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沙盒」擴圍提速 推動金融科技加快發展

2020-12-20 東方微銀

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應用賦能使金融服務效率大幅提升,服務成本不斷降低。金融科技在推動金融行業發展、增加經濟社會福祉的同時,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和經濟運行的規律,由於金融科技應用的電子化、虛擬化等特點,使得風險更加具有隱蔽性,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也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監管沙盒模式的提出,為風險防控模式的創新打開了思路。

「Sandbox」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非常喜歡自家院子裡的鞦韆,每天都坐在上面玩耍,看著擺動的鞦韆,父親還是有些擔心,萬一孩子沒抓穩摔了下來,院子的地面都是堅硬的石板,一定會特別疼。於是,父親在鞦韆下方的一大片區域都鋪上了厚厚的沙子。在「沙灘」上的鞦韆,女兒終於可以更自由地玩耍了,有人也稱之為是「Sandbox」的故事。

「監管沙盒(Sandbox)」是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在2015年提出的概念。其設計的初衷,是給新興的金融科技創新提供空間。簡單說,就是一個試點「特區」,監管部門通過設立限制性條件和相應保護措施,允許金融科技機構在真實市場環境中,向真實消費者提供創新性金融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監管通過全程監控並評估其在沙盒中表現,判定其能否「出盒」並大面積推廣。

監管沙盒的特點是,秉持柔性監管理念,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下,通過提供一個風險可控的真實市場空間,支持金融機構對創新產品進行探索和實踐,及時發現和規避產品缺陷和風險隱患。監管沙盒也是為特定的金融創新提供一個過渡性、測試性、安全性的環境,從而既能夠充分把握風險與加強消費者保護,又能夠使得創新不再「無所適從」,而是「找到組織」,從而儘快推動良性的金融創新落地.

「監管沙盒」擴圍提速

自2019年12月底北京開啟創新監管試點後,中國版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不斷鋪開,並且呈現出加速趨勢。截至目前,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成都市、廣州市九市(區)均先後成為監管沙盒試點地區,並且均已發布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名單,共60項。其中,北京已發布兩批次試點名單。目前第三批已經「在路上」,將吸引更多有先進性、可推廣的金融科技項目。

