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顏無恥 日本宣稱盧溝橋事變的發生是偶然事件?

2020-12-24 城市閱點

至今人們一提起盧溝橋事變都心有籲籲奄,它是中國長達八年痛苦的開始,且,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密謀已久這是人們不變的認識,但是近來,有日本方面的學者認為,盧溝橋事變只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何為偶然呢?就是突然的突發事件,日方學者宣稱日本雖有侵華意圖、有併吞中國的準備,但沒有具體的作戰計劃。

而日方的宣稱與我們一直以來的認知天壤之別,那麼,這到底真是偶然事件還是密謀已久的事件呢?一起來看看吧。

據悉,日本學者對盧溝橋事變日本的戰爭假想敵是蘇俄和美國,對於中國只是希望穩定東北建立滿洲國,在其他地方則利用軍閥割據的形勢逐漸建立傀儡政府、實現控制。這純粹是一種粉飾侵略、擾亂視聽的謬論。

盧溝橋事變的發生絕不是偶然事件

事實上,正對日本學者的說法我方提出了強有力的見解,雖然日本提出以蘇聯和美國為首要假想敵,並確定了南北並進的方針,但前提條件都是要先打敗中國。先徵服中國,不僅可解除後顧之憂,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戰爭資源和作戰基地。因此,日本在確定用兵計劃時,始終把中國作為首要的侵略目標。

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為盧溝橋事變開道

九一八事變之後一直到1936年上半年,作為日本準備全面侵華戰爭的重要戰略性步驟,廣田內閣決定加強日本中國駐屯軍,擴大其編制,提高其地位,司令官由少將軍銜升格為中將軍銜,且由天皇直接任命的「親補職」。新編成的日本中國駐屯軍兵力由改編前的1771名增至5774名,兵力增加近3倍。

日本侵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盧溝橋事變絕對日本密謀已久之事。

1936年9月,日本中國駐屯軍在非法侵佔豐臺後,即以中國軍隊駐地為目標,開始進行頻繁的挑釁性軍事演習。演習的次數由每月或半月一次,增加到三至五天一次;演習的時間由白天擴大到晝夜不停;演習用彈則由空包彈發展到實彈。10月26日至11月4日,日本中國駐屯軍在北平西南郊舉行秋季大演習,步兵、騎兵、炮兵、坦克協同配合,這是以奪取北平外圍盧溝橋、宛平城等要點,最後攻佔北平為目標的一次預演。

1937年3月上旬至6月中旬,日本軍部先後派出6批將校級軍官,前往中國華北、華中和東北地區,進行戰略偵察,為策劃全面侵華戰爭做準備。5月至6月,日本中國駐屯軍在華北的軍事演習進入緊張階段,特別是駐豐臺日軍在盧溝橋一帶的演習愈益頻繁。日本從軍事上步步進逼,蓄謀重演九一八事變的故技。

7月7日晚,日方後來雖得知失蹤士兵已歸隊,卻仍提出要城內中國駐軍向西門外撤退、日軍進至城內再行談判的無理要求,復遭中方拒絕。

盧溝橋事變,日本預定在三四個月內消滅中國中央政權

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後,為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迅速作出對華增兵決定。1937年7月15日至17日,日軍參謀本部作出《形勢判斷》,制定《對華作戰要領》和《在華北使用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要領》,預定在三四個月內消滅中國中央政權。如此詳密的計劃日本還有臉宣稱是偶然事件?

從七七事變後形勢發展可以看出,盧溝橋事變決不是偶然事件和局部衝突,而是日本大陸政策的必然發展和有計劃、有準備的行動;盧溝橋事變也不是日本少數軍人牽著軍部、政府的鼻子走,而是天皇、政府和財閥的共同意志;其全面侵華的「有關出兵、作戰的事宜,無一不是依照聖命(天皇的命令)進行的」。

