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溜了,國民黨軍艦沉了,解放軍為何停止對該島進攻?

2020-12-16 毛毛白天不起床
我軍強行登陸一江山島

蔣介石集團於國共內戰失敗後逃亡到臺灣,他所控制的地盤,除了臺灣等地及附屬島嶼外,還包括與大陸鄰近的一系列島嶼。對蔣介石來說,這些島嶼不可放棄,是反攻大陸的橋頭堡。即使從防禦角度說,沿海島嶼也是保衛臺灣的門戶。蔣介石還另有小算盤:先騙美國承諾保護這些島嶼,然後藉此拖著美國幫他反攻大陸。但是,美國人肯定無意幫他反攻大陸。

1954年12月2日,雙方籤訂了《共同防禦條約》。其中所規定的範圍,明確提者只有「臺灣與澎湖諸島」。就這樣,美國終於為蔣介石畫下了保護圈。對於保護圈之外的沿海島嶼,解放軍要如何下手呢?

1955年初依然處於國民黨控制下的沿海島嶼,大致可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福建方向,以馬祖、金門為中心;一個是浙江方向,以上、下大陳為中心。雖然美國人從大戰略角度並無興趣替蔣介石保住這些島嶼,但韓戰期間,美國卻積極利用這些島對大陸實施騷擾。中央情報局在臺灣的馬甲「西方公司」充當幕後導演,而臺前的主演,則是沿海冠以諸如反共救國軍之類名頭的各色遊擊隊。他們中有鹽梟、海盜、流亡出來的各種為大陸新政府所不容的「異己分子」、「階級敵人」。

在浙江沿海,國民黨浙江省主席胡宗南(化名秦東昌)將三十多支這樣的遊擊隊改編為江浙反共救國軍六個大隊,並組建海上突擊總隊。1953年,國民黨正規軍第46師進駐大陳,與原有的反共救國軍一道,編組為大陳防衛部,由劉廉一中將指揮。其管轄下有四個地區司令部,分別扼守大陳島、一江山島、漁山島、南麂島等地。其中大陳為主島,駐守有14000餘軍隊(另有14500多居民)。這裡重點提一下一江山島,則位於大陳西北方向。其守軍數量很少,不到大陳十分之一。

一江山島位於浙江省台州灣椒江口海面。恰好處於大陸與大陳島之間。該島與大陸的距離有30多公裡,與北面大陸控制下的頭門山相距9公裡,與南面的大陳島距離17公裡。這一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一江山島既是國民黨防守大陳的前哨和警戒陣地,也可以成為大陸進攻大陳島的跳板。

張愛萍(1910-2003 年)

1954年8月27日,大陸華東軍區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以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委。張愛萍沒有接受直接進攻大陳的多數意見,而決定首先拔除大陳島前哨—— 一江山島。張愛萍自述主要理由為:一江山距離解放軍陣地很近(9公裡),且處於解放軍火力控制下,打起來比較容易。顯然,大陸對金門等島嶼戰的失敗仍心有餘悸,又缺乏三軍協同經驗,因而傾向於選擇一個距離近、小且弱的目標練手。

其間,得到蘇聯援助而實力大增的解放軍海空軍頻繁出擊,於1954年多次轟炸一江山——大陳,還擊沉了包括「太平」艦在內的多艘國民黨艦艇,奪取了該區域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至此,國民黨守軍實際已處於絕境。美國人對此卻坐視不管,反而將這一海域的軍艦撤走。

大陸鑑於美國的行動,料定進攻將不會遭到幹涉,遂決定於1954年12月20日攻取一江山島。可隨後形勢的突變,卻迫使大陸暫緩行動。

這一突變,就是前面所說的《共同防禦條約》。雖然條約明確規定的範圍只有臺灣和澎湖,但美國人是否依舊對沿海島嶼坐視不管,一時卻難以判明。不管怎麼說,登陸戰成功的前提是制海權和制空權。雖然大陸海空力量對臺灣已有局部優勢,但在美國面前仍屬弱小。如果美軍直接幹涉,解放軍毫無勝算。此前韓戰擴大化,某種意義上也是東方陣營對美國底線判斷失誤所致。殷鑑不遠,毛澤東也必須重新審視局面。

