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都」選前關鍵48小時
「夫人牌」+「廣告牌」+「背情牌」
蘇貞昌選前之夜 召十萬人KTV
「5都」選前最後的關鍵48小時,藍綠陣營都大打「夫人牌」,國民黨臺中市長候選人胡志強太太邵曉鈴勤跑市場,而民進黨臺中市長候選 人蘇嘉全太太洪恆珠逢廟必拜。選前兩天藍綠陣營都在各大報紙刊登廣告,大打文宣戰。國民黨秀出「執政」各項經濟指標數據,訴求讓美好 的數字繼續;也登報質問蘇貞昌、秋菊與扁案的同流合汙,要求選民棄綠保藍。
宋楚瑜
助選痛批臺灣貧富差距拉大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24日晚在臺南市助選時,公開表達對臺灣財政惡化、貧富差距拉大的憂心。他高分貝抨擊說,如果放煙火有錢,學生晚 上念書的電燈費卻沒有,政治人物能對得起下一代嗎?
宋楚瑜前晚在臺南市小北夜市為親民黨提名的臺南市「議員」候選人李錦泉站臺演講,還一起徒步掃街拜票,爭取親民黨在臺南市能有一 席之地,為市民的荷包把關,監督「政府」好好把錢用在刀口上。
宋楚瑜表示,這段時間,看到臺灣景氣的數字好像很漂亮,外匯存底超過3700億美金,但他問臺下約7、8百位民眾,大家手上的財富恐怕 並沒有跟著增加吧。
他強調,現在電視每天播的,不是大財團有好多老婆,就是大財團家裡討媳婦時好大的場面。但升鬥小民的生活呢?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這是在臺灣土地上打拚的結果嗎?
宋楚瑜認為,選民真正期盼的,不是藍綠對決,而是希望兩個政黨要曉得升鬥小民的生活需要照顧、臺灣的價值要需要被保護、臺灣人要 活得下去,讓大家都有公平的機會。
曾經擔任臺灣省長的宋楚瑜強調,國民黨與民進黨不要只會想到爭權、爭位,要知道很多事要去調整,現在山區有好多道路,如果不去維 護,下起雨來,會和蘇花公路一樣,會出事的。
宋楚瑜進一步指出,臺灣的財政愈來愈有問題。全省包括臺南市、臺南縣在內,很多鄉鎮都是負債、發不出薪水。
宋楚瑜舉臺中一中為例,晚上學生要開夜車、開電燈準備考試,學校卻說沒有電費,導致學生後來包圍學校大樓。宋楚瑜拉高分貝問現場 的選民「難道這些學生要去抓螢火蟲來念書嗎?」
他強調,錢要用在刀口上!教育的錢一定要有,放煙火的錢稍微省一點,而不是去放煙火有錢,學生晚上要念書的電燈費卻沒有,那麼, 政治人物能對得起下一代嗎?再這樣下去,臺灣還有希望嗎?講到這件事,他都想要流眼淚啊!
國民黨登報質問
「蘇貞昌拿陳水扁多少錢?」
「五都」選情緊繃,距離投票日只剩兩天,臺灣平面媒體充斥著藍綠陣營各式廣告。國民黨臺北市黨部登報質問「蘇貞昌拿陳水扁多少錢 ?」強打貞昌與扁案的同流合汙關係。國民黨推出「執政」兩年來各項經濟指標數據,訴求「讓美好的數字繼續,你我的生活更美好」。國民 黨高雄市市長候選人黃昭順登出半版廣告,黑色的背景與灰色的臺灣,鬥大的黃色鮮明字體寫著「挺菊保秋救「阿扁」?棄綠保藍救臺灣!」
蘇貞昌昨天推出的廣告以粉綠色軟性基調為底,訴求「和人民站在一起」,「超越過去、超越對立、超越自己」,感性號召迎向新世界; 三大報上也都預告了蘇25日晚在電視上的2分鐘談話。
逢廟必拜
民進黨候選人太太很迷信
民進黨臺中市長候選人蘇嘉全太太洪恆珠很迷信,逢廟必拜,昨日上午開始從豐原、后里、梧棲、清水、大安、外埔一路進行參拜。
洪恆珠說,選舉剩下最後2 天的衝刺行程,她祈求神明能讓蘇嘉全順利當選,昨天從豐原開始,在海線鄉鎮市參拜。對於有人批評蘇嘉全不 是臺中人,她表示,陳菊是宜蘭人當高雄市長,蘇貞昌是屏東人當臺北縣長,都做得很好。
