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首次揭開 文獻縮微工作面紗

2020-12-15 中國日報網

12月24日,國家圖書館首次揭開「神秘」的圖書館文獻縮微工作面紗,舉辦「縮微開放日」活動,50位普通讀者參加了當天的體驗活動。本次活動主題為「一拍一世界」,是國家圖書館2019年讀書周的一項重要內容,旨在讓社會大眾認識文獻縮微工作、走近它,了解膠片之下、鏡頭背後的故事。

文獻縮微工作是一件艱苦的工作,要經年累月地與古籍、民國圖書上的灰塵、蟎蟲「作戰」,要不分寒暑地在恆溫恆溼的縮微膠片庫房中穿梭,要不論陰晴地長時間待在密不透風的拍照暗室中,要日復一日地與各種藥液、數據、參數深度「過招」。文獻縮微工作也是一件光榮的工作,《永樂大典》等民族的瑰寶,在縮微人手中化作能穩定保存數百年的「無虞之匱」。不僅如此,文獻縮微工作還將膠片不斷轉化為數位化影像、書目數據、影印書等等媒介,讓讀者們足不出戶,就能與中華民族文化瑰寶見面。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一拍一世界——國家圖書館首次揭開「縮微」面紗
    12月24日,國家圖書館首次揭開「神秘」的圖書館文獻縮微工作面紗,舉辦「縮微開放日」活動 。本次活動主題為「一拍一世界」,是國家圖書館2019年讀書周的一項重要內容,旨在讓社會大眾認識文獻縮微工作、走近它,了解膠片之下、鏡頭背後的故事。
  •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首次全部整理出版
    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首次全部整理出版新華社蘭州1月13日電(記者張玉潔)歷經15年編纂,由法國國家圖書館與中國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編纂的《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日前首次全部整理出版。
  • 國家圖書館迎110歲生日 將首次展出近年古籍普查新發現的一批重要...
    9月9日,國家圖書館將迎來建館110周年。屆時國家圖書館將舉辦「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圖書館·與時代同行」國際學術研討會等系列活動,以展現國家圖書館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將於9月7日正式開展。
  •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5月12日,讀者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一間閱覽室學習。2020年5月12日,中國國家圖書館有序恢復開館,開放區域為國家圖書館總館南區,實行預約限流入館。新華社發(陳鍾昊 攝)5月12日,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讀者在檢索文獻。 新華社發(陳鍾昊 攝)5月12日,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一名讀者(右)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給書籍消毒。 新華社發(陳鍾昊 攝)5月12日,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一名讀者使用縮微膠捲閱讀機閱讀古籍。
  • 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
    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於1854年建立時,在當時,墨爾本還僅創立20年而已。這座圖書館以其建於1913年的大圓頂閱覽室著稱。澳大利亞自1788年建國,至今僅200多年歷史,國家極為重視對文化資源的搜集與保存。據澳大利亞圖書館法的規定,各級公共圖書館都必須按照各自的性質、任務及方向發展館藏,各館也會相應制訂出不同時期的藏書發展政策,規劃藏書體系。國家圖書館負有保存本國文獻的重任,作為保存、收集澳大利亞所有出版物的機構,享有接受繳送本的權利。
  •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影印書目
    4冊 1800元 2003中國古代養生文獻輯錄 8冊 4000元 2006中國風土文獻彙編 10冊 4800元 2006五雜組 2冊 600元 2006吉林省圖書館藏名人手札五輯 2冊 800元 2006
  • ...300餘件文物 多個《紅樓夢》版本、續本及譯本即將首次揭開面紗
    今天一早,300餘件來自神秘「芮國」的文物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其中一根全長1.4米的金首銅鐏權杖是迄今國內發現的唯一金質權杖頭。展廳內還設置了互動設備,觀眾可以通過多媒體,與「芮國」有關的人物「聊天」,查看史實、傳世與出土文物等。
  • 「人類文化的寶庫」——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新華社維也納10月31日電(記者 劉鋼)位於維也納市中心的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是一座奧地利人引以為傲的恢宏建築。它歷史悠久,館藏豐富,是當今世界五大圖書館之一。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前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圖書館,歷史可追溯至1575年。由於當時的皇帝卡爾六世決定,允許圖書館對外開放,這座圖書館也是當時少有的學術機構之一。
  • 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首次全面公布
    中國出版集團、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大連市委宣傳部、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著名高校及博物館系統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參會。旅順博物館收藏的新疆出土文獻是日本大谷探險隊收集品重要組成部分,是20世紀初西方攫掠的西域出土品中唯一回流本土一宗,被稱為敦煌吐魯番文獻「最後的寶藏」。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展播:國家圖書館
