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是中老鐵路的重點工程,該橋全長約為1458.9米。 |
中鐵二局六標二分部的鐵軌製造基地,工作人員正在對鐵軌進行安全檢查。 |
瀾湄記者團部分團員在一起品嘗寮國特色食品。 |
在南歐江梯級水電站的一個移民村內,帕蓬一家剛剛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相比於以前住的茅草屋,他們對新家非常滿意。 |
在寮國萬象市中心的凱旋門音樂噴泉遊覽的遊客。 |
瀾湄河水像一條天然紐帶,將中國、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緊密相連,形成命運與共的共同體。日前,由人民日報社組織的「瀾湄記者團」赴寮國各地聯合採訪,共同感受瀾湄合作給寮國發展進程帶來的深遠影響
「我們都期待著通車的那一天!」
作為東南亞的內陸國,寮國境內的山地、丘陵佔全國面積的70%,交通不便是制約寮國發展的最大瓶頸。3.5公裡,這就是寮國境內的所有鐵路裡程數。在全世界擁有鐵路的146個國家中,寮國排名倒數第四。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寮國提出要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並且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修建貫通南北的鐵路網絡,打造中南半島的陸上交通樞紐,讓寮國「動」起來,成為寮國人民的美好夢想。中老鐵路成為寮國打破交通瓶頸、實現發展夢想的一把「鑰匙」。
中老鐵路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寮國「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北起中老邊境口岸磨憨—磨丁,向北連接中國境內玉磨鐵路,向南經寮國南塔、烏多姆賽、琅勃拉邦、萬象省到首都萬象市。線路全長414.332公裡,設計時速160公裡/小時,建設總工期5年,計劃2021年12月竣工通車。
當「瀾湄記者團」來到萬象郊區的中老鐵路施工現場時,立刻就被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所感染。一座座高聳結實的橋梁墩臺整整齊齊地排列著,由南向北延伸而去。架梁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寮國多山區,地形複雜,地勢險要,這對於鐵軌的設計與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鐵二局六標二分部項目經理胡彬告訴本報記者,在中老鐵路沿線,62.7%以上的路段都為橋梁和隧道。
越南《人民報》記者陳明姮非常興奮,總有提不完的問題。她說,中老鐵路不僅連通了中國和寮國,而且也為包括越南在內的瀾湄六國的陸上互聯互通打下了基礎,「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
距離施工現場不遠處,是中鐵二局六標二分部的鐵軌製造基地,鋪設在橋梁墩臺上的一段段鐵軌就是在這裡生產出來的。據中鐵二局六標二分部工程部部長官必忠介紹,這種「軌道橋梁不分家」的做法,為中老鐵路建設所獨有。「等架梁工作完成後,我們這裡的鐵軌就直接運輸過去鋪設了,不僅節省了運輸成本,而且在寮國生產鐵軌也拉動了當地就業和材料銷售。」官必忠指著不遠處正在為基地生產出來的第一條鐵軌進行安全檢查的工人說,「他們都是寮國當地人」。據了解,中老鐵路施工全線帶動了當地近5000人的就業。
中老鐵路施工過程中,結合工程施工新建、改擴建施工便道及城鄉道路近1000公裡,為當地人民群眾平整宅基地、生活場地2.3萬多平方米,管線鋪設17公裡,為寮國公共機構、企業、學校、個人等捐款捐物50餘萬元人民幣。
在中鐵二局磨萬一分部辦公室所在的楠科內河村,沙菲松大媽經營著一家雜貨店,年近六旬的她看多了南來北往的人們。莎菲松大媽告訴本報記者,老中邊境現在有很多寮國人在做生意,「但交通是個大問題,萬象人怎麼去磨丁呢?飛機不方便還很貴,坐汽車要16個小時。」莎菲松大媽的雜貨店距離中老鐵路的施工現場不遠,「消息靈通」的她早就打聽得知,2021年底中老鐵路將建成通車。屆時,時速160公裡的列車將在寮國大地上飛馳,3個小時便可從中老邊境直達萬象。莎菲松大媽欣喜地說,「我們都期待著通車的那一天!」
「中國給這裡帶來了生機」
南歐江是湄公河左岸在寮國境內最大的一條支流,縱貫整個寮國北部達475公裡。如今,中國電建「全產業鏈一體化」投資建設的寮國南歐江梯級電站,正在將南歐江蘊含的豐富水能,轉化為推動寮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能。
汽車駛離琅勃拉邦省城近一小時後,在蜿蜒的山間公路上,三三兩兩的村落散布兩旁。車頭一轉,寬闊、雄偉的南歐江立刻映入眼帘,雨季中獨有的紅褐色的江水「劈開」蒼翠的青山,呼嘯著奔騰而下。這裡是南歐江一級水電站,坐落於琅勃拉邦省巴烏縣境內,緊靠寮國南北交通主幹線13號公路,距離湄公河交匯口約18公裡,距離琅勃拉邦省城約45公裡。
南歐江梯級水電站項目按照「一庫七級」分兩期進行開發,總裝機容量達127.2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50億千瓦時,全部建成後將保障寮國12%的電力供應。截至2018年6月,一期項目已累計發電超過27億千瓦時,二期項目將於2020年內全部投產發電。
