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轉眼間2020年的春節就徹底結束了,相信大家在家裡也都憋壞了吧,不過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我們依舊不能鬆懈。
在這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中,我帶大家回味一下我們該有的傳統。元宵節是我們新年的第一個節日,它的歷史非常悠久,相信大家都知道吃元宵是元宵節的習俗,但那只是其中之一,元宵節還有很多的習俗。元宵節還要賞花燈、猜燈謎,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風俗表演,晚上還要在廣場放煙花。
習俗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由來已久。宋代,就已經流行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最早人們叫浮元子,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現在人們習慣叫「湯圓」。由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習俗二: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盛行於隋唐時期。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人們要走出家門,邊賞月邊看花燈,一盞盞紅彤彤的燈籠,點燃喜悅和激情,點燃對親朋好友的祝福,點燃心中美好的憧憬。
習俗三: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民間都要掛起彩燈,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習俗四:耍龍舞獅
耍龍舞獅是元宵節的一個特色,華夏崇尚龍,龍作為吉祥的象徵。舞獅子,是中國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
習俗五: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踩高蹺原本屬於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
習俗六:劃旱船
劃旱船,在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大禹的。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走的動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姑娘在跑環穿的過程中,手裡拿著槳,做著滑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
習俗七:打太平鼓
太平鼓,也叫「單鼓」、「羊皮鼓」。打鼓者手執用鐵條和麻繩做成的長約尺許的一段細繩,腰間掛著單鼓,有節奏型的敲打,邊打邊跳,載歌載舞。
習俗八:扭秧歌
扭秧歌是我們北方人喜聞樂見,具有特色的一種舞蹈,已經錄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的前身是農民插秧的時的一種歌詠活動。
放煙花也是近幾年元宵節晚上的一項不不可少的活動。我國的煙花爆竹是名目繁多,花色品種頗雜。各種各樣的煙花在空中炸開,形狀各異,五彩斑斕,給人們一種美德享受。現在為了保護環境,提倡不燃放煙花爆竹了。
當然了,2020年元宵節,由於受到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上述的各項活動都被取消,人們靜靜的待在自己的家裡,防控這令國人恐懼的病魔。
歡迎讀者關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