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聞·江西2018】吉安大三女生突發腦出血 捐獻器官幫助5人重...

2021-01-12 中國江西網

文/朱福良 劉蘊芬 全媒體記者廖濟堂

    中國江西網訊 2017年12月30日23時,隨著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大門的關閉,21歲的大三女生蔡佳如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但她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獲得延續——她用自己的眼角膜和肝、腎,幫助兩人重獲光明,讓兩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衰竭患者轉危為安。

蔡佳如生前自拍圖

    6歲遇車禍昏迷45天

    「命苦」,說起蔡佳如,親戚們總是提到這個詞。

    1996年10月,蔡佳如出生在吉水縣一個普通農家,家境貧困。2002年,6歲的蔡佳如和母親遭遇車禍,母親不幸離世,小佳如昏迷45天後頑強活了下來。數年後,父親再婚。父親、繼母和姐弟三人,一家五口相依為命,雖然經濟拮据,倒也其樂融融,這是佳如人生中難得的一段好時光。

    2015年,佳如的父親被確診為白血病,雖在政府幫扶和社會資助下經過幾次化療手術,但仍於當年年底離世。接著,奶奶癱瘓,家境每況愈下。繼母在佳如的姑姑、叔叔和舅舅幫助下撫養姐弟三人,勉強維繫他們的學業。

    收穫榮譽和助學金

    逆境成就不屈品質。佳如下決心,在弟弟們面前,要用女漢子的毅力撐起一片天。

    2015年,蔡佳如進入江西衛生職業學院高職影像專業,開始了勤工儉學的求學之路。課餘時間,她兼職做食堂服務生、收集瓶瓶罐罐的清潔工,很少向家裡要生活費。在校三年,蔡佳如擔任勞動委員,學習刻苦,獲2016~2017學年「三好學生」稱號,並獲國家一等助學金。2017年5月,蔡佳如被分配到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實習。她積極配合老師,熱情對待病人,受到帶教老師和病人、家屬一致好評。

    捐獻器官感恩社會

    2017年12月29日早上,江西衛生職業學院班主任吳龍祥接到蔡佳如家人電話:「佳如因意外突發腦血管出血,出現腦死亡症狀。」

    佳如的叔叔說,前幾年佳如父親重病時,愛心人士捐助十餘萬元,政府為他們建立了低保檔案,學校為佳如申請了貧困補助……各界的幫助讓佳如和家人倍感溫暖,一直感念在心。因此,家人開了一次會議,達成一致意見:若佳如不幸離世,就捐獻她的器官,讓她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續,繼續完成她的醫學初心,盡最大限度表達她對社會的感恩。

    2017年12月30日23時,在家人、老師和同學的陪伴下,佳如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專家隨後為她完成了捐獻組織、器官摘除手術。她的肝臟、腎臟、雙眼角膜捐給了5名陌生患者。

    「我們永遠記得你」

    蔡佳如離世後,生前所在的2015級高影班師生在網上開展了追思活動。「你嬌小玲瓏的身體,總是充滿著大能量,你是我們最好的同學。」「我欠你一個生日,還欠你一次晚餐,而你卻欠我們相聚。」「一聲同學,一世同學,我們永遠都會記得那個吃苦耐勞的蔡佳如。」

    蔡佳如生前非常喜歡醫學,熱愛醫學影像專業。她曾對同學說:「在醫院實習後,對醫護行業更多了一份敬畏,以後一定要當好一名白衣天使。」在生命的盡頭,花季女孩蔡佳如踐行了自己的承諾。(江南都市 報)

