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記者深入寮國 感受發展進程中的"瀾湄"力量

2020-12-25 人民網傳媒

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是中老鐵路的重點工程,該橋全長約為1458.9米。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中鐵二局六標二分部的鐵軌製造基地,工作人員正在對鐵軌進行安全檢查。

瀾湄記者團部分團員在一起品嘗寮國特色食品。

在南歐江梯級水電站的一個移民村內,帕蓬一家剛剛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相比於以前住的茅草屋,他們對新家非常滿意。
  本報記者 趙益普攝

在寮國萬象市中心的凱旋門音樂噴泉遊覽的遊客。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瀾湄河水像一條天然紐帶,將中國、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緊密相連,形成命運與共的共同體。日前,由人民日報社組織的「瀾湄記者團」赴寮國各地聯合採訪,共同感受瀾湄合作給寮國發展進程帶來的深遠影響

「我們都期待著通車的那一天!」

作為東南亞的內陸國,寮國境內的山地、丘陵佔全國面積的70%,交通不便是制約寮國發展的最大瓶頸。3.5公裡,這就是寮國境內的所有鐵路裡程數。在全世界擁有鐵路的146個國家中,寮國排名倒數第四。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寮國提出要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並且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修建貫通南北的鐵路網絡,打造中南半島的陸上交通樞紐,讓寮國「動」起來,成為寮國人民的美好夢想。中老鐵路成為寮國打破交通瓶頸、實現發展夢想的一把「鑰匙」。

中老鐵路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寮國「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北起中老邊境口岸磨憨—磨丁,向北連接中國境內玉磨鐵路,向南經寮國南塔、烏多姆賽、琅勃拉邦、萬象省到首都萬象市。線路全長414.332公裡,設計時速160公裡/小時,建設總工期5年,計劃2021年12月竣工通車。

當「瀾湄記者團」來到萬象郊區的中老鐵路施工現場時,立刻就被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所感染。一座座高聳結實的橋梁墩臺整整齊齊地排列著,由南向北延伸而去。架梁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寮國多山區,地形複雜,地勢險要,這對於鐵軌的設計與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鐵二局六標二分部項目經理胡彬告訴本報記者,在中老鐵路沿線,62.7%以上的路段都為橋梁和隧道。

越南《人民報》記者陳明姮非常興奮,總有提不完的問題。她說,中老鐵路不僅連通了中國和寮國,而且也為包括越南在內的瀾湄六國的陸上互聯互通打下了基礎,「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

距離施工現場不遠處,是中鐵二局六標二分部的鐵軌製造基地,鋪設在橋梁墩臺上的一段段鐵軌就是在這裡生產出來的。據中鐵二局六標二分部工程部部長官必忠介紹,這種「軌道橋梁不分家」的做法,為中老鐵路建設所獨有。「等架梁工作完成後,我們這裡的鐵軌就直接運輸過去鋪設了,不僅節省了運輸成本,而且在寮國生產鐵軌也拉動了當地就業和材料銷售。」官必忠指著不遠處正在為基地生產出來的第一條鐵軌進行安全檢查的工人說,「他們都是寮國當地人」。據了解,中老鐵路施工全線帶動了當地近5000人的就業。

中老鐵路施工過程中,結合工程施工新建、改擴建施工便道及城鄉道路近1000公裡,為當地人民群眾平整宅基地、生活場地2.3萬多平方米,管線鋪設17公裡,為寮國公共機構、企業、學校、個人等捐款捐物50餘萬元人民幣。

在中鐵二局磨萬一分部辦公室所在的楠科內河村,沙菲松大媽經營著一家雜貨店,年近六旬的她看多了南來北往的人們。莎菲松大媽告訴本報記者,老中邊境現在有很多寮國人在做生意,「但交通是個大問題,萬象人怎麼去磨丁呢?飛機不方便還很貴,坐汽車要16個小時。」莎菲松大媽的雜貨店距離中老鐵路的施工現場不遠,「消息靈通」的她早就打聽得知,2021年底中老鐵路將建成通車。屆時,時速160公裡的列車將在寮國大地上飛馳,3個小時便可從中老邊境直達萬象。莎菲松大媽欣喜地說,「我們都期待著通車的那一天!」

