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波斯的薩珊王朝。在公元500年以前,伊朗地區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帝國,接連不斷地給西方施以重擊,一直持續了上千年,其間只有相對短暫的停頓。有時,戰爭讓文明靠得更近,有兩個近東的文化傳統就因而彼此影響;程度之深,令兩者的歷史雖猶獨特,卻已不可分割阿契美尼德人(Achaemenids)的思想觀念和神授權的統治方式被亞歷山大及其繼任者傳到了羅馬;又從羅馬傳到與薩珊人交戰的拜佔庭基督帝國,並生根發芽。而究其根源,阿契美尼德人的傳統來自古美索不達米亞。
波斯和羅馬一心想要毀滅對方,到頭來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這場毫不妥協的對抗對兩者都是致命的,佔用了別處急需的精力和資源。最後,雙方都垮了。薩珊帝國的開國者阿爾達希爾對於延續波斯傳統有強烈的使命感。他著意喚醒人們對帕提亞時代和居魯士大帝的回憶。繼任者也效仿其法,用雕塑和鐫文培養傳統認知。阿爾達希爾宣稱大流士統治過的所有土地都屬於薩珊,並親自徵服梅爾夫(Merv)和希瓦(Khiva)的綠洲,入侵旁遮普;徵服並徹底平定亞美尼亞又用了150年,不過大部分地區最終納入了波斯支配的版圖。公元6世紀,該帝國甚至向南擴張到葉門一帶,這是古伊朗帝國的最後一次版圖重構由於地理和氣候差異,這片巨大的疆土始終面臨著解體的威脅,但很長一段時期內,薩珊王朝成功解決了統治的難題。行政方面,有可追溯至亞述時代的官僚傳統作為基礎;至於統治的正當性,則有王權神授的觀念來維護。
薩珊的政治史,就是由中央集權勢力和大家族利益之間的緊張關系所寫成的。這種關係下國王不時受到肘,無力施行自己的主張。有兩點可以作為國王權力的試金石。一為是否有能力任命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不讓貴族染指;另一點是能否控制繼位的人選。有些波斯國王被廢黜;有時雖然已有統治者正式認可的繼318承人選,卻還得由把持朝政的文武官員和教組成的準選舉體系發話,讓他們從王室家族中選出一人推上王位。與王室爭權的權貴來自為數不多的大家族,經常是地方行省的統治者,號稱自己是帕提亞王朝至高無上的統治家族阿薩息期(Arsacids)的後裔,坐擁著大片用來維持開銷的採邑。
但還有兩種力量制衡著這股危險的勢力。一為僱傭軍。大量低級貴族擔任軍官,從而有了對抗大貴族的一定資本。僱傭軍中的精銳是直屬於國王的禁衛重騎兵。另一派勢力則為教會。波斯薩珊王朝在宗教和政治兩方面都實行大一統。阿爾達希爾將羅亞斯德教重新扶持為國教,給予該教祭司稱為賢者(magi)以極大特權。這些祭司也逐步獲得政治權力。他們肯定王權神授的性質,身負司法重責,還監督土地稅的徵收這是波斯財政的根基所在。他們傳授的教義似乎與瑣羅亞斯德名下的嚴格一神論有不小的差異他們以創世主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為中心,稱國王是他在塵世的代理人。薩珊王朝對國教的推崇,與確立自身的統治權威有緊密的關聯。當羅馬帝國成為基督教國家,波斯帝國的意識形態基礎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宗教差異開始承載起更多的意義宗教不滿被視為政治叛離。因與羅馬的戰爭,信基督成為叛國之罪。雖然波斯起初容忍基督徒的存在,但此後迫害行動就順理成章地開始了,並一直持續到5世紀中後期。受折磨的也不只是基督徒。公元276年,波斯傳教士摩尼(Mani)被處決,而且是用活剝這種痛苦至極的方式。後來,西方人知道了他的事跡,並以拉丁化的名字「Manichaeus」稱之,歸他名下的教義也成了一種基督教的異端。摩尼教將猶太一基督教信仰和波斯神秘主義相結合,把整個宇宙視為一場宏大的活劇,光與暗的力量在其中爭奪主導權。領悟到此真諦的人希望以踐行戒忍的方式參與這場對抗,這將為他們開啟一條通往完美與和諧的道途,在宇宙中獲得超度。
摩尼教在善與惡、自然與神靈之間劃出決然的界線;這種尖銳的二元論吸引了不少基督徒,他們從中找到了一種合乎保羅教誨的教義。聖奧古斯丁年輕時信奉摩尼教,多年後,中世紀歐洲的各種異端中也能找到摩尼教的痕跡。或許,毫不妥協的二元論對秉持特定觀念的人總有很強的吸引力。無論如何,稱得上非同一般的是,在摩尼教思想廣泛傳播之前,瑣羅亞斯德教君主和基督教國王都迫害過該教教徒。其信徒在中亞和中國找到棲身之所,摩尼教也一直在那裡蓬勃發展至13世紀。至于波斯的基督正教徒,雖然5世紀的一份文書規定對他們保持容忍,但在與羅馬連綿不休的戰火中,正教徒可能反戈的危險使文書成了一紙空文。直到該世紀末,一名波斯國王才頒發容忍敕令,而這也僅僅是為了安撫亞美尼亞人。但敕令未能解決問題;基督徒很快被索羅亞斯德狂熱教徒咄咄逼人的傳教行為所激怒。
在小編看來雖然不止一名波斯國王再度重申對基督教的容忍態度,但這不代表他們真正洞悉問題的本質,也不意味著他們確實為此投入了足夠的精力。政治大背景也許無法違背。景教徒是唯一證明法規確實有效的例外,薩珊王朝確實容忍了他們的存在,不過究其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受羅馬人的迫害罷了,因此,統治者認為他們在政治上應屬可靠。各位讀者朋友,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以上素材來自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