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盧溝橋事變日軍官最終下場能讓國人吐血

2020-12-24 百家號

文/隨緣老師(現/貨、外/匯、天/然/氣分析師帶你穩健盈利,交流  jk986143)

原文配圖:牟田口廉也。

  本文摘自:中新網,作者:佚名,原題為:《盧溝橋事變挑起者在緬指揮作戰失利受到同僚責難》

  1937年7月7日,時任日本駐中國華北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的牟田口廉也檢閱了在盧溝橋進行「演習」的日軍。當晚,日軍藉口一個士兵「失蹤」(此人名叫志村菊次郎,因腹瀉暫時離隊,不久即歸隊),要求進入宛平城進行「搜查」,被宛平城守城官兵拒絕。於是牟田口下令日軍向中國軍隊進攻,蓄意挑起了「七七」事變。後來,他在回憶「七七」事變時,更是直言不諱地宣稱:「要說起來的話,是我的責任。因為在盧溝橋射擊第一顆子彈引起戰爭的就是我。」「我挑起了盧溝橋事件,後來事件進一步擴大,導致盧溝橋事變。」

  由於牟田口在盧溝橋的「出色」表現,他由大佐被晉升為少將、中將。

  1944年3月,牟田口率日軍15萬人在緬甸、印度作戰。牟田口為了保障後勤供應而突發奇想,讓日軍大批掠奪緬甸的耕牛作為運輸工具,誰知緬甸的耕牛不善負重,無法運送補給。牟田口由於獨斷專行、指揮失誤而招致慘敗,被中、美、英聯軍打得落花流水,有的日軍師團長不聽他的命令,擅自率部撤出戰場。牟田口因此被解除軍職。雖然如此,他仍自信地宣稱,他個人完全正確,失敗的原因在於「屬下的無能」。