相關焦點

  • 24歲交大研究生突發腦出血遺憾離世,善良的父母決定:捐獻孩子...
    「孩子還有很多夢想,都來不及實現了,捐獻器官相當於把孩子還留在世界上,讓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日前,西安交通大學24歲的山東籍研究生牛忠楠因意外腦出血不幸離世,善良淳樸的父母決定無私地捐獻孩子雙腎、肝臟及兩片眼角膜共5個器官,目前已幫助3位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獲得新生
  • 【暖新聞·江西2018】他不幸去世,卻幫3人「重生」
    【暖新聞·江西2018】他不幸去世,卻幫3人「重生」 大字 日期:2018-05-08 來源:南昌新聞網   (原標題:他不幸去世,卻幫3人「重生」)
  • 天津完成首例臺灣同胞器官捐獻
    新華社天津7月9日電(記者張建新、李鯤)記者從天津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了解到,8日,46歲的臺灣同胞林先生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離世,但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延續——他捐出的器官幫助7位大陸患者或重獲新生、或重見光明。林先生是首位在天津實現器官捐獻的臺灣同胞。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他們是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和22歲的雙胞胎兒子,在太原上學的小兒子打籃球時突發腦出血,生命戛然而止。從四川趕來的父母悲痛過後,決定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圖為家屬籤署捐獻相關協議書。閆娟供圖 攝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 題: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作者 範麗芳「每天都會看到有人生、有人死,我的工作就是協助死者的家屬完成器官捐獻意願,同時讓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80後」閆娟是山西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工作三年間,有許多次因遭到一些家屬的打罵想放棄,但最終又因另一些家屬的善舉而堅持下來。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 高臺:因病故去丈夫捐出器官3人獲新生 淚痕未乾妻子也籤器官捐獻...
    因病故去丈夫捐出器官3人獲新生淚痕未乾妻子也籤器官捐獻自願書一對小夫妻歷經8年戀愛,終結連理。一場疾病卻讓愛侶陰陽兩隔。6 月20日,小權突發腦出血昏迷,雖然妻子緊急將他送往當地醫院搶救,但病情迅速惡化,小權的自主呼吸很快消失了。痛哭不已的小許呼喊著權文山的名字,期望他能甦醒……但深度昏迷中丈夫一直沒能再看她一眼,和她說一句話。
  • 24歲研究生離世父母捐獻孩子器官助他人獲新生
    研究生突發腦出血遺憾離世黑框眼鏡、面容清瘦……照片中的牛忠楠是個樸素斯文的小夥子。牛忠楠是山東聊城莘縣人,家中還有一個十多歲的弟弟,因為家中經濟條件不好,身為長子的他非常懂事,事事替父母考慮。10月5日,牛忠楠出現頭疼症狀,被同學送到西安交大一附院,診斷為腦出血,在神經內科住院。10月7日病情加重,西安交通大學和交大一附院十分重視,成立專家組,當晚由神經外科張華主任親自主刀,進行開顱血腫清除術。術後返回神經外科ICU病房,醫護團隊密切關注病情變化,遺憾的是術前腦疝形成,患者術後呈深昏迷狀態,自主呼吸一直未恢復,雙側瞳孔散大,病情危重。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3000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接受器官捐獻者向器官捐獻者親屬獻花。
  • 推動完成130多起器官捐獻 用愛堅守生命的「重生」
    有時候,米梓鑫一個人要同時面對一位患者的20多名家屬,壓力可想而知。他說:「當得知患者康復的機會很小,我們不僅要將實情告知家屬,還要詢問他們是否有器官捐獻的意願。剛開始時,我真的有些開不了口。」   即使被拒絕了,米梓鑫也不會放棄,而是持續關注患者的病情進展和患者家屬的心理變化,尋找轉機。有一次,醫院裡一名腦出血患者已被判定為腦死亡。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父親最終做出決定,男孩捐出心臟、肝臟、腎臟、肺臟和角膜,挽救了5個人的生命,還讓盲人重獲光明。全文4274字,閱讀約需8.5分鐘 ▲器官獲取手術。父親最終做出決定,男孩捐出心臟、肝臟、腎臟、肺臟和角膜,挽救了5個人的生命,還讓盲人重獲光明。作為北京佑安醫院的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死亡,是劉源繞不過去的話題。他每日奔走各地,尋找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向家屬宣講器官捐獻政策。在即將失去親人、陷於悲痛中的家庭面前,他一開口,迎來的可能是質疑、冷眼和咒罵。
  • 「感謝你來過這個世界」成人之美的器官捐獻
