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將軍陵園聖旨牌被盜 之前曾丟一尊石虎(圖)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施琅將軍陵園石牌坊上的聖旨牌(紅圈處)不翼而飛

  施琅將軍陵園「聖旨」牌被盜 引熱議古墓防盜有「三招」  

  大膽蟊賊,連「聖旨」都敢偷!近日,位於惠安黃塘的施琅將軍陵園內一塊「聖旨牌」被盜,被盜的「聖旨」牌寬1米、高1.3米,原本放置在5.2米高的石牌坊上。據悉,這是施琅將軍陵園第二次遭竊,上一次被偷的是一尊石虎,已追回。

  目前,黃塘派出所已介入調查,文管部門建議,安裝監控以加強文物保護。

  現場石牌坊上「聖旨牌」不翼而飛

  昨日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位於惠安黃塘鎮虎窟村的施琅將軍陵園。被盜的「聖旨」牌原本應位於陵園內的「欽賜祭葬」石牌坊上,此時石碑坊上放置「聖旨」牌的地方空空如也。

  「沒仔細看還真不會發現。看,那上面還有破壞的痕跡。」一名泉港小夥帶著一個外地朋友前來陵園參觀,順著他的指示,記者發現,安放「聖旨牌」位置下方的一塊石條上,留下破損的口子,正對著破損位置的地上有些許小石塊。

  記者在現場逗留了半個多小時,陵園內除了記者外,只有3名前來參觀遊客,陵園無人看管,位於陵園右側的施琅陵園管理所鐵門緊鎖。

  推測「聖旨牌」或在三月底被盜

  「接到電話說『聖旨』牌不見了,我馬上給陵園管理員打電話,他們去查看後發現真的如此。」施琅紀念館館長施火照介紹,確認「聖旨」牌失竊之後管理員立馬向黃塘派出所報了警。

  「應該是3月底被盜的。」施火照說,4月1日,來自廈門、晉江、石獅以及海內外的施氏宗親一起去施琅陵園祭掃,「之後查看當天拍的照片,就沒有『聖旨』牌了,因為『聖旨』牌在很高的位置,當時在現場沒人留意到。」

  施火照表示,施琅陵園有兩個管理員,平日裡管理員主要負責打掃衛生、除草和不定時巡查,有問題一般都找他們溝通。「他們不是全職,他們管理會有一些補貼,以前是250元/月,現在是300元/月,補貼得少,也沒辦法要求他們定時查看。」

  警方:施琅將軍陵園已第二次被盜

  11日下午,接到報案後,黃塘派出所民警趕赴現場進行勘查。

  據悉,「聖旨」牌寬1米、高1.3米,原本放置的位置離地面5.2米。目前,「聖旨」牌被盜一案正在偵查當中。

  記者了解到,這是施琅將軍陵園第二次被盜,多年前,陵園內一尊石虎被盜,後盜賊被抓,石虎也被追回。

  部門將請專業人士研究保護方案

  「野外古墓的保護難度挺大的。」惠安博物館館長許黎玲說,古墓在野外看管是個很大的問題,雖然現在施琅將軍陵園有兩個老人在負責看管,可是只能實現偶爾巡查,並不能長期看著,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可以實現有墓地專門的管理人。

  許黎玲說,關於施琅陵園的保護,有條件有技術的話會考慮安裝監控,這樣會比人在陵園看管顯得有效;但是因為陵園在荒郊野外,安裝監控的技術問題有待研究和學習。「在保護這方面,我們之後會參照其他地方的方案進行借鑑,請相關專業人士研究具體的保護方案,爭取逐步完善。」

  建議設保護管理所安裝高清監控

  「這個『聖旨』牌針對的是專門的歷史人物,有它的附屬價值在裡面。」泉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研究員黃真真說,文物是無價的,這塊「聖旨」牌屬於施琅陵園的附屬文物,享受施琅陵園同一級別的保護,同屬於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偷竊文物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據了解,此前施琅陵園石虎被盜,該偷盜者最終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

