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不止清涼寺

2020-12-19 博古開來

1990年,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在段店窯址考古發掘中出土一件天青汝窯洗。2007年,中國原古陶瓷學會會長、著名古陶瓷專家耿寶昌在《複議宋官窯青瓷》一文中提到關於汝窯窯址時曾說,「不應就是已發現的寶豐臨汝兩地,應該還有其他地方」。那麼,這樁懸案,今天被證實了嗎?

北宋 魯山段店窯天青汝釉圈足洗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藏

回首北宋兩京,其周圍窯業最為發達。地處京師腹地的今河南省中部一帶,更是窯場密集,形成一個規模驚人的瓷器生產區。在寶豐清涼寺與魯山段店之間,瓷窯連綿數十裡,當地古民謠有唱「清涼寺到段店,一天進萬萬(貫)」,描述出昔時繁榮盛景。

現已知,北宋時期的河南汝州地區及周邊燒制「汝瓷」的,除寶豐清涼寺外,還有張公巷、文廟、嚴和店、魯山段店等地,當然實際燒制「汝瓷」的窯口遠遠不止這些,它應該是一個系列。

由唐入宋,魯山段店窯的花釉瓷生產逐漸沒落,轉而主要燒制青釉瓷、白釉瓷、黑釉瓷和三彩器等。尤其是青釉產品,工藝精良,質地細膩,多具玻璃質感,與同時期汝窯產品難分伯仲。

金 魯山段店窯鈞釉天青玉壺春瓶 魯山段店窯文化研究所藏

於是有說法認為,魯山段店窯所燒青瓷製品,對我國北方瓷業,特別是宋代鈞窯、汝窯影響很大,其釉色開鈞瓷、汝瓷之先河,為鈞瓷、汝瓷之鼻祖。

鄭州中原古陶瓷標本博物館館長、魯山段店窯文化研究所所長馮志剛常年來專注於河南境內古陶瓷,特別是魯山段店窯瓷器的收藏及研究工作,掌握不少一手資料。關於魯山窯現階段的研究情況,本刊專訪馮志剛。

有觀點提出,魯山窯段店窯和清涼寺汝窯關係密切,並視其為清涼寺汝窯之源流。這種觀點您怎麼看?

馮志剛:關於汝窯的問題,目前的清涼寺汝窯遺址分為三期,Ⅰ期是所謂的「汝窯」,指民汝窯,也就是傳統人們稱之為「臨汝窯」的類型;Ⅱ期就是目前標準的「汝窯」或稱為「汝官窯」「官汝窯」,是專為宮廷燒制貢瓷的官管窯場;Ⅲ期地層中發現的主要是一種青瓷類產品,即現在所謂的「類汝窯」,這種青瓷其實在河南別的窯口也都有生產。

汝窯從大的概念來說,指的是當時整個河南汝州,包括現在的汝州市、寶豐縣、魯山縣、郟縣等地區生產的陶瓷器都可以稱之為汝窯產品。魯山縣自唐代貞觀被劃屬汝州以來,一直未有大的變動,那麼魯山段店窯所生產的產品在北宋時期應該也在汝窯的範圍。

魯山段店窯由於處在汝釉瓷器和鈞釉瓷器技術生產的核心區域,在汝、鈞釉生產階段的早中期,其生產出汝、鈞釉瓷器都是正常現象,在窯址出土器物中已經可以看出基本面貌。

多年前,段店曾出土過天青釉帶小支釘滿釉圈足盤、平底支燒小盤及滿釉圈足、支燒碗殘片,實際上就是汝釉瓷。另外前幾年在南水北調工程魯山縣的楊南遺址,也出了好幾件汝窯及臨汝窯類型的器物。從嚴格角度來講,這些窯址和遺址出土瓷器雖不能排除是其他河南本地窯口產品的可能性,但河南窯址之間相互影響,生產同一種品類、同一器形的普遍情況是可以坐實的,尤其是平頂山地區窯口眾多,分布都比較密集,這種情況更是常見。

「源流說」,我覺得並不可靠,因為這些產品出現時間應該說都差不多,工藝上應該是互相學習吧,這是那個時代瓷器製作工藝的流行趨勢。各窯口根據客戶審美喜好去生產,應該是一個互相的效仿、學習。或者可以認為,它們就是一個整體,類似是河南中部窯場的概念,就像今天大的工業區、產業園一樣。

也就是說,歷史文獻中所記載的「汝窯」,跟我們今天理解的汝窯是有出入的?