    閱讀空間類——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前身是京師圖書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圖書館致力於增進與世界各國圖書館界、文化界的交流與合作,中國國家圖書館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國家圖書館館藏宏富,品類齊全,古今中外,集精擷萃。館藏文獻超過3500萬冊件並以每年百萬冊件的速度增長。
  • 百廿浙圖,典蘊華章:浙江圖書館舉辦紀念建館一百二十周年特色文獻展
    浙江圖書館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雖屢遭磨難,但一步步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奮鬥歷史。一座圖書館的發展,文獻資源建設是基礎。浙江圖書館經過一百二十年的發展,文獻庋藏從杭州藏書樓時不足萬冊,現已逾七百萬冊件;從單一的紙質文獻到電子文獻與紙質文獻並重,館藏數字資源現已超186TB。
  • 杭州下沙奧特萊斯向國家圖書館捐贈唐《陀羅尼經》等珍貴文獻
    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代表國家圖書館接受捐贈並向捐贈者頒發捐贈證書。浙江省宣傳部副部長李杲、浙江省文旅廳廳長褚子育、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沈浩、浙江省圖書館館長褚樹青等領導及中國美術學院範景中教授、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研究館員翁連溪、淨慈寺主持戒清法師 等專家出席儀式。活動由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主持。
  • 新研究首次揭開弧狀「歐若拉」的神秘面紗
    這項研究利用衛星和我國南極中山站地基觀測,結合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三維磁流體力學模擬,首次揭開了發生在地球南北極的「跨極蓋多重極光弧」的神秘面紗,提出了新的形成機制,將提升人們對極光弧形成的認知。(課題組供圖)同時,該團隊還發現這類因發生在磁層的對流剪切而形成極光弧的機制可能對極區所有極光弧的形成都普遍適用,這揭開了極光弧形成的神秘面紗。該事件期間,中科院空間中心三維磁流體力學模擬的場向電流在磁層磁赤道面內的分布及其沿磁力線在南極電離層的投影。
  • 梵蒂岡圖書館所藏中文文獻終於「回家」
    其中,梵蒂岡圖書館所藏中文文獻卷帙浩繁,藏有約7000冊中國古籍,其中1911年前的手寫本或刻本達2000冊;還包括利瑪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等幾百份地圖;開封的希伯來語石碑等碑文拓本……這些珍稀的中國古代文獻正在以特殊的形式「回家」,梵蒂岡圖書館館藏部分中文文獻經複製整理近日在中國出版。
  • 國家圖書館2020年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整理項目(11種)公開招標...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國家圖書館2020年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整理項目(11種) > 品目 服務/商務服務/印刷和出版服務/出版服務 採購單位 國家圖書館 行政區域 北京市 公告時間
  • 馬祖首次向大陸捐贈地方文獻
    馬祖首次向大陸捐贈地方文獻 2010年05月24日 09:4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23日上午,馬祖知名人士林星寶率馬祖文化交流團一行來到連江,把56種珍貴地方文獻贈送給連江圖書館收藏。這是馬祖首次向大陸捐贈地方文獻。
  • 百廿浙圖 典蘊華章 | 浙江圖書館紀念建館一百二十周年特色文獻展...
    從1900到2020,浙江圖書館走過來120年的風風雨雨!為慶祝浙江圖書館一百二十周年誕辰,特舉辦特色文獻展以饗社會,並於今日舉辦展覽開幕儀式。   陳訓慈致張元濟信札   二是突出反映歷史上社會力量對圖書館發展的哺育。圖書館文獻積累,除採購外,社會機構和個人的捐贈是主要途徑之一。
  • 高清:廣州南越王宮揭開神秘面紗【2】
    高清:廣州南越王宮揭開神秘面紗【2】 來源:人民網-旅遊頻道  2014年05月07日15:57 點擊下載圖片 人民網5月7日電 「五一」節起,位於廣州老城區鬧市中心的南越王宮博物館伴隨新增南漢二號館宮殿基址的開放而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 國家圖書館獲捐贈四種四函件少數民族文字珍貴文獻
    10月31日,國家圖書館收到了浙江奧特萊斯廣場有限公司捐贈的唐雕版印刷梵文《陀羅尼經咒》等四種四函件珍貴古籍。在浙江杭州國賓館舉行的捐贈儀式上,饒權館長代表國家圖書館接受捐贈並向捐贈者頒發捐贈證書。
  • 文旅融合新舉措——齊市圖書館首建全省地市級公共圖書館 旅遊文獻專區
    9月29日上午,為喜迎國慶、中秋兩大節日,市圖書館隆重舉辦「我和我的祖國 迎國慶 慶中秋」市圖書館旅遊文獻專區啟動儀式暨書法筆會,來自鐵鋒區書法家協會、市文廣旅遊系統幹部職工參加了活動。今天,市圖書館成立我省首個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旅遊文獻專區」,就是在國家文旅融合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和旅遊工作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積極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不斷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創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