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三個黃陂人中,就有一個從事此行業!武漢其他新城區值得借鑑不

2020-09-20 黃陂觀察

前兩天,黃陂區因為旅遊獲得省裡重獎300萬.

對於一個有百萬人口的城區來說,300萬當然算不了什麼,但獎勵的本身是對黃陂模式的肯定,說明國家是支持發展綠色產業的。

從相關bao道裡,我們知道黃陂直接和間接搞旅遊的人口高達36萬,以2018年黃陂常住人口101萬人來算的話,就是三個黃陂人中有一個就在吃旅遊飯,報導摘錄如下:

黃陂區堅持「五主模式」(D政主導、企業主角、農民主體、行業主管、品牌主打)發展全域旅遊。近幾年累計投入200億元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投資1.5億元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投資1600多萬元推進智慧旅遊建設,投資150億多元全域提升生態景觀水平,黃陂區景區、鄉村旅遊點、旅遊驛站、民宿點星羅棋布,旅遊風景道、綠道縱橫串聯,沿線城鄉風貌煥然一新,形成了「景城一體,全域皆景」的濃厚全域旅遊氛圍。

黃陂區每年投入1.22億元實施旅遊惠民措施,旅遊對就業貢獻率22%,36萬人吃上了旅遊飯,旅遊業已成為黃陂區名副其實的美麗產業、生態產業、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黃陂能夠取得這個成績是非常不容易的,論山河壯美,黃陂不說在湖北,就是在武漢也沒有特別大的優勢,武漢4個新城區裡,都有山河湖泊,當地政府這幾年也很重視綠色產業,但為什麼獨獨只有黃陂一個地方旅遊能搞起來呢?

黃陂旅遊業能搞起來,當然是有自己的某些方面的優勢的,木蘭山就是黃陂旅遊的奠基石。

各位千萬別小看了木蘭山,當年是非常了不起的。

木蘭山是我國華中地區自隋、唐以來歷代佛、道兩教從事法事活動的中心場所。在山上以南天門為分界線,以上是道教,以下是佛教,兩教同山世代相處,「佛中有道、道中有佛」,為華中「佛道一家」的典型範例。

以前,木蘭山每年各種不同形式的廟會要舉行數十次,從農曆正月初一到臘月二十九,幾乎月月不斷。香客來自周邊州府,甚至遠到河南,從幾十人到幾十萬人不等。

木蘭山千年香火一直沒斷,所以有發展旅遊的基礎,但光有基礎也是不夠的,如果不早做規劃,一直堅持,旅遊業也是興盛不起來的。

  • 37年前,1983年黃陂就設立木蘭山風景管理處,1988年,成為縣局級單位。
  • 1995年,編制了木蘭山景區總體規劃,2005年,再次調整規劃

也就是說,25年前,黃陂區就開始有計劃地發展旅遊業了。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黃陂鼓勵企業家回鄉辦旅遊,且主打「木蘭品牌」,自身也投入巨資在景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上(累計投入200億元完善旅遊基礎設施,難怪黃陂南部的公路修的一般,呵呵),兩方面努力,20多年常抓不懈,最終才取得全域旅遊的成果。

別的地方之所以學不來,或許是無法堅持20多年這麼久吧。


人造景區也是旅遊業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這個時候肯定有人會說,黃陂都是人造景區,看多了會膩的,此話不假,人造景區比之天然景色,是肯定不能和張家界這類能景區相比的,但是旅遊並非只是遊山玩水,更多的遊客是為了休閒度假。

平常工作很累,大家都需要放鬆,休閒旅遊肯定是未來旅遊業最大的支柱(東湖綠道是武漢景區裡遊客最多的),雙休日去周邊放鬆一下將是未來武漢人最習慣的度假方式,風景並不關鍵,有啥好玩的,好吃的,讓我們忘記工作,忘記生活裡的煩心事才最為重要。