「中國給這裡帶來了生機」

南歐江是湄公河左岸在寮國境內最大的一條支流,縱貫整個寮國北部達475公裡。如今,中國電建「全產業鏈一體化」投資建設的寮國南歐江梯級電站,正在將南歐江蘊含的豐富水能,轉化為推動寮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能。

汽車駛離琅勃拉邦省城近一小時後,在蜿蜒的山間公路上,三三兩兩的村落散布兩旁。車頭一轉,寬闊、雄偉的南歐江立刻映入眼帘,雨季中獨有的紅褐色的江水「劈開」蒼翠的青山,呼嘯著奔騰而下。這裡是南歐江一級水電站,坐落於琅勃拉邦省巴烏縣境內,緊靠寮國南北交通主幹線13號公路,距離湄公河交匯口約18公裡,距離琅勃拉邦省城約45公裡。

南歐江梯級水電站項目按照「一庫七級」分兩期進行開發,總裝機容量達127.2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50億千瓦時,全部建成後將保障寮國12%的電力供應。截至2018年6月,一期項目已累計發電超過27億千瓦時,二期項目將於2020年內全部投產發電。

在南歐江水電站二級電站附近的哈克村,二級電站員工艾力克告訴記者,以前不僅村裡不通電,甚至寮國許多地方都沒有電,城市裡也經常停電。自從南歐江梯級水電站投產發電以來,村子裡終於通上了電,「而且非常穩定,很少出現停電的情況」。

緬甸《北方之星》雜誌總編輯吳溫丁在一級發電站的施工現場表示,中國援建的水電站改變了南歐江沿線的方方面面,「中國給這裡帶來了生機」。

建水電站,移民是個大難題。南歐江水電站的移民工作得到了寮國政府、民眾的一致「點讚」。據不完全統計,全流域移民工程共涉及兩個省10個縣,總移民2300餘戶,安置人口1.26萬人,共規劃26個移民新村。

在一級電站的一個移民村內,記者看到,一排排新房寬敞明亮,碼頭、學校、市場、醫院一應俱全,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村長蘇瑪尼表示,以前大家都住茅草屋,村裡也沒什麼公共設施,現在村裡人都搬進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豪宅」,大家都非常滿意。

村民帕蓬說,自己原來的田地離現在的新家有一點遠,南歐江水電站的工作人員得知這個情況後,立刻為他補發了一筆賠償金,並且鼓勵他多學習手藝,將來去水電站工作。「我非常開心,中國的工作人員對我們非常耐心,我一定要努力跟水電站的工人們學習,爭取以後也進入水電站工作。」

旅遊業成為中老務實合作新亮點

琅勃拉邦的勐通酒店就坐落在湄公河旁邊,從酒店可以看到俊秀的青山、聽到潺潺的流水。7月,正值雨季,但酒店客房的入住率仍有60%。傍晚,記者來到琅勃拉邦最高峰,工作人員東齋告訴記者,琅勃拉邦有200多處旅遊景點,很多是自然風光,每天來這裡看日落的遊客就有三五千人。

勐通酒店經理頌蓬說:「年底的旱季是旅遊高峰,基本每天客滿。等到中老鐵路開通,萬象、萬榮、琅勃拉邦等城市之間的旅程時間縮短,遊客會更多。我們期待更多遊客尤其是中國遊客的到來!」

寮國歷史悠久,山川秀美,原生態的民族風情獨一無二,其旅遊資源相當豐富,共擁有1900處旅遊景點,其中包括1000處自然環境景點、534處文化遺產,以及大約300處歷史遺蹟。萬象塔鑾、王宮博物館、湄公河畔以及純樸熱情的民風無不令中國遊客心生嚮往。

