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來黃河最大洪峰順利過濟 最快秒速3.6米!

2020-12-10 山東頻道

原標題:24年來黃河最大洪峰順利過濟 最高流量4680m3/s 今年洪峰傳播時間比歷年縮短

2日,黃河最大洪峰通過濟南,一艘水文測量船在水流中行進。 新時報記者王汗冰攝

7月1日開始,山東全面進入主汛期,濟南濼口河段迎24年來最大洪峰。 新時報記者王汗冰攝

黃河之水天上來

最快秒速3.6米!最深11.5米!1996年以來最大洪峰通過

總有勇士逆流而上

2小時一報!24小時監測!水文員每天10小時在船上

水面寬度由往常的170多米迅速擴至260多米,水流量由3至6月中旬的1000m3/s激增至4000+m3/s。7月1日11:54,濟南迎來1996年以來黃河最大洪峰,水流量最高4680m3/s,水位達28.65米,最大流速3.6m/s。

濼口水文站數據顯示,7月2日8:00,水流量仍高達4680m3/s。濼口水文站站長萬鵬表示,洪峰已順利通過濟南,下一個水文站已報洪峰,黃河濟南段洩洪能力大大提高,7日左右,奔湧而來的黃河水將入海。

最高洪峰昨日抵濟 直逼1996年峰值

7月2日10:30,穿過濼口水文站,走上黃河大堤,譁譁的水聲入耳,放眼黃河,只見水流匆匆向東流去,拆除的濼口浮橋在南岸翹起。來到濼口水文站測船碼頭,記者看到,技術人員正乘坐水文監測船測量水流量,船始終與纜道上的吊索相連,「這是為了確保船的安全,一般的船根本抵禦不了水流的衝力。」滿頭大汗的水文站技術科科長張明說。

這幾天,隨著水位不斷上漲,水文站報汛頻次由每6小時一報縮短為每2小時一報。作為水文站技術科科長,從6月24日起,張明和不少同事就沒回過家,24小時輪班值守。

濼口水文站站長萬鵬介紹,7月1日11:54,大流量洪峰順利通過濼口斷面,相應洪峰流量為4680m3/s,直逼1996年8月該站最大流量4700m3/s,為「96·8」洪水後濼口水文站最大流量。

7月1日當天,為了及時監測到洪峰,張明和同事除了下船吃飯,其他時間都在船上,他們完成了4次水流量精準監測,每次布設25個測試點,每次監測歷時2至3小時。

監測耗時這麼長,難道沒有更先進的儀器?張明舉起手中的玻璃杯,裡面是從黃河中提取的沙樣,一片渾濁。他解釋說,從2010年起,水文監測啟用大量高科技設備,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和精度。像含沙量不超過10公斤/m3

時,2個人15分鐘即可完成一次水流量監測,而此次黃河洪水含沙量已超過10公斤每立方米,為確保數據精準,他們採用傳統的轉子式流速儀測試。

上遊小浪底水庫防洪預洩 濟南提前演習防禦大洪水

得知黃河濟南段迎來1996年以來最大洪峰,許多市民發出疑問:「這次洪水是自然降水,還是人為幹預?」

萬鵬告訴記者,從小浪底水庫開始調水調沙,自然洪水就比較少了。這次洪峰的到來是他們防禦黃河大洪水實戰演練,是小浪底水庫防洪預洩,提前在汛期來臨前,釋放清水,將水庫水位降至汛線水位以下,以確保7月下旬8月上旬主汛期來臨後水庫的安全。以往每年6月下旬他們都會進行防洪預洩演練。與此同時,此次水庫放水也是為了檢驗黃河下遊水文測驗能力和行洪能力,以確保出現異常洪水、大洪水時水文站能很好應對。

據了解,6月28日8時,小浪底、西霞院水庫開始逐漸加大下洩流量,由原來的3500m3/s增大至5500m3/s下洩。7月2日8時,濼口水文站數據顯示,實時水流量4680m3/s,與洪峰峰值持平。

「目前水位處於平穩狀態,洪峰已順利通過濼口斷面,目前正往黃河下遊流去。今年洪峰傳播時間比歷年時間縮短,從東阿縣艾山水文站到濼口水文站108公裡,洪峰抵達濟南歷時7小時,比往年縮短4小時,這與下遊河道行洪能力密不可分,說明我們過洪能力強了。」萬鵬說。