對於年輕人來說,哪裡人多,哪裡熱鬧,哪裡就是景區。

人造景區其實大有可為,要想長久經營下去,需要不斷地開拓視野,結合遊客的需求改變遊玩項目,項目、宣傳和服務將是未來景區最關鍵的三個方面。

希望黃陂區保護好並擦亮「木蘭」這個旅遊品牌。

旅遊、商貿和工業,黃陂未來產業的三駕馬車

旅遊和商貿產業,黃陂領先於其他新城區,如果再在工業和服務業方面加強,未來黃陂應可以滿足大部分人在家門口就業的需求。

當然,部分黃陂人還是會去漢口和光谷打工,因為這兩個地方會有高薪機會,但想做小老闆的話,黃陂還是一個創業的好地方。

相關焦點

  • 武漢新城區裡,首個跨街道經濟區成立,黃陂騰飛將從航空城開始
    將建設三城一園加五區,發展空港貿易和工業),消息公布快一個月了,感覺很多人似乎對航空城的重要性體會不夠,或許這可能跟咱們過去概念搞得太多,老百姓耳朵都長繭了,即使再高大上大家也多持懷疑態度有關吧。所以,小編今天就寫出個人的看法想和大家探討,看看這個規劃和過往的概念有何不同,成功的可能性又會有多大?
  • 今年,武漢的房子好賣不,黃陂新洲等新城區情況又如何呢?
    武漢15個區域中,每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過千套的不多,大約有8-10個區域,基本上集中在四個新城區,兩個開發區(光谷和東西湖),以及中心城區中江岸、漢陽和洪山等還有空地的區域。小編昨天統計了武漢四個新城區新建商品房銷售情況,數據來自武漢住房保障局官網,之所以統計了四個,是為了對比分析,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你為啥非要和別的地方比來比去呢,朋友,如果不對比,你何以知道自己水平到底如何?沒有對比,何來進步?
  • 武漢四個新城區中,蔡甸江夏的產業很明確,黃陂新洲仍在摸索中
    前天一則消息,讓小編想到了武漢四個新城區的產業定位問題,消息原文如下:12月2日上午,牧野集團全球首個汽車零部件精加工工具機生產基地在蔡甸經濟開發區正式開工建設。蔡甸經濟技術開發區小編覺得吧,武漢每個新城區的工業裡,都應該有自己的1-3個優勢項目(比如光谷的光電子、沌口的汽車
  • 武漢4大新城區學校和學生人數哪裡最多?黃陂、江夏還是新洲呢?
    檢討的其中一個主題是人口,尤其是學生,江夏朋友深為佔據半壁江山的南部沒有一所高中而憤怒(後來查資料的時候發現江夏還有一個山坡高中),我則為黃陂的一中和新洲一中差距過大而惋惜,後來兩個人一致認為,年輕人越多越是個好事。
  • 武漢四個副城裡,兩個在黃陂!
    武漢提出的四個副城分別是:東湖高新(光谷)副城、武漢經開副城、臨空經濟區副城和長江新區副城(相比去年的3個副城規劃,今年增加了一個長江新區副城),後面的兩個全部或者部分位於黃陂區,這代表黃陂騰飛的機會真的來了嗎?黃陂將如何跟上這個改變呢?
  • 武漢新的九大支柱產業下,黃陂、新洲和江夏都能分到些什麼呢?
    去年,小編看到的武漢產業體系還是3851,即建設三個世界級的產業集群,包括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和生物醫藥,這三大產業集群基本和4個新城區無關(除了蔡甸可以搞點汽車零部件,江夏有部分大健康產業以外),4個新城區的產業主要集中在8個傳統優勢行業裡,5個新興前沿產業和一批現代服務業能來郊區的看起來也沒有多少
  • 新城區第一!黃陂人,這次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佛祖嶺的滯後發展,導致很多人誤以為黃陂是武漢所有新城區中最落後的那個。黃陂底子一直都不差,它只是不夠張揚,低調行事罷了,當所有人不看好它的時候,它已經悄悄的躍居武漢新城區首位,去年黃陂GDP超過1千億,成為首個邁過千億大關的新城區。
  • 省市確認,國家級武漢臨空經濟示範區位於黃陂!
    20多年前,漢陽西過了五裡,南過了建港就是鄉下,所謂的沌口還不如黃陂祁家灣鎮繁華。  10年前,黃陂的GDP和財政收入還高過東西湖,那時候的黃陂人買房只看得上漢口,還很少去東西湖。  但是今天,這個三個地方已經遠遠地把黃陂甩在了後面,原因無他,因為有國家開發區的扶持。
  • 武漢黃陂迎來首個超500人的跨省旅遊團
    7月25日,武漢黃陂迎來首個超500人的跨省旅遊團,上午11:00時,河南省首發團抵達武漢木蘭草原景區,這也是疫情防控以來「跨省旅遊」開放後,武漢首次迎來超500人的大型外省團隊。黃陂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汪利珍在「英雄城市 武漢之旅」活動歡迎儀式上致辭,並代表武漢市黃陂區人民政府以及百萬熱情好客的黃陂人民,對來陂旅遊的中原遊客朋友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對給予此次活動大力支持的省市文旅部門、信陽百科旅遊等各大旅行社,以及省內外各大新聞媒體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 武漢放射性道路中,哪個新城區數量最多,哪個開發區道路最寬呢?
