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家樂福緣何陷入關店危機

2020-12-23 雲南房網

全球第二大國際化零售連鎖巨頭家樂福最近有點「樂」不起來。

在中國高速發展了15年的家樂福,幾個月間,禍不單行。多位店長離職,因收取通道費被企業告上法庭……

3月22日,中國大連家樂福新華綠洲店正式關店,此前這家門店已經虧損7年之久;7月28日,經營僅3年的西安小寨店因業績不佳被關停。

尖銳的零供矛盾

中投顧問流通行業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說,沃爾瑪與家樂福代表了零售的兩種盈利模式,沃爾瑪更注重通過價值鏈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和採購成本,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獲取利潤的盈利模式;而家樂福的賺錢法寶是向上遊供應商收取高額通路費用(進場費),擠壓供應商的利潤。

這種矛盾終於在某一天爆發。青島一家企業為了進駐家樂福,被迫支付各種高額費用,3000萬元的貨款中有600多萬元被家樂福扣除或拖欠,因此一紙訴狀將家樂福告上法庭。

這也為高度依賴通道費的家樂福敲起了警鐘。據供應商說,大部分沃爾瑪門店都不收取這些費用,大潤發也很少收取,國內有些大型連鎖超市也會收取這些費用,但是無疑家樂福收取的比例最高。「綜合起來,這些費用佔到了售價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家樂福至少一半的收入都來自於通路費用。」供應商還表示,家樂福亦是同類外企中結款周期最長的。

零供矛盾在家樂福身上體現得異常尖銳,黎雪榮表示,家樂福在其他國家並不是靠收取通道費獲利的,只有在中國,家樂福採取了這種盈利模式。隨著美國沃爾瑪、泰國易初蓮花等紛紛進入中國,導致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家樂福如果繼續靠拉長供應商的帳期、收取各種費用來盈利,將給供應商造成巨大的資金壓力,衝突會更加尖銳,必將給家樂福今後的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這樣的惡果已經顯現,2009年度連鎖百強外資排行榜單中,領跑中國市場多年的家樂福跌落王座,家樂福銷售規模被大潤發趕超,門店總數被沃爾瑪超越。

分權集權平衡點

「分權」曾是家樂福在中國快速發展、戰無不勝的法寶。1995年,家樂福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大賣場北京創益佳店,此後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一直比較順利,這得益於家樂福的放權策略,每家店的店長擁有包括訂貨、定價、促銷、商品採購建議、人事等全方位的權責,可以隨時根據市場情況及時靈活地做出調整。

然而,放權模式最終變成了一把雙刃劍,從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間,家樂福在中國門店總數為60家,靈活高效的分權模式保證了家樂福在中國快速站穩腳跟。但是,此時中國零售業開始取消對外資的限制,外資巨頭開始在中國跑馬圈地,2005年至今,家樂福又在中國開出110多家新店,在高速發展中,家樂福模式的弊病也顯露無疑。

由於權力膨脹,門店管理層與供應商之間的灰色交易已經是公開現象。2006年8月,多名家樂福管理層因受賄被捕,單店分權的擴張模式已經讓家樂福總部失去了部分控制力。為此,2007年,家樂福新任總裁羅國偉上任後,開始著力收回門店權力、統一管理的改革。因為收回門店權力,導致大量管理層人才流失。

另一方面,集權運動所統一的業務流程雖然大大節約了成本,但也產生了新的弊端,比如店長們不再像以前一樣有高漲的工作積極性、多頭管理、決策遲緩……2009年家樂福的財報並不理想,剔除匯率變動影響,家樂福全年銷售總額增長了0.9%,達到962億歐元,而淨利潤則下降了74%。

在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看來,家樂福正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中,分權勢必會加大採購成本,更無法避免商業賄賂;集權則造成本土化程度不夠,無法對市場做出靈活反應。

事實上,儘管在全球零售業排行榜上,家樂福的銷售業績僅次於沃爾瑪,排名第二,但在營業收入上,沃爾瑪4082億美元,家樂福1214億美元。在淨利潤方面,沃爾瑪大約143億美元,家樂福只有區區4億多美元。

黎雪榮認為,家樂福只有找到分權與集權的平衡點,才能走得更遠。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於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繫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雲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焦點