水文站平灘流量在5800m3/s 黃河大堤防洪量達1.1萬m3/s

在濼口水文站測船碼頭,1996年和1958年的洪峰數據鐫刻在大堤上。1958年7月23日,歷史最大流量11900m3/s,歷史最高水位32.09m。1996年8月18日,歷史最高水位32.24m,相應流量4700m3/s。

居住在大橋街道月牙壩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王長利表示,父親曾告訴他,父輩所住的房子最早就在黃河邊上,房屋和莊稼曾被1958年洪水所淹。1976年洪峰來時,附近村民還會在汛期來臨時搬離住所。而現在,他們和鄰近的4個村莊的村民住所均在黃河1公裡之外,此次洪峰來臨,他們可謂「無感」。

駕駛水文監測船55歲的胡道逢表示,1996年洪峰來臨時,黃河河床遠高於現在,水流量僅2000+m3/s,水就漫到河灘上了。而後來,經過多年調水調沙治理,河道洩洪能力大大提升。

「水文站平灘流量在5800m3/s,水流量在這之下,黃河大堤都是安全的,洪水都會在河道內行走。此次洪峰峰值4680m3/s,河道平穩地把洪水送過去了,河道到大堤還有1000米,水並未漫到河灘上。參考1958年歷史極值,黃河大堤防洪量達1.1萬m3/s。」萬鵬說,這樣的洩洪能力,與他們20多年來對黃河的治理、水量調度和水沙調控密不可分,黃河濟南段行洪能力提高,他們能保證大流量水迅速通過斷面,讓洪水在主槽內運行,保障黃河兩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濟南段還處於行洪期 7日這波黃河水將入海

據濼口水文站統計數據顯示,僅6月26日0時至6月30日24時,徑流總量為13.82億立方米,輸沙總量為1441萬噸。

張明告訴記者,洪水水流量目前仍高達4000+m3/s,預計這樣的水流量還將持續2至3天。

在萬鵬看來,目前黃河濟南段還處於行洪期,下遊水文站已報洪峰,預計7月7日左右,此次防洪預洩的黃河水將入海。

是否這次洪峰過去,黃河濟南段今年的洪峰就結束了?萬鵬否認了這個說法,她表示,這還要看上中遊水庫的洩洪計劃,需要聯合調控。

站在濼口水文站測船碼頭岸邊,記者看到,黃色的洪水流速很快,但看起來波浪並不大,遠處的浮桶漂浮在水面上,隨水流波動,那是浮橋拆除前牽引浮橋所用的設備。

張明用「平如路面」形容黃河河面,「水流量達到2000m3/s,浮橋就要拆除。洪峰來臨,黃河河面看起來這麼穩,浪不大,主要是沒有大的阻礙通行物。」

河面看起來十分平穩,但等記者坐上水文監測船,立刻就感受到黃河之水「洶湧而來」。水面上層層波紋有力地湧動,漩渦不時出現。張明稱,最深處達11.5米,水流最快達3.6m/s。

張明表示,看起來平穩的水面,其實水面下面暗濤流動,建議市民汛期時遠離黃河。 (新時報記者 黃敏)

