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

2020-12-19 時事新論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

推薦語:一轉眼,2020年已經來到了12月17號。

沒錯,真的又要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相信就會有許多人開始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變得不那麼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

相信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小時候最期盼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有新衣穿,最重要的是可以領到壓歲錢。

可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大家的壓力也開始越來越大,對於過年這件事,成年人過年開始一邊要盤算著包多少錢紅包才能既不失了體面,另一邊又不讓荷包虧血太多,關鍵的問題上一邊又要思考怎麼在催婚、催房、催二胎的親戚面前做好表情管理。

不過大家可能都忘了,以前我們在過年的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置辦年貨,正是因為大家都在過年前去置辦年貨,大街上、小巷裡熱熱鬧鬧地擠滿了人,才有了「年味」這個詞。

但是現在,情況卻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不難發現,這個時代的集市已經開始徹底變了味,除了再也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外, 販子們的吆喝聲也不見了,這實在是令人惋惜。

那麼,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忽然之間就消失了呢?我們經過調查了解,發現了如下很現實的幾個原因。

第一個:現代交通越來越發達,趕集已經不是唯一的購置年貨途徑。

在以前,普通人家家裡最多只有一輛自行車、摩託車,所以他們能達到的地方也十分有限,而鎮上的集市自然就成為了首選去處。

但是如今,隨著小車的普及,人們購物開始更多地選擇去大城市,去繁華的商圈,逛大型的連鎖超市。

無論是從購物的環境還是從產品種類上來說,在城市裡購物可比一般的集市要開心得多,所以這也是集市生意走向沒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個:集市上雖然商品比較便宜,但是假貨也很多。

在以前,人們喜歡趕集購物,除了蹭熱鬧以外,農村集市上商品的便宜也是吸引大家去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商品便宜,卻也意味著假貨比較多。

如今集市上的商販可以說魚龍混雜,不像過去都是本地人,很多商販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不乏一些專門的江湖騙子拿一些假貨來騙人,久而久之人們就不想去集市逛了。

第三個:電商崛起影響了人們的購物習慣。

隨著科技的崛起,國人已經實現了人手一臺手機,但是與此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遠了。

而網購行業的崛起,更為徹底地改變了人與人交往的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前大家湊一起聊天的熱鬧非凡,儼然已經變成了朋友圈的曬生活、微信群的搶紅包,很多傳統的東西也隨之消失了。

