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名城開發建設再升級,老城區歷史文化底蘊更濃厚。記者日前從瑞安市名城建設中心獲悉,公園路歷史文化街區三期整治提升工程方案出爐,招標公告也已發布。
方案考慮到老城建設的整體性,從歷史街區系統性出發,研究範圍覆蓋玉海文化遊覽區,東至虹橋路、北至萬松西路、南至解放路、西至郵電北路。具體整治提升範圍則在公園路一、二期的基礎上向南延伸,覆蓋大沙堤、小沙巷(含敢心橋)、道院前街、橫巷、解放中路北側等街巷及沿線建築,並適當向相交巷弄及傳統院落延伸,總長約1182米,總用地面積約3.19公頃。
公園路是瑞安市城市文脈、歷史記憶、文保單位等文化聚集地,同時也是城市商業中心、人流集散中心。街區內遺存豐富、底蘊深厚,不僅有玉海樓、利濟醫學堂2處國家文保單位,心蘭書社1處省級文保單位,還有多處瑞安市級文保單位、歷史建築,它們見證了歷史,是瑞安文化的鄉愁。
隨著近幾年公園路歷史街區一期、二期提升改造的完成,該區域也逐漸成為瑞安市文化復興區。方案根據街巷的歷史文化特徵,延續街巷格局和文化肌理,建立起「基底—斑塊—廊道的歷史+公共空間」的複合網絡,將公園路定位為玉海縹緗、文化客廳,大沙堤定位為晚清風貌、市井商貿,小沙巷定位為庭院深深、比戶書聲,道院前—橫巷定位為東西橫巷、尋常巷陌,解放路定位為老城軸線、傳統大街。通過全區整體把控,街上復興活力,巷內保存記憶,院內折射情懷,點上重塑人文,以「區、街、巷、院、點」層次結構進行整治提升。
同時,三期整治提升工程還將對整治區域內的地下管線進行改造,設置獨立的雨水、汙水管道,實現雨汙分流;合理布置管位、通信管線同溝異井,節約地下空間;將電力、通信架空線路實施上改下,滿足景觀要求。
瑞安市名城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園路歷史文化街區一期、二期整治提升後,文化價值凸顯,三期整治提升將實現「由點連線,以線帶面」的整體效果,將公園路歷史文化街區範圍擴大。同時,在保持街區傳統格局基礎上,實現街區再生和文化復興,打造成以歷史展示、體驗遊覽、文化創意、時尚休閒、宜居生活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新客廳、文化金名片,為瑞安市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4A旅遊景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