相關焦點

  • 24年來黃河最大流量洪峰過境,菏澤成功「闖關」
    24年來黃河最大流量洪峰過境菏澤黃委會山東水文資源局高村水文站副站長劉運生介紹相關情況黃河水文觀測點洪峰過境後,黃河菏澤段一角近期,南方多次強降雨導致汛情形勢嚴峻,給我市敲響了警鐘。受黃河上遊持續降雨影響,今年上半年的黃河來水徑流量遠超往年。菏澤作為黃河入魯第一站,今年汛情如何,備受關注。尤其是自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後,受上遊水庫騰庫下洩影響,大流量洪峰途經我市,5120立方米/秒的流量,創下了1996年以來黃河下遊洪峰過境的流量之最。洪峰過境期間,黃河流量、水位等數據如何第一時間監測反饋?防汛工作又是如何開展的?
  • 濟南迎接24年來最大洪峰,1152個大明湖悄悄流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夏侯鳳超 張浩 任玉停 徐寧 實習生 房一平實時水位28.65米,實時流量4680立方米/秒……這是7月2日早上8點,濟南濼口水文站測量的黃河洪峰水位。4680立方米/秒的流量是1996年8月4700立方米/秒以來24年間的最大流量,水量相當於1152個大明湖。
  • 洪峰「走」108公裡僅用7小時,黃河河道行洪比往年快5小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夏侯鳳超 張浩 任玉婷 徐寧 張園園 實習生 房一平 李雪實時水位28.65米,實時流量4680立方米/秒……這是7月2日早8點,濟南濼口水文站測量的黃河洪峰水位。4680立方米/秒的流量,是1996年8月4700立方米/秒以來24年間的最大流量。
  • 黃河壺口瀑布景區受洪峰影響暫時關閉
    新華社太原8月6日電(記者王菲菲)記者從山西省吉縣壺口瀑布景區獲悉,受黃河上遊洪峰影響,吉縣壺口瀑布景區自8月5日15時起臨時關閉,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記者了解到,近日,吉縣壺口瀑布洪峰最大流量超過每秒4000立方米,景區內部分安全防護杆被衝毀。目前,洪水大部分已經順利通過,水位也開始回落。黃河壺口瀑布位於山西吉縣和陝西宜川之間。
  • 2012中國十大天氣事件——三峽水庫現建庫以來最大洪峰
    2012年7月24日20時,對長江三峽大壩來說是一個刷新紀錄的時刻。入庫流量7.12萬立方米/秒,是三峽水庫建庫以來遭遇的最大洪峰。此前,受長江上遊地區強降雨影響,各支流來水急劇增加,三峽入庫流量快速增加並持續加強,短短20天內三峽水庫出現了三次洪峰流量超5萬立方米/秒的洪水。
  • 揭秘黃河濟南段「容顏」:38年未遇洪水 20年不曾斷流 黃河水越來越...
    ;nbsp&nbsp近日,24年來最大洪峰過境,濟南百裡黃河風景區吸引了不少遊客。郝國柱介紹說,1958年7月23日,黃河濟南段遭遇了1919年以來的最大洪水,水位32.09米,這一水位持續了6小時,依靠沿河軍民和黃河職工的嚴防死守,最終轉危為安。&nbsp&nbsp&nbsp&nbsp1982年的黃河大洪水,是新中國成立後僅次於1958年的又一場大洪水,郝國柱那年剛參加工作,對當時場景仍記憶猶新。
  • 黃河大流量預計7月中旬過濟南,是他們在背後護安瀾
    黃河濟南段是一條地上「懸河」,河床高出南岸城區地面約5米,濼口段設計防洪水位比工人新村高出11米多。洪水全靠兩岸防洪工程擋御,即便發生滲水、管湧等險情後果也不堪設想。7月1日,濟南迎來「96·8」大洪水之後的最大洪峰過境,在此過程中無漫灘、無大險,生活在黃河邊的居民「無感」。
  • 引漢濟渭進入最後階段:長江黃河於此握手,難度堪稱世界第一
    引漢濟渭進入最後階段:長江黃河於此握手,難度堪稱世界第一 李志勇/經濟參考報 2020-12-16 08:19
  • 洪峰過境柘林水庫發揮關鍵作用 江西最大水庫1998年曾「立功」
    人民網南昌7月7日電(時雨)柘林水庫是江西省庫容最大的水庫,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柘林水庫超負荷運行,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攔洪錯峰作用。目前,長江九江段正處於超警戒水位,洪峰剛剛過境修河,柘林水庫的作用再次突顯。
  • 1981年以來沱江最大洪峰來襲!今天,他們「汛」猛出擊——
    2號洪水,洪峰水位335.95米,洪峰流量11000立方米/秒,水位變幅9.01米,超過保證水位0.85米。截至8月17日20:00時,內江死亡0人、失聯0人、緊急轉移119780人、解救被困群眾743人、隊伍出動28157人次、出動裝備2562臺次,調撥帳篷24頂,皮划艇4艘,救生衣7977件,雨衣387套,救生圈528個,編織袋111380個,砂石10900噸,手電筒598個,喊話器334臺,鐵鍬100把,棉被44床,手套200雙,抽水泵42臺,轉移物資13524.3噸。
  • 渭河1號洪峰將出陝入黃 未來24小時渭河漢江有復漲洪水需警惕
    連日降雨導致渭河河水暴漲,這是今年入汛以來渭河形成的2019渭河第1號洪峰,目前洪峰已經通過了臨潼水文站,目前正在向下遊平穩演進。但隨著降雨的持續進行,未來24小時內,渭河、漢江出現復漲洪水過程。