相關焦點

  • 盧溝橋事變,日本和臺灣的教科書如何描述?網友:還是中國的客觀
    盧溝橋事變,日本和臺灣的教科書如何描述?網友:還是中國的客觀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爆發於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開始。對於這樣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中日臺三方的教科書自然都不會繞過去,但是三方對於這同一事件的描述卻是迥異的。
  • 挑起盧溝橋事變日軍官最終下場能讓國人吐血
    本文摘自:中新網,作者:佚名,原題為:《盧溝橋事變挑起者在緬指揮作戰失利受到同僚責難》  1937年7月7日,時任日本駐中國華北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的牟田口廉也檢閱了在盧溝橋進行「演習」的日軍。當晚,日軍藉口一個士兵「失蹤」(此人名叫志村菊次郎,因腹瀉暫時離隊,不久即歸隊),要求進入宛平城進行「搜查」,被宛平城守城官兵拒絕。
  • 盧溝橋事變挑起者在緬指揮作戰失利 受到同僚責難
    1937年7月7日,時任日本駐中國華北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的牟田口廉也檢閱了在盧溝橋進行「演習」的日軍。當晚,日軍藉口一個士兵「失蹤」(此人名叫志村菊次郎,因腹瀉暫時離隊,不久即歸隊),要求進入宛平城進行「搜查」,被宛平城守城官兵拒絕。於是牟田口下令日軍向中國軍隊進攻,蓄意挑起了「七七」事變。
  • 盧溝橋事變後的南京:戰地拍攝紀錄片《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在北平盧溝橋挑起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盧溝橋事變的槍聲,激起了全中國人民的抗議浪潮。社會各界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高漲,掀起了空前的抗日救亡熱潮。當時作為首都的南京,就是當時中國的縮影。
  • 1937年 「七七」盧溝橋事變
    7月7日 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郊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後,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史稱「七七」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 盧溝橋事變探尋真相:中日兩國誰開了第一槍?
    盧溝橋事變:據日本聯合通訊社駐上海分社的負責人松本重治的回憶錄《上海時代》中「盧溝橋畔的槍聲」一節記述:「清水中隊長聽到槍聲,立即以無線電向豐臺的大隊本部報告了中國軍隊的不法射擊。同時,集合中隊點名,發現缺少一人,因此也向大隊長報告了『士兵一人下落不明』。實際上,約3小時(另一說20分鐘)之後,下落不明的士兵歸了隊,並非被中國方面綁架去了。
  • 盧溝橋事變華北駐軍10萬,日軍兩萬,軍長宋哲元為何不想著進攻
    83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狼子野心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事變之時,駐守北平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的兵力達到10萬以上,士兵普遍使用捷克式步槍,排長用德式伯格曼衝鋒鎗,連長每人一支20響駁殼槍,每班還配備擲彈筒2門,槍榴彈2支,捷克式輕機槍一挺。
  • 七七盧溝橋事變時日本隨軍記者拍攝的絕密照片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以後,日本當時的三大通訊社《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日日新聞》均派出了自己的隨軍記者對日本發動的盧溝橋事變全過程進行了斷章取義的報導。這些照片為當時三大通訊社隨軍記者在事變時第一時間的現場記錄。
  • 7月7日 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
    上海設立「特別市」 1928年7月7日 南京國民政府宣告廢除中外不平等條約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1981年7月7日 國務院下達鼓勵個體經營的規定 1981年7月7日 太陽能飛機首次飛越英吉利海峽 重點歷史事件播報
  • 1937年的7月7日,藏在「盧溝橋事變」背後的驚人細節
    1937年7月7日夜,駐紮在北平盧溝橋的日本軍逕自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隨後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史稱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
  • 盧溝橋事變真實老照片:不可被忘卻的歷史,圖6日軍踏上盧溝橋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說一名士兵失蹤,想要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我軍第29軍的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圖:日軍正在集結軍隊,準備對盧溝橋發起進攻。
  • 《檔案裡的中國抗戰》公布 現盧溝橋事變無聲片