  • 「家樂福」在韓國緣何水土不服?
    「家樂福」在韓國緣何水土不服?  近日,韓國家樂福在一份題為《家樂福正式確認撤離韓國》的聲明中宣稱:「家樂福正在考慮全面轉讓在韓國的事業,已經接受了幾家候選者的兼併提案報告。」緊接著又有報導說:韓國家樂福正同樂天、新世界、三星、依戀等幾家公司就出售的具體事項進行緊鑼密鼓的協商,不日之內「優先協商對象」即將確定。
  • 海灣斷交危機緣何得以化解
    海灣斷交危機緣何得以化解 2021-01-06 17:01: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家樂福賣身48億,沃爾瑪頻繁關店
    但是最近的幾大外資紛紛開始了自己的「拋售」確實是讓人們看到了零售業的大危機。眾所周知的是這幾年全球的零售行業都在陷入冰凍期,不管是外資企業還是本土企業,都在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就在不斷的零售業面臨著虧損、倒閉的危機時,已經開始有不少外資企業「逃離」中國市場了,在前有沃爾瑪關閉門店,後有家樂福「賣身」活命之後,中國的各大零售業也紛紛開始蠢蠢欲動。
  • 家樂福長春最後一家門店將關門 要徹底退出長春市場?
    繼家樂福春城店、新民店陸續關閉之後,亞泰大街上的家樂福超市已是其在長春僅存的一家店,在聖誕節期間又傳來閉店的消息,讓人多少感覺有些悲涼。作為歐洲第一大超市巨頭的家樂福,為何敗走長春?她說,以前經常來這家超市,「平時來購物的人流還可以,不知道為什麼關店。」   不過,也有許多商品仍維持原價。「我們的杯子不打折。」一名銷售玻璃杯的理貨員邊撕價格籤邊說:「你來晚了,前幾天打折的商品多,這幾天都搶得差不多了。這些杯子是要返廠的,不打折。」
  • 「藍月亮」遭家樂福下架渠道危機爆發 多年積怨
    「藍月亮」遭家樂福下架渠道危機爆發 多年積怨 2015-07-11 13:18:09參與互動()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藍月亮大賣場渠道危機進一步發酵
  • 付一夫:蘇寧刷屏的另一面:家樂福緣何敗走中國?
    可是,在中國市場耕耘了24年並取得了無數輝煌成就的家樂福,近年來卻每況愈下,在屢屢傳出要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後,而今終於走到了「賣身」這一步。家樂福究竟怎麼了?自2012年起,大部分以百貨、超市為主營的零售企業增速就不斷下滑,在國內經濟不振和電商飛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線下零售商的日子每況愈下,許多大型超商甚至不得不以關店來預示自身的敗退——而關店的名單裡,就有家樂福的名字。
  • 企業危機公關案例——麥當勞、家樂福、中國電信危機處理之策略
    當這些企業面臨信任危機時,他們都採取了什麼樣的手段來化解危機呢?本文從危機公關處理理論來探討和分析這三家企業是如何進行信任危機處理,以此來總結企業危機公關的成功方法和策略。家樂福據調查家樂福超市鄭州花園店用三黃雞冒充柴雞以次充好以及銷售過期食品,欺騙消費者。
  • 家樂福危機公關帶來的啟示
    我們簡單地看三個關鍵節點:1.以中糧、康師傅為代表的供貨商,以零售商徵收高額進場費為由頭集體抵制家樂福,「錢」規則昭然若揭的背後,也有供貨商漲價而零售商拒絕的導火索,以及政府在收取進場費合法性問題上的缺乏規範;  2.中國零售業有史以來額度最高的罰款幾乎同時降臨家樂福,虛假價格問題引發「欺詐門」,媒體爆出比「欺詐顧客」更可怕的家樂福
  • 家樂福會退出杭州嗎?
    昨日,家樂福方面表示,關店是因為公司的業態調整,家樂福不會退出杭州市場。家樂福餘杭南苑店昨正式關張昨日下午,記者前往位於餘杭區南興路與世紀大道交會處的家樂福南苑店,老遠便看到有工人正在拆除超市大樓外牆上的家樂福巨大的藍色標誌。走近一看,超市門店大門已經緊閉,玻璃門上貼著《停業公告》和《退卡須知》。
  • 外資超市大敗局:三大巨頭市場份額腰斬,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關店
    無數小範圍的爭奪,刺激著原有「領主們」的神經,洋超市不再只是潛伏著的危機,而是明面上的真槍實彈。02告別高速增長家樂福的轉折點出現在2017年。全球範圍內,家樂福營收在2010年開始了明顯的下滑,直到2016年才有所緩和。相比之下,淨利潤的下滑卻沒有停止,2017年甚至開始出現虧損狀況,家樂福中國成為重災區。2017年和2018年兩年,家樂福中國佔家樂福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5.14%和4.9%,而虧損金額卻分別佔到了26.53%和13.13%。
  • 家樂福中國計劃再關兩家門店 經營不善成為主因
