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所說的「君子三樂」是哪三樂?
---------------------------------------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秒刪) 據《孟子 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
孟子三樂,你做到了嗎?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在《孟子》一書中提到孟子有三種快樂:《孟子·盡心上》中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三樂」是指哪三樂?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在《孟子》《盡心章句上》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有三樂」,請問「三樂」是指哪「三樂」?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這段話出自《孟子·盡心上》。直白的翻譯就是:孟子說:「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沒有怨恨,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
2011年高考作文真題(江西卷):孟子三樂
2011年高考作文真題(江西卷)題目:孟子三樂要求:大作文要求以「孟子三樂」為主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字數700字左右;小作文要求根據印象對魯迅進行評價,要用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
-
孟子所說的「君子三樂」是哪「三樂」?
據《孟子 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這段話裡孟子提到了「君子三樂」: 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是指家人平安、家庭幸福; 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指應坦蕩做人、無愧於心; 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指教書育人、傳道授業。
-
孟子有三樂,曾子有三思
1、孟子有三樂孟子說:君子有三種快樂,稱霸天下卻不算其一。哪三種呢?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二、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說完這三樂,又重複說:「君子有三種快樂,稱霸天下卻不算其一呀」。怪不得那些統治者不用他呢,在統治者看來,所有不以稱霸天下為目的的學說都是耍流氓呀。而在孔孟看來,所有不以仁義為目的的統治也都是耍流氓呀。道不同,不相為謀。OK,散!
-
2011江西高考作文點評:孟子三樂
字數由原來的「不少於800字」降至「不少於700字」,目的是提高語文試卷的效度和區分度,提高語文命題對整個高考的貢獻率。今年的高考作文試題,正是沿著「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我成長」的命題趨向而設置。大作文要求以「孟子三樂」為主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字數700字左右。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
孟子所說的「君子三樂」都有哪「三樂」?
據《孟子·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這段話裡孟子提到了「君子三樂」: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是指家人平安、家庭幸福;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指應坦蕩做人、無愧於心;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指教書育人、傳道授業。
-
孟子與孔子並稱,幾句話挑明君子有三樂,「亞聖」果非浪得虛名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
-
君子有三樂,你懂多少?
「君子三樂」語出〔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認為君子有三種事情是最快樂的,但是君臨天下這件事並不包括在內。
-
「孟子三樂」作文已有考生滿分
本報訊 記者邱佩君報導:昨日上午,本報記者隨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進入今年高考語文、數學、文綜試卷的閱卷現場,據介紹,今年考生語文作文已無卷面分,目前已出現高分和滿分作文;數學大題評分細則精確到1分;文綜三科試卷每道題誤差值一般不超過3分。
-
孟子「惟仁者宜在高位」散論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孟子·離婁上》儒家的義理高明。然,如何則是「仁」呢?「仁者,愛人。」而,如何算是「愛人」?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墨家講究「兼愛」,無等差地愛所有人。儒家,自然不是這樣。
-
孟子眼中的「快樂」和「君子的形象」
孟子的譬喻中,賢者有三,一是堯舜,二是周公相武王,三是孔子。之所以他們被評選為賢者,是因為他們真正是服務人民的人。同樣,孟子的理想不是要自己一統天下,而是要協助君王治理天下,與前述聖賢一樣,承擔起天下太平的責任。
-
《君子有三樂》:家庭平安之樂,心地坦然之樂,教書育人之樂
孟子與孔子一樣,收了很多學生,也曾周遊列國,推廣自己的治國理念。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本文篇幅不長,但充分體現了孟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覺得這樣的「三樂」思想,對於孟子這樣的大教育家來說,是非常樸實的,一切以人民平安健康,安居樂業,坦蕩做人,奮發進步為出發點,令人景仰!君子有三樂《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
常言「人生三樂」,到底是哪三樂?原來他們早已經說清楚了
我們常常說「人生三樂」,具體是哪三樂呢?宋朝一首禪詩寫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其實,從古至今,每個人深處的社會環境不一樣,根據自身的經歷、體會和人生感悟,對「樂」的理解也不盡然相同。
-
江西高考閱卷 「孟子三樂」作文已有考生滿分
本報訊 記者邱佩君報導:昨日上午,本報記者隨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進入今年高考語文、數學、文綜試卷的閱卷現場,據介紹,今年考生語文作文已無卷面分,目前已出現高分和滿分作文;數學大題評分細則精確到1分;文綜三科試卷每道題誤差值一般不超過3分。
-
儒家學派的孟子一生在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樂趣呢?
孟子是一個特別喜歡找快樂的人。我們來看看他所追求的快樂是什麼,也領會體悟一下。孟子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說的是什麼呢?孟子的簡介這三樂是哪三樂呢?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家裡父母兄弟都在,你就很快樂了。
-
古語:君子有三樂,說的是啥?老祖宗的人生樂事
說到君子,被尊為亞聖的孟子曾說過:「君子有三樂」,筆者接下來就為各位介紹一下這三樂究竟指的是什麼吧。這第一樂趣指的就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說的就是家庭平安。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在儒家思想觀念中,孝悌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
中國古代教育家人物思想——孟子
一、基本思想(一)最早使用「教育」一詞1.出處:《孟子•盡心上》2.古語: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3.翻譯: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的人也不一定享受得到。
-
今有聖誕快樂,古有君子三樂,我們當以何為樂?
戰國時期亞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簡單來說就是,君子有三種快樂,但稱王天下不在這當中。父母親都在,兄弟姐妹都平安,這是一種快樂;上不慚愧於天,下不慚愧於人,這是第二種快樂;得到天下的優秀人才並教育他們,這是第三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