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二維碼,用戶不僅能享受到隨用隨取共享汽車或共享單車的便利,如今又多了一種出行共享方式——共享輪椅。
上周末,周鳳蓮就在成都市金堂縣一醫院·華西金堂醫院,為腿腳受傷前來看病的表哥租了一臺共享輪椅。因為表哥看病只花了40多分鐘,周鳳蓮使用共享輪椅甚至沒有花一分錢。如果使用超過一小時,則要按照每小時5元繳納費用,每天封頂25元。
據運營企業成都互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互邦醫療器械」)數據顯示,自去年8月底入駐以來,投放的12臺設備已經有超過4000人次使用。儘管有諸多便捷,但據該公司副總經理晏紅蘭透露,「目前該項業務仍是虧本運營」。
好消息是,在成都,共享輪椅將搭上政策的快車。國慶前,成都正式發布了《關於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出,成都將鼓勵企業探索開發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信息化平臺,推動線下線上聯動開展租賃服務。目前,有關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的激勵政策和措施正在制定中,成都將培育市場主體,促進服務主體向多元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情況如何
實際上,在一些醫院或社區,此前已經為患者和居民配備了免費使用的輪椅。
例如,金堂縣一醫院·華西金堂醫院門診值班護士長劉桂珍就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醫院在門診區域提供了4個可借輪椅,須抵押身份證方可借走。
問題是,對大型醫院而言,輪椅的使用頻率一向較高。在醫院工作13年的劉桂珍說,尤其是每天上午門診病人較多的時候,經常出現剛歸還就再次借出、患者家屬守在租用處等待的情形。
與先天殘疾人士、截肢病人、癱瘓病人等因為長期使用而選擇自購輪椅不同,另一類使用者則是短期或者臨時,比如老人、體弱者、孕婦、突發外傷者等。劉桂珍珠注意到,他們是共享輪椅的主要使用者。
操作流程也非常簡單:用戶只需要用手機掃描輪椅上的二維碼,進入共享輪椅APP小程序,根據步驟提示繳納押金;用小程序掃碼功能再次掃描二維碼,鎖扣彈開就可以租借。目前,使用共享輪椅押金是三百元左右,支付寶螞蟻信用可免押金。
「一定程度上,共享輪椅補充了醫院的輪椅設施,限時免費制度避免了輪椅資源浪費。」劉桂珍說,共享輪椅的使用也相對簡單操作方便,提高了病患就診效率。
來自金堂縣民政局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區域已經配有由互邦輪椅在租賃服務站點投放的52個「租賃共享樁」和48臺輪椅。2019年以來,它們共為全縣老年人、殘疾人、傷病員線下提供輪椅租賃5287人次。
痛點仍在
事實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運營一年多後,「共享輪椅」們依然焦慮。
不同於共享單車,由於輪椅的使用人群非常有限,共享輪椅屬於低頻次消費的範疇。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晏紅蘭發現,這與用戶的使用和付費習慣有重要關係,「是該行業面臨的問題」。
例如,互邦醫療器械在社區設置的部分點位,使用率就遠不及醫院那般較高。金堂縣匯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楊旗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小區輪椅的使用場景,大多是家裡有親戚或天氣較好時,老人有強烈的外出訴求。過去,社區服務中心也會準備2-3個輪椅用於出借,會收取押金並抵押證件。
紅星新聞記者在走訪時注意到,對老年人來說,付費借輪椅仍然是個「新鮮事」。一方面,不管費用多少,「忍一忍」的心理讓他們減少了這類需求,而另一方面,對康復輔助器具的付費意識仍沒有建立,不少老年人仍認為「這應該對老年人免費開放」。
晏紅蘭說,對一些社區點位而言,每月的收益遠不及設備和運營維護成本。例如,該公司在金堂某小區共有三個借還點,包括社區活動中心和兩個樓棟的樓下,但從數據來看,使用率不高。
而對老年人來說,租賃的方式仍有壁壘。劉桂珍說,金堂縣一醫院·華西金堂醫院的大多數使用者仍是年輕人,或是有年輕人陪護的老年人。
面對這一問題,晏紅蘭透露,公司研發部正研發IC充值卡消費,預計兩個月左右可投入使用。對老年人來說,未來租借共享輪椅將更加方便。
機遇來了
互邦醫療器械在金堂縣一醫院·華西金堂醫院投入共享輪椅的時間,是去年8月底,也就是一年之前。幾乎在同一時間,四川省人民醫院也有提供共享輪椅的相關報導。
而根據成都市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也在今年6月公開了一份關於引進共享輪椅的比選公告。
共享輪椅並不是剛剛出現的新生事物,但它未能大範圍鋪開的原因,就包括晏紅蘭提到的用戶的使用和付費習慣問題。在其他城市,這也是共通的難題。
今年6月,成都被確定為全國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城市。所謂試點,就是以可持續、可複製的政策措施和服務模式,為全國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發展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為此,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都市財政局、成都市殘疾人聯合會等聯合印發了《通知》,正是成都探索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的過程。
根據《通知》,成都將在金牛區、武侯區、溫江區、新都區、金堂縣設立試點,而各試點的區(市)縣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細化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制度。
《通知》的整體邏輯是,既要培育和建立市民對康復輔助器具的使用和消費意識,也要支持和培育更多的社會企業。
例如,其中就明確要建立基本型康復輔助器具消費個人支付補貼制度,對成都市戶籍(含持有成都市居住證的非本市戶籍)60歲(含)以上老年人、殘疾人、傷病員等特殊群體實施基本型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補貼。同時,相關社會企業或也將享受政策或補貼政策。
成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的發展將是,以《通知》設定框架,而細則將由5個試點的區(市)縣在框架下自行設定和探索。利用2年時間,打造3個康復輔助器具綜合體驗館,建設多個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站點,並鼓勵企業探索開發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信息化平臺,推動線下線上聯動開展租賃服務。
到2021年上半年,成都將基本構建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15分鐘服務圈,服務網絡覆蓋試點區(市)縣50%以上的社區,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模式初步形成,基本建立供應主體多元、供應方式便捷、供需對接順暢、經營服務專業、管理運行規範的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體系。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嚴丹 攝影報導
編輯 劉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