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險些命喪十字坡,武松為何安然無恙,還佔了孫二娘的便宜?
十字坡只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甚至連個小鎮都算不上,但在「水滸傳」卻頗有名氣,因為這裡有一個「母夜叉」把守,不知道有多少位英雄好漢都在這裡著了道兒,最後變成了包子餡。
魯智深和武松也從這裡經過,但結果完全不同。其中,魯智深被藥麻倒。如果不是張青及時回來,他的性命將難保;武松卻看出端倪,他非但沒有中招,而且還順帶佔了孫二娘的便宜。
雖然從結果來看,他們倆都和張青、孫二娘成為了兄弟,但是這個過程的差異太大了,可以說是兩個人物之間的分水嶺。
魯智深和武松,這兩個人的武藝幾乎不相上下,都是梁山步戰中的王者,像孫二娘這樣十個都不是對手。但是兩者的結局完全不同,可見這與武功無關,而是與性格有關。
接下來且聽編輯仔細描述兩者的情況。
魯智深大膽直率,粗中有細,但不謹慎,容易衝動
在武功方面,魯智深沒有任何問題。僅僅將倒拔柳樹就足以使人震驚。
但是魯智深最大的問題是他衝動,當然,這也是他可愛又受歡迎的地方。
因此,他一時衝動打死了鎮關西,不得不逃跑了。魯智深打死鎮關西的主觀心態是故意殺人還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我覺得是後者,一是從他事後匆忙逃走可知對打死人是沒有心理準備的,二是鎮關西殺豬的屠夫那也是身材高大威猛的居然這麼容易三拳打死,魯智深當時也蒙了似乎還嘀咕了一句什麼話。所以魯智深主觀上根本沒想打死人,就是教訓下他出出氣,至於是抱打不平之氣還是壯志未酬之氣或者兼而有之就不得而知了。應該兼而有之。但無論何種原因如何,並不掩蓋魯智深的可愛。
此外,他對酒的熱愛與生命一樣。由於醉酒造成的麻煩,原著提到了三四次,所以他被麻倒並不奇怪。
幸運的是,魯智深似乎是羅漢轉世,有上天庇護,每一個都可以說是有驚無險,但這也表明魯智深並不是一個很精細的人,他仍然有弱點。
但是魯智深確實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他的智商無法扭轉招安的局面,但卻能保自己平安。不知道他重新當和尚時,那些小徒孫還來不來偷菜,給自己買酒喝,如果還來的話,日子倒也過的歡快呢。相比而言,武松他跟魯智深是同一種軍人形象,但他與魯智深有一點不同,就是武松有官欲,還有表演欲,他打死老虎之後做官的時候是由衷的驕傲,還有後面他流放之後也因為表演欲,英雄欲被別人養在家中舞槍弄棒。所以武松雖然反對招安。但是他還是去徵討方臘了。最後失去一條胳膊,死了嫂子和大哥才出家,也算是大夢方醒,第二次醒來。與魯智深比起來,可見魯智深的佛性。
武松不僅勇敢,而且非常聰明
相比之下,武松不僅擁有很高的武藝,而且頭腦也非常好,後一點常常被忽略。
例如,當他為哥哥武大郎報仇時,他沒有直接殺死西門慶和潘金蓮。取而代之的是,他從何九叔那裡收集了充足的證據,然後讓他的鄰居作證。他去告官,試圖通過正常的程序解決這一問題。
無法採取正常的方式,這迫使武松親自動手,做完一切之後又堂堂正正的去自首,所以他只被以流放的輕刑判處。
而且,儘管武松也好酒,但他沒有因為醉酒出岔子。無論他是醉酒打虎還是醉打蔣門神,他都贏了。可以看出,麻倒他並不容易。
加上他很早以前就聽說過十字坡的傳說,故意布下迷陣,反而輕鬆拿下了孫二娘。
因此,儘管武松四肢也很發達,但他絕不能被視為「莽夫」。他的智慧同樣也很出色,這是他與魯智深之間最大的不同。
因此,被麻倒完全是由於魯智深和武松的性格,不會影響他們兩大步戰王者的地位。但是,如果兩個人必須分個高下,只能說他們不能在力量、敏捷、反應或武藝等因素上對比,只在於性格和頭腦。
十字坡恰好反映了所有這些,這也是魯智深和武松的綜合能力的分水嶺,因此,如果兩者只是在戰鬥上而言,只有天知道誰是贏還是輸,但如果在江湖上行走,差距就很明顯了。