目前,中老兩國間直達航線已有10 條,每周近70個航班。赴寮國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持續增加。2017年赴老中國遊客近76萬人次,2018年1—3月就達22.18萬人次,同比增長32%,中國已躍居寮國第三大遊客來源國。

寮國新聞文化和旅遊部部長波顯坎表示,2018年是「寮國旅遊年」,寮國政府的目標是吸引500萬遊客、旅遊業收入達9億美元。寮國正在全國各地舉辦各類慶祝活動,積極開發民俗遊、原生態遊等形式新穎的旅遊產品,努力吸引更多中國遊客到訪。

來自中國遼寧的楊女士說,寮國最吸引她的,是恬靜的氛圍和純樸的人民。來自雲南的李先生說,中老友誼歷史悠久,很多寮國人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那種近鄰的親近感,使自己多次來到寮國旅遊。

寮國人十分友善、民風淳樸,放在皮卡車後車廂的物品從來不會丟失,自然美麗的風光和淳樸的民俗民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寮國龍旅遊公司經理佔塔尼對本報記者說,中國遊客主要前往佔巴塞省、萬象省和琅勃拉邦省等地,時間主要集中在國內假期。隨著寮國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旅遊市場的成熟,不少中國遊客開始選擇自由行和自駕遊,從雲南進入琅勃拉邦、南塔等地的遊客越來越多。

中國駐寮國大使王文天表示,旅遊業已成為中老務實合作的新亮點,兩國將共同探討如何加強旅遊市場秩序管理,引導遊客遵守當地習俗法規,提升旅遊服務人員素質,優化相關軟、硬體設施,致力於提高遊客的舒適度,讓更多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在風景如畫、歷史悠久的古都琅勃拉邦,慕名而來的中國遊客在每一處景點流連忘返,與善良溫和的寮國人民親如一家,相處融洽。

柬埔寨新快新聞網記者多恩·佔勒提拉說,中國遊客很喜歡寮國,不僅僅是因為寮國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也是因為中國和寮國的友好關係,柬埔寨和中國的關係也非常「鐵」,希望更多中國遊客也去柬埔寨旅遊。「瀾湄六國一家親,中國遊客對每個國家都很重要。」

同飲一江水,瀾湄一家親。相似的生活、文化、飲食習俗,讓瀾湄流域國家的人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在琅勃拉邦湄公河畔的餐廳內,熱情好客的寮國主人端來了熱氣騰騰的粽子,立刻引來了各國記者的熱烈探討。「在柬埔寨,我們叫它『弄醬』。」「緬甸人叫它『告寧透』,我們喜歡純糯米的,蘸點白糖,別提多美味了!」

在萬象參觀塔鑾,緬甸天網電視臺的記者亨岱烏說,寮國有塔鑾,緬甸有大金塔,泰國有大王宮,這些建築有很多相似的特點,說明瀾湄六國在文化上互通、在人文上相近。「瀾湄六國的旅遊合作大有可為,通過相互之間的遊客往來,增進民眾的相互了解,六國可以更加團結」。他表示,瀾湄媒體講好文明交流互鑑的精彩故事對於各國民眾增強「瀾湄合作」的認同感十分關鍵。「我們的媒體產品,應充分反映各國多種文明並存、多樣文化交融的歷史傳統,以文化的力量拉近各國的距離。」