國民黨臺中市長候選人胡志強太太邵曉鈴昨天繼續她的菜市場拜票行程,上午到豐原,下午到大裡,小商販熱情地伸出手來與邵曉鈴握手 ,對於媒體的詢問,邵曉鈴仍維持一貫的回答,謝謝、謝謝大家關心,並說大家開心就好。
選前之夜
蘇貞昌召十萬人合唱KTV
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今晚將在中央藝文公園大草坪舉行選前之夜活動,蘇陣營預估現場將湧入10萬群眾。蘇貞昌競選辦公室昨天表 示,現場將請來「Open Taipei」競選專輯中的9組歌手,並且穿插管樂隊、「原住民」青年與兒童合唱,最後所有歌手還要與現場10萬人來場 大合唱。
蘇貞昌競選辦公室表示,這次選戰大量使用音樂與影像;晚會也將穿插幾支代表性影片,包括「你好,我是蘇貞昌」、「北縣政績篇」、「 從政初衷篇」。此外,將依照選戰時間軸,播放蘇貞昌從3月初宣布參選至今,與競選團隊、民眾的互動。
蘇辦透露,現場除呈現超炫聲光效果,還提供互動裝置平臺、以先進科技強化蘇陣營選戰主打的「對話」概念。民眾只要走上平臺,攝影機 就會隨機截取臉孔,群眾的臉不但立刻投影在一旁的大樓牆面,電腦還會自動在牆上秀出不同形狀的可愛對話框。蘇貞昌幕僚指出,投影面積 高達10層樓高,連毛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
不同於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郝龍斌將打出「總統牌」,蘇貞昌競選辦公室昨天表示,現場除了蘇貞昌將發表長達45分鐘的演說外,林義 雄、屏東縣長曹啟鴻與宜蘭縣長林聰賢也將助講。3人演說主題分別著墨於蘇貞昌人格特質、蘇貞昌留在屏東縣的政績建設,以及宜蘭縣由國民 黨執政轉變為民進黨執政的改變。
馬英九
領軍最後一晚造勢活動
「五都」選戰進入倒計時,國民黨回防選情緊繃的「北二都」(臺北市、新北市)。26日最後一晚的造勢活動,國民黨中央目前規劃馬英九 將狂掃「五都」一輪造勢,但由於「五都」市長候選人都在爭取馬英九出席選前之夜晚會,黨中央還要與各總部協調,確定行程今天才能正式 敲定。
據藍營初步規劃,馬英九26日最後兩場的壓軸造勢將留在「北二都」,先出席朱立倫的板橋造勢晚會,最後到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參加郝 龍斌的選前之夜,全力固守城池。
馬英九昨晚分別陪同臺北市長郝龍斌、國民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朱立倫造勢,今天安排的兩個黨務輔選行程,則全都留給了朱立倫。此外, 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今天也將首度陪同朱立倫上香祈福並車隊掃街,全力固守板橋地區的選票。
今天就是「五都選舉」的選前之夜,力拼連任的臺北市長郝龍斌將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選前之夜,國民黨臺北市選區「立委」,今天也將 在臺北市12個定點為郝龍斌拜票。
郝龍斌表示,他對於自己勝選充滿信心,但勝選的關鍵是投票率,雖然禮拜六天氣可能會不大好,但他希望選民務必要以神聖的一票,來 決定臺北市的未來。
郝龍斌也感性地回憶,10年前某一天的天氣也非常冷,也下著大雨,他的兒子抽慉又嘔吐,當時他抱著兒子冒雨到醫院時,心裡非常著急 ,但治癒之後他感到很安慰,他認為這次投票也是一樣,希望不管是刮多大風、下多大雨,天氣有多冷,大家務必要出來投票,因為這一票不 僅決定臺北市的未來,也決定兩岸的發展。