  「屬地政府遇到保護管理上的難題,應及時向上級部門請示和報告,以尋求更進一步的解決辦法。」黃真真表示,對於此類身處野外的文物,屬地的政府和部門要加強巡查,加強保護和管理,作為村裡聯防隊的重點巡查對象;而相關家族在保護工作上也要對屬地政府進行配合,有條件的可以在墓地旁設置保護管理所,差人看守或者安裝高清監控。

  【連結】施琅將軍陵園

  黃塘施琅將軍陵園位於惠安縣黃塘鎮虎窟村,墓坐北朝南,南北長137米,東西寬500米,佔地面積達6.85萬平方米。

  內葬清代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及兩位夫人的靈柩。墓安為磚石結構,中豎一方花崗石墓碑,墓前砌平分四層,自北而南依次排列有石翁仲、石馬、石虎、石羊、石獅各一對,康熙三十七年渝祭碑一方及石亭一座,欽賜祭奠石墓坊一座、龜缺神道碑一方、石亭一座、石祭亭三座和石望柱一對。

相關焦點

  • 規模宏大,布局嚴整,工藝精緻,省級文物,福建惠安施琅將軍陵園
    施琅將軍陵園,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黃塘鎮虎窟村西北500米處鶴頂山的斜坡上,岡巒周匝,綠樹成蔭,系施琅與其妻王氏、黃氏合塋。整座墓規模宏大,布局嚴整,石亭、石碑、石雕工藝精緻、宏偉壯觀,施琅墓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思陵石燭臺被盜後十三陵未開放陵園取消預約參觀
    思陵石燭臺被盜的消息經媒體曝光已近一周,目前十三陵各陵園的防範情況如何?除思陵外,其他陵園是否還存有文保安全隱患?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前往十三陵進行探訪。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在對十三陵進行探訪時發現,3座開放的陵園安保嚴密;10座未開放陵園均加強防範,嚴禁遊客入內。另外,北青報記者還從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獲悉,未開放陵園已取消預約參觀,何時恢復未知。
  • 滄州三尊明代菩薩石造佛像頭被盜 邯鄲警方協助破案
    10月5日晚,滄州市滄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海碼頭村觀音堂內三尊明代菩薩石造像佛頭被盜。在邯鄲市警方的大力協助下,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案發後,當地警方經現場勘查和偵查獲悉,三尊佛像頭系被犯罪分子砸掉後盜走。作案車輛為東風小康麵包車,懸掛冀D526××牌照。作案後,該車上大廣高速往邯鄲方向逃竄。    市公安局接到省公安廳協查指令後高度重視,刑警支隊支隊長溫振海親自率領三大隊民警,兵分三路立即開展工作。
  • 唐建陵兩石獅被盜十年仍未追回,百萬懸賞背後……
    事實上,盯上這兩尊石獅的犯罪嫌疑人,並非只有上述得手的這夥人。當時偵破此案的負責人曾向媒體透露:有不下11個文物犯罪團夥曾窺探過被盜的這兩尊石獅。有的積極準備過作案工具,有的已畫好偷盜線路圖,還有一個文物偷盜團夥曾駕駛車輛上山偷盜,因道路崎嶇狹窄,最後只得放棄。但這兩座石獅最終還是沒有逃過被盜的劫難。
  • 武則天之子李顯定陵發現唐代石刻 也曾有無字碑[圖]
    原標題:武則天之子李顯定陵發現唐代石刻 也曾有無字碑   唐中宗定陵南門新發現的一尊石翁仲   在南門外,兩尊形體巨大、保存完整的石人重見天日。在北門附近,通過鑽探新發現了7件石刻,包括一件牽馬人。更為重要的是,在北門西側新發現了一件石虎,以及馴虎人。據張博介紹,石虎和馴虎人同時出現在唐十八陵中還是首次出現。   據悉,此前考古專家已在唐十八陵的多座陵園內發現了石虎,但均無馴虎人。
