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應用賦能使金融服務效率大幅提升,服務成本不斷降低。金融科技在推動金融行業發展、增加經濟社會福祉的同時,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和經濟運行的規律,由於金融科技應用的電子化、虛擬化等特點,使得風險更加具有隱蔽性,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也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監管沙盒模式的提出,為風險防控模式的創新打開了思路。
「Sandbox」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非常喜歡自家院子裡的鞦韆,每天都坐在上面玩耍,看著擺動的鞦韆,父親還是有些擔心,萬一孩子沒抓穩摔了下來,院子的地面都是堅硬的石板,一定會特別疼。於是,父親在鞦韆下方的一大片區域都鋪上了厚厚的沙子。在「沙灘」上的鞦韆,女兒終於可以更自由地玩耍了,有人也稱之為是「Sandbox」的故事。
「監管沙盒(Sandbox)」是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在2015年提出的概念。其設計的初衷,是給新興的金融科技創新提供空間。簡單說,就是一個試點「特區」,監管部門通過設立限制性條件和相應保護措施,允許金融科技機構在真實市場環境中,向真實消費者提供創新性金融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監管通過全程監控並評估其在沙盒中表現,判定其能否「出盒」並大面積推廣。
監管沙盒的特點是,秉持柔性監管理念,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下,通過提供一個風險可控的真實市場空間,支持金融機構對創新產品進行探索和實踐,及時發現和規避產品缺陷和風險隱患。監管沙盒也是為特定的金融創新提供一個過渡性、測試性、安全性的環境,從而既能夠充分把握風險與加強消費者保護,又能夠使得創新不再「無所適從」,而是「找到組織」,從而儘快推動良性的金融創新落地.
「監管沙盒」擴圍提速
自2019年12月底北京開啟創新監管試點後,中國版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不斷鋪開,並且呈現出加速趨勢。截至目前,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成都市、廣州市九市(區)均先後成為監管沙盒試點地區,並且均已發布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名單,共60項。其中,北京已發布兩批次試點名單。目前第三批已經「在路上」,將吸引更多有先進性、可推廣的金融科技項目。
隨著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持續擴容,眾多有實力的金融科技企業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運用新興技術驅動金融創新、賦能金融提質增效,著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部分內容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