  牟田口作為英帕爾戰役失敗的首要責任者,受到了同僚、親朋的責難,有人甚至對他說:「剖腹自殺吧,還有什麼臉活在世上!」但他始終沒有自殺。由於太多的責難,牟田口的晚年是在痛苦的折磨中打發的。他說:「在譴責聲中過活,我感到十分痛苦和難受。終日苦惱相伴,一刻也不得安寧。」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挑起盧溝橋事變的侵華日軍是誰?最後的命運如何?
    盧溝橋事變標誌著我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1937年日本侵略者謊稱兩名士兵失蹤,挑起了盧溝橋事變。當時挑起盧溝橋事變的日軍將領一共有四人,分別是森田徹、一木清直、田代皖一郎、牟田口廉也。盧溝橋事變當天,由於屯軍步兵旅團長河邊正三少將當時沒在北平,牟田口廉也成為了最高指揮官。當時就是由他下達的向中國守軍開火的命令,他也就成為挑起盧溝橋事變的罪魁禍首。1938年他因侵華有功,被晉升為少將,後又升任為中將和團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牟田口廉也又升為聯軍司令官,統帥侵緬日軍的三個師團。
  • 盧溝橋事變挑起者在緬指揮作戰失利 受到同僚責難
    1937年7月7日,時任日本駐中國華北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的牟田口廉也檢閱了在盧溝橋進行「演習」的日軍。當晚,日軍藉口一個士兵「失蹤」(此人名叫志村菊次郎,因腹瀉暫時離隊,不久即歸隊),要求進入宛平城進行「搜查」,被宛平城守城官兵拒絕。於是牟田口下令日軍向中國軍隊進攻,蓄意挑起了「七七」事變。
  • 《檔案裡的中國抗戰》公布 現盧溝橋事變無聲片
    《浴血奮戰——檔案裡的中國抗戰》共30集,它選取了抗戰中的30個重大或有代表性的戰役、戰鬥的檔案,每天一集,使人重溫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國共兩黨共同對敵、攜手抗戰的歷史風雲。  記者昨天觀看了第一集《盧溝橋事變》,看到了一批珍貴史料通過網絡與世人見面,其中有:「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報告日軍已撤至豐臺並表示誓與敵周旋致蔣介石電」、「第二十九軍在盧溝橋抵抗日軍進犯照片」、「守衛盧溝橋的第219團團長吉星文照片」等以及盧溝橋的視頻等10件珍貴史料。檔案指出:「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立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奮起抗日。
  • 厚顏無恥 日本宣稱盧溝橋事變的發生是偶然事件?
    至今人們一提起盧溝橋事變都心有籲籲奄,它是中國長達八年痛苦的開始,且,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密謀已久這是人們不變的認識,但是近來,有日本方面的學者認為,盧溝橋事變只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何為偶然呢?據悉,日本學者對盧溝橋事變日本的戰爭假想敵是蘇俄和美國,對於中國只是希望穩定東北建立滿洲國,在其他地方則利用軍閥割據的形勢逐漸建立傀儡政府、實現控制。這純粹是一種粉飾侵略、擾亂視聽的謬論。
  • 盧溝橋事變後的南京:戰地拍攝紀錄片《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圖為駐守宛平城的中國軍隊奔赴盧溝橋抵抗日軍。1937年7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在北平盧溝橋挑起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盧溝橋事變的槍聲,激起了全中國人民的抗議浪潮。社會各界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高漲,掀起了空前的抗日救亡熱潮。當時作為首都的南京,就是當時中國的縮影。
  • 盧溝橋事變,日本和臺灣的教科書如何描述?網友:還是中國的客觀
    盧溝橋事變,日本和臺灣的教科書如何描述?網友:還是中國的客觀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爆發於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開始。對於這樣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中日臺三方的教科書自然都不會繞過去,但是三方對於這同一事件的描述卻是迥異的。
  • 68年前的盧溝橋:宛平縣長吐血進了醫院
    大刀都攥出水來了  「日本人攻打盧溝橋是遲早的事。」85歲的馬步先老人回憶。馬步先曾是國民黨第29軍主力37師的一名士兵,事變發生前,在營長金振中的率領下駐防宛平和盧溝橋。  「駐豐臺日軍經常到盧溝橋附近演習,6月份開始,演習更加頻繁,有時子彈已經打到了宛平城的城牆上。」
  • 盧溝橋事變真實老照片:不可被忘卻的歷史,圖6日軍踏上盧溝橋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說一名士兵失蹤,想要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我軍第29軍的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圖:日軍正在集結軍隊,準備對盧溝橋發起進攻。
  • 1937年的7月7日,藏在「盧溝橋事變」背後的驚人細節
    1937年7月7日夜,駐紮在北平盧溝橋的日本軍逕自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隨後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史稱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
  • 建國後,北京這個古縣撤銷,為「盧溝橋事變」發生地