  • 鞏義北宋皇陵石像生被盜和歸宿的故事
    石像生如果整體丟了,顯得不會過於突兀,但是如果光頭丟了,身子孤零零的立在那裡就會顯得目標非常明顯。按古代的北宋皇陵葬制神道兩側由南向北依次有華表、石象及馴象人、瑞禽、角端各1對,石馬及控馬官、石虎、石羊各2對,「藩使」3對,文、武臣4對。陵園四門外有石獅,南門石獅北有武士,南門內陵臺前有宮人。但是現在基本上沒有一個皇陵中這些石像生是夠數的。
  • 探秘唐高宗武則天乾陵 61尊蕃臣石像緣何「掉了腦袋」?
    四處打聽尋找,最後在附近村民家發現了這對石鴕鳥,可是讓他們哭笑不得的是,鴕鳥身上都被鑿孔,插入軸輥,做了水井的轆轤樁。後來,在他們的說服下,村民將石鴕鳥送回陵園安置。  61尊蕃臣石像緣何「掉了腦袋」  在乾陵的三出闕遺址旁邊,分布著61尊蕃臣石像,和真人一樣大小。
  • 恭親王墓屢被盜僅剩牌坊
    案例一   文物販子盯上恭親王墓石獅   晚清重臣恭親王奕訢是輔助慈禧政變的權臣,但也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被保守派冠以「鬼子六」的綽號,是中國晚清史上最知名的歷史人物之一。只見牌坊由三門四柱三樓組成,樓頂上四個小石獅子相對而坐。   麻峪村76歲的楊老先生祖上即是為恭親王守陵的,他尊稱恭親王墓為「六爺墳」。據他回憶,小時候家裡還有土槍,就是用來驅趕盜陵的土匪用的。那時除了恭親王墓,周圍還有幾個王爺的陵墓,可是後來都被毀了。
  • 羅源宋代羅漢石雕被盜(圖)
    點擊進入>>> 左起第4尊石雕羅漢被盜  寺廟人員說,被盜的雕像是其中的第四尊,為宋代雕像,高70釐米左右,重量大概是150公斤。  為什麼盜賊只盜走一尊羅漢,目前還是一個謎。  曾四遭盜搶多傷痕  難申報國家級文物  雷科長說,1979年聖水寺開闢為遊覽區。1991年3月20日,省政府將棲雲洞和十八羅漢雕像列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淄博滴水泉村最大鐘乳石曾被盜,剩下的這些文物價值難以估量
    循著王敏入古畫中的「晴雨泉」,我們來到滴水泉村,在這裡意外巧遇另外一處人工美景——水峪寺。比較天然形成的晴雨泉,水峪寺另有一種人文之美,此行讓我們發現了當地無數待解的謎團……   更重要的是,這裡藏著不少珍貴的石造像、石碑、石刻,文物價值、文化價值難以估量。由於滴水泉的鐘乳石曾經被盜,呼籲相關部門保護好,以免悲劇重演。
  • 恭親王墓屢被盜僅剩牌坊 文物販子光天化日拆石獅
    只見牌坊由三門四柱三樓組成,樓頂上四個小石獅子相對而坐。  麻峪村76歲的楊老先生祖上即是為恭親王守陵的,他尊稱恭親王墓為「六爺墳」。據他回憶,小時候家裡還有土槍,就是用來驅趕盜陵的土匪用的。那時除了恭親王墓,周圍還有幾個王爺的陵墓,可是後來都被毀了。
  • iPhone6 plus被盜/丟了關機了怎麼定位找回
    iPhone6 plus被盜/丟了關機了怎麼定位找回首先我們要確認下我們手機丟之前,有做過這些操作:我們有先進入到設置。在設置找到iCloud,當然這裡我們要打開進入iCloud。進入iCloud選項後,登陸一下我們的apple id帳戶以及密碼。
  • 福建長樂肉身菩薩74年前被盜 村民懷疑今在日本(圖)