不知道大家對此現象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年味」變淡又添一錘,農村趕集越來越冷清,大家都不買年貨嗎?
    家家戶戶需要的產品,一般在農村的集會上都能搞定。但是隨著小夥伴們的長大,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十分令人惋惜的現象:趕集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於很多90後來說,童年的美好記憶中,有一部分就是屬於趕集的。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普通的趕集會,都是孩子們撒歡的好機會。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村的趕集也越來越冷清,不僅人越來越少,產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少,一點沒有曾經的輝煌。
  • 濰坊河口路大集迎年末「最後一集」 市民趕集尋年味
    當天上午,記者在濰城區河口路發現,儘管天氣寒冷,但道路兩旁早早地便聚集起了商販和前來趕集的市民,整條街道頓時熱鬧起來。「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正好來趕集買點年貨。這裡的商品比較齊全,價格也便宜。」家住北關街辦宿舍小區的張先生一早就騎著車子來趕集,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年味越來越淡的今天,這處大集承載著不少濰坊人的記憶,讓過年的味道變得更濃。」
  • 北京市民乘火車到興隆趕集尋年味 山貨上網「進城」
    雞年春節月底就到,這幾天市民紛紛忙著備置年貨。記者採訪發現,今年具有傳統年味的商品受到歡迎,有的市民乘火車下鄉趕集,有的網上開淘鄉村特產,超市裡的傳統糕點銷量也明顯攀升。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老百姓備年貨最看重的還是年味。「趕集大軍」乘坐6419次綠皮火車去往大山深處的趕集地。
  •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過年,年輕人會聞之色變?
    不知不覺,就又到了年底,2020年,註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年,因為新冠疫情,也讓這個庚子年在很多人的回憶中必然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距離過年還剩一兩個月,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即將到來的春節卻越來越怕了呢?
  • 春節臨近,農民趕集買年貨,農村大集有三大轉變,你注意到了嗎?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說起過春節,最懷念的就是小時候,當時到了臘月中旬以後,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春節前後,大人們打掃院落、置辦年貨、製作美食、走親訪友,小孩子也會跟著湊熱鬧。特別是跟著父母去趕集的時候,在大集上買一件新衣服,買幾個自己喜愛的煙花,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和人山人海的場景,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春節前購置年貨,是人們的一種習慣,春節臨近,農村大集也紅火了起來。從最幾年來看,農村大集發生了很多變化,你注意到了嗎?
  • 家鄉年味|濃濃喜慶塞滿整個鎮子 山東濰坊鄉村市集的年味
    家鄉年味|濃濃喜慶塞滿整個鎮子 山東濰坊鄉村市集的年味 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大學版學生記者 趙強     編輯:卜春豔      2017-01-27 14:39
  • 快過年了,農村的集市還是冷冷清清,為什麼沒人置辦年貨?
    還記得兩、三年前,這個時候的集市非常熱鬧,幾個村子的村民也會聚集在這些地方,準備年貨,也有一些人到集市去做生意,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的現象,而我見到這種情況,也問了很多網友,他們的情況也跟我的老家差不多,集市上沒有人,也沒有交通堵塞,感覺年味有點淡,他們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時看到這裡也很不明白,原來過年也沒什麼年味,現在連集市也變冷了,覺得回老家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
  • 年味為啥越來越淡了?這個答案最扎心……
    又要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不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近日,話題#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是什麼#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又一輪討論。
  • 春節的年味真的越來越淡了嗎?來看看河南農村的春節是怎樣的?
