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元宵:安徽各地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2020-12-17 鳳凰網

安徽元宵習俗1:合肥「試燈節」

過去,合肥民間歡度元宵節,通常從正月十四就開始了,在四鄉農村尤其熱鬧,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而廬州城裡主要集中在鼓樓鎮淮橋一帶,也是燈籠高懸,人頭攢動。以前,農村一年到頭沒有什麼娛樂節目,所以把正月十五鬧花燈看得十分重要,不玩過癮不罷休。許多人家從正月十三晚上就點起了燈籠,手藝精湛的還會把燈籠紮成動物的形狀,甚至讓裡面的畫面動起來,俗稱「走馬燈」。「試燈粑粑」現在在肥東還有保留,是那裡頗負盛名的傳統小吃。過去「試燈節」,農村都做米麵餅,用於檢查家中扎制的紙花燈是否牢固,謂之「試燈粑粑」。直至今天,其本意已不復存在,但這一傳統依然保存。在合肥廬江地區,元宵節又稱「小年」,除了放鞭炮外,偶爾還會有戲班子唱戲,從街頭走到街尾,而鄉民們也會給一些菸酒作為回報。

安徽元宵習俗2:六安「送燈」

在六安,不同的地區習俗也有一點不一樣,在金寨縣山區元宵節人們會放鞭炮慶祝節日,這個習俗在很多地方都保留著,和安徽南邊城市不一樣,靠北邊的地區在元宵節還有「送燈」的習俗,而送的燈是面燈,面燈是指用玉米面、蕎麥麵等做的燈。有些地方用白面做的叫「銀燈」,用玉米面做的叫「金燈」,用養麥麵做的叫「鐵燈」。別放地區多有這種習俗,面燈可以直接吃,也可以點,所謂的點燈就是這麼來的。除了點燈外在金寨還有「送燈」的說法,如果家裡當年有親人去世,在元宵節家裡就會點燈,不過這個燈是紙糊的燈,但如果是關係比較好的親戚家有人去世,則送彩燈。

安徽元宵習俗3:宿州「花燈節」

在宿州,元宵節又稱「花燈節」,因為這一天他們會點燈,而這個燈就是面燈。

元宵節當天,在宿州鄉下地區,家家戶戶都會蒸面燈,這個面燈不僅形狀多樣,用途也很多,既可以用來吃,也可以點。在宿州鄉下有一個說法,女孩子在元宵節的時候一定要吃麵燈,這樣才不會青眼眶,不然出嫁的時候化妝不好看,因此,在這一天,大人們都會要求孩子吃麵燈。在這裡,每到過元宵,家家戶戶都會把家裡所有的燈打開,燈火通明特別熱鬧,而大人們還會拿著面燈到桌子下、床底下以及豬圈等地方照一下,驅走黑暗。而且在這一天還會有「送燈」的習俗,如果村裡某戶人家有親人去世,那麼在元宵節那天就不能點燈,需要其他鄰居送燈,而且送燈有個講究,必須是雙數。在宿州鄉下過元宵最開心的莫過於小孩子了,不僅有可口的面燈可以吃,還可以跟著家人去給鄰居送燈,更讓他們開心的是在元宵節,小孩子晚上可以出門玩,家家戶戶的小孩一起排隊點燈,並且繞村子走一圈,寓意著去除病蟲害。

安徽元宵習俗4:池州、安慶「舞龍」

在池州和安慶這些靠南方的城市,在元宵節這天會有舞龍和舞獅子等表演,有民間組織自發組成團隊,一般會先到政府部門去表演,而其他人家會用放鞭炮的形式「接龍」,而表演結束,村民也會給一點打賞錢。而在池州,還有放孔明燈的習俗,整個縣城燈火通明,非常漂亮。

安徽元宵節各地的習俗5:阜陽燈會

燈會始於隋唐,盛行於明代。宋代歐陽修在潁州任太守時曾寫下「去年元月夜,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一詩,說明宋代阜陽的燈會已很盛行。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便是傳統的燈會,每到這一天,群眾都會自發地把自己扎制的花鳥蟲魚獸燈、十二生肖燈等等各種不同造型的彩燈懸掛自家門前。元宵佳節燈會期間還要唱一些大戲,有一臺戲或兩臺以上的戲對唱,又稱之為「戲臺戲」。同時,各家還燃放各種焰火助興。