隨著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持續擴容,眾多有實力的金融科技企業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運用新興技術驅動金融創新、賦能金融提質增效,著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部分內容整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升級監管沙盒、推動快速支付、虛擬銀行香港正在全面擁抱金融科技
    2017-09-29 15:23來源: 香港金管局摘要:香港金管局將於2017年底推出監管沙盒2.0,科技公司可直接通過聊天室與金管局溝通。本文來自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網,原文標題《智慧銀行新紀元》。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日公布一系列舉措,推動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先生在香港銀行學會舉辦的年度「香港銀行家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介紹金管局如何帶領及協助銀行業提升至更高層次,把握銀行與科技結合帶來的龐大機遇。
  • 監管沙盒是什麼意思?中國探索「監管沙盒」「監管科技」
    科技發展正在重塑金融業的業態,而中國在全球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大潮中已佔據重要一席。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獲得的融資額已經超越美國,位居全球首位。  在11月26日舉行的2017天府金融論壇——科技金融與創新創業分論壇上,與會人士表示,金融科技對現有的金融監管體制已經產生衝擊,並在無形中推動現有金融監管模式的轉變。
  • 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擴圍:上海重慶深圳雄安杭州蘇州入選
    自去年12月北京啟動試點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擴容至6市(區)。4月27日,央行宣布,為深入做好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央行支持在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等6市(區)擴大試點,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申請創新測試,在依法合規、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賦能金融「惠民利企」,紓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等痛點難點,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 同盾科技實力入選2020中國金融科技競爭力百強榜單
    本次百強榜單評選主要面向在推動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及創新企業,旨在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突出行業發展優勢,樹立行業健康發展標杆。百強榜單指出金融科技行業6大發展趨勢:一是,開放、融合的金融生態趨勢更加明顯;二是,數字基礎設施迎來風口,金融科技底層技術融合加快;三是,金融業數位化轉型加快,金融行業將全面步入「雲時代」;四是,銀行-金融科技-企業三元小微金融模式進入上升期
  • 聯盟分析-政策法規|香港監管沙盒的探索
    本文將帶讀者探索香港監管沙盒,介紹區塊鏈企業打開沙盒的正確方式。一、沙盒的含義沙盒通常指,為了支持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對於在法律適用上原有的監管制度存在空白或不明確的情況下,允許部分採用新科技的業務在監管機構的監督下,在相對可控的環境內進行試驗性的運營。
  • 邵長毅:金融科技監管應加強國際合作(2019年)
    世界銀行中國局高級金融專家邵長毅發言   6月28日,由經濟參考報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建設銀行、平安普惠共同主辦的「2019普惠金融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在當天下午的「普惠信貸·聚合發展」專業論壇上,世界銀行中國局高級金融專家邵長毅為大家提供了普惠金融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研究視角。  通過金融科技的手段來推動普惠在各個國家都有進展,金融科技對普惠的好處有幾個方面:一是能打通「最後一公裡」,比如,很多過去金融服務不到的地方現在通過一個手機就能解決,金融科技能夠切實提高金融的覆蓋率;二是能降低風險管理的成本,好多事情做不了就是因為成本高。
  • 金融科技樹:各國金融科技政策比較(下)
    國際清算銀行(BIS)創新樞紐計劃就是這種情況,該計劃由60家中央銀行建立,旨在發現並深入了解與中央銀行相關的金融技術的關鍵趨勢,以探索開發公共物品,以增強全球金融體系的功能,並作為中央銀行創新專家網絡的聯絡點。監管沙盒也是常見的創新推動計劃。
  • 網信CEO盛佳: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大發展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9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就表示,金融機構要抓住信息技術發展的機會,提升數位化、數據化水平,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的效率和能力,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對此,網信CEO盛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網際網路廣泛應用、提升服務體驗的同時,應藉助科技手段提升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的效率和效果。
  • 南「穗」中「蓉」齊「入夥」,央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城市增至9個
    據悉,金融科技創新監管也稱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其主要功能是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運用新興技術驅動金融創新、賦能金融提質增效,著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中國人民銀行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是為支持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加強金融科技創新,探索設計包容審慎、富有彈性的創新試錯容錯機制,劃定剛性底線、設置柔性邊界、預留充足發展空間,努力打造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政策紅利 第三支柱金融產品有望「擴圍」
    而就在此次會議召開前的一個星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表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顯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發展有提速之勢。「規範發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保險,首先就要開發多樣化的個人養老金產品。
  • 在岸/離岸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為何金融和科技兩手抓
    新任務: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今年2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上海市政府共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圍繞推進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加快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以及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出了多項政策,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按下了
  • 專訪上海國際集團總裁劉信義:發揮上海優勢,為全球金融科技發展...
    此外,上海地處長三角經濟帶,依託長三角城市群的集聚效應,資本、人才、技術、產業和企業等創新要素聚集;同時國際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加快聯動發展,吸引和培育了一批重要的頭部金融科技企業。這些都是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獲得長足發展的可喜因素。
  • 陸磊:當前金融科技監管中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三、金融科技的發展對監管構成衝擊,主要是指對現有的監管方式構成了衝擊。金融科技使得信息日益對稱化,資金所有者和運用者之間建立了直接聯繫,因此法律關係發生了改變。原本依託審慎監管設置的一系列的規則,都可能逐漸失之於無效。這是因為,審慎監管的邏輯是——只要或只有金融機構安全,金融體系就必然安全。  這在前金融科技時代是對的,金融中介的存在主要依託信息不對稱。
  • 國際金融科技監管動態(2019年12月)
    )報告指出,大型科技企業和第三方雲服務商的確可以給金融產業帶來很多好處,比如提供更多、更快、更靈活的服務模式和工具,推動普惠金融和新興市場發展,但同時也會帶來流動性、穩定性和網絡安全性威脅,因此監管機構必須做好準備應對這些額外的金融監管挑戰。
  • 李強:加快打造具國際競爭力金融科技中心
    原標題:加快打造具國際競爭力金融科技中心 ■上海將充分發揮金融要素市場完備、科技創新資源活躍、應用場景豐富多元等優勢,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領域先行先試,促進金融科技產業集群化發展 本報訊 (記者 談燕 孟群舒 張楊)以「科技讓未來更普惠」為主題的外灘大會昨天在滬開幕。
  • 央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透露風向 汽車、電力成供應鏈融資數位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金融科技快速迭代,監管科技也在火速升級。2020年12月31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官網顯示,上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組對外公示上海市第二批5個創新應用。2020年12月25日,人民銀行北京營管部對外公示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三批應用。
  • 騰訊安全杜明燈:金融監管科技升級 數據治理是關鍵
    新發展格局下,如何釋放數據要素生產力,金融如何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監管部門該如何藉助科技力量防範風險、強化監管?在「數據治理創新分論壇」上,騰訊安全雲副總經理杜明燈圍繞數位化浪潮下金融安全的巨大挑戰和時代機遇做了深入解讀。杜明燈建議,主管部門以新基建為契機做好地方金融監管科技升級,發揮聯邦學習、多方安全計算等新技術的作用,促進數據要素成為新的生產力。
  • 李東榮:中國推動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有良好的現實基礎
    李東榮表示,金融科技、綠色金融正日益成為國際金融發展和治理過程中各方高度關注的兩個焦點領域。他指出,2016年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當時在中國作為主席國的大力推動下,峰會通過兩項很重要的成果,一是通過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別論壇,倡導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去促進全球普惠金融的發展;二是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G20峰會議題並發布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
  • 中證報頭版評論:防範金融科技發展泡沫化和無序化
    針對金融科技該不該管、如何管的話題成為近期市場熱點。毋庸置疑,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大幅提升了金融業效率,催生了大量金融新業態,但也滋生了誘導過度消費、侵犯用戶隱私、助長「贏者通吃」壟斷等諸多風險。面對金融科技發展,不應進行該不該監管的討論,而應展開如何進一步優化監管的思考。
  • 金融監管「安全帶」不可忽視
    近年來,隨著數位技術加速應用,金融科技發展迅猛,一些科技公司成長迅速,並不斷向金融領域滲透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國金融服務數位化轉型。但與此同時,一些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憑藉技術優勢和累積的大量數據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形成的市場壟斷、業務邊界模糊、不公平競爭和數據洩露與侵權等風險給金融市場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正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