行者武松,顧名思義,無論江湖多麼險惡,他也是如履平地,堪稱梁山第一人。
仔細讀書的話你還會發現更多武松出身不太一樣的地方。他識字達禮,會絕技,懂帶兵,能刺殺,江湖道門清,他還很愛乾淨,做事周全,意志堅決,能召集各色人等開會聚會,重視榮譽勝過生命。最後一條,除了他,水滸中還有這麼一位嗎?很顯然,沒有,這位是獨一份。天賦不是萬能的,武松必然有他的出身。必然有他受到的神秘的教育。必然有不平凡的過去。
武松人物性格分析
武松性格變化是從武大郎死後開始產生的,血濺鴛鴦樓之後他就徹底轉變了,不在意氣用事,但是也變得把自己的命和別人的命不當回事了,這也是為什麼他從假扮頭陀之後一直以行者的身份出現,因為那會兒武松已經算是看破紅塵了。在此之前武松性格衝動,但是很少說直接置人於死地,除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以外,沒殺過人,即使是快活林和蔣門神打,也不過是把蔣門神打敗就算了。但是血濺鴛鴦樓的時候,就變成無論好壞良賤全都殺了。由此可見性格的變化。
武松不是死忠類型的人,也沒那麼」士為知己者死」。武松一開始自認打死人逃難到柴進那柴進也是一力包庇下來+厚待之(那漢道:客官客官,我初來時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這跟宋江初見就雪中送炭並無不同,所以想必武松一開始也一定很感謝柴進。後來因為武松種種搞事,加上柴進不懂抓心,武松就覺得柴進跟他想的不一樣,開始變心,這同樣可見於武松上梁山後,發現宋江跟他想的不一樣,就當仁不讓的變心當起反對派(這也是為何武松沒當成宋江嫡系)。
所以其實武松對柴進和宋江都是「一開始對他好他就感謝不已,但後來發現不合己意就離心離德」。可見武松本來就是這樣現實的一個人,只要你不關心他,或者對你做法有意見,他就會變心,不管你之前對他多好都沒用。
對比李 俊(宋江做法不合己意,但我要走也要等立功回報宋江後才走)李逵(宋江做法不合己意,但你是對我好的大哥,那你說啥我都聽,要我死我也認了)魯智深(宋江做法不合己意,但是是我自己眼瞎選錯老大,大丈夫敢做敢當這輩子就賣給他)其實他這種現實個性並不值得深交。
武松對宋江也是「圓了義氣」的,並沒有因為不同意宋江的意見而離開梁山,這一點上他和魯智深是一致的。武松也是最後平了方臘、自己一條胳膊都丟了才走的啊。而且都是退隱,沒有去做官,也沒有投奔哪個大王。而是出家做道人了。他和魯智深的區別只是魯智深坐化了、武松活著沒有死而已。反對招安魯智深也反對了啊。
武松對宋江也是仁至義盡了,基本上保著宋江功成名就、就等回京封官了才退隱,對得起宋江給他的銀子、對他的關懷。不能因為最後沒有自刎在宋江面前就說他性格現實。武二郎有情有義,確實不是魯智深這樣的大俠,但稱得上一聲好漢子。我如果認識這樣的朋友,絕對深交。
武松與魯智深之間的關係
關於武松和魯智深之間的關係,其實很耐人尋味。且不說武松上山之前跟林衝和魯智深這一派系的人沒有任何交集。人家是正兒八經的黑胖子一派的,根紅苗正的嫡系。而林衝是梁山老人,出力頗多,但是和黑胖子始終保持距離。類似於領導和下屬的關係。更別說魯智深了,就是一刺頭,還是黑胖子不得不表示相當程度尊重的刺頭。武松在這其中,就是一個粘合劑的作用。
但是到了故事的最後,是獨臂的武松和林衝相依為命,為其養老送終。這一點就有點讓人玩味了。本身林衝和武松是沒有交集的。他們的人生的交集應該從三山歸梁山開始算起。這說明什麼,這就是好朋友一輩子啊。無數腐女看到這裡,應該熱淚盈眶,喜不自勝了啊。當然從直男的角度上來說,這就是男人之間最深重的義氣。真正的可以互相託付生死的交情啊。所以我感覺,在交朋友這方面,林衝倒是最大的人生贏家。前半生有魯智深,後半生有武松,水滸中的兩尊肉身成神的都跟他關係不錯。看似憋屈一生,但是交到這麼兩個死黨,也不枉活一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