燈會的節目多種多樣,表現了阜陽各地不同的地域風情。臨泉肘閣、抬閣,屬於民間舞蹈譜系,盛行於明代,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2008年2月,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泉的肘閣、抬閣演出的節目較多,技巧與難度並重,流傳保留的肘閣節目有《劉全進瓜》、《孫悟空盜桃》、《天女散花》、《秦香連》、《困同臺》、《吳鳳嶺》、《戲杜丹》。抬閣節目有《回荊州》、《遊西湖》、《怒打鎮西關》、《哪叱鬧海》、《二喬比美》等。

被譽為「東方芭蕾」、「中國的東方迪斯科」的潁上花鼓燈,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燈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潁上是花鼓燈的誕生地和二十世紀花鼓燈藝術革新的發祥地。潁上各地民間花鼓燈藝人分布十分廣泛,男女老幼都喜愛花鼓燈藝術,鑼鼓一響,花鼓燈上場。

「千班鑼鼓萬班燈」是潁上花鼓燈在淮河流域最盛行時的真實、生動寫照。潁上花鼓燈表演的角色分男角和女角,男角稱「鼓架子」,會翻筋鬥,要有武技,動作粗獷有力;女角稱「蘭花」,左手執手帕,右手拿扇子作舞。主要以舞蹈、燈歌和鑼鼓相結合的藝術形式,把情節性的雙人舞與情緒性的集體舞結合起來,表現生活、生產中生動的人物和人物複雜的情感,唱腔遼闊高亢,旋律歡快悠揚,節奏剛勁有力,情感熾烈奔放,具有強烈的民歌風、田園風和濃鬱的地方特色。

阜陽燈會表達了人民期盼政通人和、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的良好願望,展現阜陽兒女的禮義風情、勤勞勇敢,表現青年男女純真樸實的愛情,體現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執著與嚮往。

