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宇航:向世界最大固體火箭發起衝擊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文 | 《衛星與網絡》李剛

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近日公布了兩型固體運載火箭計劃,首型火箭中科一號甲(ZK-1A)計劃2021年9月首飛,2022年具備商業發射能力;第二型火箭中科二號(ZK-2)計劃2022年12月首飛,2023年具備商業發射能力。中科一號甲和中科二號火箭的起飛質量分別為135噸、343噸,邁入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行列。

固體火箭日益「壯大」,瞄準更大用戶市場

固體運載火箭一直是各航天強國運載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簡單、可靠,射前無需加注推進劑且可長期整箭存儲,操作簡捷、響應快速、發射高效。在應用領域軍民兩用,既可用於軍用和應急快速發射,也可以日常發射民用和商用衛星。固體火箭使用靈活便捷,對發射場依賴程度低,極大地豐富了火箭的使用和發射模式,可以從陸地、海洋甚至空中發射,能夠有效緩解發射場資源緊張局面。

面對即將到來的全球低軌中小衛星發射高峰期,固體運載火箭是中小型衛星、追求效率的星座組網發射的最優選擇之一。

但因受到製造、運輸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固體火箭的運載能力不高。常見固體運載火箭的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不超過1噸。這樣就造成了平均到每千克上的發射成本並不低,而且很難發射大型衛星,也不能大數量一箭多星組網發射。

隨著固體運載火箭技術的進步和能力的提升,固體運載火箭也在日益「壯大」,運載能力的不斷突破,大大擴展了固體運載火箭的服務範圍。

首飛於2012年2月的歐空局織女星(Vega)火箭就是一個典型代表,700千米SSO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了1.5噸,歐空局還在研製推力更大的織女星-C火箭,運力將提升到2.2噸(700千米SSO軌道)。

無獨有偶,中國也在積極研製更大的固體運載火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快舟一號甲火箭穩定提供商業發射服務之後,於今年7月10日首次發射了運力更大的快舟十一號火箭,其發射質量達78噸,箭體直徑2.2米,700千米SSO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長徵十一號火箭是一種重58噸,700千米SSO軌道運載能力420千克的小型運載火箭,其在研的改進型號長徵十一號甲,起飛重量則增加到115噸,箭體直徑增加到2.65米,700千米SSO能力將達到1.5噸。

而中科宇航本次公布的兩款固體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4噸,起飛重量在全球現役、在研固體運載火箭中位居前列,進一步實現了大型化,將有效滿足全球尤其中國商業航天發射的旺盛需求。

百噸級起步,全球首款CBC構型固體火箭

中科系列固體運載火箭起步較高,起飛質量都超過百噸,包括中科一號(ZK-1)和中科二號(ZK-2)固體運載火箭,其中中科一號火箭經過簡化構型衍生出中科一號甲(ZK-1A)和中科一號乙(ZK-1B)兩型火箭。

中科宇航固體運載火箭型譜

中科一號的芯一級到芯四級分別使用200噸級、100噸級、50噸級和10噸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捆綁4個固體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3噸。中科一號甲火箭為無助推型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2噸,其中700千米SSO軌道運力為1.33噸,不僅遠超過國內型號,也超過了美國米諾陶4火箭的1.1噸和歐洲織女星火箭的1.5噸。中科一號乙為並聯兩臺固體助推器的捆綁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2.5噸。總而言之,通過模塊化和組合化設計,中科一號火箭及其衍生型中科一號甲、乙型號覆蓋了近地軌道2~3噸的運力範圍,可以滿足很大一部分近地軌道任務的發射需求。

ZK-1A固體運載火箭示意圖及相關參數

中科二號火箭可以說是固體火箭家族中名副其實的「胖子」。其芯一級、芯二級、助推器均繼承中科一號成熟的一子級模塊,並沿用中科一號的四級發動機。在2.65米直徑固體火箭芯級外側捆綁並聯兩枚同樣的固體助推器,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之一,火箭總長度39.7米,起飛質量343噸,700千米SSO軌道的運載能力提高到了3.55噸,不僅遠高於尚在研製中的織女星-C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甚至高於現役的長徵二號丙、長徵四號乙和長徵四號丙中型液體運載火箭。中科二號火箭還使用了4米和4.2米直徑的大尺寸整流罩,足以滿足大中型衛星或大數量小衛星組網發射需求。

ZK-2固體運載火箭示意圖及相關參數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二號火箭使用了固體運載火箭中極為少見的通用助推芯級(CBC,Common Booster Core)方案。CBC是指採用同樣的火箭級段組合起來,成為火箭一級,能夠有效簡化設計、製造和流程控制,美國的德爾塔IV重型火箭、俄羅斯的安加拉和美國的獵鷹重型火箭就採用了這樣的思路,不需要研製新的更大推力發動機,最大程度縮短研發周期和成本,多快好省地大幅提高運載能力。但在固體火箭上,CBC方案的採用還是第一次。

