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國第一宴」,有三個歷史問題還需要澄清:舉辦「開國第一宴」的大餐廳在什麼地方,具體位置在哪?經辦「開國第一宴」的廚師共多少人?他們都叫什麼名字?「開國第一宴」的冷菜、熱菜、湯菜、主食的原始菜譜有沒有留下文字記錄?本文作者彭曉東曾是北京飯店會計,他的發現值得注意。
國內外很多人都參觀過富麗堂皇的北京飯店國宴大廳,很多人也都以為「開國第一宴」就是在國宴大廳裡舉辦的,多年來這是個誤區,其實金碧輝煌的國宴大廳是在1954年才建築的。舉辦「開國第一宴」的地址在北京飯店何處呢?截至目前,各種媒體、書、刊都沒有明確的報導。
「開國第一宴」在哪舉辦?
當年參加國宴製作的北京飯店的181名老職工,大多數人均已謝世作古了。要想弄清楚「開國第一宴」的地址,就必須對新中國成立前北京飯店的建築做一下簡單介紹。
法國人經營紅磚老樓北京飯店時,於1917年在紅磚樓房的西邊又蓋了一座七層高的法式洋樓(現稱中樓),在一層的北面建有一個可供300至400人用餐的很大的西餐廳,其中在西餐廳前邊也就是南面又建有一個很大的可供200至300人跳舞的舞池,舞池木質地板下鋪有軟彈簧,人們翩翩起舞時,木質地板便輕輕地顫動,不傷人腳。在舞池的東邊還有一個很大的前廳大堂,也可容納200至300人休息。如舉行有上千人參加的大宴會,便可把西餐廳的大門打開,這樣西餐廳和舞池與前廳大堂三處自然相連成為了一個整體。這個絕妙的位置,擺滿10人大餐桌,大約可供千人同時用餐,縱觀1949年的北平城在哪也找不到這麼大的餐廳了。
我認為1949年舉行的「開國第一宴」的地方,一定是在法式七層洋樓的前廳大堂和舞池與西餐廳相連在一起的這個大地方,「開國第一宴」主席臺一定是設在面北朝南的西餐大廳裡。
發現9名廚師薪餉冊
既然「開國第一宴」,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應享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影響力,那麼國宴烹飪菜餚的製作者,就應該在中國烹飪史上留下美名。
《北京飯店史聞》記載:「1949年6月,北京解放不久,黨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少數民族、海外華僑等130多人來北京,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共同商討建國大計。為了接待好這些住店代表,飯店現從坐落在錫拉胡同的『玉華臺』飯莊聘請了朱殿榮、王杜堃、孫久富等9位廚師。『玉華臺』是地道的淮揚風味,專門做大菜筵席的高級飯莊,在過去的北平頗有名氣,來的這幾位廚師也各有擅長……1949年開國大典的盛大宴會,就是完全用淮揚菜舉辦的。」
書中只記載了「開國第一宴」中3個廚師的名字,另外6人是誰?從此之後,我便注意關注此事。後來偶得一本有新中國成立後經周恩來同志親自任命的首任北京飯店經理王靭手跡和蓋章的「北京飯店職工1949年10月上半月薪餉領收證明冊」。古色古香的宣紙上寫著經手製作「開國第一宴」的淮揚菜9位廚師是:朱殿榮領小米175斤、王杜堃領175斤、李福連領165斤、楊啟榮領165斤、孫九富領165斤、王斌領150斤、李世忠領150斤、楊啟富領140斤、景德旺領140斤。
以上9人的名字下都蓋著各種樣式的私人朱紅色印章。此冊還有經理王靭領小米275斤,最後一頁標明「以上小米價格按每斤人民劵壹佰玖拾伍元計算(舊版人民幣)」。
幾口大鐵鍋是主角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和朱殿榮二弟、在北京飯店給周恩來總理理過20多年發的朱殿華,學過幾手按摩推拿的功夫,也可算做是他的私塾弟子吧,他談起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第一宴」時說:「我當年是北京飯店的理髮員,所以給住店的100多名政協代表中的很多人都理過發,我也參加了那一天晚上的國宴服務。」
朱殿華還說:「1949年10月1日那天的晚上,我是和現在中國足協大名鼎鼎的史萬春一塊負責給代表們服務,我負責端菜,史萬春負責給代表們斟酒、布菜。我大哥和他手下的八大金剛都特別能幹,他們身手都不凡,都身揣淮揚菜絕技。在那天晚上,他們給他幫了不少的忙,讓我大哥露足了臉。單說那孫九富吧,別看他走路一瘸一拐的,可在勤行(指廚師行業)裡都叫他『孫快手』,開國大典宴會那天,光他一個人就做了整整供600多名政協代表們吃的『淮揚湯包』。……我大哥朱殿榮,在1949年10月1日的前幾天,他還特地讓飯店的瓦工新盤(砌)了幾座新灶,裝上幾口大鐵鍋,10月1日那天他在廚房裡總指揮其他廚師的同時,也親自上陣(灶),他站在灶臺前,手使一把特製的木柄大鐵鏟,不顧熊熊煤火的火烤菸燻,手舞大鐵鏟,在大鐵鍋內上下、左右翻飛,主料、配料、調料的分量下得準,火候掌握得恰當。與單獨小炒無異,那真是色、香、味、形俱全。代表們吃後也都讚不絕口,我大哥和他手下的八大金剛,使用幾口大鐵鍋,就在10月1日開國大典那天的晚上,他們分工合作製作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第一宴。」
「開國第一宴」的菜譜
經過我和已去世的參加「開國第一宴」製作的麵點師孫九富、「開國第一宴」現場招待管理員鄭連福、參加「開國第一宴」服務的理髮員朱殿華和參與了肉類、魚、蝦、蔬菜加工的西餐廚師龐恩元了解,「開國第一宴」是沒有留下原始的文字記錄的,也見不到當年的菜單了。
但據他們的回憶,我們可以大致拼湊起來一個「開國第一宴」的菜譜,冷菜是:醬牛腱子、蘭花幹、四寶菠菜、硝肉、熗黃瓜條、桶子筍雞、油吃冬菇、醉冬筍、五香肉乾,熱菜是:扒黃肉翅、燒四寶、幹(左火右靠)大蝦、紅燒雞塊、冬菜扒鴨、大煮乾絲、紅燒黃河大鯉魚、燒獅子頭、冬筍太古菜、糖醋小排骨、羅漢齋,湯菜是:清湯官燕,甜品是:冰糖銀耳,主食是:大米飯,點心是:淮揚湯包、炸春卷、黃橋燒餅等,水果有大鴨梨,酒是:紹興黃酒、山西汾酒、竹葉青酒。(彭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