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本報頭版刊登的《「藍眼淚」約會觀音山》的圖片消息引人關注,人們在驚嘆之餘也心有疑問,「藍眼淚」近期緣何光臨石獅,它是不是屬於赤潮?連日來,記者進行了採訪。
尋找「藍眼淚」
4月26日晚,一位市民在錦尚華錦碼頭海域發現了熒藍色的潮水,迅速向市生態環境保護局作了反映。工作人員當晚前往現場取水樣監測。
2014年7月5日,「藍眼淚」曾在永寧觀音山海域出現,被永寧衛青年旅舍旅友首次拍攝記錄。而時隔近兩年之後,這一奇觀又出現在錦尚。本報記者獲悉這一情況後,決定次日晚再赴錦尚察看。
27日晚8時許,當記者來到錦尚華錦碼頭海域時,並未發現「藍眼淚」;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記者轉道永寧觀音山,很幸運地邂逅了「藍眼淚」。
邂逅「藍眼淚」
「藍眼淚!」當記者搖下車窗,海灘上隨著浪花不斷閃現的螢光藍,令記者不虛此行。
在海浪的拍打下,永寧觀音山海岸不斷出現熒藍色的「絲帶」,恰逢空中下著細雨,雨滴落在海面上,激起數不盡的藍光,燦若星辰,令人仿佛置身在「阿凡達」的美妙世界裡。
更加有趣的是,記者將雙手探入海水中,手掌、小臂瞬間布滿藍色顆粒物,而在雙手離開海水後,藍光隨即消失。當記者捧起水中海沙,如同捧起一堆藍寶石,再將細沙拋向海面,又激起一片藍光,甚是奇妙。
當晚來到觀音山的幾位遊客見到這樣的景象,也十分興奮,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當得知此為「藍眼淚」時,他們表示「頭回聽說」。
解讀「藍眼淚」
「藍眼淚」是如何形成的?會不會是赤潮現象?其實,在4月26日晚,錦尚華錦碼頭出現「藍眼淚」時,前述市民就提出這樣的擔憂。在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工作人員建議下,記者走訪了市海洋與漁業局。
記者查詢有關資料獲悉,「藍眼淚」又名種蝦,雄性種蝦在大海中浮遊時,有次序地閃爍著藍光,以此來吸引雌性種蝦,這種海洋微生物大量聚集,不斷閃現的藍光隨潮水傳播,形成令人嘆為觀止的「藍眼淚」景象。
「『藍眼淚』並非赤潮!而是海底微生物雄性尋求雌性,形成的一種自然景象。」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赤潮又稱紅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增殖造成。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有時也呈現黃、綠、褐色等不同顏色。「赤潮在夜晚一般不易察覺。」該人士進一步解釋說。
「藍眼淚」足跡
「藍眼淚」並非只在石獅出現。4月20日晚,福建平潭沿海附近出現「藍眼淚」奇觀,據報導,平潭已連續多日出現「藍眼淚」奇觀。「藍眼淚」也是臺灣馬祖旅遊的一大亮點,在每年4月到5月之間都可以欣賞到馬祖「藍眼淚」。
關於螢光海,科學界普遍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藍眼淚」。除馬祖、平潭外,馬爾地夫也曾多次出現「藍眼淚」。由於「藍眼淚」引起的螢光海通常定期出現,例如每年4月到5月在中國臺灣馬祖海灘出現。
而另一種則沒有這麼浪漫,與夜光藻有關。夜光藻是圓球形藻類,大量聚集時呈粉紅色,夜光藻繁殖過盛並密集在一起,可形成赤潮。
昨晚,記者再次前往錦尚、永寧觀音山兩處海域,但未再見到「藍眼淚」。逢南風天且漲潮時分,大家不妨前往永寧觀音山碰碰運氣,或許能親身體驗那藍色的夢幻世界。(記者 林恩炳 顏華傑 謝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