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研究發現:愛看地圖的孩子,大腦發育或比同齡人更好

2020-12-06 爸媽盒子

文|爸媽盒子

想像力,可以說是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之一,想像力是人們能夠不斷創新的原動力。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那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就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了。

愛看地圖的孩子,智商比同齡人更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所有父母的心願。

因此,很多父母都會渴望擁有一個頭腦聰明的孩子,在生活中確實有在某一領域天賦異稟的神童,但這也屬於鳳毛麟角。

聰明的孩子不一定是天生的,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

早期的幼教,會通過給孩子看彩色的圖片,或者象形文字來培養孩子的記識能力,豐富孩子的感知能力。

近幾年,美國一所大學最新的研究結果,給早教事業帶來了新的啟發和方向——

美國埃默裡大學的一項研究中提到:大腦比同齡人發育得更好的孩子,對靜態圖片的敏感性更強,他們會有更強的空間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而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會對精細的地圖產生濃厚的興趣。

孩子從出生的時候開始,大腦就已經具備對周邊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顏色、氣味、冷暖、甚至美醜。

0~10歲的寶寶接觸到的事物,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大腦發育,研究人員認為,孩子若是天然對靜態圖片敏感性更強,那麼他們就更有機會獲得靜態圖的刺激。

簡單來說,本就喜歡盯著地圖看的孩子,如果經常能接觸到他們感興趣的地圖或者精細複雜的圖片,那麼對大腦的良性刺激就更強。

培養孩子看地圖會有什麼好處?

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數學能力密不可分,數學涉及到抽象數字的邏輯運算,還很依靠空間想像能力。

邏輯性、空間感強的孩子能夠在短時間就理解的題目的結構,尋找出最高效率的運算方式,能夠做到不是死記硬背或者是單純的套公式。

不管是空間想像能力,還是空間記憶,都能有效增強數學領域的思考能力。

成為孩子學習的契機

很多孩子的夢想都會有一個種下啟蒙種子的契機,就比如《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當初就是看了卡梅隆導演的各種神作而勵志要成為一名科幻導演。

從小接觸地圖的孩子,會了解廣闊的世界,原來外面還有著多麼美麗的人文、自然景觀,那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有人類辛勤耕耘的結果,都會在他心中形成一幅有一幅生動的畫面,孩子的眼界會很不同。

他會對那些神奇而又真實的地方充滿憧憬,他會以未來能夠奔赴那個地方為奮鬥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會有益於立的去努力學習和奮鬥,他會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在知識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孩子能夠有機會在多個領域上發展

從小愛看地圖的孩子空間想像能力和理解能力一定不會差。

因此,他們在需要邏輯推理、空間結構、甚至人體工程的領域都會有所建樹,比如繪畫藝術、建築、科學運算、室內設計等。

在當今競爭激烈並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能夠在某個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實屬不易。