打悲情牌
扁媽哭求陳致中當選
參選大高雄市「議員」的陳致中前晚在競選總部前盛大舉行「陳水扁坐監惜別晚會」,扁媽陳李慎、姊姊陳幸妤、兩名姑姑陳秀琴及陳秀金現身,扁家人淚眼哭求大家支持陳致中一定要高票當選,氣氛哀悽。現場有支持者衝到臺前下跪,7、8千支持者在象徵扁黑牢的鐵籠上綁上黃絲帶,歡呼「讓陳致中最高票當選」,黃睿靚選「立委」。
陳致中選前之夜晚會也是「陳水扁坐監惜別晚會」,舞臺上左寫「臺灣人的苦難」、右說「來不及說再見」、橫批「集中選票討公道」。
晚會從6點30分開始,陳致中總部擺了2500個板凳,座無虛席,還把總部旁的大馬路佔據一半,現場掌聲、鞭炮聲、喇叭聲、口哨聲不斷,晚會進行到9點天空飄下雨來,來賓批國民黨、批馬英九越講越氣憤,還當場播放10分鐘陳水扁從美麗島辯護律師時代到被收押、從政以來的一路過程,頓時,現場充滿哀悽的氣氛。
接著陳致中、黃睿靚夫婦攙扶扁媽陳李慎上臺,陳水扁兩個妹妹陳秀琴及陳秀金及陳幸妤隨侍在旁,扁媽淚眼哭求,一再拜託大家支持陳 致中一定要當選。
花絮
藍綠掃街狹路相逢
新北市長選舉選情激烈,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24日下午赴臺北縣土城車隊掃街,與綠營車隊狹路相逢,雙方兩度在馬路上及巷道相遇叫陣 ,助選員幾乎喊破喉嚨比氣勢。
「五都」選戰倒數,朱立倫與夫人高婉倩一起拜票,臺北縣長周錫瑋也來助陣,藍綠兩軍連日來不約而同選擇板橋與土城進行車隊掃街, 雖然朱立倫陣營將時間錯開,避免和對手蔡英文的車隊相遇,但他下午掃街拜票,仍兩度遇上綠營市議員候選人車隊。
朱立倫車隊第一次遇到綠營車隊時,有交通警察在道路中間隔開,避免兩軍對嗆,當時雙方還算自製,僅僅自行喊話,藍綠兩軍也沒有刻 意放慢速度,而是依正常的進度行進;第二次在巷道相會,兩軍則是喊破喉嚨叫陣,雙方一度情勢緊張,朱立倫車隊陣容龐大,在形勢比人強 之下,綠營車隊停靠在旁,先讓朱立倫車隊通過,這場藍綠車拚叫陣才算收場。
歷史告訴未來
綠營臨門一腳會是什麼?
「五都」選舉臨近,各種選舉路數又紛紛登場,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近幾年民進黨一系列「充滿創意」的選舉策劃。使原本低迷的支持度、落後很多的民調,因為投票之前這臨門一腳,結果是國民黨候選人在民調支持率很高的情況下紛紛落馬,一次又一次的吃了「啞巴虧」。可以說民進黨已經吃慣了這臨門一腳的甜頭。
1998年,高雄市長選舉時偽造的緋聞錄音帶事件。吳敦義1998年在角逐連任高雄市長時,任內政績頗佳,原本選情看好,未料在投票前十多天被一卷影射吳有男女曖昧關係的錄音帶惡整下臺,以4500票的些微之差敗給民進黨提名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
2007年陳菊陣營製造的走路工事件。2007年12月8日深夜,陳菊陣營召開記者會,指參加黃俊英陣營的晚會,夜間回程時,車上有人發給「 走路工」新臺幣1000元賄款,結果第二天陳菊以1171票的優勢當選。子虛烏有的「走路工」,擊敗了一路看好的黃俊英。
更為詭異的當屬2004年的「三一九」槍擊事件。2004年3月19日,也就是2004年臺灣「大選」投票日的前一天,爭取「總統」連任的陳水扁正在家鄉臺南掃街拜票時發生槍擊事件,一顆子彈穿過汽車擋風玻璃後擊中呂秀蓮膝蓋,另一顆據稱是恰到好處地擦過了陳水扁腹部。……,結果不出所料,連戰、宋楚瑜陣營又在高民調的優勢下敗選。
不知這次民進黨臨門一腳是什麼……
(責任編輯:張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