在南歐江水電站二級電站附近的哈克村,二級電站員工艾力克告訴記者,以前不僅村裡不通電,甚至寮國許多地方都沒有電,城市裡也經常停電。自從南歐江梯級水電站投產發電以來,村子裡終於通上了電,「而且非常穩定,很少出現停電的情況」。
緬甸《北方之星》雜誌總編輯吳溫丁在一級發電站的施工現場表示,中國援建的水電站改變了南歐江沿線的方方面面,「中國給這裡帶來了生機」。
建水電站,移民是個大難題。南歐江水電站的移民工作得到了寮國政府、民眾的一致「點讚」。據不完全統計,全流域移民工程共涉及兩個省10個縣,總移民2300餘戶,安置人口1.26萬人,共規劃26個移民新村。
在一級電站的一個移民村內,記者看到,一排排新房寬敞明亮,碼頭、學校、市場、醫院一應俱全,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村長蘇瑪尼表示,以前大家都住茅草屋,村裡也沒什麼公共設施,現在村裡人都搬進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豪宅」,大家都非常滿意。
村民帕蓬說,自己原來的田地離現在的新家有一點遠,南歐江水電站的工作人員得知這個情況後,立刻為他補發了一筆賠償金,並且鼓勵他多學習手藝,將來去水電站工作。「我非常開心,中國的工作人員對我們非常耐心,我一定要努力跟水電站的工人們學習,爭取以後也進入水電站工作。」
旅遊業成為中老務實合作新亮點
琅勃拉邦的勐通酒店就坐落在湄公河旁邊,從酒店可以看到俊秀的青山、聽到潺潺的流水。7月,正值雨季,但酒店客房的入住率仍有60%。傍晚,記者來到琅勃拉邦最高峰,工作人員東齋告訴記者,琅勃拉邦有200多處旅遊景點,很多是自然風光,每天來這裡看日落的遊客就有三五千人。
勐通酒店經理頌蓬說:「年底的旱季是旅遊高峰,基本每天客滿。等到中老鐵路開通,萬象、萬榮、琅勃拉邦等城市之間的旅程時間縮短,遊客會更多。我們期待更多遊客尤其是中國遊客的到來!」
寮國歷史悠久,山川秀美,原生態的民族風情獨一無二,其旅遊資源相當豐富,共擁有1900處旅遊景點,其中包括1000處自然環境景點、534處文化遺產,以及大約300處歷史遺蹟。萬象塔鑾、王宮博物館、湄公河畔以及純樸熱情的民風無不令中國遊客心生嚮往。
目前,中老兩國間直達航線已有10 條,每周近70個航班。赴寮國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持續增加。2017年赴老中國遊客近76萬人次,2018年1—3月就達22.18萬人次,同比增長32%,中國已躍居寮國第三大遊客來源國。
寮國新聞文化和旅遊部部長波顯坎表示,2018年是「寮國旅遊年」,寮國政府的目標是吸引500萬遊客、旅遊業收入達9億美元。寮國正在全國各地舉辦各類慶祝活動,積極開發民俗遊、原生態遊等形式新穎的旅遊產品,努力吸引更多中國遊客到訪。
來自中國遼寧的楊女士說,寮國最吸引她的,是恬靜的氛圍和純樸的人民。來自雲南的李先生說,中老友誼歷史悠久,很多寮國人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那種近鄰的親近感,使自己多次來到寮國旅遊。
寮國人十分友善、民風淳樸,放在皮卡車後車廂的物品從來不會丟失,自然美麗的風光和淳樸的民俗民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寮國龍旅遊公司經理佔塔尼對本報記者說,中國遊客主要前往佔巴塞省、萬象省和琅勃拉邦省等地,時間主要集中在國內假期。隨著寮國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旅遊市場的成熟,不少中國遊客開始選擇自由行和自駕遊,從雲南進入琅勃拉邦、南塔等地的遊客越來越多。
中國駐寮國大使王文天表示,旅遊業已成為中老務實合作的新亮點,兩國將共同探討如何加強旅遊市場秩序管理,引導遊客遵守當地習俗法規,提升旅遊服務人員素質,優化相關軟、硬體設施,致力於提高遊客的舒適度,讓更多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在風景如畫、歷史悠久的古都琅勃拉邦,慕名而來的中國遊客在每一處景點流連忘返,與善良溫和的寮國人民親如一家,相處融洽。
柬埔寨新快新聞網記者多恩·佔勒提拉說,中國遊客很喜歡寮國,不僅僅是因為寮國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也是因為中國和寮國的友好關係,柬埔寨和中國的關係也非常「鐵」,希望更多中國遊客也去柬埔寨旅遊。「瀾湄六國一家親,中國遊客對每個國家都很重要。」
同飲一江水,瀾湄一家親。相似的生活、文化、飲食習俗,讓瀾湄流域國家的人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在琅勃拉邦湄公河畔的餐廳內,熱情好客的寮國主人端來了熱氣騰騰的粽子,立刻引來了各國記者的熱烈探討。「在柬埔寨,我們叫它『弄醬』。」「緬甸人叫它『告寧透』,我們喜歡純糯米的,蘸點白糖,別提多美味了!」
在萬象參觀塔鑾,緬甸天網電視臺的記者亨岱烏說,寮國有塔鑾,緬甸有大金塔,泰國有大王宮,這些建築有很多相似的特點,說明瀾湄六國在文化上互通、在人文上相近。「瀾湄六國的旅遊合作大有可為,通過相互之間的遊客往來,增進民眾的相互了解,六國可以更加團結」。他表示,瀾湄媒體講好文明交流互鑑的精彩故事對於各國民眾增強「瀾湄合作」的認同感十分關鍵。「我們的媒體產品,應充分反映各國多種文明並存、多樣文化交融的歷史傳統,以文化的力量拉近各國的距離。」
多日的朝夕相處讓記者們結下了深厚友誼,大家均表示回國後,一定要努力傳播六國友誼的種子,講好瀾湄故事,在瀾湄國家媒體合作機制下,讓瀾滄江—湄公河把我們拉得更近。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