    昨日,家樂福長春春城店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該店已停止進貨,確定將關閉,但具體關店時間還待總部通知;而家樂福紹興鏡湖店也被排在擬關店名單上,正待總部指示。經營不善依舊是家樂福關店的最根本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春城店和鏡湖店正式關閉,則家樂福華東區、北區、華南區和中西區的中國四大區域都出現關店問題,其經營弊端再次凸顯。
  • 家樂福鄭州北環店陷入閉店風波
    家樂福在河南的首店,近日陷入了閉店風波。
  • 3.15晚會曝光後 麥當勞家樂福如何度過信任危機
    原題:被央視3.15晚會曝光 麥當勞家樂福如何度過信任危機?2012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以「共築誠信,有你有我」為主題再次聚焦誠信。22:25,家樂福方面也藉助官方微博進行了回應。對央視315晚會所報導的河南花園店嚴重違規操作生鮮類產品問題高度重視,在此向消費者表示最誠摯的歉意。公司立即展開調查,並將嚴肅處理。家樂福始終高度重視食品質量管理工作,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培訓,採取措施,切實保證相關規定認真落實,維護廣大消費者的權益。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
  • 「家樂福」超市稱重價籤含貓膩
    另據記者觀察,北京家樂福健翔橋店與家樂福其他店價籤不一致,其他店的價籤暫未發現此現象,然而作為國際連鎖超市,統一商標,統一形象,為何價籤不統一呢?       帶著以上疑問,民主與法制網記者做了一番走訪與調查。
  • 樂天瑪特接連關店或被擠出中國市場
    如今大賣場的經營環境本身就不理想,零售企業的股價也連創新低,家樂福等強勢的商超企業都經營困難,更何況是一個規模更小也沒有採購及物流優勢的樂天瑪特。有零售行業人士分析,樂天瑪特未來的命運可能是關店止損或被賣,但有華潤萬家收購樂購的前車之鑑,想要找到好的買主也不容易。
  • 杭城零售業再現「關門」事件 家樂福蕭山金城店今起停業
    今天,位於杭州蕭山的家樂福金城店將正式停止營業。家樂福方面稱,此舉為公司的業態調整。  昨天,微信朋友圈裡,不少人在轉發蕭山家樂福關停的消息。家住蕭山的網友稱,早幾天就在家樂福蕭山店張貼的兩份公告上得知該店要關停的消息。  這份《停業公告》稱,自2014年9月17日起,家樂福金城店將停止經營,顧客扔可持家樂福蕭山金城店售出的購物卡,到延安路的湧金廣場店和餘杭南苑店消費。
  • 家樂福成都青石橋店突然歇業 員工毫不知情,因租賃合同到期?
    經營時間長達13年的家樂福成都青石橋店突然關門歇業!「非常突然,我們前天還在上班,沒有人通知要閉店,之前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家樂福青石橋店員工劉女士如是說。位於成都財富中心3樓運營了13年之久的家樂福青石橋店29日突然關門。3月30日一早,家樂福部分員工和商戶聚集在門口,憑藉工牌進入商場解決後續事宜。
  • 家樂福做電商,沃爾瑪這個老司機給了啥前車之鑑?
    就在一周前,其中國子公司的股份正遭遇合作夥伴打包拋售,家樂福的中方股東遼寧成大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擬以4.2億元出售全部其持有的家樂福在中國六個城市的合資公司股權,據報導,這6個家樂福合資公司中,有5家已經陷入虧損。 線下實體業務的下滑趨勢從其財報中也可窺見一二。其三季報數據表明,家樂福在法國零售銷量穩定,南美市場銷量上漲,但亞洲市場銷售額卻同比下跌5%。
  • 沒有電商基因 大賣場家樂福做O2O並不容易
    就在一周前,其中國子公司的股份正遭遇合作夥伴打包拋售,家樂福的中方股東遼寧成大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擬以4.2億元出售全部其持有的家樂福在中國六個城市的合資公司股權,據報導,這6個家樂福合資公司中,有5家已經陷入虧損。線下實體業務的下滑趨勢從其財報中也可窺見一二。其三季報數據表明,家樂福在法國零售銷量穩定,南美市場銷量上漲,但亞洲市場銷售額卻同比下跌5%。
  • 昔日巨頭家樂福,何以敗得這麼慘!
    最近一則新聞在商業報導裡刷屏了,法國零售業巨頭家樂福,以48億人民幣賣給蘇寧易購80%的股份。這一舉動,也被很多人認為是家樂福真正的「賣身」之舉,至此,家樂福退出中國已經沒有懸念了,這也讓不少人感慨蘇寧這次是撿了個大便宜,因為家樂福擁有大量的城市優質門店,還有高頻的消費流量,能與蘇寧的電器類、3C類家電形成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