多日的朝夕相處讓記者們結下了深厚友誼,大家均表示回國後,一定要努力傳播六國友誼的種子,講好瀾湄故事,在瀾湄國家媒體合作機制下,讓瀾滄江—湄公河把我們拉得更近。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李克強金邊「模擬駕駛」中國高鐵 瀾湄六國合作共謀發展
    會議回顧了瀾湄合作進展,規劃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瀾湄合作從培育期順利邁向成長期。會議還發表《瀾湄合作五年行動計劃》《瀾湄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金邊宣言》兩份重要文件,並散發《瀾湄合作第二批項目清單》和「瀾湄合作六個優先領域聯合工作組報告」。 李克強此訪是今年中國周邊外交「首秀」,對深化瀾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對中柬關係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會議前,與會六國領導人共同參觀瀾湄合作成果展。
  • 攜手推進瀾湄六國水資源合作 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柬埔寨、中國、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六國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更因一條蜿蜒奔騰的瀾滄江-湄公河而緊密聯繫在一起。為了促進次區域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增進各國人民福祉,縮小六國間發展差距,支持東協共同體建設,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南南合作,六國共同建立了瀾湄合作機制。
  • 「縱論天下」深化瀾湄合作 奔向發展新徵程
    新華網北京8月27日電(薛筆犁)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24日通過視頻方式召開,中國、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六國領導人聚首雲端,共敘情誼,同謀發展,擘畫地區合作新藍圖。
  • 新華社:六國合作!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網站開通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和緬甸等湄公河五國30日在北京共同啟動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網站,進一步加強六國在水資源數據、信息、知識、經驗和技術等方面的共享。瀾滄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從西雙版納出境後稱為湄公河,流經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最後流入南海。瀾湄六國共飲一江水,是事實上的命運共同體。
  • 瀾湄合作催生東南亞「小語種」翻譯人才緊俏
    新華社昆明3月22日電(記者袁雪蓮、白靖利)得知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即將舉行,雲南民族大學柬埔寨語專業的研究生任茂楊很是興奮。因為他當初選擇的「冷門」專業,乘著瀾湄合作的東風如今越來越火熱。  任茂楊的本科同學當年尚未畢業,就被各大用人單位「預定」一空。
  • 中國寮國雙方籤署瀾湄合作專項基金2018年項目協議
    東協頭條電2月15日,中國駐寮國大使姜再冬和寮國外交部副部長通潘在萬象籤署瀾湄合作專項基金2018年老方項目合作協議。中國駐寮國大使館政務參贊趙承剛和寮國外交部辦公廳主任坡賽以及自然資源與環境部、科技部、內政部等代表出席。
  • 為瀾湄地區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寮國國家水資源信息數據中心主任湄頗對本報記者說。該中心是中國政府援助的示範建設項目,也是瀾湄合作早期收穫項目成果之一。中心的建立讓寮國初步具備了水文信息數據自動採集傳輸、信息處理、預警預報等能力,實現了水資源網絡互聯互通,極大提升了寮國水文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和水平,為寮國防洪抗旱減災、水資源綜合利用提供了決策支持與技術保障。「這兩年,不少人家裡都添置了家電,日子越過越好。」
  • 瀾湄之源 寶地雜多——《瀾湄之源 寶地雜多》大型音樂人文...
    8月13日晚7:30,《瀾湄之源寶地雜多》大型音樂人文風光旅遊宣傳專輯發布會暨「中國藏族山歌之鄉」授牌儀式在玉樹州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隆重舉行。一首男生四重唱《瀾滄江流過的地方》將現場觀眾帶到了流域各國,感受流域風情。
  • 瀾湄之源 寶地雜多
    8月13日晚7:30,《瀾湄之源寶地雜多》大型音樂人文風光旅遊宣傳專輯發布會暨「中國藏族山歌之鄉」授牌儀式在玉樹州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隆重舉行。  作為雪域犛牛文化發祥地的雜多縣,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冰川峽谷、雪山丹霞包圍的肥美草原上,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延續著幾千年來的高原遊牧文化,在格薩爾王英雄史詩中記載雜多縣扎青鄉為雪域犛牛的發源地。
  • 堅決反對域外國家惡意挑撥瀾湄國家間水資源合作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歡迎域外國家對瀾湄國家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出建設性意見,但堅決反對惡意的挑撥。有記者問:由美國國務院出資的「湄公河大壩監視」項目14日啟動。該項目計劃通過衛星來監控瀾滄江流域中國大壩的水位,並公開有關信息。請問中方對該項目有何評論?