相關焦點

  • 元宵節各地習俗有哪些?元宵節的特色活動有哪些?
    因為各個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所以元宵節的習俗也是不一樣的。那么元宵節各地的習俗有哪些?又有哪些特色活動呢?  一、元宵節各地習俗放焰火,為山西人民元宵節最為喜人的活動,元宵節夜在廣場都要進行放煙火活動,到時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麗的煙火。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大遊行。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區的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裡來。  2、北京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
  • 元宵節全國各地傳統習俗大盤點
    2017年元宵節就要到了,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到,全國有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等習俗,但元宵各地習俗也不盡相同,那麼你知道元宵各地習俗有哪些嗎?贊皇縣元宵節習俗——「拉碌碡」,拉祿碡是一種表現勞動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動在元宵節,它以打擊樂伴奏。有大鼓、大鑼、鐃、水鑔等。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
  • 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從很久以前的秦國就有了這一節日。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自然有了很多的習俗。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被稱為元宵節,吃元宵自然是節日的一個重要的習俗。小小的元宵,象徵著一家人團團圓圓。裡面的餡料一般為甜,象徵著人們的生活甜甜蜜蜜。
  • 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鬧元宵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寓意兆頭
    今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放假嗎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說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
  • 【網絡中國節·元宵節】正月十五 看世界各地如何「鬧元宵」
    元宵節承載著大家對新年的希望,人們以各種習俗慶祝元宵佳節,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抒發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嚮往。  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也在正月十五這天和我們一起慶祝元宵節。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精彩,一起來看看各國怎麼「鬧元宵」吧!  日本:華人街裡賞花燈
  •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元宵節的時候,為了慶祝節日的到來,會有許多不一樣的習俗活動,那麼對於元宵節的全部習俗搭建都了解嗎?
  • 春節習俗「正月十五鬧元宵」,你知道嗎?據說元宵節起源是他而起
    春節習俗「正月十五鬧元宵」,你知道嗎?據說元宵節起源是他而起每年春節過後,農曆正月十五這一天,是我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的節令。在元宵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非常的熱鬧,在以前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辦燈盞、猜燈謎等各種活動,但元宵節的來歷你知道嗎?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稱「夜」為「宵」,所以把正月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稱為元宵節。在中國的古俗中,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成為三元,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2019春節有哪些過年民俗?2019豬年安徽各地春節過年習俗盤點
    越來越多的人說,新年沒有年味,但所謂年味,除了節日的歡鬧、家人團聚的喜悅之外,也少不了各地特色的民俗活動,舞蹈、雜耍、戲劇、唱腔...賞民俗,品年味年味溢滿各地。2019年春節,安徽過年習俗有哪些?時間:春節期間地點: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跳鍾馗歙縣雄村鄉的元宵夜,村民們是通過跳鍾馗來鬧元宵的。「跳鍾馗」民俗活動需要的演員眾多,有噴火,有撒紙,有撐傘,演員們的妝容很是嚇人,就是為了鎮住各路妖鬼。
  • 元宵節的由來傳說和習俗有哪些?描寫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
    雖然,2019年的元宵節不放假,但在古代,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以便官民同樂,共賞元宵花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接下倆,我們一起說說,元宵節的由來傳說和習俗有哪些?中國古代的詩人詞人又是如何描寫元宵節盛況的呢?描寫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有哪些?
  • 元宵節的習俗 元宵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春節過完了,緊接著就是元宵節。剛好明天就是的,好多人都要在家裡過完元宵節了才去上班。而元宵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我們對它的了解僅僅是要吃湯圓。既然是傳統的節日肯定是有它特定的習俗,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元宵節有哪些傳統風俗?1、吃湯圓
  • 我們的農村元宵節有哪些習俗?你身邊最難忘的又有哪些呢?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湖南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的民間習俗。
  • 2017年春節過年習俗有哪些? 安徽各地區春節過年習俗盤點(圖)
    所謂年味,除了節日的歡鬧、家人團聚的喜悅之外,當然也少不了各地特色的民俗活動,舞蹈、雜耍、戲劇、唱腔...賞民俗,品年味年味溢滿各地。安徽過年習俗有哪些?時間:元宵節期間地點:淮北多地 安徽春節過年習俗:亳州市大班會大班會是一種罕見的民間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劇情發展,又類似折子戲。演員們著戲劇服裝,臉畫油彩,紛紛登場,鬧鬧攘攘。
  • 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個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大家知道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嗎?
  • 正月十五鬧元宵 細說元宵節的來歷習俗!
    那麼,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這個節日為何要吃元宵?為什麼在元宵之外,各地還會吃哪些美食佳餚呢?除了吃元宵、猜燈謎、觀花燈,還有其他風俗習慣嗎?趙之珩進一步介紹說,根據史書記載,吃元宵的習俗最早見於唐五代,那時稱這種食品叫「面繭」或「圓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夾糖餡,與今天的元宵相似,後來因為是在元宵節吃的特定食品,乾脆就叫「元宵」了。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
  • 我心目中的元宵節!川味元宵節別有一番風味,各種習俗鬧元宵
    2月19日就是元宵節了,作為一個四川人,我也要分享一下我家鄉的鬧元宵的習俗,各種美食應有盡有,我的家鄉處在自貢市與宜賓市的交界處,宜賓市敘州區古羅鎮,轄區屬於宜賓管制,戶口是宜賓的,但是我們那邊的口音和自貢口音都一樣,因為離自貢市區較近,所以很熟悉那邊的文化風俗,去自貢市只需要一個多小時
  • 元宵節有什麼含義?元宵節的傳說有哪些?
    元宵節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的狂歡節,每到這一天,所有人都可以到街上去參加各種活動。你知道元宵節有什麼含義嗎?關於元宵節的傳說又有哪些?  一、元宵節的含義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 元宵節起源於什麼朝代?2019元宵節由來習俗及微信簡訊祝福語
    明天就是2019農曆年元宵節了。一年一度的鬧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的元宵佳節,你最喜歡什么元宵習俗呢?你知道元宵節起源於什麼朝代嗎?元宵節的由來嗎?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小編整理2019元宵節的微信簡訊祝福語、元宵來源習俗等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 泉州元宵節特色民俗介紹 正月十五鬧元宵數宮燈(組圖)
    今日泉州網2月21日訊 2016年2月22日農曆正月十五,又到元宵節。在泉州,元宵節素有「上元小年兜」之稱,是繼正月初九拜天公之後的又一個節日高潮,為春節熱鬧的民俗活動畫上圓滿的句號。自古以來,民間有「月半大如年」的說法,正月十五上元節更熱鬧,公眾娛樂色彩強烈,遊藝內容豐富,有掛燈、賞燈、猜燈謎等,所以也叫「燈節」、「燈夕」。
  •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及元宵節又有哪些習俗
    元宵節已傳承兩千多年,每等到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煮食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和睦幸福,這香甜可口的白色圓球也是家裡小孩非常喜愛吃的。然而各位看官知道何時開始元宵節開始吃湯圓的麼?而元宵節又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 元宵節的習俗傳說和來歷:2018元宵節幾月幾日
    每年的陰曆正月十五是中國人很重視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春燈節,是很多家庭團圓的節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加上吃元宵的習俗,這個節日就和團圓兩個字牢牢的聯繫起來。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不管是南方北方都對這個節日比較重視,舉行很多的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日。大家一定很好奇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現在小編就告訴你元宵節是怎麼來的,都有哪些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