因此,從小擁有較強空間感的孩子,在以後的發展上,會有機會比別人擁有更多的選擇。

天才從來都是稀有的,但是人才是可以培養的,通過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就是一種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人才的途徑。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從小培養自己的孩子看地圖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看地圖會加快孩子大腦發育?埃默裡大學:孩子的格局就藏在地圖裡
    他們並不了解具體該如何的提高孩子的智力。育兒領域專家在經過長年的調查後發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0到10歲是大腦發育關鍵期,可稱之為「黃金十年」。這個年齡的孩子接觸到所有事物,都可能會對他們的大腦發育造成影響。
  • 美國大學新研究:常看地圖的孩子,未來的層次和格局,別人比不上
    很難有父母能夠說清楚,到底怎麼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 相關專家在經過長期的調查統計後發現,孩子的大腦發育其實有十年的發育窗口期,他們將其稱之為「黃金時期」(Golden Age)。0~10歲的寶寶接觸到的事物,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大腦發育。
  • 美國大學新研究:常常看地圖的孩子,未來層次和格局會不同
    相關專家在經過長期的調查統計後發現,孩子的大腦發育其實有十年的發育窗口期,他們將其稱之為「黃金時期」(Golden Age)。0~10歲的寶寶接觸到的事物,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大腦發育。想要孩子變聰明,我們就要抓住這個黃金期,去促進孩子的大腦發展。美國大學新研究:常常看地圖的孩子,未來層次和格局會不同美國坦普爾大學的諾拉·紐科姆博士(Dr.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靠閱讀
    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認為閱讀和提高詞彙量是促進兒童大腦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主要的一個方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靠閱讀但一項新的研究推翻了這個說法,研究最終也證實了,想要讓孩子大腦發育,父母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 不愛學習是「前額皮質」發育不足,3方法鍛鍊孩子大腦「意志力」
    男孩一邊抱怨,一邊打開作業,卻發現越寫越煩躁,沒辦法集中注意力。「我一輩子都寫不完了!」於是他開始走神兒,看看這兒玩玩那兒,一直拖到深夜。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孩子意志力不足的表現。因為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孩子在遇到作業多的困難時,因為不相信自己可以按時完成作業,乾脆選擇了放棄努力。
  • 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李玫瑾:爸媽務必幫孩子抓住一次
    家長們都想自家孩子聰明伶俐,從寶寶剛出生開始就想好了如何開發孩子大腦,畢竟大腦發育決定寶寶將來智力的高低,為了不讓寶寶落後於同齡人,不得不從小給孩子吃堅果、魚肉等食物開發大腦。
  • 日本關島大學研究:話嘮媽養出聰明娃,促進嬰兒腦神經發育
    文|全文共1705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我生孩子前是一個很文靜的人,不愛說話。但我發現,生完孩子後「性情大變」,變成了一個「話癆」,對著寶寶「自言自語」,有永遠都說不完的話。日本關島大學:母親的聲音對嬰兒神經系統有促進作用麻省理工學院在2018年做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父母如果在孩子嬰兒時期不斷跟他交流,其大腦中主管語言輸出的區域將會輸出大量腦白質。
  • 哈佛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一生有3次黃金期,父母注意別錯過
    有了孩子後,孩子的成長發育可以說是家長最關心的話題,其中孩子的腦部發育應該是排在第一位。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頭腦聰明,為了讓孩子的大腦發育好,家長都沒少下功夫。只要是對孩子腦部發育有利的事情,家長就會願意給孩子嘗試,但是你們知道嗎?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巨大
    而哈佛大學曾經針對孩子們「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展開了研究,經過專業的數據統計和研究結果,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巨大。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一:語言能力每天使用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超過1小時的孩子,大腦白質發育水平明顯低於一小時以下的孩子。(大腦白質是大腦內部神經纖維聚集的地方,對語言、讀寫、認知等學習能力有影響。)
  • 晚上經常讓孩子這樣睡,未來發育會落後於同齡人,別覺得是小事
    後來欣欣故作聰明,既然寶寶晚上不愛睡覺,很有可能是白天睡多了。於是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故意引導寶寶白天玩晚上睡,可不曾想,寶寶的發育竟然比同齡人相差甚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你也有和寶媽欣欣同樣的疑惑,需要明白這些事。4月齡的寶寶,白天需不需要睡覺?剛出生的嬰兒對這個世界還不熟悉,無法分清晝夜是正常現象。
  • 經常玩手機真的會毀掉孩子嗎?新研究發現:有一種情況下利大於弊
    由此,研究人員根據來自英國全國各地的715個樣本得出結論:經常使用電子產品的幼兒,其精細運動發展得要比同齡人好。研究發現,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腦內有50億個突觸,在3歲時達到峰值1000萬億,是成人的兩倍之多,如果利用好了,有利於智力發育。