馮志剛:目前公眾所稱的「汝窯」概念,還是應該以寶豐清涼寺遺址所出「汝窯」為標準。呂成龍先生在為慶祝北京故宮90周年出版的《汝瓷雅集》中,對存世的公私所藏有個比較全面的統計。

北宋 魯山段店窯天青汝釉圈足洗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藏

1990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在段店窯址調查中出土一件天青汝窯洗,為窯址所生產還是外來流入?關於它的研究有什麼新的進展。

馮志剛:1990年的發掘的確很重要,魯山窯窯址出土有同樣的素燒器。因為當時發掘面積比較小,就出了這一件汝釉器,目前還沒有辦法完全確認魯山窯宋代也燒制這種「汝官窯」的產品。我們猜測,既然它是在段店窯遺址中被發現的,非常大的可能是魯山窯生產的,可以稱為魯山窯「汝釉」瓷器,是否存在外來流入的問題,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發掘。

不過,汝窯的燒造工藝,支釘、乳濁釉、早期型制等,在魯山段店窯早已被發現。我認為,我們現在所謂的這種天青色汝窯,實際是當時「河南中部窯場」燒制青瓷類目下的特殊品種,其他比如梅子青釉、青釉、鈞釉等青色釉系在各處窯場,如寶豐清涼寺、汝州的東溝、文廟、張公巷遺址也均有發現。

從目前魯山段店窯已知情況來看,我們找到了與清涼寺汝窯Ⅰ期同期的產品,即所謂的魯山段店臨汝窯系青釉器,同汝釉、鈞釉的分相釉特徵有所不同,更像是熟知的耀州窯產品,舊稱作臨汝窯系。

北宋 魯山段店窯「走馬觀花」青釉印花碗 鄭州中原古陶瓷標本博物館藏

魯山段店窯址發現的「走馬觀花」是一隻所謂「臨汝窯」青釉瓷碗,碗內壁模印一組人騎馬圖,碗底中心是花瓶插花圖景,其中花瓶的形制可觀察為直口、鼓腹、束足。這隻瓶子的形象和實際所見的一件魯山黑釉瓶形制幾乎一致。

北宋 魯山窯段店窯黑釉瓶 鄭州中原古陶瓷標本博物館藏

我認為,所謂的汝官窯和鈞官窯在河南青瓷燒造史上是兩個特例,是在歷史的特殊時期、特殊背景下產生的,不具有普遍性。這樣的例子還有鞏縣窯隋唐時期的金銀器類型白瓷、唐時期的三彩釉陶、唐時期的金銀器類型外黑裏白「緇素」瓷器,密縣西關窯和登封曲河窯在五代到宋早中期燒制的白釉深剔刻、鑲嵌瓷器等。這類瓷器和汝、鈞官窯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工藝精緻,但數量少,燒造窯場的範圍小,可能也都是因為市場需求的原因吧。

和河南中部窯場的其他窯口相比,魯山窯有什麼特點?

馮志剛:唐代魯山窯生產的花瓷是名品,從魯山段店窯遺址出土有大量的花瓷腰鼓標本,可以看到,由於唐代皇帝對於羯鼓的喜愛,花瓷腰鼓成為流行樂器,在唐代宮廷和民間大量使用。從目前來看,在河南本土大概有十幾個窯口燒制花瓷,像郟縣的黃道窯、登封窯、鞏縣窯都有生產,但在已知的唐代文獻記載中確實沒有出現過它們的名字,獨獨只有魯山窯留名至今,而且還是由唐代皇帝說出來的,可見,在唐代魯山花瓷算是當時的馳名商標、名優產品了。另外河南其他地方雖然生產花瓷,但發現的腰鼓卻特別少。而在魯山段店窯,這種花釉拍鼓的產量大,質量也特別好。

