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儂,是成年人真正的遊樂園。
迪卡儂來自於法國,是全球較大的體育用品零售商,由米歇爾·雷勒克於1976年創立,第一家店開在法國裡爾附近的小村莊恩洛斯。
從入門級到專業的運動產品,我們的自有品牌,即「激情品牌」,如Quechua戶外山地運動品牌、 b'Twin自行車運動品牌、Kipsta團隊運動品牌、 Nabaiji遊泳運動品牌等,憑藉其優秀的性價比、安全性、用途、設計、說明、廣泛性贏得了顧客的喜愛。
由於它面向大眾市場而非品牌市場,因此,與大品牌、高價格的消費理念不同,在迪卡儂商場裡,消費者最大的感受是價格便宜。而且,便宜得驚人——29元的雙肩包,30多元的速幹T恤,100多元的跑步鞋……
此外,迪卡儂商場裡還有一種藍色商品,價格比市面上的同類產品至少低20%。這類商品雖然毛利率低,但庫存周轉率高。它們要麼是迪卡儂推薦的高性價比的入門級產品,要麼是每種級別裡價格最優惠的商品;同時擺放在商場最顯眼的位置,用薄利的商品吸引客流量,既有形象價值,又有經濟價值。
這種便宜又與淘寶、山寨貨不同,迪卡儂的便宜能讓顧客覺得物美價廉。但對那些每天來這裡打卡的人來說,
他們早已實現了迪卡儂:Decathlon這個名字原本的含義。
Decathlon這個單詞的本意,就是「十項全能」 千萬不要在當天還有別的計劃的時候進入迪卡儂!!!因為一旦進去,你就不知道自己會在裡面呆多久。
進到迪卡儂,你會明白很久以前上帝並當初並沒有把樂園從人類腳下奪走,只是給它換了個名字。
每個原本只是想規規矩矩來迪卡儂購物的人,在某一瞬間被某「熊大人」或者「熊孩子」撞到的那一瞬間,才會從麻痺中幡然醒悟:這裡根本就不是什麼超市,遊樂園啊!
廣播裡提醒大家不要嬉笑打鬧,但是毫無用處父子間的威權關係只在進迪卡儂之前生效,一旦進了迪卡儂,沒人在乎誰是兒子誰是爹。指不定誰比誰玩的更開心呢。
據說作為男人,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陪老婆逛超市和商場。一個轉身她就消失在了茫茫的服裝貨架或者是副食品貨架裡。 但在迪卡儂,情況就完全相反了,女同志們得時刻緊盯著自己的老公,不然可能得去廣播找人的地方排隊了。有個朋友告訴過我一個秘密:每次和家人一起逛迪卡儂的時候,他都會趁著她們走遠的空當,偷偷走到沙袋區,取下手上的勞力士,松松褲腰帶,照著沙袋來了幾拳。 在心率上升到160並且沒被人發現的那個瞬間,他仿佛找回了自己年輕的軀體。
我也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了他:每次去迪卡儂,我都一定會從某個小孩手裡搶輛滑板車。
在別個迪字開頭的地方,可能需要帶上頭套或者是穿著卡通衣服,才能感受到自己重新變成孩子。而在這裡,許多大人必須努力端著架子帶著心靈的鐐銬能保持大人的樣子。這是一個釋放男性愚蠢童真的地方,你要是端著自己,只能被熊孩子(說不定還有熊孩子他爸)射箭追著跑。「每次看見兒童籃球架,我上去就是一個暴扣。」
如果你家樓下要有一家迪卡儂,就根本不需要再去健身房開卡啦!迪卡儂什麼器材都有,還沒有一直在耳邊叨逼叨的私教!!簡直太完美了!即便把划船機玩成了滑滑梯也沒關係,店員根本不會對你黑臉加翻白眼,也沒興趣過來攆你,因為他們可能就是首先帶頭撒野排隊等器材的那個。
根據顧客的購物習慣,迪卡儂將所有商品按運動類別分成11個區域。但在那些徹底放下包袱的成年人眼裡,每個區域都是一個戶外營地。總會有客人把迪卡儂的帳篷當做每次密會的場所,在裡面搞點動靜出來,想像著外面的顧客會有怎樣的反應。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但迪卡儂的帳篷區肯定總是藏著些不安分的靈魂。
所以深圳南山區的的迪卡儂和宜家挨著不是沒有原因的: 宜家給你一個家,迪卡儂則給了你無數個遠方和已經離你遠去的童真,兩者合一,你能從中找到快樂的含義和生活的意義。
這家商場的所有人都會穿運動服上班,他們是這家遊樂園管理者,也是最沉浸在這個氣氛中的帶頭者 或許,正是出於這樣自上而下對運動的專注,迪卡儂花了四十多年開了1500多家運動超市,在全球50多個國家形成了連鎖的體(遊)育(樂)用(園)品商店的的商業版圖。在大部分的遊樂園裡,你需要排著隊,進入那個由他人和機器為你設定好的器械裡,做一個別人為你織好的夢;而在迪卡儂,你只需要找回自己最自在的樣子。「每個大人曾經都是孩子,只不過他們後來忘記了。」——聖愛歐蘇佩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