據大陸公開史料,毛澤東經「反覆考慮」,認為美國雖籤《共同防禦條約》,但其不幹涉沿海島嶼的意圖未變。因此在「避免與美軍衝突的前提下」,仗還是要打。但在12月中旬,中央軍委發給浙東前指的新命令,還是有些微妙變化:進攻時間被推遲到1955年1月;目標也不必限定為一江山島。如發現其他「設防薄弱的島嶼」,也可以打。

相關焦點

  • 國軍王牌力戰保住金門島 蔣介石再授飛虎旗
    該書首次披露1959年蔣介石為何由「自由中國」改稱「中華民國」之謎,摘編如下:儘管如此,蔣介石還是像一位固執僵硬的倔老頭,使勁地往美國佬那邊靠,希望獲得「山姆大叔」的強力幫助去反攻大陸。而美國佬呢,在朝鮮半島被中共打敗了,卻還繼續在老蔣前硬充好漢,收下巨額保護費後,派出第七艦隊在臺灣附近海域遊弋,企圖把臺灣當成自己在遠東不沉的航空母艦。為此,毛澤東決定炮打金門,敲山震虎,向蔣介石和美國佬發出嚴正的警告。
  • 紫石英號事件:國民黨軍居然和解放軍聯合炮擊英艦
    南岸狐假虎威的國民黨軍一見洋艦屈服,也連忙偃旗息鼓,停止射擊。解放軍炮兵遂停止開炮。 此時的「紫石英」號動彈不得,成為解放軍炮火的活靶,眼見難逃毀滅的命運。 該艦慌忙再掛起白旗,由於擔心對方因硝煙瀰漫看不到白旗,竟一連升起3面,解放軍才停止炮擊。這是中英作戰史上英國人第一次對中國軍隊打出白旗。事後英國人為了大英帝國的顏面,否認「紫石英」號曾掛出白旗,說中國軍隊當時不知因何原因停止了炮擊,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 解放軍解放大陳島
    為了建立攻打臺灣的前進基地,削弱國民黨軍隊的實力,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佔據的浙江沿海島嶼,主要是向大陳群島發起軍事進攻。大陳群島由大陳、下大陳、一江山等島嶼組成,其中的大陳島是國民黨軍隊在浙江沿海島嶼的指揮中心,而一江山島位於大陳島西北10公裡處,是大陳島的外圍重要據點。
  • 揭秘丨炮擊金門始末(二):猛烈打擊金門國民黨軍,揭露美軍侵略行徑
    央廣網6月4日消息(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 解放軍的木帆船竟然打跑國民黨軍艦,這場海戰你知道嗎?
    解放軍的木帆船竟然打跑國民黨軍艦,這場海戰你知道嗎?觀察之後,魯湘雲最終判斷這是一艘國民黨的軍艦這該如何戰鬥?當軍艦逼近五十米處的時候魯湘雲突然下令向敵人開火機槍、衝鋒鎗和手榴彈將圍觀的國民黨水兵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 解放軍炮擊金門時,美國軍艦是如何「保護」蔣介石軍艦的?
    「臺獨」分裂分子宣稱大陸不可能真的武力統一臺灣的理由基本上是兩條:一,大陸實力很弱;二,美國及其盟友會來保護它們。第一條基本上駁斥的價值都很低,而本鬼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當年是如何「保護」蔣介石的。1958年8月23日,為了粉碎美國與蔣集團分裂大陸與臺灣,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毛主席下令解放軍炮擊金門。
  • 解放軍為何不攻佔金門
    那場戰爭之所以廣受人們的關注,並在幾十年後仍然常常被提起,原因並不在於它的規模和激烈程度,而在於它所表達出的特殊的戰爭語言和作戰形式——解放軍為何要炮擊金門?簡單的說,是美國人幹涉中國內政所導致的。1958年7月15日,在韓戰中沒有佔到任何便宜的美國又在亞洲真正惹了一起嚴重事端:派軍隊從海上侵入了黎巴嫩。
  • 解放軍多軍種首次聯合登島作戰結果怎樣?
