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上海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講話精神,始終堅持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紮實推進「一江一河」兩岸公共空間建設,著力實現範圍更廣、環境更美、品質更高的濱水岸線貫通開放,將昔日的「工業鏽帶」打造成為今天的「生活秀帶」。繼2017年年底黃浦江核心段45公裡岸線貫通開放之後,2018年1月,上海啟動實施第四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治理。日前,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實現基本貫通。
凝聚共識,促進共贏,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兩岸具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濱水景觀,是上海中心城區非常寶貴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由於歷史原因,部分單位、居住小區緊貼蘇州河兩岸建設,形成了濱水公共空間的「斷點」,不利於發揮系統作用,影響市民日常體驗。
各沿線單位、小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建設,是蘇州河成功貫通的重要因素之一。長期以來,在普陀區蘇堤春曉、半島花園、河濱香景園、大華清水灣二三期等地段,蘇州河很多濱水空間已經成為所在小區的組成部分,部分居民顧慮貫通工程對小區帶來影響。為此,政府部門規劃實施單位與居民反覆溝通,不斷聽取公眾意見,優化設計方案,最終取得廣泛共識。來自居民的實際反響表明,貫通工程兼顧了居民小區和開放空間之間的不同需求,形成共贏格局。
沿線單位顧全大局。虹口段上海地方海事局虹口海事所、黃浦段中石化加油站等眾多單位秉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理念,積極配合岸線騰讓並積極參與城市更新建設,貢獻出了寶貴的濱水岸線和空間。
水岸聯動,全要素整治,全面提升濱河兩岸空間品質
蘇州河兩岸環境品質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全力推動貫通工程基礎上,今年年初以來,上海大力開展沿河建築、綠化景觀、跨河橋梁等綜合整治工作,確保水域、陸域與貫通開放同步實現全面提升。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綠化市容局、市「一江一河」辦聯合發布《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治理方案》,將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整體納入美麗街區建設,在蘇州河沿線20.2平方公裡公共空間內打造「生活秀帶」。
上海充分發揮市「一江一河」辦、市精細化辦、市市政市容聯辦等平臺作用,組織相關行業主管、各區政府開展情況排查、評估、論證等工作。市綠化市容局重點聚焦濱水外立面整治、景觀照明品質提升、道路和水域保潔等18項任務,梳理了問題樓宇、需提升治理路段188處(段),形成了市級治理建議清單,實施了425項整治提升任務。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房屋管理局針對蘇州河兩岸整體空間尺度小、沿河建築風貌影響濱水空間整體景觀等情況,會同各相關區政府對蘇州河沿河第一立面建築外觀進行逐棟梳理和評估,開展城市設計,根據不同的建築保護等級採用分類施策辦法,實施建築立面更新改造、外立麵粉刷清潔、空調等附屬設施規整美化等措施,最大限度恢復建築原有風貌。市交通委、市道路運輸局針對部分橋梁與城市景觀不協調、與濱水公共空間銜接不順暢等問題,對蘇州河沿線既有的33座橋梁開展全面分析評估,提出了夜景燈光、色彩塗裝、線纜整治、欄杆更新、無障礙設施等「一橋一策」的景觀改造方案。
為破除蘇州河防汛牆標高過高的限制,改變上海中心城區很多區段臨河不見河、親水性不夠、濱水景觀資源部分閒置等情況,市水務局在確保城市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指導沿線各區因地制宜開展防汛牆綜合改造,使臨水空間更具開闊和親水性。市規劃資源局、各區政府針對蘇州河沿線大部分橋下空間未能合理及有效利用等情況,開展方案徵集,在長寧區凱旋路橋、古北路橋、靜安區河南北路橋等地,對橋下空間同步啟動實施改造「微更新」,加速推動內環、中環、外環、南北高架等快速路高架橋下空間重塑,植入運動健身、兒童樂園等更加貼近市民生活、環境更加友好的主體功能場景,讓每一塊空間都充分活化、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蘇河兩岸「一區一亮點」
蘇州河沿線具有「河窄、灣緊、樓密、路近」等特點,未來,上海將根據濱河地區空間規劃、資源稟賦等條件,在推進貫通的同時,因地制宜打造更多類型豐富、彰顯活力、更具煙火氣的功能節點,逐步形成一河兩岸「長藤結瓜」的空間格局。
蘇州河黃浦段將結合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把南蘇州河沿線打造成為一條有內容、有記憶、有活力的2.9公里海派博覽風情帶。西段(成都路橋-烏鎮路橋)及東段(外白渡橋-河南路橋)目前已基本建成開放,九子公園、第一加油站、蘇河驛等景觀節點已經成為新的「打卡」點,吸引了眾多遊人,中段(烏鎮路橋-河南路橋)改造提升工程也正加快謀劃實施。
從外白渡橋至河南路橋近1公裡的虹口段,是蘇州河最具代表性的濱水岸線。該段以「最美上海灘河畔會客廳」為目標,致力打造具有歷史文化魅力的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目前,處於「一江一河」匯聚口的上海大廈觀景平臺已經建成開放,郵政博物館、河濱大樓等沿線眾多歷史建築也將陸續進行微更新,未來將成為上海「一江一河」最佳攝影景點之一。
蘇州河靜安段以「上海新地標,夢回蘇河灣」為目標,通過綜合改造提升,全線重點打造水岸陽臺、河畔明珠、歷史畫廊等多處濱水公共空間。南岸「蝴蝶灣」在相對侷促的用地條件下嵌入籃球場等體育設施和運動場地,極大豐富了空間功能。北岸總商會舊址、四行倉庫、福新麵粉廠等重要節點也將以嶄新面貌重新亮相。
普陀段涉及約21公裡的改造任務,承擔了蘇州河貫通的「半壁江山」。圍繞長壽路、曹家渡、長風、長徵四個主題區段,蘇州河普陀段實現了沿河居民小區、文創產業園區與濱水公共空間的融合共生。普陀區把貫通與居民小區品質提升、臨河地塊功能轉型相結合,重塑了河濱香景園、蘇堤春曉等生活親水岸線和活力空間示範區。
蘇州河長寧段全線約11公裡,具有長寧人文景觀特色的濱河健身步道,串聯起臨空公園、風鈴綠地、虹橋河濱等6個公園綠地。目前,海煙物流段已貫通開放,臨空公園與外環林帶的整體開放為市民提供了一處新的大型休憩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