    《浴血奮戰——檔案裡的中國抗戰》共30集,它選取了抗戰中的30個重大或有代表性的戰役、戰鬥的檔案,每天一集,使人重溫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國共兩黨共同對敵、攜手抗戰的歷史風雲。  記者昨天觀看了第一集《盧溝橋事變》,看到了一批珍貴史料通過網絡與世人見面,其中有:「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報告日軍已撤至豐臺並表示誓與敵周旋致蔣介石電」、「第二十九軍在盧溝橋抵抗日軍進犯照片」、「守衛盧溝橋的第219團團長吉星文照片」等以及盧溝橋的視頻等10件珍貴史料。檔案指出:「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立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奮起抗日。
  • 國民黨軍官回憶1937年盧溝橋事變
    1994年3月,95歲的張壽齡在上海錄製口述實錄77年前,震耳欲聾的槍炮聲擊破了盧溝曉月的寧靜,此後三個星期內,日本侵略者在和談再和談中拖延時間,終於全面發動進攻,中國抗日戰爭自此全面爆發講述人張壽齡最高軍銜為國民黨陸軍中將,七七事變爆發時任國民黨第29軍(即在盧溝橋事變中迎敵的軍隊)軍事訓練團教育長。這份錄製於1994年、長達35分鐘的訪談視頻,是關於七七事變發生前後國民黨守軍高層策略、部署以及戰役細節的重要史料。張壽齡在視頻中說:「雖然我已經95歲,但盧溝橋事變後三個星期內發生的戰事,仍歷歷在目。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人,也是歷史的創造者。」1999年張壽齡去世。
  •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
    29軍戰士守衛在盧溝橋下       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新的經濟危機。為了緩和危機,繼續推行侵略擴張政策,日本帝國主義者製造了盧溝橋事變,向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       盧溝橋位於北京城西南約15公裡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從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7月7日,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當晚8點鐘,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爭,從此開始了。
  • 挑起盧溝橋事變的侵華日軍是誰?最後的命運如何?
    盧溝橋事變標誌著我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1937年日本侵略者謊稱兩名士兵失蹤,挑起了盧溝橋事變。當時挑起盧溝橋事變的日軍將領一共有四人,分別是森田徹、一木清直、田代皖一郎、牟田口廉也。含恨暴斃田代皖一郎,出生於日本佐賀縣,盧溝橋事變時任中國屯駐軍司令官。由於當時東京軍部的作戰方針。田代皖一郎上任後加快了侵華戰爭的步伐,他增兵進駐豐臺,謀求在豐臺至盧溝橋的中間地帶建立軍營和機場並蓄意組織策劃事變。
  •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為何拋出「不擴大,就地解決」的方針
    日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早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日本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就昭然若揭。1日本陸相杉山元甚至狂言:中國事變有一個月左右就可了結。「盧溝橋事變」是日軍經過精心策劃後所實施的一個陰謀,他們妄圖佔領盧溝橋,奪取當時北平對外唯一通道的計劃宣告破產,並引發了中國全面抗戰的爆發。這是日軍所始料未及的,習慣了在中華大地上耀武揚威的他們事先顯然沒有做充足的預案準備。
  • 盧溝橋事變後,八路軍遊擊隊行軍設防,同日軍鬥爭的歷史老照片
    主要反映了盧溝橋事變後,日寇侵入我國,任命了一批漢奸走狗,強迫商戶懸掛的日本國旗。八路軍遊擊隊同日軍作戰行軍設防抗日的歷史瞬間。圖為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華全民族的抗戰爆發。盧溝橋事變,宋哲元的部隊在北京哈德門(崇文門)街挖坦克陷阱阻斷日軍的進攻。我軍與日軍裝備懸殊太大,只能用一些土方法設防。南苑軍營外我軍大炮被日軍摧毀。
  • 當年九·一八事變的主謀,為何在1937年,反對日軍全面侵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事變發生後,圍繞對事變的處理方針,日本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分歧,出現了所謂「擴大派」和「不擴大派」之爭。
  • 七七事變時的宛平縣長回擊日本謬論 國人對歷史的無知讓他寒心
    自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烽火爆發,到今天已經81年了。我們回憶過去,是為了策勵未來,但在今天許多人只知道中國經過八年的全面抗戰取得了勝利,但究竟盧溝橋事變是如何發生,日本人又是如何侵略,很多人都顯得一片茫然。甚至還有些人會問出盧溝橋事變到底是日本先打中國還是中國先打日本的問題?
  • 建國後,北京這個古縣撤銷,為「盧溝橋事變」發生地
    宛平縣,歷史上曾長期為京師首邑,民國時期遷出北京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七七事變」就發生於民國時宛平縣城附近的盧溝橋,建國後宛平先為河北所轄,併入北京後撤銷建制消失於歷史舞臺。 中華民國建立後,北洋政府時期宛平縣屬京兆地方,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改京兆地方為北平市,宛平縣劃歸河北省管轄,其治所也由北京城遷出到盧溝橋東的拱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