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乙軒,今年五歲半了,目前在上幼兒園,和大多數同齡的小朋友天天喜歡擺擺積木、做做遊戲不同,年紀小小的他對火車卻著了迷。
馮乙軒的爸爸叫馮愛成,現在是吉林機務段長春運用車間的一名培訓指導司機,平日繁忙的他對孩子的關愛總是問候的多一些,照顧的少一點,好奇的馮乙軒總是拽著媽媽問:「我的爸爸怎麼天天那麼忙啊,他什麼時候能有空陪我玩?」。媽媽每次聽到孩子稚氣的問題時也會面露難色,一方面要理解丈夫工作忙碌的事實,一方面要照顧孩子缺少父親陪伴的感受,所以他總是對孩子說:「你的爸爸每天在為鐵路事業工作,為無數的旅客能平安到家貢獻自己的力量。「聽到媽媽這樣回答,「鐵路」這一詞從小在馮乙軒的心中埋下了等待發芽的小種子。
筆者一進馮乙軒的家門,看到地上被各種鐵路線路及機車模型所佔據,很難有下腳的地方,建設型、DF4型、CRH380A型、CRH380B型、復興號等等,讓人看的眼花繚亂,不僅如此,他家的牆上還擺放著一張瀋陽鐵路局管界示意圖,據說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爸爸手機裡有這張圖片,就求著爸爸給自己打一張大點的擺在家裡看。牆上還掛著他自己關於畫的關於火車的圖畫,一張張圖畫看起來稚氣未脫,但卻包含著他對機車的那份熱愛。
馮愛成對筆者說:我平時在單位工作挺忙,都是他媽媽在家帶孩子,作為一名父親,我覺得自己對他的照顧太少,所以孩子平時跟我說有什麼要求,我都儘量的去滿足他,也算是彌補一下我對他的愧疚吧。有一次我兒子跟我說要我給他買火車模型,我當時聽得也很詫異,因為自己平時總是在跟機車打交道,習以為常了。但是既然他提出來了,我也就滿足了他的願望,不知不覺的這屋子地上就讓他擺滿了。
其實馮乙軒對火車的熱愛說來也並不蹊蹺,他剛出生的時候就與火車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他剛滿一周歲的時候,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他的家裡也不例外的給他進行的抓周儀式,地上放著錢幣、書本、玩具、桌球等等東西,他的爸爸為了讓擺放的物品更多些,把平時工作用的檢點錘也放了上去,沒成想,就是這麼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卻成就了馮乙軒和火車的緣分。還在懵懂時期的他左看看又看看,最後選定目標後,直接奔著檢點錘就爬了過去,他稚嫩的小手和粗大的錘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家裡人都哈哈大笑起來,他爸爸高興的說:「咱家又為鐵路事業培養了一名接班人」。
也許是為了讓抓周這個傳統習俗更好的延續,家裡也並沒有太多在意孩子最終的選擇,還是按照平常的思維在教育指導孩子,可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這個家裡徹底改變了對這個孩子的傳統教育觀念。
一次馮乙軒的爸爸出乘回來,剛放下背包的他連話都沒說上幾句就一頭鑽進了屋裡,因為再過兩天車間就要舉行指導司機考試,他趁難得的休息時間抓緊溫習下各種規章制度。馮乙軒看到爸爸回來搭理都搭理自己,小小的內心卻也很不是滋味。但是他不哭也不鬧,而是悄悄的推開房門問爸爸。「爸爸、爸爸你在幹什麼呢?」,馮愛成聽到兒子在跟他招呼,忙著複習的他慢慢放下了書本,耐心地回答著兒子:爸爸在看《技規》呢!聽到這個陌生的書本名字,好奇的小乙軒就央求要跟著爸爸一起學習,爸爸每讀一句,他就跟著念一句,沒想到就在這一讀一念間,小乙軒淨能自己背誦下幾句,雖說他並不知曉書裡面說的是什麼,但是通過這次無意中的發現,他的爸爸在以後也就有意的去培養他這方面的閱讀能力。
馮乙軒的媽媽周娜向筆者介紹:「孩子有這方面的愛好,我們當家長的就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平時他在家沒事就擺弄這些火車模型,有時候還畫一些小漫畫,我就在旁邊陪著他,自己玩的可高興了,想想只要他這樣不淘氣,我們大人也就省心了。」
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親身體驗,馮乙軒的媽媽一有空就領著孩子乘坐火車出行溜達,每到一個地方就給孩子介紹當地的站名,小乙軒一邊聽著媽媽的講解,一邊心裡默默的記著他們的名字,不知不覺中他已經能記住一些車站的名字了。長春站、長春北站、小合隆站、開安站、華家站;長春站、長春北站、一間堡站、米沙子站、沃皮站;長春站、長春東站、龍泉站、興隆山站。隨著走過的站名逐漸增多,自己的小腦袋瓜裡也逐漸形成了記憶,現在的小乙軒甚至能完整的背誦出一個鐵路區段的全部站名。
馮愛成的車間領導得知他的孩子有這方面的愛好時,饒有興致的邀請馮乙軒到車間參觀。參觀那天,小乙軒一大早就穿好了自己的衣服,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興致勃勃的來到了他爸爸工作的地方-吉林機務段長春運用車間。車間領導早早的將零食準備好並出門迎接這個小傢伙,剛見到這麼多陌生的叔叔,小傢伙還有點不好意思,不過沒過多一會,這種顧慮就完全不存在了,小傢伙被眼前這些真正的火車頭給迷住了。有的是他以前在書本上見過的,嘴裡還能叫出名字;有的是他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他就不斷追問爸爸這個叫什麼。
武將的兒子熟悉刀槍、畫家的兒子熟悉筆墨,火車司機的兒子迷火車,這既是基因遺傳、也是環境薰陶。俗話說:「三歲看老」,馮乙軒這個小火車迷,現在雖然懵懵懂懂,但看他今天對火車的著迷勁,說不定將來能成為一個為鐵路事業發展有突出貢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