今天的清涼寺汝窯赫赫有名,實際在唐宋年間,在河南中西部眾多的窯場之中,魯山窯屬於較大的綜合性窯場,它擁有較強的技術創新和吸納能力,不僅產品質量精良,而且能夠及時調整生產品種,以適應不同時代下的市場化需求。

金 魯山段店窯黑釉線條花瓶 魯山段店窯文化研究所藏

宋 魯山段店窯白釉剔刻紋缽 鄭州中原古陶瓷標本博物館藏

從唐至元,北方窯口基本上所有的產品在魯山窯也都有燒制。但在唐代,它唯一不燒的就是唐三彩。我們知道,河南的鞏縣窯是唐代燒制低溫三彩的名窯,而魯山窯的三彩器卻是要到宋代才大量出現的,而且質量很高。我們認為,魯山窯在唐代沒有燒制三彩的原因,一是可能有官方的約束;另一種可能,就是當時供御的花釉瓷已經燒得很好了,燒造量也大,沒有必要再去兼顧燒制那麼多品種。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看,低溫三彩確實都被用作明器嗎?

馮志剛:低溫三彩屬於釉陶器,在唐代大部分用作明器,但到五代、北宋就變成實用器了,在宋金時期,魯山窯及附近的窯場都有大量生產。像我們在魯山段店窯看到的香爐、枕頭、盒子、花瓶、酒瓶,這些都是實用器了。

宋代 魯山段店窯三彩三足香爐 鄭州中原古陶瓷標本博物館藏

作為一處名窯,魯山段店窯的產品質量要優於其他眾窯嗎?

馮志剛:市場是窯場生產的選擇,魯山窯也不例外。市場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什麼產品好銷,就生產什麼產品。所以,魯山窯的產品高中低檔都有。我覺得,中原地區古代陶瓷產品,至少在元代之前大部分窯場都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包括供宮廷皇室用器也算是市場需求之一,只是出的錢多一點,造價高,自然生產東西的品質會相對好一些。所以,魯山窯中的精品是極好的,而一些民用瓷,售價低,產品品質參差在所難免。

鄭州中原古陶瓷標本博物館館長馮志剛在魯山窯研討會上做學術研究匯報

對於魯山窯今後的研究您有哪些思考?

馮志剛:著名的考古學家孫新民、任志錄老師在魯山窯的前期發掘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細緻深入的工作,我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今後對於魯山窯的研究還需要考古學者、古陶瓷學者、音樂研究者、古陶瓷收藏愛好者等各方面的積極參與。關於魯山窯,我們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比如,魯山段店窯宋金時期生產的高品級青釉瓷器數量大、工藝精緻、品種豐富,這些青瓷和相鄰窯場的關係?魯山段店窯在唐代和宋代出現一些帶「花」銘的瓷器,「花瓷」「花枕」「花瓶」,這些「花」字代表什麼意思,是器物的用途,還是裝飾呢?