    解放軍多軍種首次聯合登島作戰結果怎樣,某大國軍事幹涉最終如何收場?讓歷史事實來告訴答案:1954年12月,美國政府和臺灣當局籤訂《共同防禦條約》,其內容大致是,如果籤訂條約的任何一方受到武裝攻擊,另一方就要採取相應的武裝防禦措施。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這一侵略性、非法性條約。按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各一部,對臺灣國民黨軍據守的浙江省東部的一江山島發起登陸作戰,用實際行動反對外國軍事幹涉和保衛祖國神聖領土。
  • 1958年解放軍為何炮擊金門?除了火力偵察,關鍵還有這個考慮
    1958年8月21日下午17時30分,從福建沿海的廈門,圍頭等地突然發出了一聲聲震耳欲聾的炮聲,2600多發炮彈從不同方向落在相隔咫尺的金門島國民黨軍陣地上。金門島立刻陷入火海和煙霧之中,當時的金門島上國民黨軍哀嘆「共軍的炮火太厲害了,我們被打得沒有一點辦法。」
  • 新中國誕生後,出現了6次臺海危機,解放軍是如何應對的
    同時,解放軍發動軍事行動,解放了海南島等多個近海島嶼。 1950年4月,解放軍海軍和空軍正式組建,開始在福建集結兵力,有15萬人和數百架飛機準備對臺灣發起登島行動。 但是就在攻勢即將展開之際,韓戰爆發了。此外,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使得解放臺灣的計劃暫時擱淺。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但1958年解放軍的空軍部隊已經形成了有效火力,具備了對抗國民黨空軍的能力。中共中央決定炮轟金門之後,空軍部隊開始轉場福建,與國民黨飛機開始了長達半個月的制空權爭奪戰。經過抗美援朝的戰爭洗禮,解放軍空軍積累了寶貴的作戰經驗,在這次與國軍的長期空戰中,解放軍損失了20多架飛機,而國民黨則損失了50多架飛機。在完全佔據了福建地區的制空權之後,解放軍的炮兵開始大部隊挺進廈門。
  • 一組1949年敗退臺灣的國民黨老照片,如喪家之犬
    解放軍大軍壓境,倉皇出逃的國民黨軍隊。正在渡江的國民黨軍隊,就像喪家之犬。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太多戰爭,人們渴望和平,而蔣逆潮流而上,人民會支持他嗎。登上臺灣島的大陸百姓。準備撤離大陸的國民黨坦克部隊。從照片可以看出來有不少的蘇式坦克。這些大部分都是抗戰時期蘇聯支援或者半價給的,為了牽制日本,正好彌補了德國和美國援助的空檔。臺灣本土的百姓和敗退到臺灣的國民黨部隊。從照片中可以看出來,當地的百姓在看國民黨軍隊的眼神中充滿著不安和不信任。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曾施妙計逼退美國航母進攻中國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曾經利用妙計,輕鬆地逼退了美國航母想要進攻中國的企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毛主席巧妙選擇炮擊金門,成功地擊美軍第七艦隊的航母對我們浙江沿海的威脅在1954年的時候,面對國民黨和美國所一同策劃的以臺灣海峽為界限,分而治之的企圖,毛澤東主席果斷地選擇了否決。為此江山島和大陳島,這兩座島嶼就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 奇襲「太平」號,解放軍小艇擊沉國民黨大軍艦
    秘密轉移到浙東1950年中國大陸解放以後,國民黨反動派逃到了臺灣。當時浙江東部沿海的主要島嶼,如上下大陳島、一江山島和漁山列島等島嶼還被國民黨軍盤踞著。他們以大陳島為主要巢穴並以該島為依託,經常向溫州灣、台州灣及三門灣一帶竄擾,搶劫過往商船,破壞沿海航道和漁業生產,給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沉重災難。
