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份,平潭壇南灣的沙灘上就曾出現「藍眼淚」,引發全國媒體關注,一些遊客爭相前往觀賞,但不少人都撲了個空。而近日來,據臺灣媒體報導,馬祖也出現了美麗的「藍眼淚」,當地居民表示這幾天在各個海域都出現了大量的「藍眼淚」。【相關信息:平潭夜海灘再現藍眼淚 奇幻堪比阿凡達】
夜光藻的生物發光現象又被稱為「藍眼淚」,在世界各地皆有類似現象。夜光藻的細胞受刺激時會發光,尤其在夜晚的海面上螢光點,夜光藻是海洋中重要的發光生物,單個的夜光藻很小,肉眼很難看到,但要是無數的夜光藻聚集在一起,就能如夜光一般燦爛。
不過,外表光鮮亮麗的「藍眼淚」,其實是暗藏的「環境殺手」。夜光藻大量聚集往往是水體富營養化的表現。由於人類的活動,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汙水以及農田中的營養物質被排入湖泊、水庫、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後,水生生物特別是藻類將大量繁殖,使生物量(某一時刻單位面積內實存生活的有機物質,據此可以判斷樣地內各種群生物量在總生物量中所佔的比例。)的種群種類數量發生改變,破壞了水體的生態平衡。
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時,水體會呈現藍色、紅色、棕色、乳白色等,這種現象在江河湖泊中叫水華(水花),在海中叫赤潮。顏色取決於的藻類液泡,例如一旦綠藻類大量聚集,即會形成「綠潮」。
富營養化雖是赤潮發生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只有在種種因素共同作用下,適於某種或某些赤潮生物爆發性繁殖時,才發生赤潮。「藍眼淚」有著魔幻般的視覺美感,卻是大自然給我們的預警,相關部門應該有所行動,莫要讓其成為人類為環境問題買單的「心淚」。
編輯: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