  • 黃河鐵路橋「四世同堂」最老的已經「107歲」
    它戰勝過百年不遇的洪峰;留下了周恩來總理視察時的足跡;1967年,為保護旅客列車的安全,21歲的護橋戰士王士棟壯烈犧牲,烈士的塑像和紀念碑就建在橋頭;從1958年至今,陳懷華父子先後守橋60年……2013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年富力強的第二代」曹家圈黃河鐵路大橋。
  • 守「地上懸河」 護「入海生態」 封面新聞探訪山東黃河治理保護
    黃河濼口段 攝影:封面新聞記者滕晗百年水文站迎戰24年最大洪峰在山東濟南市天橋區黃河南岸大堤邊上,有一座百年水文站——濼口水文站,始建於1919年的它是黃河幹流上建設最早的水文站。在濼口段黃河大堤,記者看到一塊石碑上刻著濼口水文站歷史最高水位線的記錄——「30.60米,1996.08.18」,1996年8月18日,濼口站附近的黃河水位上升至30.60米,比現在河面高了6米。濼口水文站集水面積751494平方千米,是黃河下遊幹流重要控制站,承擔向國家防總、黃河防總水情報汛的重要任務,在防汛抗旱中充當著「耳目」和「參謀」角色。
  • 濟濱高鐵黃河特大橋過審!橋長1178米,公鐵兩用!位置確定!
    山東鐵投消息:11月12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工程設計鑑定中心在西安組織召開了「濟南至濱州鐵路黃河公鐵兩用大橋補充初步設計」專家評審會。濟濱高鐵黃河橋位位置示意圖▼會議聽取了設計單位鐵一院關於黃河公鐵兩用大橋補充初步設計的詳細匯報,與會專家認為文件內容完整、數據翔實、資料齊全,符合評審要求。
  • 40年來最大洪峰過境重慶,洪崖洞景區暫時關閉
    記者 | 何香奕編輯 | 翟瑞民40年來最大洪峰過境重慶,重慶市緊急啟動I級防汛應急響應,全面進入緊急防汛期。2020年8月20日,重慶城區多個沿江路段被洪水淹沒,著名景點洪崖洞宣布暫時關閉。公開資料顯示,洪崖洞景區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的濱江地帶,依崖而建,垂直落差超50米,2006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總投資3.85億元興建而成,沿江全長約600米,以其巴渝傳統建築和民俗風貌特色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山東黃河的河流特徵
    中遊的三個地區是最主要的洪水來源區,一般不同時遭遇。來水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以三門峽以上來水為主形成的大洪水簡稱「上大洪水」。如1933年洪水,其特點是洪峰高、洪量大、含沙量也大,對黃河下遊威脅嚴重;二是以三花間來水為主形成的大洪水簡稱「下大洪水」。如1958年洪水,其特點是洪水漲勢猛、洪峰高、含沙量小、預見期短,對黃河下遊防洪威脅最為嚴重。
  • 長江洪峰過武漢意味險情解除?專家提醒退水過程更易發生險情
    長江洪峰7月13日順利通過武漢江段。 武漢發布 圖澎湃新聞:長江洪峰通過武漢,能說武漢已經經受住本輪洪水考驗了嗎?孟建軍:根據目前的初步預測,從宏觀上看,未來長江武漢段水位會走入一個下行區間,再有大洪水的可能性不大。但洪水形成的因素很多,此輪洪峰過後,誰也說不清是否還有新的一輪洪峰到來。並且,退水時期堤防更容易發生險情。
  • 三峽樞紐迎最大洪峰!重慶單軌成「水上列車」,磁器口古鎮洪水逼近...
    受強降雨影響,長江上遊多條支流發生洪水,三峽水庫來水快速增加。據人民日報報導,8月20日8點,2020第五號洪峰抵達三峽樞紐入庫流量達到75000立方米每秒。目前,三峽樞紐開啟11孔洩洪 ,下洩流量達49200立方每秒。
  • 黃河壺口瀑布洪峰過後開放迎客
    8月10日,遊客在山西吉縣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欣賞洪峰過後的壯美瀑布群。當日,受黃河上遊洪峰影響暫時關閉的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恢復開放,景區工作人員重新安裝好防護欄,並設立警戒區域,確保遊客安全。新華社發(呂桂明 攝)8月10日,遊客在山西吉縣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欣賞洪峰過後的壯美瀑布群。 當日,受黃河上遊洪峰影響暫時關閉的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恢復開放,景區工作人員重新安裝好防護欄,並設立警戒區域,確保遊客安全。
  • 人民日報海外版:經受住建庫以來最大洪峰考驗,讓人們重新認識「大...
    歷史級別應對      ——刷新了三峽工程建庫以來的多項紀錄:最大洪峰、最大攔蓄洪量、首次洪水橙色預警      75000立方米每秒!8月20日8時,自2003年建庫以來的最大洪峰抵達三峽樞紐工程。      三峽集團長江電力梯調中心預報分析室裡,各站點的數據還源源不斷傳來,在電腦中不停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