魯山窯文化內涵豐富,通過持續深入的研究,我們相信可以解決古陶瓷方面的部分疑難問題,填補中國古陶瓷史的一些空白。

相關焦點

  • 寶豐縣註冊「寶豐汝瓷」商標,淺談寶豐和汝州的「汝瓷」之爭
    寶豐縣註冊「寶豐汝瓷」商標,淺談寶豐和汝州的「汝瓷」之爭百科上是這樣介紹汝瓷的:「汝瓷,河南省汝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無論是從名字還是介紹上來看,汝瓷都應該是汝州的特產,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平頂山人,以前也是這麼看待此事的。
  • 清涼寺汝窯源於魯山段店窯的鐵證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經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現在的寶豐縣清涼寺村找到了汝窯燒造遺址。 經過多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汝青瓷遺存,經過比對與現館藏的部分汝瓷基本符合。古陶瓷史上這一大謎團終於被揭開,這個事件也引起國內外古陶瓷界的轟動,這一重要考古成果被列為當年國家考古重大發現。
  • 寶豐旅遊帶你遊古村(7)——大營鎮清涼寺村
    一個古老滄桑的村莊大營鎮清涼寺村沒有外面的繁華熱鬧但這裡有一種平時享受不到的靜謐祥和清涼寺村位於寶豐縣大營鎮西南3公裡處,這裡物華天寶,氣候宜人。被學術界稱為第二個「兵馬俑」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就坐落在該村,清涼寺村也因此名揚海外。
  • 清涼寺出土,御用汝窯知多少
    汝窯天青釉圓洗,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但大多數心心念念想去清涼寺「朝聖」的收藏愛好者,即便到了汝窯博物館附近,也看不到清涼寺的身影,只能勉強看到一個叫「清廣寺」的小廟。它的建築很普通,一如樸實的農家,沒有多餘的裝飾點綴,清寂的門樓和略顯荒涼的寺院,讓人容易誤認為它是一個普通的村中小寺。
  • 探秘:汝瓷中的鳥食罐
    這一點與宋徽宗極其相似,宋徽宗喜歡養鳥,汝窯為他燒制了一定數量的汝瓷鳥食罐,從而也使這批汝瓷鳥食罐神秘而又珍貴。宋朝不但經濟繁榮而且文化發達,宋代名士喜歡養鳥,有專門養鶴,有調教鸚鵡,有訓練八哥,還有養鳥放生。
  • 到平頂山市汝州寶豐調研汝瓷文化工作
    希望汝州市創新發展、壯大汝瓷產業  5月17日,在汝瓷小鎮,宋麗萍一行聽取了汝州市委負責人關於中國汝瓷小鎮規劃和建設情況的介紹,並深入到河南省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遊客接待中心、中國汝瓷博物館等已建項目參觀考察。  汝瓷小鎮將山水納入其中的規劃格局和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建築風格給考察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東溝窯瓷器有的類似汝瓷嗎?
    此類試燒片與汝窯後期的試燒插片工藝完全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東溝窯尚未發現和寶豐清涼寺汝窯相同的試燒插餅 。 模具數量極少, 僅見於東溝窯址的早期地層內。有八稜瓶和香爐足部的外模兩種。本次發掘出土錢幣較少, 重要的發現是在T6第9層內出土的1枚「建炎通寶」 錢幣, 為大峪東溝窯的創燒年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 懷念葉喆民大師 ——參觀中國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展示館有感
    2018年的2月8日,我和朋友來到寶豐,參觀清涼寺汝官窯遺址,新建的展示館簡潔、大方。重點對第六至第十四次考古發掘的主要遺蹟進行保護和展示。2017年1月16日開館,免費對外開放。清涼寺,始建於北宋建隆四年(963年),重修於明萬曆九年(1581年)和清嘉慶八年(1803年)。現在的清涼寺,已經沒有了原來的格局,就剩下過殿、配樓和鼓樓為清代建築,這門楣上面的瘦金體題字與這小房子總是有種違和感。
  • 為杰倫打榜的你,知道「天青色等煙雨」說的是汝瓷嗎?
    不過,其中那句「天青色等煙雨」講的並不是青花瓷,而是汝瓷,正好最近故宮「數字文物庫」上線了,課代表選幾張高清大圖來讓大家感受一下青花瓷和汝瓷的區別。青花瓷白地青花,呈鮮豔濃烈的靛藍色,充滿異域風情。宋 汝窯天青釉弦紋三足樽 圖片來源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官網至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都城淪陷,徽宗、欽宗以及皇室3000餘人被金國俘虜,專供宮廷的汝窯就再也沒有燒制過,大部分史學家都認為汝瓷不過興盛了20年。 因此汝瓷的存世量極少,據相關統計不超過150件,因此有「家有汝窯一片,勝過家財萬貫」之說。