    一個多月前,湖州出生僅6天的小毛豆因重度窒息不幸離世,她的家人替她做了一個決定:捐獻一對眼角膜和一對腎臟。這些器官救治了一位重症患者,並使兩位盲人重見光明。而這位小天使,也成了浙江迄今為止年齡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器官捐獻是社會各方力量的...
    據了解,2015年,我國實現器官捐獻2766例,捐獻器官7788個,基本達到了停用司法渠道的器官來源之前的水平,實現了我們國家器官來源的根本轉型。2016年實現器官捐獻4080例,捐獻11000多個器官,之後穩步增長,到了2018年達到最高6300多例器官捐獻,捐獻器官18000餘個,2019年和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捐獻數量略有下降。
  • 七十大壽這天 鄧先榮三代同堂 共當「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為奶奶進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上門服務,同時送來了生日蛋糕和祝福。鄧先榮在工作者的幫助下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上鄭重籤名並完成了上網籤約,拿著《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證書》,鄧奶奶激動地說,「這是我給自己70歲生日最好的禮物,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
  • 張藝謀特邀執導《「移」路同行》,真實記錄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間
    2萬多名捐獻者,用最後之力遞出「生命的禮物」,讓9萬多患者重獲新生。張藝謀特邀執導微短片《「移」路同行》——真實記錄凡人英雄的溫情大義,展現「生命在陽光下延續」的華彩瞬間,致敬每一位「生命接力」之人。新華社發 周誠攝援藏醫務工作者趙炬倒在工作崗位後捐獻了全部可用器官;熱愛籃球的16歲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離世後捐獻心、肺、肝、兩個腎、一對眼角膜,救助7人;在重慶任教的澳大利亞小夥菲利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後捐出全部可用器官,生命在5個中國人的身上得到延續;
  • 會昌縣一名80後村幹部攜父親妻子共同登記遺體器官捐獻
    中國江西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楊傑、記者歐豔芬報導:近日,贛州市會昌縣黃坊村一名80後村幹部李森林登記成為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而他的父親和妻子也受他的影響,一起加入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的行列。  「人死了,與其一把火燒成灰,還不如留下些有用之軀,繼續的發光發熱。我們也想通過自家的這一舉動,讓更多的人明白器官捐獻的價值和意義所在。」3月22日,李森林堅定地說道。李森林是黃坊村一名80後村幹部,也是會昌縣紅十字會的骨幹志願者。
  • 閨蜜旅行遇車禍雙雙腦死亡 捐獻器官換三人新生
    這對好閨蜜的家人做出了一個共同的決定——將她們的身體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昨天,蘇小小的部分器官已經移植到3位受助者的身上。  相識20年,小小和小意曾經一起去領略世界最美的風景,如今等待她們的是一場攜手步入天堂的「愛心之旅」。
  • 闢謠:醫生從不獻血,叫病人捐獻器官沒醫德!他們用這些行動回應
    這就是中國器官捐獻的現狀,很多人排斥,更多人是質疑醫生。一位資深的急救醫生,主動參加了OPO組織(器官獲取組織,宣傳和挖掘潛在捐獻者),他向我傳達了他的苦惱。雖然自己的工作是去宣傳器官捐獻,甚至去勸別人器官捐獻,但是他卻不敢輕易去表明自己的身份。
  • 江西暴雨已致6人死亡,吉安上饒鷹潭等9市122萬人受災_江西吉安遭遇...
    江西暴雨已致6人死亡,吉安上饒鷹潭等9市122萬人受災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19-06-11 14:59 來源:
  • 數說中國器官移植事業5年發展:我們繪製了「女媧補天圖」
    2017年,作為全球人均器官移植數量排名第一的西班牙,其每一百萬人中約有113人接受器官移植手術,同年歐洲的人均值為60人、世界人均值為25人,而我國人均值僅為11人。我國器官捐獻人均比例過低導致器官移植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恰似「女媧欲行補天術,苦於缺少五彩石」。
  • 女孩減肥三年體重只剩50斤 突發2次腦出血
    今年的5月17日小倩入院,醫院對她的初步檢查結果是:「神經性厭食症、重度營養不良、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她的體質指數只有9,正常人是18。」閆主任發現,小倩一天僅攝入450大卡熱量,僅佔正常人基礎代謝量的三成,遠遠低於人的代謝需要,「整整3年的低能量飲食,她還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我今天已經吃了400大卡熱量了,不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