    嵌在牆中的「乾巫禪寺碑記」木刻碑(圖片來源:東南網 攝影:熊建鵬 劉朔) [原標題]福建長樂肉身菩薩74年前被盜 村民懷疑今在日本(圖) 在歐洲巡展的「肉身菩薩」被初確定為三明被盜的章六全祖師像這尊肉身菩薩生前法號叫「春松」,據傳其武藝高強,會飛簷走壁,圓寂後肉身被供奉在玉田村乾巫禪寺內。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日寇侵佔福州期間,這尊「肉身菩薩」被盜,村民懷疑「春松」很可能去了日本,但確切去處至今仍不得而知。如今,玉田村村民看到三明的章公祖師像有了回家的希望,他們也期盼「春松祖師」能早日回歸故裡。
  • 中山陵石椅疑被盜 官方回應:椅子並非民國文物
    這些石椅子是逐漸消失的,讓網友痛心的是,前段時間,那隻僅存的石椅子也消失了,只留下一個印記……  記者 周俊 於峰  網友懷戀中山陵石椅  「所有上一定歲數的人都應該記得,以前從衛橋去孫中山墓的林陰大道的兩旁,有很多具有西洋風格的水磨石椅子。
  • 龍海石碼關帝廟一石制元寶被盜 龍海民警破案歸還
    原標題:【點讚】龍海石碼關帝廟一石制元寶被盜,龍海民警破案歸還10月30日上午,龍海市公安局刑偵大隊辦案民警向來自石碼、紫泥、角美等地群眾,返還在近期破獲系列特大盜竊廟宇文物案件中繳獲的被盜文物7件。前來接收文物的群眾自發送來了大紅錦旗,表達感激之情。
  • 臺東三仙颱風景區禁撿石 兩岸遊客改玩丟石頭(圖)
    原標題:臺東三仙颱風景區禁撿石 兩岸遊客改玩丟石頭(圖) 商人劉成林(左一)等內蒙古遊客,在三仙臺「丟石樂」。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月2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東三仙颱風景區嚴禁撿拾石頭,兩岸遊客改「丟石頭」,紛紛打水漂,或當拍照「道具」,男女老少丟石樂,快活似神仙。   包頭市手機商人劉成林,昨天與內蒙古鄉親同遊三仙臺。坐在礫石灘,與友人拿起手機自拍。不能帶石頭回家當紀念,就丟石頭當背景,算是到三仙臺一遊了。
  • 秦始皇陵地宮是否被盜掘?焚毀的真相是怎麼樣的?
    整個陵園由南北兩個狹長的長方形城垣構成。內城中部發現一道東西向夾牆,正好將內城分為南北兩部分。高大的封冢坐落在內城的南半部,是整個陵園的核心。陵園的地面建築集中在封土北側,陵園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東西兩側。
  • 人在家中坐,錢從卡裡丟,銀行卡被盜刷怎麼辦?
    人在家中坐錢從卡裡丟莫名其妙就收到十幾條銀行簡訊二十萬元不翼而飛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究竟是為什麼呢我該怎麼辦今天警察蜀黍就來告訴大家銀行卡被盜刷該怎麼辦以案釋法小A春節期間赴泰國旅遊,曾用銀行卡在泰國某商戶消費550元。
  • 泉港虎巖寺2000歲重陽木 三四人才抱得住(圖)
    在泉港塗嶺鎮,據說有一棵2000年的重陽木,多年來一直默默庇佑著一方水土和百姓。  泉港塗嶺鎮崑崙山南虎巖山上,佇立著一座古樸的虎巖禪寺,寺廟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年~1016年)。寺廟西北側,一棵10多米高的大樹斜側而出,樹葉茂密,濃陰如蓋,樹幹的直徑約有3米,要三四人才抱得住。
  • 曾為了修建張作霖的陵園被運走
    久曾賴神佑,遂以禱泉宗。」後來隨著清朝國力的衰落,泉宗廟也逐漸衰敗下去,根據史料記載,鹹豐時期,泉宗廟有些建築已經坍塌,一些木料被拆用於其他園林的修建。到了民國南京政府時期,泉宗廟只有殘址了。泉宗廟石牌坊也被人運走了,那麼,是什麼人運走的?原因是什麼?過程又是怎樣的?這還需要從張學良為其父張作霖修建墓地談起。張作霖的墓地位於現在撫順市區的大夥房水庫東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