  • 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網站開通 加強六國水資源信息共享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 陳溯)中國和緬甸等湄公河五國30日在北京共同啟動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臺網站,進一步加強各國在水資源數據、信息、知識、經驗和技術等方面的共享,為流域各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 外交部發言人——堅決反對域外國家惡意挑撥瀾湄國家間水資源合作
    人民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歡迎域外國家對瀾湄國家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出建設性意見,但堅決反對惡意的挑撥。有記者問:由美國國務院出資的「湄公河大壩監視」項目14日啟動。該項目計劃通過衛星來監控瀾滄江流域中國大壩的水位,並公開有關信息。請問中方對該項目有何評論?
  • 汪文斌:瀾湄水資源合作為造福沿岸各國人民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Q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12月14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由美國國務院出資的「湄公河大壩監視」項目今天啟動。該項目計劃通過衛星來監控瀾滄江流域中國大壩的水位,並公開有關信息。請問中方對該項目有何評論?
  • 外交部:瀾湄水資源合作為造福沿岸各國人民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瀾湄水資源合作為造福沿岸各國人民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中方歡迎域外國家對瀾湄國家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出建設性意見,但堅決反對惡意的挑撥。有記者問:由美國國務院出資的「湄公河大壩監視」項目今天啟動。該項目計劃通過衛星來監控瀾滄江流域中國大壩的水位,並公開有關信息。請問中方對該項目有何評論?
  • 瀾湄航空首入潮汕機場 開通潮汕至西哈努克航線
    民航資源網2018年7月11日消息:隨著潮汕航空市場的猛速發展,潮汕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不少境外航空公司都瞄準揭陽潮汕機場這顆粵東發展引擎,紛紛搶佔先機。7月11日,來自柬埔寨的瀾湄航空正式進駐揭陽潮汕機場,開通潮汕至西哈努克港的直達包機航班,成為第22家在潮汕本土運營的航空公司。
  • 「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柬埔寨項目」在金邊籤約
    中新社金邊2月14日電 (記者 黃耀輝)「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柬埔寨項目」14日在柬埔寨外交部舉行籤約儀式。  王文天說,2019年瀾湄項目申報現已啟動,期待新一批的優質項目,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中方願與柬方等瀾湄國家一道,落實好專項基金支持的各個項目,在新的起點上謀劃好未來合作,打造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共同努力,推動次區域在發展的快車道上又快又穩地行進,為亞洲和世界經濟注入強勁動力,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 李文新:加快推進泛亞鐵路建設 促進瀾湄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文新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 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17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媒體峰會」今日在北京舉行,來自瀾湄六國的34家主流媒體齊聚一堂,圍繞「瀾湄命運共同體,媒體合作新時代
  • 2020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青海玉樹首站採訪點讚發展成就
    圖為2020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前合影。張添福 攝  「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0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採訪活動,13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開啟首站採訪。  瀾滄江-湄公河是流經亞洲六國的國際大河,幹流全長約4800公裡,流域面積約81萬平方公裡,素有「東方多瑙河」美譽。
  • 瀾湄六國中泰緬老越柬合作進入新階段
    瀾滄江—湄公河流經中、泰、緬、老、越、柬6個國家,全長4880公裡,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裡,養育次區域人口達3.26億。2014年1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中方願積極響應泰方倡議,探討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機制。「瀾湄合作機制」由此進入實質性構建階段。
  • 粵泰國際聯合瀾湄航空創辦瀾湄大學籤約啟動
    ,粵泰國際集團董事長楊碩、瀾湄航空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昆作為雙方代表就柬埔寨瀾湄大學籤訂建設合作協議,標誌著柬埔寨瀾湄大學正式落戶金邊。  圖:柬、中民航局、粵泰國際集團、瀾湄航空集團、中航西飛等領導合影留念  柬埔寨瀾湄大學是在「瀾湄合作機制」倡議背景下發起和創辦的,將進一步推動柬中兩國教育事業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