    武漢六環線路圖公開,黃陂新洲進去一半,蔡甸江夏則劃入了2/3),小編認為,對於武漢黃陂新洲江夏這些新城區來說,射線相對於環線更為重要,因為現階段新城區的產業仍需要接受武漢中心城區和開發區的輻射,環線雖然連通了幾個新城區,但由於新城區之間的商業聯繫並不緊密,作用只能說聊勝於無吧(但隨著武漢新城區的發展以及區與區之間的聯繫加強,環線的巨大作用或許會在10年後凸顯出來)。
  • 十年裡,武漢幾個新城區究竟發生了什麼?誰才是真正的第一呢?
    十年裡,武漢新城區GDP和財政收入數據小編整理了2009年和2019兩個年度裡武漢6個新城區的GDP和財政收入數據,2009年的數據來自於《武漢統計年鑑2010版》,2019年的數據來自網上信息。統計表格如下:從這個統計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0年裡,黃陂和新洲經歷了一個輪迴,2009年,武漢新城區按GDP高低排名為黃陂-新洲-江夏-東西湖-蔡甸-漢南,然後從2010年開始,黃陂和新洲的排名就節節下降,被江夏和東西湖反超。
  • 武漢第六家國家級產業基地落戶黃陂,目前進展如何呢?
    武漢有13個行政區,其中還在發展工業的地方有8個,這裡面包括了4個新城區,3個開發區和一個主城區(青山區),由於青山基本不再引進新的工業項目,實際上主抓工業的也就只剩下這4新3開了。繼三個國家級開發區都有自己的產業基地以後,4個新城區其中的3個也迎來了國家級產業基地的落地,分別是:光電子基地在光谷、汽車基地在沌口,網安大數據基地在東西湖,大健康園區在江夏,航天產業基地在新洲,軌道裝備製造基地在黃陂(只剩下蔡甸暫時還沒有國家級產業基地落戶)
  • 老房以後不拆了只搞改造,像黃陂前川這樣的武漢新城區如何發展呢
    中國的城市絕大部分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允許個人建設的私房解放後學習S聯建設的大批6層以下住宅樓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開始建設的大規模高層為主的小區這種蘇式紅磚房雖然不適合居住,但從外表來看還是很有韻味的,比千篇一律的屎黃色水泥森林好看多了,可惜的是這類房子如今已經很少了.
  • 武漢需要統一黃陂新洲東西湖的稱謂了
    新城區、遠城區和郊區,傻傻分不清楚!今天看到一則消息,長江日報登載的,題目是《武漢鄉村文化旅遊節啟動》,裡面仍然是將黃陂新洲蔡甸和江夏稱之為「遠城區」,更匪夷所思的是,上下文居然出現了兩種稱呼,一個叫新城區,一個叫遠城區,難道G方媒體也要看心情更換這些三環外地方的稱謂嗎?
  • 如果臨空港整合黃陂盤龍城、武漢經開託管蔡甸,結果會是雙贏嗎?
    國家級開發區有許多新城區不具備的優惠Z策。在昨天公開的促進開發區創新提升的意見上,很多試驗性的政策都是從武漢的三個國J級開發區開始實行,小編覺得吧,武漢新城區之所以比開發區落後,不僅是產業問題,服務和管理水平相對較差也是很大的一個因素。
  • 哪條地鐵對武漢江北地區更為重要,應進入第五輪,18還是20號線呢
    武漢江北地區,包括江岸、江漢和礄口三個主城區,以及新洲、黃陂和東西湖三個新城區,面積大小和人口數量在武漢三鎮中居於第一位,地位舉足輕重,當然需要大力發展,畢竟大漢口不興,武漢要想進入1.5線城市估計不會容易。
  • 最新武漢規劃出爐,除了宋家崗將蛻變外,還包括了黃陂這些好消息
    2012年,武漢臨空新城規劃出臺,市區兩級組成臨空投公司負責此區域的建設和招商;2017年,宋家崗被確定為武漢10個城市副中心之一;2019年11月,武漢國際會展和體育中心計劃落戶宋家崗;從規劃裡可以看出,沿江高鐵天河北站應該是板上釘釘了,黃陂未來的任務是結合高鐵站打造高鐵商務區(這個規劃正在做),既然武漢市已給了你定位,如何發展就看黃陂眼光有多長遠,步子邁得有多大了。
  • 黃陂和孝感以及漢口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武漢之根在黃陂的盤龍城!
    小編每次吹黃陂,雖然有的是尬吹,但是從來沒和其他地區去比較,可是其他地區的人總是喜歡來中傷黃陂,前天一個寫黃陂畫的「餅子」都會兌現的帖子,明明沒提任何區,卻出現了兩個哭笑不得的評論,他們估計覺得沒啥反駁小編的理由,就開始說黃陂血統不正吧!
  • 武漢的門面宋家崗,黃陂的窗口劉店,都需要好好拾掇一下了
    外地人來武漢,下了飛機進市區的話,有兩條道路可供選擇,機場通道1和2,但都需要經過武漢空港新城宋家崗,所以說宋家崗是武漢的門面一點都沒錯。外地人要來黃陂,首選是走岱黃高速,過了市民之間就進入了黃陂地界,所以劉店作為黃陂的窗口也名正言順。
  • 武漢新城區第一家萬達或將誕生於這裡!
    一、武漢已經有幾座萬達廣場?按照萬達集團官網的說法是4座:① 菱角湖萬達廣場:2010年12月開業,商業面積為16.12萬平方米。② 經開區萬達廣場:2011年8月開業,商業面積為16.91萬平方米。也就是說,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目前新城區進度最快的就是位於東西湖區的金銀湖萬達廣場。但是,近日出現了一則爆炸性的「小道消息」......二、盤龍城現有商業體或將直接改成萬達,成為武漢第五座萬達廣場與漢口主城區「一府河之隔」的盤龍城,行政歸屬於黃陂新城區,實際上更靠近江岸、漢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