肉獅頭、全家福、東坡肉、雞湯煮乾絲、口蘑罐燜雞、沙炒翡翠蝦、鮑魚濃汁四寶、香麻海蜇、蝦仔冬筍、熗黃瓜條、芥末鴨掌、酥鯽魚、羅漢肚、鎮江餚肉、桂花鹽水鴨;還有菠蘿八寶飯和水果拼盤。很豐盛呦!
中國菜分為四大菜系:京魯、川湘、淮揚和粵閩菜系,簡稱魯、川、揚、粵。
滷菜的孕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南北朝時發展迅速,經元明清被公認為一大流派;善用爆、熘、扒、烤、拔絲、蜜汁等烹調方法,偏於用醬、蔥、蒜調味,口味鹹鮮。
川菜始於秦漢,在宋代形成流派。善用小炒、幹煸、幹燒和泡燴等烹飪法,富於變化,以魚香、紅油、怪味、麻辣較為突出。
淮揚菜發源於先秦,在隋唐時已有盛名,其發展和形成主要在明清兩代,原料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刀功精細,善用燉、燜、煮、燴、糟、醉等烹調法,口味平和清鮮而略帶甜味。
粵菜始於漢魏南北朝時期,清末明初時馳名於海內外,原料廣採博收,追求生猛,善用烤、炒、煮、煸、蒸、炸等方法,口味清淡鮮和。
淮揚菜集聚名廚、美食家眾多。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蘇軾、陸遊、李漁等。淮揚菜在文化層面上形成「高雅、精緻、融和、時尚、養生」的基本元素,在技術層面上也很講究。每種刀的外形大小、輕重厚薄都不一樣,操作手法也不相同。
刀上的功夫分為直刀、劈刀、斬刀等等。淮揚菜以精工細膩著稱,主要體現在刀工上。「文思豆腐」細如髮絲,令人不可思議。「葵花獅子頭」一刀不斬,「清湯魚圓」細膩潔白,刀工出神入化所致。另外,揚州的素材、麵點,以及清真菜也非常有名,歷史流傳下不少名廚名店。
歷史上的康熙、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在揚州宴請。史載,康熙第五次下江南,來回住在揚州11天,每天宴請,最多一天擺了百桌宴席。乾隆到揚州時,所做宴席即「滿漢席」。乾隆六次南巡揚州等地,部分御膳單留存下來。
隋煬帝三幸江都,將北方烹調技藝帶至揚州。由於沿途州縣競獻水陸珍奇美味,使得各地廚師刻意求工,爭奇鬥豔。楊廣常駐揚州,各地美味貢至江都。
北宋慶曆年間,韓琦知揚州。春日,府衙後花園中一支芍藥突然開花四朵,花色上下紅,中間黃蕊相見,世稱「金纏腰」,當時實為罕見,是大吉之兆。韓琦大喜,邀請王安石、王珪、陳昇之前來觀賞,並對花設宴,詩酒歡娛。酒酣興暢快時,韓琦令人剪花插於四人帽沿,各簪一枝。四人後來先後登宰相之位,人們認為四相仕途鴻運之機源於揚州,由此揚州「四相簪花宴」傳為佳話。
魯、川、揚、粵四大菜系,你更喜歡哪個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哈。
關注七彩豆的旅遊屋,了解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