    2020年即將接近尾聲,馬上就要過春節了,告別了一個冷冷清清的春節,肯定會迎來一個熱鬧團圓的春節,隨著經濟的發展,好多人說越來越沒有小時候過新年的感覺了,不覺得熱鬧,也不覺得好玩,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在我們河南農村往年只要是進入到農曆臘月20以後,便會非常的有年味,年味一點都沒有變淡,那麼今天就和我一起來看看我們農村過新年的幾大習俗吧,你們都看過哪幾個?在我們河南好多地方都有這樣一個關於過年的歌謠: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吃餃子;大年初一兒,扭一扭。」
  • 走訪臺北年貨大街:迪化街,年味不要溜走(圖)
    每年農曆新年將近,這條街匯聚四面八方的南北貨,搖身變成著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賣年貨已有20個年頭,在年味漸漸變淡的今天,它正面臨新的挑戰。  今年攤位只租出七成  「歡迎試吃,不買不要緊,不好吃不要錢!」「來喝一杯薑茶,補血養氣!」記者近日走訪迪化街,依然是人潮摩肩接踵,叫賣聲此起彼伏。但仔細看去,卻發現商品種類變少了。
  • 年味,從買年貨開始……
    距離春節就剩1個多星期啦 今年年貨去哪買?滬上的阿姨爺叔很喜歡這裡的口味,都是吃了幾十年的熟客。 地址: 南京東路636號
  • 趕集這事,刻進了童年的記憶,三農年貨大集走起
    趕集這個民間風俗,各地叫法不盡相同,雲貴川稱「趕街或趕場」,湘贛地區稱「趕墟」,山東一帶稱「趕集」。一個「趕」字,道出了所有趕集人的心態、心情與心勁。童年中的大集印象,是有錢人每逢大集都會去的購物盛會,是我們翹首期盼母親或父親偶然趕集回來的身影,是帶回來的麵食火燒或其它好吃的,是春節前的大集買回來的攙人年貨,這些年貨雖不一定是當時最想吃的各種肉類,但足以讓我們過年過得開心極了。當偶爾跟著大人去趕集,現在能回憶起來的,最深的是另我們非常想要的小人書,琳琅滿目的各類商品看的也眼花瞭亂。
  • 沒有網絡的年代裡,南京人去哪買年貨?
    你打開某寶刷著網頁,買著熱門推薦的春節裝飾,囤著網紅推薦的各種零食,推著手推車在精品超市買著進口牛排、阿拉斯加深海蟹……   「現在的年味真的是越來越淡了」     擁擠的大市場,人頭攢動,南京人的年味可能就藏在不經意的碰撞中。
  • 年味漸濃,巖城置辦年貨正當時
    轉眼已進入臘月,距離猴年春節越來越近,巖城不少市民已經開始置辦年貨,大街小巷的年味也越來越濃了。  1月18日以來,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眼下各大商場、超市的人氣日漸升溫,商家正抓住全年最旺的銷售時節,組織貨源,大力促銷,掀起了一波年關消費熱潮。此外,隨著網際網路和物流快速發展,網上「淘」年貨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的人選擇不在十一買東西了?
    1、旅遊 由於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平時難得有時間出去旅遊,好不容易有一個時間長點的假期,很多上班族都選擇這個時間出去旅遊,本身10月份的天氣也是非常適合旅遊的。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時間旅遊人非常多,但是沒有辦法,集中的時間非常少,旅遊景點人多還是要去的,感受一下現場的氣氛,看看人,也能釋放一下工作壓力。
  • 大興青雲店:百年大集尋年味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開欄語】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燉鍋肉;二十七,宰羊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老北京的過年順口溜中,年味熱烈而隆重。   不知從何時起,北京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北京的春節沒勁兒了。穿梭在高樓大廈間,哪裡才是「北京的年味」?
  • 濰坊城區大集生意格外火爆 市民置辦年貨體味年味
    臨近春節,市民們都忙著置辦年貨,年味濃重的大集成了不少人的首選。1月30日是農曆臘月廿五,恰逢濰坊大集、趙疃大集,這也是春節前城區規模較大的大集。當天,記者在集上看到,水產、蔬菜、瓜果、春聯年畫和手工藝品應有盡有,市民摩肩接踵,熱鬧非凡,年味十足。在濰坊大集,市民在購買韭菜。
  • 買年貨新「玩法」:超市找「年味」,轉頭在網上下單
    作為消費的「主力軍」,年關臨近,年貨怎麼買?記者走訪了解到,他們對線下超市仍有「留戀」,但主要是去尋找「年味」,大部分的消費還是在網上完成。年關近超市裡頭年味足離春節還有半月時間,不少市民已經開始準備年貨,德州各大超市也備足了貨源、搞足了春節氣氛,迎接消費者。近日,記者走訪德州市幾家超市看到,各超市積極打起了促銷牌。
  • 成都:「感」年味 「趕」年集 年貨節上選好貨
    板鴨、臘肉等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年貨選擇   年味是火紅的鞭炮,是滿天的煙火,似花似火噼裡啪啦開滿一整個春節;年味是燻制的臘肉香腸,從煙霧繚繞的大蒸籠裡噴香而出;年味亦是人流如織的年集上,那絡繹不絕的吆喝聲……昨日,伴隨著第24屆四川新春年貨購物節氛圍的持續發酵,世紀城地鐵站出口至展館的整條路都成了拎著大包小包年貨市民的趕集「主幹道」,「逛得歡」「買得樂」也成為了展館內外最直接感受到的新春年味兒。
  • 人情味越來越淡,現在的農村怎麼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村裡的人情味越來越淡了,親戚鄰裡之間也越來越疏遠了。 那會兒大年初一要早起,和村裡同輩人結伴一起,到年紀大的長輩家裡去拜年。年後挨個串親戚吃飯,從初一吃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排得滿滿的。 可近些年,這一切都變了,人情變得越來越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