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
推薦語:一轉眼,2020年已經來到了12月17號。
沒錯,真的又要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相信就會有許多人開始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變得不那麼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
相信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小時候最期盼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有新衣穿,最重要的是可以領到壓歲錢。
可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大家的壓力也開始越來越大,對於過年這件事,成年人過年開始一邊要盤算著包多少錢紅包才能既不失了體面,另一邊又不讓荷包虧血太多,關鍵的問題上一邊又要思考怎麼在催婚、催房、催二胎的親戚面前做好表情管理。
不過大家可能都忘了,以前我們在過年的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置辦年貨,正是因為大家都在過年前去置辦年貨,大街上、小巷裡熱熱鬧鬧地擠滿了人,才有了「年味」這個詞。
但是現在,情況卻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不難發現,這個時代的集市已經開始徹底變了味,除了再也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外, 販子們的吆喝聲也不見了,這實在是令人惋惜。
那麼,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忽然之間就消失了呢?我們經過調查了解,發現了如下很現實的幾個原因。
第一個:現代交通越來越發達,趕集已經不是唯一的購置年貨途徑。
在以前,普通人家家裡最多只有一輛自行車、摩託車,所以他們能達到的地方也十分有限,而鎮上的集市自然就成為了首選去處。
但是如今,隨著小車的普及,人們購物開始更多地選擇去大城市,去繁華的商圈,逛大型的連鎖超市。
無論是從購物的環境還是從產品種類上來說,在城市裡購物可比一般的集市要開心得多,所以這也是集市生意走向沒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個:集市上雖然商品比較便宜,但是假貨也很多。
在以前,人們喜歡趕集購物,除了蹭熱鬧以外,農村集市上商品的便宜也是吸引大家去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商品便宜,卻也意味著假貨比較多。
如今集市上的商販可以說魚龍混雜,不像過去都是本地人,很多商販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不乏一些專門的江湖騙子拿一些假貨來騙人,久而久之人們就不想去集市逛了。
第三個:電商崛起影響了人們的購物習慣。
隨著科技的崛起,國人已經實現了人手一臺手機,但是與此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遠了。
而網購行業的崛起,更為徹底地改變了人與人交往的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前大家湊一起聊天的熱鬧非凡,儼然已經變成了朋友圈的曬生活、微信群的搶紅包,很多傳統的東西也隨之消失了。
不知道大家對此現象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