  • 孩子3歲前有這些表現,家長偷著樂吧,比同齡人聰明一倍
    其實,孩子許多看似比同齡人顯得調皮搗蛋的行為,往往是他比同齡人聰明的表現。正如近幾年倍受熱捧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所說:「越難帶的孩子,反而是最聰明的!」 其實,這也可能是孩子頭腦聰明、擁有強大的邏輯思維、思想活躍的表現。 家長們不妨耐心與孩子對話,鼓勵他們表現自己,勇敢的說出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這樣既能促進彼此用心的交流,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有效途徑。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 研究發現色情圖片看太多或導致大腦萎縮
    研究發現,看色情圖片可能會導致大腦萎縮,並且看得數量越多,與獎賞和成癮有關的大腦紋狀體區萎縮得越厲害。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並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但是,經常看色情圖片會導致大腦中多巴胺反覆不斷地激增,久而久之大腦便會對這種刺激變得麻木冷淡。2014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表示,經常看色情圖片會令大腦對性刺激反應遲鈍。德國科學家指出,這意味著大腦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能感受到同樣程度的「高潮」,結果導致尋求更多的色情圖片。
  • 以色列研究發現 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蝙蝠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空間記憶能力,能利用標誌物對周圍空間建立「認知地圖」並以此導航。  蝙蝠可利用聲波分辨近處物體的能力已廣為人知,而它們前往遠處覓食時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導航,吸引了兩個以色列團隊進行研究。一個團隊來自特拉維夫大學,另一個團隊由希伯來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組成,兩個團隊的論文均發表在9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 既有助大腦發育又毀腦子,碳水化合物真的這麼邪乎?
    《生物學評論季刊》(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上一篇研究,通過分析考古類、人類學、基因學、生理學和解剖學方面的數據,以確認在過去的一百萬年中,碳水化合物是否是人腦發育的關鍵因素。結果發現,土豆、穀物、水果和其他有益健康的澱粉,也許是人類大腦能夠發育得如此高級的原因。不過,這個課題並非只是歷史性課題,在現代生活裡,澱粉對大腦健康也同樣重要。
  • 孩子在這2個「黃金時間」睡覺,不僅能促進大腦發育,還容易長高
    睡覺是人類進行休息的重要途徑,對每個人來說睡覺是不能缺少的,對孩子也是如此,擁有良好的睡眠不但能讓大腦發育加速,還有幫助寶寶長個子。很少有些父母重視孩子的睡眠了,但研究發現孩子什麼時候睡會影響孩子的身體成長和大腦發育。讓孩子在這2個"黃金時間"睡覺是孩子的大腦發育最快,還能長高,建議家長看看,看完保證不會讓你後悔的。
  • 盤點:2014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暨大腦GPS定位系統研究進展匯總
    【1】Neuron:大腦靠視覺和身體兩幅「地圖」定位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5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研究了18個人的大腦,繪製了400個不同的手臂動作到達目標時的
  • 寶寶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好,將來可能是高智商
    作為一名家長,全方位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一種愛的體現。那細心的寶媽,你是否發現當孩子晚睡時,會出現愛哭愛鬧、性格懦弱的表現呢?英國研究表明,如果3歲的兒童晚睡或睡眠不規律,很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大腦發育,但現實是,很多孩子並沒有在這個年齡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而且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報告中顯示,不能按時睡覺的孩子,在智商測試中的得分普遍偏低。
  • 0-6歲大腦發育黃金期,Oz Farm澳滋兒童奶粉助力孩子大腦發育
    在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中,年僅8歲的王浩瑜,在75秒內完成了100個3位數的混合算式,速算能力和準確度讓評委驚嘆。而擁有這樣一個超級大腦,前提是父母要抓住0-6歲年齡段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在該階段,及時獲得豐富的視聽觸覺、運動和平衡等環境刺激、腦部營養素的孩子,大腦重量可能會比普通孩子多出20%。
  • 研究:氣候變化讓地球96%人口大腦發育受影響
    科學家研究稱,如果全球變暖繼續加劇,到2100年,全球96%的人口可能都無法攝取足夠的ω-3脂肪酸,而這種天然脂肪酸對大腦發育十分重要。這意味著,大多數人會因為全球變暖而變笨。這是哺乳動物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脂肪酸,在諸如神經保護、細胞存活和炎症等生理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人體大腦皮層中,其含量高達20%。目前,人們對DHA的補充非常看重。科學意見認為,人類初期大腦的發育,不僅僅需要DHA,8大營養素——蛋白質、牛磺酸、脂肪酸、鐵、鋅、碘、硒、B族維生素都要均衡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