德爾塔4、安加拉、獵鷹重型的CBC構型圖(均為液體火箭)

ZK-2固體運載火箭CBC構型捆綁設計

多舉措降成本,先進性可圈可點

傳統固體運載火箭存在單位發射成本過高的問題,但和液體運載火箭一樣,火箭越大單位發射成本越低。中科一號、二號有固體火箭中最低廉的發射成本,CBC構型的使用也進一步降低了發射成本。

為了簡化發射準備操作流程,中科一號甲火箭使用了地面測發控和箭上航電一體化設計,可以用筆記本遠程控制發射。發射系統採用了三平一垂設計,進一步縮短了發射準備時間,減少了發射場租金成本。

經過綜合測算,中科一號甲固體火箭的發射價格目標為7萬元/kg,將成為目前世界起飛質量最大、綜合成本最低,性價比國際領先的固體運載火箭。

中科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在追求低成本的同時,也實現了多項技術先進性,例如擁有較高的運載係數。運載係數指的是入軌載荷佔火箭起飛質量的比例,它是運載火箭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運載火箭綜合設計水平的重要體現。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備受追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運載係數在現有火箭中獨佔鰲頭。中科一號甲火箭近地軌道運載係數遠超1%,700千米SSO軌道的運載係數也接近1%,是當今固體運載火箭中的楚喬,比日本艾普斯龍(Epsilon)固體運載火箭的0.5%高得多,甚至超過了一些老款的液體火箭。