    宛平縣,歷史上曾長期為京師首邑,民國時期遷出北京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七七事變」就發生於民國時宛平縣城附近的盧溝橋,建國後宛平先為河北所轄,併入北京後撤銷建制消失於歷史舞臺。 中華民國建立後,北洋政府時期宛平縣屬京兆地方,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改京兆地方為北平市,宛平縣劃歸河北省管轄,其治所也由北京城遷出到盧溝橋東的拱極城
  • 1937年 「七七」盧溝橋事變
    7月7日 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郊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後,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史稱「七七」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 國民黨軍官回憶1937年盧溝橋事變
    講述人張壽齡最高軍銜為國民黨陸軍中將,七七事變爆發時任國民黨第29軍(即在盧溝橋事變中迎敵的軍隊)軍事訓練團教育長。這份錄製於1994年、長達35分鐘的訪談視頻,是關於七七事變發生前後國民黨守軍高層策略、部署以及戰役細節的重要史料。張壽齡在視頻中說:「雖然我已經95歲,但盧溝橋事變後三個星期內發生的戰事,仍歷歷在目。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人,也是歷史的創造者。」1999年張壽齡去世。
  •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
    29軍戰士守衛在盧溝橋下       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新的經濟危機。為了緩和危機,繼續推行侵略擴張政策,日本帝國主義者製造了盧溝橋事變,向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       盧溝橋位於北京城西南約15公裡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從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7月7日,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當晚8點鐘,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爭,從此開始了。
  • 盧溝橋事變探尋真相:中日兩國誰開了第一槍?
    盧溝橋事變:據日本聯合通訊社駐上海分社的負責人松本重治的回憶錄《上海時代》中「盧溝橋畔的槍聲」一節記述:「清水中隊長聽到槍聲,立即以無線電向豐臺的大隊本部報告了中國軍隊的不法射擊。同時,集合中隊點名,發現缺少一人,因此也向大隊長報告了『士兵一人下落不明』。實際上,約3小時(另一說20分鐘)之後,下落不明的士兵歸了隊,並非被中國方面綁架去了。
  • 七七盧溝橋事變時日本隨軍記者拍攝的絕密照片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以後,日本當時的三大通訊社《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日日新聞》均派出了自己的隨軍記者對日本發動的盧溝橋事變全過程進行了斷章取義的報導。這些照片為當時三大通訊社隨軍記者在事變時第一時間的現場記錄。
  • 將夜:劇中看似不起眼的他,卻挑起了皇室的戰爭,最終下場悲慘
    將夜:劇中看似不起眼的他,卻挑起了皇室的戰爭,最終下場悲慘本文:追逐夢的孩子3原創編輯!圖片來源於網絡,禁止轉載!最終寧缺選擇了桑桑,即使知道了這樣的結局,但還是比較心疼莫山山。在劇中看似不起眼的人卻能掀起劇中的變化.第一個人就是崇明,劇中關於他的畫面並不多,他一出來就意味著有大行動。崇明是燕國的皇子,作為人質被留在唐國,雖然唐王對待他不錯,但他一心想要復興燕國,就私下建立了復國會,埋伏在唐國的各個角落,伺機能推翻唐朝。他甚至還計劃了殺唐王只不過當時去的是李漁。
  • 盧溝橋隨筆
    吃罷早飯,我稍亊準備便坐上家門口的77路公交車去京城名勝之一的盧溝橋看看。 盧溝橋位於北京的西南方,緊挨著宛平城的西門。宛平城是明朝末年為防止李自成進京而修建、總面積20多公項的城堡,距皇城有30多裡路。現在的宛平城裡主路兩邊都是些商鋪、飯店之類的建築,老宛平縣衙也修葺一新。
  • 7月7日 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
    上海設立「特別市」 1928年7月7日 南京國民政府宣告廢除中外不平等條約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位於北京城西南約15公裡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從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7月7日,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
  • 被野心驅動、被信心打敗、被國人拋棄,可恨的日本人的可憐下場
    朝鮮半島作為日本與中國之間重要的銜接區域,聚集了大量日本人,其中不乏所謂的「有志之士」,說白了就是整天想著怎麼佔領朝鮮,侵佔中國,這幫人在朝鮮能幹什麼好事? 日本一方面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一方面侵略的欲望無限膨脹,在1905年挑起了日俄戰爭,最終俄國戰敗,俄國勢力從朝鮮以及我遼東半島退出,之後這兩個地區就被日本人控制。
  • 盧溝橋事變後,八路軍遊擊隊行軍設防,同日軍鬥爭的歷史老照片
    主要反映了盧溝橋事變後,日寇侵入我國,任命了一批漢奸走狗,強迫商戶懸掛的日本國旗。八路軍遊擊隊同日軍作戰行軍設防抗日的歷史瞬間。圖為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華全民族的抗戰爆發。盧溝橋事變,宋哲元的部隊在北京哈德門(崇文門)街挖坦克陷阱阻斷日軍的進攻。我軍與日軍裝備懸殊太大,只能用一些土方法設防。南苑軍營外我軍大炮被日軍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