  • 汝瓷之鄉 千年汝州
    汝瓷位列「汝、官、哥、均、定」五大名瓷之首,有「汝窯為魁」之說。北宋時汝瓷器表常刻「奉華」二字。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 相知恨晚話汝瓷
    宋代是汝瓷的興盛期,但前後不過二十年。後金兵南侵,中原戰亂,宋室南遷,汝窯煙滅,從此,汝瓷斷代800多年。  1953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發掘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瓷生產」。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試驗,1988年,汝瓷生產終於全面恢復。書畫大師李苦禪先生帶病揮毫,為汝瓷欣然命筆,「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
  • 走進汝瓷博物館
    館藏文物介紹 汝瓷博物館位於汝州學宮內,始建於1984年1月,經臨汝縣人民政府批准,在汝州文廟舊址成立,負責全縣文物普查、保護、發掘、收藏和陳列工作,並負責汝州文廟的日常管理和保護修繕工作。1988年8月,臨汝縣撤縣建市,臨汝縣博物館更名為汝州市汝瓷博物館。 汝瓷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佔地面積約20873平方米。
  • 汝瓷為中國茶器具代言,大師為汝瓷茶器發聲
    中國陶瓷工藝大師、汝州市陶瓷協會名譽會長、弘寶汝瓷技術總監範隨州作為汝瓷行業的代表應邀出席會議並發表專題演講。汝瓷技藝非遺傳承人範隨州、王振芳設計製作的茶器具系列汝瓷產品亮相論壇,範隨州設計、弘寶汝瓷出品的「將軍杯」被指定為本次論壇官方用品。汝瓷成為本次論壇中國茶器具的「代言人。」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傳承、創新、發展」。
  • 神州大地上的汝瓷傳人——記國家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汝瓷大師楊聚斌
    1985年,楊聚斌回到了陵頭陶瓷廠,根據廠裡的產品開發規劃和工作安排,重點開始汝瓷的研究,雖然走了不少彎路,進展還很快,汝瓷的核心部分比如釉料配方,溫度的掌控是窯變的關鍵,那時沒有先進的實驗設施,他只有依靠最原始的辦法一次次調整配方,從一次次失敗中一層層解開汝瓷神秘的面紗。
  • 綏德清涼寺
    那兩側的小河和石崖中剛剛流淌出的小泉融匯一體,因地下水溫度與地表溫度之差,清涼寺遠眺清晨,往往會有蒸氣輕輕飄浮,形成霧氣,散布於兩側河流和山梁間。遠眺近看,紫氣繚繞,山與河若隱若現,恰似仙境般的自然景觀畫卷,故將原寺院取名紫柏寺。後來,又因兩河夾一梁的獨立地理環境,河水潮溼、潤澤,有效調節山梁寺院氣溫,無阻無擋的東南及西北風每日光顧寺院,終日陣風習習,清涼爽快,人們就把紫柏寺也叫成清涼寺了。
  • 劉軍立:汝瓷藝術,低調中的奢華
    這就是汝州市華宇汝瓷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軍立的低調之處。1985年開始進入原臨汝縣工藝美術汝瓷廠工作,曾經做過廠長,企業改制後回到家中創辦自己的的汝瓷廠,在汝瓷藝術的道路上孜孜以求,35年來獲獎眾多,卻從不在新聞媒體上宣傳自己。劉軍立,就像素雅無華的汝瓷一樣,與世無爭,恬淡優雅。
  • 劉欽瑩景德鎮汝瓷製作年表
    2003年:石橋窯第一批手工鐵胎汝釉鬥笠盞在三寶村工作室先後問世,開創了景德鎮當代手工高溫汝瓷燒制的先河,劉欽瑩也成為了景德鎮當代汝瓷創作的拓荒者。2004年:石橋窯第一款以瓷胎汝釉與高溫紅釉、藍釉相結合的作品問世,開啟了汝釉搭配高溫金屬原礦單色釉的先河。
  • 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在河南汝州舉辦
    汝州市市委書記李全勝致辭9月18日,記者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將於9月23日至26日在河南汝州舉辦汝瓷被列為宋代五大名瓷(汝、官、鈞、哥、定)之首,為宮廷御用瓷。汝窯青瓷的顯著特徵之一就是它不以繁瑣的裝飾紋樣來美化器物,而是以瓷質釉色取勝。「似玉非玉勝似玉」,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美譽。當今世界上僅存的北宋官瓷不足百件,分別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等地。
  • 追夢汝窯——汝瓷女傳人孟玉松的藝術人生
    1973年,為恢復汝瓷生產.孟玉松調入到臨汝縣汝瓷廠,白手起家建起汝瓷化驗室,從此開始了汝瓷的恢復研究工作。1983年10月,擔任臨汝縣汝瓷廠技術科科長。同年年12月,榮獲河南省二輕系統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