  • 打炮打出「默契」來,解放軍萬炮齊發,原來是為了「整家法」
    老照片 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指揮員一聲令下,福建前線萬炮轟鳴,金門島火光一片,這就是炮擊金門行動,臺灣稱為823炮戰。金門海域,正在為國民黨軍艦護航的美國軍艦懵了,只見一發發炮彈從天而降,左右的國民黨軍艦頓時火光沖天,艦上的國民黨官兵一片哀嚎聲。奇怪的是,解放軍的炮彈就像長了眼睛似的,一發發炮彈追著國民黨軍艦打,而護航的美艦竟然安然無恙。
  • 毛澤東智退美國航母(圖)
    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福建前線集結了一支15萬人的精銳部隊,除了進行密集的兩棲進攻訓練,還在福州、廈門、汕頭及其他港口準備了大量的登陸艦和船隻,以及數百架飛機和30個左右的空軍基地。6月,毛澤東指定由粟裕負責組織攻臺戰役。 7月,解放軍對臺灣進行了偵察,決定於8月開始作戰。此時,國際社會也普遍認為,解放軍將在颱風季節到來之前發起對臺軍事進攻。一時間,臺海地區戰雲密布,臺灣島內氣氛緊張。
  • 國民黨將領薛嶽,長沙會戰抵擋日軍多年,為何海南島戰役迅速潰敗
    說起國民黨的薛嶽將軍,想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抗日戰爭期間,薛嶽將軍在長沙和敵人進行了三次會戰,期間殲滅大量的日軍,軍事指揮能力絕對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為何在海南島戰役中卻迅速被解放軍擊敗了?第一個原因:敵人不同在長沙會戰中,敵人是日本人,當時全國上下都加入到了抗日戰爭的隊伍中,老百姓更是想盡一切辦法支持守城軍隊,除了提供物資老百姓還會破壞道路,阻攔日軍的進攻,這場戰鬥深得民心,反觀海南島戰役,老百姓痛恨戰鬥,再加上國民黨內部的腐朽,都使得這場戰鬥快速結束。
  • 1950年中共為何放棄進攻臺灣計劃
    6月21日,毛澤東再次致電粟裕等人,指出:不佔領臺灣,則國民黨海、空軍基地不拔除,時時威脅上海及沿海各地;不佔領臺灣,則數十萬噸船隻不能通行,沿海沿江貿易受制於外商航業界。電報要求夏秋兩季完成各項準備,冬季佔領臺灣。7月間,毛澤東考慮到:渡海作戰以制海權為重,但沒有制空權,海軍艦隻也無法出海作戰,因此建設空軍成為進行渡海攻臺作戰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他向中央軍委提出要特別強調突擊建設空軍。
  • 揭秘國民黨「太平」艦被解放軍擊沉往事
    「太平」艦原是美國海軍「戴克爾」號護衛艦,1949年「贈送」給國民黨海軍。這艘艦排水量1430噸,艇上有官兵200餘人,主要武器裝備有76.2毫米和40毫米炮各四座,20毫米機關炮10門,還有兩組48發火箭炮,是國民黨海軍主力艦之一。
  • 金門之戰為何解放軍失利?原因有三個,一直在鞭策著我們
    最近在看到這麼一條有意思的提問:「金門之戰為何解放軍失利」?底下的評論也是千奇百怪,說什麼的都有,但是沒有一條理由充分的。今天,咱們就來仔細聊一聊,為啥解放渡江戰役都勝利了,但是在金門卻輸了。渡江戰役,這個我們應該都知道,當時解放軍出動百萬軍隊橫渡長江,對國民黨兩個集團軍發起進攻,1949年6月2日,渡江戰役結束,為解放軍解放南方各個省市奠定基礎,也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一仗,解放軍贏得很漂亮,渡江戰役也被稱之為經典戰役。那麼,按照道理來說,解放軍應該具備了水上作戰的能力,可是為啥在金門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