火箭首飛在即,前景值得期待

中科一號甲和中科二號火箭的研製進展順利。中科一號甲預計2021年9月首飛,2022年投入商業發射市場。中科二號預計2022年12月進行首飛,次年具備商業發射能力,未來可通過更換液體末級組成固液混合火箭進一步提高運載能力,拓展發射靈活性和適應性。屆時,中科二號有望成為國內,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發射成本最低的固體運載火箭,中科宇航將在商業發射市場上成為一個有力競爭者。(來源:中國日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舉國模式和馬斯克模式之外,火箭研發有沒有第三種模式?
    可靠而強大的火箭是任何國家、任何企業搞航天的前提條件,也是所有航天產業生態體系得以產生和發展的起點。火箭是工程科學的產物,要想把它造出來,自有規律可循,也就是所謂的研發模式。世界航天到目前為止,可以提煉出兩種主要的火箭研發模式。
  • 世界最大固體火箭助推器地面點火測試成功 人類踏上火星夢又近一步
    本周三(當地時間3月11日)上午,世界最大固體運載火箭發動機在美國猶他州進行地面點火測試。整個過程進展順利,沒有任何瑕疵。 軌道ATK公司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發射系統(SLS)的主承包商,建造太空發射系統側面兩個火箭助推器。他們於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30分進行了這場約兩分鐘的點火測試。 「這看起來非常看好,我們感到非常興奮。」
  • 固體火箭「海陽造」!中國長徵火箭公司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
    今日上午,中國長徵火箭公司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和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揭牌、奠基儀式在我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園內舉行。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世英在致辭中表示,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作為國家固體火箭動力系統研製和生產的主導單位,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固體動力系統自主創新發展之路,引領了國內固體發動機的發展,步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 中國新一代中型固體火箭試車成功
    據悉,由四院承擔研製的該型發動機是我國目前裝藥量最大、推力最大、工作時間最長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其直徑2米,通過採用分段對接技術,可以實現在直徑一定的條件下,成倍增加發動機裝藥量,解決運載火箭對長時間、大推力助推動力的需求。
  • 印度先進的重型火箭,固體推器的外殼,但是運力卻很小
    印度先進的重型火箭,固體推器的外殼,但是運力卻很小印度的固體發動機和我國火箭半斤八兩,只不過他們沒有更好的液體發動機,所以才會使用軍轉民的技術直接上到火箭上,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的GSLV3那麼大個頭,運力卻和長徵3差不多大的原因。
  • 人類火箭發展簡史
    ,並在他的這篇論文中繪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推進劑的火箭構造圖,從而為火箭的設計發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赫爾曼·朱利葉斯·奧伯特 (Hermann Julius Oberth ,1894年6月25日-1989年12月28日)這位歐洲火箭之父,世界三大航天先驅之一,他將現代火箭向實用軍事化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 固體火箭發動機家族的「大力士」要來了
    30日11時30分許,由我國自主研製的目前直徑最大、裝藥量最大、工作時間最長的固體分段式助推器——民用航天3.2米3分段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在西安實現地面熱試車成功,將助推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能力的提升與拓展。
  • 中國突破下一代固體火箭推進劑 預研更新一代
    這是一個激情「燃燒」的群體——從一無所有起步,半個多世紀中,一代代科研人員與高毒、高爆危險品為伴,燃燒青春,甚至生命,成功研製出一系列固體推進劑,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高能固體推進技術的國家。這裡鍛造出一個個「燃燒」的奇蹟——我國大多數固體推進的火箭和飛彈,都使用這家研究所研製的固體燃料推進劑。
  • 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落戶「東方航天港」
    今天上午,中國長徵火箭公司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和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揭牌、奠基儀式在我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園內舉行。海陽市委書記劉宏濤在儀式上致辭他指出,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揭牌、奠基暨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是東方航天港建設的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標誌著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將實現規模化生產,標誌著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的建設進入到向產業化、集群化邁進的嶄新階段,黃海之濱航空航天之城的加速崛起將為期不遠,指日可待。
  • 朝火箭再發射 世界火箭發射基地大盤點
    未來的「準探險家們」可以在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的甘迺迪航空中心觀光區(Kennedy Space Center Visitor Complex)學習了解過去和現在的太空旅行,這裡有真實的火箭、發射架和太空器,甚至還能遇到生活中的太空人。附近的美國太空人名人堂(U.S. Astronaut Hall of Fame)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航天紀念品收藏,展示著太空人們的光輝歷程。
  • 美國測試SLS火箭助推器 將用於重返月球
    美國軌道ATK公司官方網站報導稱,6月28日該公司為美國航天局大型運載火箭SLS研製的新型固體燃料助推器SRB進行了第二次成功試驗。這種新型SRB火箭是在原來太空梭的四段式助推器的基礎上增加一節燃料藥柱而來,總比衝增加25%以上。美國計劃用SLS火箭再次實現載人登月,乃至探測火星任務。
  • 靖士寬參加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儀式
    12月2日上午,山東省海陽市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所屬的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舉行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儀式,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國防科工辦主任靖士寬,與煙臺市政府、海陽市政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四院負責同志共同參加項目籤約儀式,並為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揭牌奠基。
  • 先進液體、固體大推力發動機新進展!將支撐長五B、重型等火箭
    而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的水平,是決定火箭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固體火箭發動機方面,由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研製的我國民用航天首臺3.2米3分段大型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於2020年12月30日在西安完成首次地面試車,此次試車的固體發動機推力達到260噸,點火時間超過130秒。
  • 航天史最大慘劇,明知零件有問題,美國仍堅持發射,7名太空人化成焦炭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 北京時間1986年1月29日,在甘迺迪宇航中心39B發射臺,「挑戰者」號將進行第10次任務,根據計劃,「挑戰者」號將在空中逗留6天多的時間。 期間,太空梭將例行在太空中釋放衛星,由於美國在這一階段要用太空梭取代普通火箭,因此很多時候發射衛星要通過太空梭。
  • 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熱血奔騰固體人 用「心」託舉航天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高強密度的型號科研生產形勢和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四院不僅高質量完成了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而且不斷推動航天固體動力技術應用領域的拓展,在宇航運載、小型飛彈武器和探空火箭、配套軍品、國際化業務以及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等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四院營業收入從2011年的70億元躍升至2018年的211億元,固體動力事業跨越式發展呈現出新的氣象。
  • 航天科技四院固體動力助推中國首星遨遊天空
    記者從航天科技四院了解到,該院研製生產的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第三級固體發動機,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65年,中國科學院受國防科委的委託,召開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議,決定研製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所用的「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第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由四院承擔。
  • 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出廠
    隨著火箭運載車「撞彩」,周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23日,記者從海陽市委宣傳部獲悉,22日清晨6點50分,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海陽港,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標誌著煙臺海陽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 阿爾卡特公司與中國加強在宇航領域的合作 將向中國提供 「中星9號...
    正在法國訪問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法國總理拉法蘭(Jean-pierre Raffarin)、中國衛通總裁張海南、阿爾卡特全球董事長兼執行長謝瑞克(Serge Tchuruk)和阿爾卡特宇航公司執行長蘇睿思(Pascale Sourisse)共同出席了今天在巴黎舉行的籤約儀式。
  • 天賦滿滿的紐奧良鵜鶘是時候向季後賽發起衝擊了
    天賦滿滿的紐奧良鵜鶘是時候向季後賽發起衝擊了
  • 2018年宇航發射圓滿收官,長徵火箭37次發射全勝戰績創造歷史!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ID:cascwx)12月29日消息,12月29日16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二丁火箭/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首顆鴻雁星座試驗星「重慶號」和6顆雲海二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宇航發射任務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